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tǎn rán zì ruò坦然自若 | 态度安详,一如常态。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二回:“宝钗原不妄言轻动,便此时亦是坦然自若。”? |
xīn xīn zì dé欣欣自得 | 犹言欣然自得。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6卷:“朱源在灯下细观其貌,比前倍加美丽,欣欣自得,道声:‘娘子请坐。’” |
zì xué chéng cái自学成才 | 靠自学而成为有用的人才。 | 邓小平《前十年为后十年做好准备》:“‘文化大革命’前大专学校毕业的和自学成才达到同等水平的知识分子,总有几百万吧。” |
gū gāo zì xǔ孤高自许 | 孤:孤僻。指孤僻清高,自命不凡。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那宝钗却又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故深得下人之心。” |
zì zuò niè,bù kě huó自作孽,不可活 | 孽:罪恶,灾祸。指自己招来的罪孽或灾祸是逃不脱的。 | 战国·邹·孟轲《孟子·公孙丑》:“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
zì wǒ zuò gù自我作故 | 由我创新,不循旧法。 | 唐 刘知几《史通 称谓》:“唯魏收远不师古,近非因俗,自我作故,无所宪章。” |
bì zhǒu zì zhēn敝帚自珍 | 敝:破的;坏了;珍:爱惜。把自己家的破扫帚看成价值千金的宝贝;很爱惜。比喻东西虽差;自己却非常珍惜。 | 宋 陆游《秋思》:“遗簪见取终安用,弊帚虽微亦自珍。” |
jié qīng zì shǐ洁清自矢 | 谓保持自身清廉正直。 | 《清史稿·高宗纪》:“以李侍尧、国泰所办贡物过优,皆致罪戾,谕各督抚等惟当洁清自矢,毋专以进献为能。” |
zì wǒ pī píng自我批评 | 自己批判自己的缺点等。 | 邓小平《在北方局党校整风动员会上的讲话》:“我们不但要有自我批评的精神,还要有批评的精神。” |
dú shū bǎi biàn,qí yì zì xiàn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 见:显现。读书上百遍,书意自然领会。指书要熟读才能真正领会。 |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王肃传》:“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
bù gōng zì pò不攻自破 | 不用攻击;自己就破灭了。多指不正确的理论或谣言未经批驳;就露出破绽;站不住脚了。 | 唐 顾德章《上中书门下及礼院详议东都太庙修废状》:“是有都立庙之言,不攻而自破矣。” |
dú lì zì zhǔ独立自主 | 自主:自己作主。不依赖别人的力量而生存;遇事自己作主;不受别人控制。 | 茅盾《子夜》十六:“最初是买办,然后是独立自主的老板,然后又是买办。” |
zì suī zì yòng恣睢自用 | 恣睢:狂暴;自用:自以为是。指狂妄、凶暴、自以为是。 | 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怀宠》:“子之在上,无道据傲,荒怠、贪戾、虐众,恣睢自用也。” |
zì yuàn zì yì自怨自艾 | 原指自己悔恨;自己改正。现形容悔恨交加。怨:悔恨;艾:割草;改正。 | 先秦 孟轲《孟子 万章上》:“太甲悔过,自怨自艾,于桐处仁迁义。” |
zǔ shù yǒu zì祖述有自 | 祖述:效法或遵循前人的行为和学说。指效法前人,又有自己的创新。 | 宋·龚颐正《芥隐笔记·作诗祖述有自》:“铿有‘花逐下山风’,杜有‘云逐度溪风’,祖述有自,青出于蓝也。” |
duō xíng bù yì bì zì bì多行不义必自毙 | 坏事干多了,结果是自己找死。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隐公元年》:“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
