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zhèn yī zhuó zú振衣濯足 | 濯足:洗脚。抖掉衣服上的灰尘,洗去脚上的污垢。形容放弃世俗生活的荣华富贵,立志在山中隐居。 | 晋·左思《咏史》诗之五:“振衣千仞冈,濯足万里流。” |
bù zú wéi guài不足为怪 | 不足:不值得。不值得认为奇怪。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12回:“主帅差矣!输赢胜败,兵家常事,不足为怪。” |
fǔ yīng dùn zú拊膺顿足 | 捶胸跺脚。形容哀痛之极。 | 明·沈鲸《双珠记·母子分珠》:“叹骨肉拊膺顿足,曷胜哀痛。” |
kē tóu chì zú科头赤足 | 科头:不戴帽子。露着头,光着脚。形容困苦或生活散漫。 | 明·唐寅《偶成》诗:“科头赤足芝荷衣,徙倚藤床对夕晖。” |
wēi bù zú dào微不足道 | 指意义、价值等小得不值得一提。微:小;足:值得;道:谈。 | 清 阎尔梅《白耷山人文集》:“又好读古人书,遇古人有气谊、事功、文章者,辄慨然欣慕,其卑不足值者,心鄙夷之。” |
xīn mǎn yuán zú心满原足 | 见“心满意足”。 | |
kāi zú mǎ lì开足马力 | 比喻为一个人或一个单位尽最大的努力,拿出全部力量去工作。 | |
mò cuò shǒu zú莫措手足 | 措:安放。手脚不知放到哪儿好。形容举动慌张,或无法应付。 | 《明史·杨守随传》:“天下嗷嗷,莫措手足。” |
cuō shǒu dùn zú搓手顿足 | 形容焦急不安的样子。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4回:“‘你要把老爷的大事误了那可怎么好!’说着急得搓手顿足。” |
zú yī zú shí足衣足食 | 衣食丰足。指生活富裕。 | 《敦煌变文集 丑女缘起》:“我佛当日为救门徒六道轮回,犹如舟船,般运众生,达于彼岸。此时总得见佛,今世足衣足食。” |
rén jǐ jiā zú人给家足 | 给:富裕,充足。家家户户丰衣足食。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平准书》:“汉兴七十余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 |
jì huò shì zú计获事足 | 犹言如愿以偿。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应劭传》:“苟欲中国珍货,计获事足,旋踵为害,非为畏威怀德。” |
shǒu zú wú cuò手足无措 | 措:安放。手脚不知放到哪儿好。形容举动慌张;或无法应付。 | 先秦 孔子《论语 子路》:“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
bù zú wéi fǎ不足为法 | 足:值得;法:效法。不值得学习、效法。 | 清 赵翼《瓯北诗话 李青莲诗》:“骚人斯起,然词多哀怨,已非正声;至杨、马益流宕。建安以后更绮丽,不足为法。” |
diāo bù zú,gǒu wěi xù貂不足,狗尾续 | ①指授官太滥。②指美中不足或以次充好。 | 《文选 任昉<为范尚书让吏部封侯第一表>》“华貂深不足之叹”唐 李善注:“赵王伦篡位,时侍中、常侍九十七人,每朝,小人满庭,貂蝉半坐,时人谣曰:‘貂不足,狗尾续。’” |
fāng zú yuán lú方足圆颅 | 方形脚、圆形头为人的特征,因以指人类。同“方趾圆颅”。 | 《陈书 高祖纪上》:“茫茫宇宙,惵惵黎元,方足圆颅,万不遗一。” |
rén xīn bù zú shé tūn xiàng人心不足蛇吞象 | 比喻人贪心不足,就象蛇想吞食大象一样。 | 元 无名氏《冤家债主》楔子:“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到头螳捕蝉。” |
zú dǎo shǒu wǔ足蹈手舞 | 犹言手舞足蹈。形容喜悦到极点时的样子。 | 唐·陆贽《圣人苑中射落飞雁赋》:“闻之者足蹈手舞,睹之者目骇心惕。” |
huà shé zhuó zú画蛇著足 | 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同“画蛇添足”。 | 唐 韩愈《感春》诗之四:“画蛇著足无处用,两鬓雪白趋埃尘。” |
hé zú dào zāi何足道哉 | 足:值得。哪里值得谈起呢?表示不值一提,带有轻蔑之意。 |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语·杜牡之》:“意在言外,而幽怨之情自见,不待明言之也,诗贵夫如此。若使人一览而意尽,亦何足道哉。” |
mǎ zú lóng shā马足龙沙 | 指驰骋边疆,扬威域外。龙沙,塞北沙漠地方。 | 曼殊室主人《班定远平西域》第一幕:“虎头燕颔,人言万里之侯;马足龙沙,胸有千秋之业。” |
