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wàn zhàng gāo lóu píng dì qǐ万丈高楼平地起 | 比喻凡事要从打基础做起。 | 沈从文《虎雏再遇记》:“他记得一句格言:‘万丈高楼平地起’,他因此永远能用起码名分在军队里混。” |
nián gāo wàng zhòng年高望重 | 年纪大,声望高。 | 邹韬奋《我们对于国事的态度和主张》:“而且不仅知识青年的自由安全毫无保障,甚至年高望重为中外人士所敬佩的马寅初先生,也……” |
bù gǎn gāo pān不敢高攀 | 攀:比喻结交依附他人。不敢跟社会地位比自己高的人交朋友或结亲戚。 | 南宋 郭茂倩《乐府诗集 清商曲辞二 碧玉歌》:“碧玉小家女,不敢贵德攀。感郎意气重,遂得结金兰。” |
gāo cái dà xué高才大学 | 高才:才能杰出。大学:学识渊博。才能高超,学识渊博。亦作“高才博学”、“高才硕学”。 | 晋·葛洪《抱朴子·辨问》:“且夫周孔,盖是高才大学之深远者耳。” |
míng gāo nán fù名高难副 | 副:相称。指盛名之下,实际难与相符。 | 《后汉书 黄琼传》:“峣峣者易缺,皦皦者易污,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
láo kǔ gōng gāo劳苦功高 | 劳苦:劳累辛苦。出了极大的力气;立下了很大的功劳。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身。” |
chí gāo wù yuǎn弛高骛远 | 犹好高骛远。比喻不切合实际地追求过高过远的目标。 | 清李渔《闲情偶寄 器玩 制度》:“但其构思落笔之初,未免弛高骛远。” |
jù gāo lín xià据高临下 | 凭借高处俯控低处,指凭仗优势地位足以控制别人。 | 清 郑观应《盛世危言 边防一》:“盖有土垒,则据高临下,敌必不克骤攻。” |
yuǎn zhǔ gāo zhān远瞩高瞻 | 犹言高瞻远瞩。 | 清·黄钧宰《金壶浪墨·平山堂》:“既而惮其劳也,携筇散步,随意所之,远瞩高瞻,不复造极。” |
nián gāo dé ér年高德卲 | 年纪大,德行好。邵,亦作“劭”、“韶”,美好。 | |
nián gāo dé shào年高德劭 | 劭:美好。年纪大;品德好。 | 宋 周必大《跋金给事彦亨文集》:“是秋某以起居郎兼中书舍人同在后省,见公直谅多闻,年高而德劭。” |
gāo bù kuò shì高步阔视 | 同“高视阔步”。 | 清·袁枚《新齐谐·冷秋江》:“果见一丈夫魋肩昂背,高步阔视,持大扇击手作拍板,口唱《大江东》,于于然来。群鬼尽散。” |
gōu shēn lěi gāo沟深垒高 | 沟:壕沟;垒:堡垒。深挖沟和高筑墙。指坚固的防御工事。 | 战国·齐·孙膑《孙膑兵法·客主人兮》:“沟深垒高,不得以为固;甲坚兵利,不得以为强。” |
shì bù guān jǐ,gāo gāo guà qǐ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 认为事情与己无关,把它搁在一边不管。 | 莆仙戏《父子恨》:“古道:‘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
chí gāo wù yuǎn驰高骛远 | 驰:追驰;骛:从事,追求。比喻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过远的目标。 | 清·李渔《闲情偶寄·器玩·制度》:“但其构思落笔之初,未免驰高骛远。” |
gāo bì shēn lěi高壁深垒 | 壁:营垒;垒:军营四周的堡寨。筑起高深的营寨。形容加强防御。 |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陈泰传》:“王经当高壁深垒,挫其锐气。” |
jiǎo gāo bù dī脚高步低 | 形容步履倾斜。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三十七回:“三人躲在芦苇丛中,望后面时,那火把渐近,三人心里越慌,脚高步低,在芦苇里撞。” |
gāo zhú dà nián高躅大年 | 躅:足迹,引申为行为,品行。品德高尚而年纪高迈。 | 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17章:“虽高躅大年,不复劳以朝请,而国有大故,当就咨询。” |
gāo bù kě dēng高不可登 | 登:升,上。高得不能到达。形容难以达到。也形容人高高在上,使人难接近。 | 汉·陈淋《为曹洪与魏文帝书》:“且夫墨子之守,萦带为垣,高不可登。” |
gāo gù xiá shì高顾遐视 | 向高远处看。意谓志向高远,傲视流俗。 | 明·方孝孺《答俞敬德书》:“某鄙朴戆讷,言行不能及古人,器识不足以达时务,然守愚,孑然莫与,徒望望然高顾遐视而不合于时,此固流俗之所笑且讪,士君子之所不敢自是者也。” |