cóng róng zì rú从容自如 | 不慌不忙,得心应手。 | 吴伯箫《记一辆纺车》:“熟练的纺手趁着一线灯光或者朦胧的月色也能摇车,抽线,上线,一切做得从容自如。” |
zì mài zì kuā自卖自夸 | 夸:夸赞。自己卖的东西自己夸好。比喻为自己吹嘘。 | 毛泽东《评国民党十一中全会和三届二次国民参政会》:“国民党人又嚷‘罗邱视线移到东方了,先欧后亚计划改变了’……还要自卖自夸地乐一阵。” |
tiān xià běn wú shì,yōng rén zì zhào zhī天下本无事,庸人自召之 | 庸人:平凡的人。指本来没有事,自己瞎着急或自找麻烦。 |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姚安公曰:‘天下本无事,庸人自召之’,其此公之谓乎?” |
fā fèn zì lì发愤自厉 | 发愤:下决心,立志;厉:磨砺。立志磨炼自己。 | 章炳麟《与刘揆一书》:“夫处阴极玄黄之世,材者宜发愤自厉,复我种族。” |
gōng dào zì zài rén xīn公道自在人心 | 公道:公正的道理;自:自然。公正的道理自然存在于众人心里。 | 陆士谔《续孽海花》第60回:“骑在马上,自言自语道:‘公道自在人心,也不枉我的一番心力了。’” |
chū zì yì wài出自意外 | 出于意料之外。 | 唐·柳宗元《鈷鉧潭西小丘记》:“丘之小不能一亩……余怜惜而售之。李深源、元克己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 |
qǐng zì wěi shǐ请自隗始 | 自:从;隗:郭隗自称。原指拿自己做一个榜样。后比喻自愿带头。 | 西汉 刘向《战国策 燕策一》:“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 |
gōng chén zì jū功臣自居 | 居:当,任。做了一些成就就以有功之臣而自任。 |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因为胜利,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可能生长。” |
qiáng zhōng zì yǒu qiáng zhōng shǒu强中自有强中手 | 比喻技艺无止境,不能自满自大。同“强中更有强中手”。 | 元·无名氏《隋何赚风魔蒯彻》第三折:“你个萧何休夸蒯彻舌,这的是强中自有强中手。” |
wú shī zì tōng无师自通 | 没有老师的传授就能通晓。 | 唐 贾岛《送贺兰上人》诗:“无师禅自解,有格句堪夸。” |
jiàn guài fēi guài,qí guài zì hài见怪非怪,其怪自害 | 怪:奇异的。发现怪事怪物不要惊慌,它就不会危害了。 | 明·无名氏《白兔记·牧牛》:“见怪非怪,其怪自害。” |
jiù yóu zì qǔ咎由自取 | 咎:灾祸;惩罚。灾祸、惩罚是由自己招来的。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时有所闻,虽然是咎由自取,然而大家谈起来,总说这卜知府办的太煞认真的。” |
zì shǐ zì zhōng自始自终 | 从开始到末了。表示一贯到底。 | 宋 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二十:“先皇帝与汴军校战,自始至终,马数才万。今有铁马三万五千,不能使九州混一,是吾养卒练士将帅之不至也。” |
zhǐ bàng mò rú zì xiū止谤莫如自修 | 止:停止,平息;谤:指责。要阻止别人毁谤,最好的方法是修身。 |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王昶传》:“谚曰:‘救寒莫如重裘,止谤莫如自修。’斯言信矣。” |
gù pàn zì háo顾盼自豪 | 见“顾盼自雄”。 | 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三六回:“袁总统得此奇袭,未免顾盼自豪。” |
jīng wèi zì míng泾渭自明 | 见“泾渭分明”。 | 明·沈德符《野获编·续编小引》:“然咏歌太平,无非圣朝佳话,间有稍关时事者,其泾渭自明。” |