chuí xiōng diē zú捶胸跌足 | 表示极为悲伤或悲愤。 |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八:“老翁捶胸跌足道:‘眼面前错过了仙缘,悔之何及!’” |
lóng shǒu shǐ zú龙首豕足 | 犹言牛头不对马嘴。谓对书义的解释与原旨相去甚远,风马牛不相及。 | 南朝·梁·梁元帝《金楼子·立言》:“龙首豕足,随时之义;牛头马髀,强相附会。” |
bù zú qīng zhòng不足轻重 | 犹言无关紧要。 | 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五:“笔帖式为满洲进身之一途,今各衙门皆有,额设候补者又盈千累万,视为不足轻重矣。” |
zú shàng shǒu xià足上首下 | 脚在上,头在下。比喻长幼尊卑相互颠倒。 | 东汉·班固《汉书·贾谊传》:“足反居上,首顾居下,倒县如此,犹为国有人乎?” |
tóu zú dào zhì头足倒置 | 比喻颠倒事物的主次关系。 | |
āi jiān bìng zú挨肩并足 | 形容人群拥挤。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钱秀才错占凤凰俦》:“那山中远近人家,都晓得高家新女婿才貌双全,竞来观看,挨肩并足,如看神会故事的一般热闹。” |
niè zú bǐng xī蹑足屏息 | 蹑足:放轻脚步;屏息:忍住呼吸。指放轻脚步,隐蔽行踪。形容行动小心隐秘。 | 老舍《赵子曰》:“赵子曰似乎昏昏的睡去,他蹑足屏息的想往外走。” |
zú jiǎn shǒu zhī足茧手胝 | 谓由于辛劳而使手和脚上生了老茧。 | 明·王志坚《表异录·言动》:“行役之劳曰足茧手胝。” |
chì shéng wǎn zú赤绳绾足 | 赤绳:红绳;绾:系。指男女结成婚姻。 | 明·张景《飞丸记·盟寻泉石》:“想赤绳绾足再难逃,只愿得同谐到老,历天长地久,永把琴瑟调。” |
qiào zú kě dài翘足可待 | 翘足:抬起脚。一举足的时间内即可等到。比喻很快就能实现。 | 清·夏燮《中西纪事·庚申换约之役》:“种种危亡,翘足可待,又安有扫荡廓清之日。” |
zhì zú yǐ jù jiàn,yán zú yǐ shì fēi智足以拒谏,言足以饰非 | 智:智谋,指巧诈,诡辩;谏:规劝。巧诈足够拒绝别人的规劝,言辞足够掩饰自己的过失。 | 西汉·司马迁《史记·殷本纪》:“帝纣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知足以距谏,言足以饰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声,以为皆出己之下。” |
shǒu zú shī cuò手足失措 | 手足失去安放的地方。形容极其惊慌。 | 唐·韩愈《为韦相公让官表》:“心神靡宁,顾已惭觍,手足失措。” |
guǒ zú bù qián裹足不前 | 裹足:包缠住了脚。好像脚被裹住了一样;不能前进。大多指有所顾虑;停步不前。 | 战国 楚 李斯《谏逐客书》:“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 |
bēi chǎn zú gōng卑谄足恭 | 卑:低下;谄:巴结奉承;足:音“巨”,过分;恭:恭顺。低声下气,阿谀逢迎,过分恭顺,取媚于人。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五宗世家》:“彭祖为人巧佞、卑谄足恭而心刻深。” |
zhī jiān jiǎn zú胝肩茧足 | 指艰辛劳作。 | 明宋濂《瞿员外墓志铭》:“凡负贩者必多给其直,家人怪问其故,府君曰:‘彼人胝肩茧足以求升合利,吾忍与之较耶?” |
xié jiān lěi zú胁肩累足 | 胁肩:耸起肩膀;累足:并着双脚。缩着肩膀,重迭着脚(不敢正立)。形容恐惧的样子。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吴王濞传》:“尝患见疑,无以自白,胁肩累足,犹惧不见释。” |
bīng jīng liáng zú兵精粮足 | 兵:兵士。指兵士精锐,粮草充足。形容军队十分强盛。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3回:“今江东兵精粮足,且有长江之险。” |
zhòng zú píng xī重足屏息 | 同“重足屏气”。 | 宋·叶適《法度总论二》:“魏武虽严科条,审律令,以重足屏息操制群下,而截然使人各得自尽以行其职守者犹在也。” |
niè zú qián zōng蹑足潜踪 | 指放轻脚步,隐住身体。 | 元 李好古《张生煮海》第一折:“我蹑足潜踪,他换羽移宫。” |
bù yī ér zú不壹而足 | 见“不一而足”。 | 《汉书·陈汤传》:“御使大夫财禹、博士匡衡以为《春秋》之义‘许夷狄者,不壹而足’,今郅支单于乡化未醇,所在绝远,宜令使者送其子至塞而还。”颜师古注:“言节制之,不皆称其所求也。” |
shù shǒu shù zú束手束足 | 见“束手束脚”。 | 艾芜《百炼成钢》第二章:“就是该死的炉顶化了,限制了他,使他在调整煤气空气方面,简直束手束足,不敢随便动一下指头。” |