zhān zhān zì xǐ沾沾自喜 | 沾沾:轻浮的;自鸣得意的样子。形容自满得意的样子。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魏其武安侯列传》:“魏其者,沾沾自喜耳,多易。” |
zì zhī zhī míng自知之明 | 自己了解自己这样的明智。指对自己的(优)缺点了解得透彻。明:明智。 | 先秦 李耳《老子》第33章:“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 |
tián rán zì dé恬然自得 | 恬然:安静舒适的样子;自得:自觉得意。形容心情安静、舒适 | 唐·骆宾王《与博昌父老书》:“野老清淡,恬然自得。” |
zì míng dé yì自鸣得意 | 自己表示得意。形容自我欣赏。鸣:表达;表示。 | 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篇》:“挥策四顾;如辛幼安之歌千古江山;自鸣得意。” |
bù zì liàng lì不自量力 | 量:估计。不能估计自己的力量。指过高估计自己的实力。 | 唐 玄奘《大唐西域记 摩揭陀国上》:“今诸外道不自量力,结党连群,敢声论鼓,惟愿大师摧诸异道。” |
zì xiāng qiāng zéi自相戕贼 | 戕贼:伤害,残害。自己人互相杀害。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62回:“我与将军以勇力齐名,好汉惜好汉,何忍自相戕贼乎?” |
qíng bù zì shèng情不自胜 | 胜:承受。无法忍受自己的感情。 | 南朝·宋·宋明帝《罪始王休仁诏》:“官寻悲痛,情不自胜。” |
jīng wèi zì fēn泾渭自分 | 见“泾渭分明”。 | 唐·李德裕《刘公神道碑铭》:“遇物而泾渭自分,立诚而风雨如晦。” |
yǎng hǔ zì yí zāi养虎自贻灾 | 比喻纵容敌人,自留后患。同“养虎自遗患”。 | 明·康海《中山狼》第二折:“今日里亡猿殃及木,谁待肯养虎自贻灾。” |
chén gù zì ruò沉痼自若 | 沉痼:积久难治的疾病。比喻积久难改的习俗或嗜好没有改变。 | 《宋史·赵与懽》:“第言端平以来,窜脏吏,禁包苴,戒奔竟,戢横敛,而风俗沉痼自若。” |
gè zì wéi zhèng各自为政 | 指各自在职权范围内按照自己的主张行事;不互相配合。比喻不考虑全局;各搞一套。 | 左丘明《左传 宣公二年》:“畴昔之羊子为政,今日之事我为政。” |
zì cuò tóng yì自厝同异 | 指自找矛盾,互相不和。 | 《宋书 沈攸之传》:“卿忘廉、蔺、寇、贾之事邪?吾本以济国活家,岂计彼此之升降。且我能下彼,彼必不能下我,共济艰难,岂可自厝同异。” |
nán nán zì yǔ喃喃自语 | 喃喃:象声词;连续不断地小声说话的声音。小声地自己跟自己说话。 | 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84回:“知圆听到这里,不觉嘻嘻一笑,喃喃自语道:‘救兵救兵,只落得狗咬洞宾。’” |
xīn rán zì xǐ欣然自喜 | 欣然:喜悦的样子。高兴地自觉欢喜。 | 战国·宋·庄周《庄子·秋水》:“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已。” |
zì wǒ zuò gǔ自我作古 | 由自己创始;不效法前人(作古:创始;创新)。指有所创新。 | 《唐大诏令集 贞观五年封建功臣诏》:“自我作古,未必专依前典。” |
dēng tái bù zì zhào灯台不自照 | 照:光线射到。比喻人难明自己的短处。 | 元·康进之《李逵负荆》第三折:“方信道人心未易知,灯台不自照。” |
zì méi zì xuàn自媒自衒 | 自我介绍,自我夸耀。 | 《梁书 萧昱传》:“夫自媒自衒,诚哉可鄙;自誉自伐,实在可羞。” |
zhǔ shǒu zì dào主守自盗 | 窃取公务上自己看管的财物。 | 《汉书 刑法志》:“守县官财物而即盗之。已论命复有笞罪者,皆弃市。颜师古注:“即今律所谓主守自盗者也。” |
jiān gōng zì lì兼功自厉 | 兼:加倍;功:功夫;厉:同“励”,劝勉。指做事加倍努力,并自我劝勉。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王丹传》:“每岁农时,辄载酒肴于田间,候勤者而劳之,其堕懒者耻不致丹,皆兼功自厉。” |