fá shàn zú chén乏善足陈 | 善:良好成绩;陈:陈述,告诉。情况如常,无可称道。 | 《追求》:“正所谓贱体粗安,乏善足陈。” |
zhī zú bù rǔ,zhī zhǐ bù dài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 殆:危险。知道满足就不会遭受侮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遇到危险。 | 春秋·楚·李耳《老子》:“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
qiáo zú yǐn lǐng翘足引领 | 踮塌郐,伸长脖子。形容盼望殷切。 | 三国 魏 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是以立功之士,莫不翘足引领,望风响应。” |
liǎn shǒu píng zú敛手屏足 | 缩手止步。形容不敢妄为。 | 《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滇越铁路问题》:“列强自知理屈,亦渐为之敛手屏足。” |
qíng tóng shǒu zú情同手足 | 情:交谊;交情;手足:喻指兄弟。比喻感情很好;像亲兄弟一样。 | 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41回:“辛环曰:‘名虽各姓,情同手足。’” |
gǔ zú gàn jìn,lì zhēng shàng yóu鼓足干劲,力争上游 | 鼓:鼓动,振作;上游:比喻前列或高位。把劲头鼓足,努力争取进入先进行列。 | 毛泽东《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在1958年党的八大二次会议上,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
xué rán hòu zhī bù zú,jiāo rán hòu zhī kùn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之困 | 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缺点;教学以后,才知道自己的知识贫乏。 | 《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
jiā yīn rén zú家殷人足 | 家家富裕,人人丰足。 | 西汉·司马迁《史记·苏秦列传》:“临菑之涂,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家殷人足,志高气扬。” |
wú lì zú zhī dì无立足之地 | 没有插锥尖的一点地方。形容极其贫困。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33回:“贾政听说,忙叩头说道:‘母亲如此说,儿子无立足之地了。’” |
zú zhì duō móu足智多谋 | 足够的才智;大量的计谋。形容善于动脑筋出主意。谋:计谋。 | 元 无名氏《锦云堂暗定连环计》:“老夫遍观朝中,足智多谋,无如司徒者。” |
wéi shé huà zú为蛇画足 | 比喻做事节外生枝,不但无益,反而害事。 | 《战国策·齐策二》:“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 |
xīn mǎn yì zú心满意足 | 称心如意;非常满足。 | 宋 刘克庄《答欧阳秘书书》:“精义多先儒所未讲,陈言无一字之相袭,虽累数千言,而义理一脉,首尾贯属,读之使人心满意足。” |
bù zú jiè yì不足介意 | 不值得放在心上。 | 明 陶宗仪《辍耕录 落水兰亭》:“大风覆舟,行李皆淹溺无余,彝斋立浅水中,手持此帖,示人曰:‘《兰亭》在此,馀不足介吾意也。” |
yàn zú liú shū雁足留书 | 大雁脚上系有书信。 | 东汉·班固《汉书·苏武传》:“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 |
yǐn zú jiù jīng引足救经 | 引:拉;经:缢死。救上吊的人却去拉他的脚。比喻行动与目的相反,越做越离目的越远。 | 《荀子 仲尼》:“志不免乎奸心,行不免乎奸道,而求有君子、圣人之名,辟之是犹伏而咶天,救经而引其足也。” |
yuán shǒu fāng zú圆首方足 | 代指人类。 | 《淮南子·精神训》:“头之圆也象天,足之方也象地。” |
bù zú chǐ shǔ不足齿数 | 足:值得。表示数不上,不值得一提。 | 鲁迅《坟 未有天才之前》:“泥土和天才比,当然是不足齿数的。” |
dùn zú shī sè顿足失色 | 顿足:跺脚。失色:因惊恐而变以脸色。形容十分惊慌。 |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促织》:“成仓猝莫如所救,顿足失色。” |