jiā ǒu zì tiān chéng佳偶自天成 | 佳偶:好的配偶;天成:天作之合。指天意安排的美满的婚姻。 | 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二卷:“良缘由夙缔,佳偶自天成。” |
zì xiāng máo dùn自相矛盾 | 自己的言行前后互相抵触。矛:古时用来进攻的锐器;盾:古时用来防身的盾牌。 | 《韩非子 难一》:“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莫之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勿能应也。” |
tiān xià běn wú shì,yōng rén zì rǎo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 | 指本来没有事,自己瞎着急或自找麻烦。 | 《新唐书 陆象先传》:“天下本无事,庸人扰之为烦耳。” |
fǔ gōng zì wèn抚躬自问 | 反躬自问,指自我反省 | 清 昭槤《啸亭杂录 朱白泉狱中上百朱二公书》:“今以愚昧,于此获罪,所知为之流涕,路人为之叹息。抚躬自问,为幸多矣!” |
zuì yù zì shòu衒玉自售 | 《论语·子罕》:“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奁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何晏集解引包咸曰:“沽之哉,不衒卖之辞。”后因以“衒玉自售”比喻自夸其才以求任用或信任。 | 明·徐复祚《投梭记·拒奸》:“王敦篡立,神人共愤,卑人岂无包胥之志,乃朝廷未尝见知,终难衒玉自售。” |
qīng xián zì zài清闲自在 | 清静空闲,无拘无束。形容生活安闲舒适。 | 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第十四卷:“昼之所思,夜之所梦,连睡去的魂魄,都是忙的,那得清闲自在。” |
yì qì zì ruò意气自若 | 自若:不改常态,还像原来的样子。神情自然如常。比喻遇事神态自然,十分镇静。亦作“意气自如”。 | 《汉书·李广传》:“广为匈奴所败,吏士皆无人色,广意气自若。” |
wú dì zì róng无地自容 | 容:容纳;容身。没有地方可以让自己容身。形容非常羞愧。 | 《敦煌变文集 降魔变文》:“外道无地自容,四众一时唱快处。” |
rén bù zì ān人不自安 | 人心惶惶,动摇不定。 | 《魏书 慕容盛传》:“于是上下震局,人不自安,虽忠诚亲戚,亦佥怀离贰。” |
rén shēng zì gǔ shuí wú sǐ人生自古谁无死 | 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但应死得有价值。 | 宋 文天祥《过零丁洋》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zhān zhān zì zú沾沾自足 | 沾沾:轻浮的,自鸣得意的样子。形容自以为不错而得意的样子。 | 宋·吕祖谦《东莱博议》:“立一善,修一行,沾沾自足,怠而不复前矣。” |
fū zǐ zì dào夫子自道 | 指本意是说别人好处,而事实上却正道着了自己。也用在不好的一面,意思是指摘别人,却正指摘了自己。 | 先秦 孔子《论语 宪问》:“子曰:‘君子有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
xǐ bù zì jīn喜不自禁 | 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形容极其高兴。 | 梁实秋《槐园梦忆》:“季淑就驻足而观,喜不自禁。” |
jié shēn zì shǒu洁身自守 | 保持住个人自身的纯洁。 | 陈国凯《我应该怎么办》:“她在大学时曾经恋爱过,但由于这次恋爱严重地伤害了她的心,以后她就把情丝一刀斩断,洁身自守了。” |
kuáng wàng zì dà狂妄自大 | 狂妄:极端的自高自大。狂妄傲慢;自以为了不起。 | 《旧唐书 皇甫镈传》:“执谊,叔文乘时多僻,而欲斡运六合,斟酌万几;……何狂妄之甚也。” |
zì wǒ ān wèi自我安慰 | 指自己安慰自己。 | 邓小平《会见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时的讲话》:“我看没有这种自我安慰的根据。” |
shén sè zì ruò神色自若 | 形容在异常情况下态度镇定;神情不变。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雅量》:“初见谢失仪,而神色自若,坐上宾客相贬笑。” |
jié shēn zì hào洁身自好 | 洁:沌洁;好:喜爱。保持自身的清洁;不同流合污。现也指怕招惹是非;只顾自己;不关心大多数人的利益。 |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 逃名》:“逃名,固然也不能说是豁达,但是去就,有爱憎,究竟总不失为洁身自好之士。” |
yǐn jiù zì zé引咎自责 | 咎:错误。主动承担错误;并责备自己。 | 《北史 周纪下 高祖武帝》:“公卿各引咎自责。” |
bīng tàn bù yán,lěng rè zì míng冰炭不言,冷热自明 | 比喻内心的诚意不用表白,必然表现在行动上。 | 《晋书·王沈传》:“尧、舜、周公所以能致忠谏者,以其款诚之心者也,冰炭不言,而冷热之质自明者,以其有实也。” |
jū gōng zì ào居功自傲 | 居功:自恃有功。自以为有功劳而骄傲自大。 | 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第十章:“然而毛润之不但毫无居功自傲的表情,而且异常谦逊地说:‘这算什么功。” |
fàng rèn zì liú放任自流 | 放:放纵;不加约束;任:听凭;任由;自:自己;独自;流:流动;发展。不加约束;听其自然发展。 | 薛暮桥《社会主义经济的高速度应按比例发展》:“也不应该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使国民经济陷于无政府状态。” |
zì jīn gōng fá自矜功伐 | 指居功自傲。 | 《汉书 陈涉项籍传赞》:“[项羽]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 |
gāo zì jiāo dà高自骄大 | 骄:骄傲自大。高傲自大,看不起他人。 | 《魏书·沮渠蒙逊传》:“扬言西戎,高自骄大,罪五也。” |
chāo rán zì dé超然自得 | 超脱世事,自觉快乐和满足。 |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东土祖师》:“光自幼志气不群,博涉诗书,尤精玄理,而不事家产,好游山水,后览佛书,超然自得。” |
zì chū jī zhóu自出机轴 | 比喻作文章能创造出一种新的风格和体裁。同“自出机杼”。 | 明 胡应麟《诗薮 近体下》:“右丞辋川诸作,却是自出机轴。” |
zì fù bù fán自负不凡 | 自恃高明,不同寻常。 | 宋 赵令畤《侯鲭录》卷四:“曾子固曰:‘王平甫熙宁癸丑岁直宿崇文院……梦觉时禁中已鸣钟,平甫颇自负不凡,为诗记之。’” |
wéi fǎ zì bì为法自弊 | 作定自弊。 | 西汉·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商君亡至关下,欲舍客舍。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商君喟然叹曰:‘嗟乎!为法之敝,一至此哉!’” |
yàn rán zì ruò晏然自若 | 晏然:平静安定的样子;自若:不变常态。形容在紧张状态下沉静如常。 | 《三国志 吴志 孙坚传》:“南阳太守张咨,闻军至,晏然自若。” |
zì shí qí lì自食其力 | 依靠自己的劳动来谋生。 | 东汉 班固《汉书 食货志》:“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 |
yōu rán zì dé悠然自得 | 悠然:安闲舒适的样子;自得:内心得意而舒适。形容态度悠闲;心情舒适。 | 《晋书 隐逸传 杨柯》:“常食粗饮水,衣褐缊袍,人不堪其忧,而柯悠然自得。” |
yí rán zì yú怡然自娱 | 怡然:安闲、愉快的样子。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 | 元·汤式《一枝花·题云巢》套曲:“怡然自娱,恬然自足,再不从龙化甘雨。” |