qiáo zú qǐ shǒu翘足企首 | 翘足:抬起脚。抬起脚仰着头。形容殷切盼望。 | 清·汪琬《送王进士之任扬州序》:“吾见憾者方在燕市,而庆者已翘足企首相望江淮之间矣。” |
jí zú xiān dé疾足先得 | 比喻行动迅速的人首先达到目的。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 |
fù zài zhī zú富在知足 | 有了财富之后,要知道满足,不要贪得无厌。 | 汉 刘向《说苑 谈丛》:“富在知足,贵在求退。” |
shǒu zú yì chǔ手足异处 | 谓被杀。 | 西汉·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有司加法焉,手足异处。” |
jǔ zú qīng zhòng举足轻重 | 一挪动脚;就会影响两边的分量。原指一个实力强的人处于两方之间;只要稍微偏向一方;就会打破均势。比喻地位极其重要;足以左右全局。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窦融传》:“方蜀汉相攻,权在将军,举足左右,便有轻重。” |
yí yǒu zú wú移有足无 | 指用多余的部分弥补不足的部分。 | 宋 苏舜钦《上范公参政书 谘目三》:“运动四国,权衡万货,平准其价,移有足无,然后天下之务举矣。” |
xué rán hòu zhī bù zú,jiāo rán hòu zhī kùn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 困:贫乏。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缺点;教学以后,才知道自己的知识贫乏。 | 西汉·戴圣《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
cè zú qí jiān厕足其间 | 厕足:插足。在里面插一脚。 | 鲁迅《月界旅行辩言》:“绝无一女子厕足其间,而仍光怪陆离,不感寂寞,大为超俗。” |
qīn ruò shǒu zú亲若手足 | 手足:指兄弟。像兄弟一样的亲密。 | 《金史·谢库德》:“欢都、冶诃及劾者、拔达、盆纳五人者,不离左右,亲若手足,元勋之最著者也。” |
qiāo zú kàng shǒu跷足抗首 | 踮起脚跟,仰起头。形容热切期望的样子。 | 西汉·扬雄《长杨赋》:“自上仁所不化,茂德所不绥,莫不跷足抗首,请献厥珍。” |
xiōng dì shǒu zú兄弟手足 | 手足:比喻亲密。亲如兄弟,情同手足。形容彼此间关系亲密无间。 | 宋·苏辙《为兄轼下狱上书》:“臣窃哀其志,不胜手足之情。” |
zú lǚ shí dì足履实地 | 履:踩踏。脚踏实地。比喻实事求是,平实而不虚浮。 | 《宋史·刘甲传》:“生平常谓:吾无他长,惟足履实地。” |
wú suǒ cuò shǒu zú无所错手足 | 不知如何安放手足。形容没有办法,不知如何是好。 | 春秋·鲁·孔丘《论语·子路》:“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矣。” |
rén zú jiā gěi人足家给 | 同“人给家足”。 | 宋·曽巩《监司制》:“人足家给,富饶洽于公私。” |
píng tóu lùn zú评头论足 | 原指轻浮地议论妇女的容貌。现也比喻任意挑剔。 | 清 黄小配《大马扁》第四回:“那全副精神又注在各妓,那个好颜色,那个好态度,评头品足。” |
jǔ shǒu tóu zú举手投足 | 投足:踏脚。一抬手一踏脚。形容轻而易举;毫不费力。 | 唐 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 “如有力者,哀其穷而运转之,盖一举手一投足之劳也。” |
zú bù kuī hù足不窥户 | 同“足不出户”。 | 茅盾《子夜》一:“他那二十多年足不窥户的生活简直是不折不扣的坟墓生活!” |
xué ér hòu zhī bù zú学而后知不足 | 只有经过学习,才会发现自己的不足。 | 江泽民《在党外人士迎春座谈会上的讲话》:“不知,就要学习,学而后知不足。” |
shù zǐ bù zú yǔ móu竖子不足与谋 | 竖子:小子;谋:计议,商量。这小子不足以商量大事。 | 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
tóu tòng zhì tóu,zú tòng zhì zú头痛治头,足痛治足 | 比喻只解决具体问题,不深究产生问题的根源。同“头痛灸头,脚痛灸脚”。 | 明·张居正《与张心斋计不许东虏款贡》:“语曰:‘头痛治头,足痛治足’。今虏祸方中于辽,辽以一镇当全虏之势,病在足之时矣。” |
bù zú huí xuán不足回旋 | 回旋:转动。形容处境局促,不便转身。 | |