yí rán zì ruò夷然自若 | 指神态镇定,与平常一样。 | 《魏书 卢义僖传》:“内外惶怖,义僖夷然自若。” |
zì xiá zì yì自暇自逸 | 暇:空闲,闲暇;逸:安乐,安闲。自己找空闲安逸。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05回:“而乃自暇自逸,惟宫台是饰,必有危亡之祸矣。” |
huī sǎ zì rú挥洒自如 | 挥洒;挥笔洒墨。指写诗、作文、写字、绘画;运用笔墨自如;不受拘束。也形容处理事务十分干练、娴熟。 | 清 曾朴《孽海花》:“家人送上一枝蘸满墨水的笔,珏斋提笔,在纸上挥洒自如的写了一百多字。” |
zì chū xiōng yì自出胸臆 | 臆:胸。出自自己心意。指与众不同的个人见解、旨趣。 | 清·汪琬《吴道贤诗小序》:“郭恕先、米元章之流,往往于绳墨之外,自出胸臆。” |
yí rán zì zú怡然自足 | 怡然:安闲、愉快的样子。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 | 《西湖佳话·孤山隐迹》:“三十余年,而从无一日不怡然自足,诚心甘心于隐,而非假借也。” |
shī xīn zì shì师心自是 | 师心:以心为师。指固执己见,自以为是。 |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见有闭门读书,师心自是,稠人广座,谬误差失者多矣。” |
zì jiù bù xiá自救不暇 | 解救自己都来不及。指无力再帮助他人。 | 唐 杜甫《为华州郭使君进灭残寇形势图状》:“今残孽虽穷蹙日甚,自救不暇,尚虑其逆帅望秋高马肥之便,蓄突围拒辙之谋。” |
liáo yǐ zì wèi聊以自慰 | 聊:姑且;自慰:自我安慰。姑且用以作自我安慰。 | 汉 张衡《鸿赋序》:“余五十之年,忽焉已至,永言身事,慨然其多绪,乃为之赋,聊以自慰。” |
wén zé zì fù文责自负 | 作者对其发表的文章所产生的影响和问题负全责。 | 梁遇春《醉中梦话(一)》:“梦里未必说话,醉中梦话云者,装糊涂,假痴聋,免得‘文责自负’云尔。” |
hěn bì zì yòng狠愎自用 | 愎:倔强;自用:主观臆断。凶狠顽固,独断专行。 | 《明史·陆粲传》:“璁狠愎自用,执拗多私。” |
gāng lì zì yòng刚戾自用 | 见“刚愎自用”。 | 《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为人,天性刚戾自用,起诸侯,并天下,意得欲从,以为自古莫及己。” |
rú yú yǐn shuǐ,lěng nuǎn zì zhī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 泛指自己经历的事,自己知道甘苦。同“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 鲁迅《故事新编·序言》:“况且‘如鱼饮水,冷暖自知’,用庸俗的话来说,就是‘自家有病自家知’罢。” |
chuán dào qiáo tóu zì huì zhí船到桥头自会直 | 桥:桥梁。比喻事先不必多虑,问题自会得到解决。 | 程树榛《钢铁巨人》:“俗语说,船到桥头自会直,那就到哪会说哪会话吧!” |
zhān zhān zì mǎn沾沾自满 | 犹言沾沾自喜。 | 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三九:“但文采正在沾沾自满于对江世荣的胜利的时候,他并不懂得这只是激动了群众的情绪,这还不能说,群众已完全觉悟,形成了一个运动。” |
zì shǐ zhì zhōng自始至终 | 从开始到末了。也指一贯。 | 《宋书 谢灵运传》:“以晋氏一代,自始至终,竟无一家之史,令灵运撰《晋书》,粗立条流,书竟不就。” |
shì fēi zì yǒu gōng lùn是非自有公论 | 事情的是非曲直,公众自会作出恰当的评判。 | 语出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品藻》:“扞庾公呴又问:‘何者居其右?’王曰:‘自有人。’又问:‘何者是?’王曰:‘噫!其自有公论。’” |
hào zì jīn kuā好自矜夸 | 矜:自以为贤能。骄傲自满,喜欢夸耀自己。 | 《周书·宣帝纪》:“好自矜夸,饰非拒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