zhuī yīng dùn zú椎膺顿足 | 同“椎胸顿足”。 | 闻一多《女神之时代精神》:“难怪个个中国青年读《女神》,没有不椎膺顿足,同《湘累》里的屈原同声叫道——哦,好悲切的歌词!” |
yàn zú jì shī燕足系诗 | 把诗系在燕子的腿上,让它传递给亲人。 |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传书燕》:“尔海东来,必经湘中……欲凭尔附书,投于我婿。” |
yǐn shǒu tóu zú引手投足 | 比喻出微力便能援救别人。语本唐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庸讵知有力者不哀其穷,而忘一举手一投足之劳而转之清波乎?” | 语出唐·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庸讵知有力者不哀其穷,而忘一举手一投足之劳而转之清波乎?” |
hóng shéng jì zú红绳系足 | 旧指男女双方经由媒人介绍而成亲。 | 唐·李复言《续玄怪录》:“固问囊中何物,曰:‘赤绳子耳!以系夫妻之足,及其生则潜用相系,虽仇敌之家,贵贱悬隔,天涯从宦,吴楚异乡,此绳一系,终不可绾。’” |
yán zhě wú zuì,wén zhě zú jiè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 指提意见的人只要是善意的,即使提得不正确,也是无罪的。听取意见的人即使没有对方所提的缺点错误,也值得引以为戒。 | 《诗经 大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 |
bù zú guà chǐ不足挂齿 | 不足:不值得;挂齿:说起;提到;挂在口上。不值得在口头上一提。用于对人表示轻蔑;也用于对己表示自谦。也作“不足齿数”。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叔孙通传》:“此皆群盗,鼠窃狗盗耳,何足置之齿牙间?” |
shàng fāng bù zú,xià bǐ yǒu yú上方不足,下比有余 |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 《晋书 王湛传》:“时人谓湛上方山涛不足,下比魏舒有余。” |
zhuī xiōng dùn zú椎胸顿足 | 形容人悲痛、悔恨等时的情状。 | 梁启超《中国积弱溯源论》第二节:“无以少异于平时,乃椎胸顿足,痛恨于我国民之心既已死尽也。” |
tóu zú yì chǔ头足异处 | 谓被斩。 | 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汉王借兵而东下,杀成安君泯水之南,头足异处,卒为天下笑。” |
bù zú yǔ móu不足与谋 | 与:和。不值得和他商量。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
chē chén mǎ zú车尘马足 | ①指车马奔波。亦喻人世俗事。②指代车骑。敬称对方时亦用之。 | 宋 欧阳修《相州昼锦堂记》:“奔走骇汗,羞愧俯伏,以自悔罪于车尘马足之间。” |
bǎi zú zhī chóng,zhì duàn bù jué百足之虫,至断不蹶 | 比喻势力雄厚的集体或个人一时不易垮台。同“百足之虫,至死不僵”。 | 《文选 曹冏〈六代论〉》:“百足之虫,至死不僵。”李善注引《鲁连子》:“百足之虫,至断不蹶者,持之者众也。” |
tóu zú yì suǒ头足异所 | 见“头足异处”。 | 汉·刘向《说苑·杂言》:“欲合人心,恐有头足异所之患。” |
zú bīng zú shí足兵足食 | 见“足食足兵”。 | 宋·胡錡《耕禄稿·代田万顷到任谢表》:“秉戈执耒,宜为足兵足食之思;牧马饭牛,盍讲且战且耕之政。” |
cè zú ér lì侧足而立 | 形容有所畏惧,不敢正立。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吴汉传》:“汉性强力,每从征伐,帝未安,恒侧足而立。” |
jiā jǐ rén zú家给人足 | 给:丰足、富裕。家家富裕;人人饱暖。 | 西汉 刘安《淮南子 本经训》:“衣食有余,家给人足。” |
chā zú zì xǐ差足自喜 | 差:略;足:可。指自己觉得尚可自慰。 | 鲁迅《书信集·致蒋抑卮》:“即归寓大啮,健饭如恒,差足自喜。” |
jié zú xiān dēng捷足先登 | 登:方言“得来”的合音。脚步快的先得到。比喻行动敏捷的人优先达到目的。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 |
yán zhī wú zuì,wén zhī zú jiè言之无罪,闻之足戒 | 言:说话;闻:听话;足:足以,值得;戒:警惕。指进言的人没有罪过,听的人足以引起警戒。 | 清·汪琬《诗说序》:“诗独主志,所为主文谲谏,与言之无罪,闻之足戒者,其词则隐,其旨则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