gāo jū shēn gǒng高居深拱 | 谓高居帝位,垂拱而治。 | 《新唐书·张玄素传》:“若上贤右能,使百司善职,则高居深拱,畴敢犯之?” |
dēng gāo qù tī登高去梯 | 攀登到高处后把梯子拿掉。表示已无退路。 | 《孙子 九地》:“帅与之期,如登高而去其梯。” |
bēi chuāng gāo wò北窗高卧 | 比喻悠闲自得。 | 晋 陶渊明《与子俨等书》:“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宋 辛弃疾《水龙吟》:“老来曾识渊明词:问北窗高卧,东篱自醉,应有别、归来意。” |
gāo zhěn wù yōu高枕勿忧 | 犹言高枕无忧。 | 《四游记·玉帝起来赛宝通明会》:“比丘曰:‘娘亲高枕勿忧。自古云兵来将挡,水来土淹。’” |
zhì gāo zhì shàng至高至上 | 至:最。最高,无可再高。 | 茅盾《子夜》:“吴荪甫忍不住笑了。范博文向来的议论——伧俗的布尔乔亚不懂得至高至上神圣的艺术云云。” |
tài shān bù ràng tǔ rǎng,gù néng chéng qí gāo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高 | 让:推辞,拒绝。泰山不排除细小的土石,所以能那么高。比喻人度量大,能包容不同的事物。 | 清·张岱《岱志》:“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高。未到泰山者,泰山壁立千丈,不藉寸土,栉沐甚净。” |
yì gāo rén dǎn dà艺高人胆大 | 技艺高超的人胆量也大。 |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66回:“这正是艺高人胆大。蒋爷竟不慌不忙的答道:‘实是半路出家,何必施主追问呢?’” |
dēng gāo bì fù登高必赋 | 登高:登上高处,指身临其境。赋:盛行于汉魏六朝时期的一种文体,此借指创造。登上高处,看到无限美好的景色,触景生情,一定能创作出好的诗赋,以言其志。后多用来表示人有担任国家要职的才能。亦作“登高能赋”。 | 《韩诗外传》卷七:“孔子游于景山之上,子路、子贡、颜渊从。孔子曰:‘君子登高必赋,小子愿者何?’” |
gāo míng yuǎn jiàn高明远见 | 高明:精明高妙。指见识精明高远。 |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一回:“大王是高明远见的,不消乡民多说。” |
guān gāo jué xiǎn官高爵显 | 爵:爵位,官爵;显:显要,显赫。指官职很高,爵位显赫。 | 秦腔《游龟山》第五场:“官拜湖广总督,真乃官高爵显,富贵荣华。” |
gāo zhěn ān wò高枕安卧 | 垫高枕头安心地睡觉。形容无忧无虑。平安无事。 | 汉 王充《论衡 顺鼓》:“止久至于太旱,试使人君高枕安卧,旱犹自雨。” |
gāo dī guì jiàn高低贵贱 | 贵:尊贵。指物体的价值或人的地位的高下等级。 | |
gāo guān jí pǐn高官极品 | 品:等级、品级。官位居于最高的等级。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85回:“子欲养而亲不待,虽高官极品,不能一日养亲,亦有何味!” |
yǎn gāo yú tiān眼高于天 | 眼光比天还高。比喻高傲自大,目中无人。 |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66回:“你们这一班军装大买办,平时眼高于天何尝有个朋友在心上!” |
guì jiàn gāo xià贵贱高下 | 指人的社会地位高低不同。 | 战国·楚·宋玉《风赋》:“夫风者,天地之气,溥畅而不至, 不择贵贱高下而加焉。” |
bā gāo zhī ér巴高枝儿 | 比喻高攀。 |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二回:“我也不怕人笑话我奴才亲戚混巴高枝儿,我今日可算认定了干娘咧!”。 |
gāo chù bù shèng hán高处不胜寒 | 胜:承受,经得起。站在高处经不起风寒。比喻人身居高位感觉到孤单寂寞。 | 宋·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兼怀子由》词:“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
hóng yán gāo lùn闳言高论 | 见“闳言崇议”。 | 宋·欧阳修《代人上王枢密求先集序书》:“故其间钜人硕德闳言高论流铄前后者,恃其所载之在文也。” |
gāo zhěn wú yōu高枕无忧 | 把枕头垫得高高的;无忧无虑地睡大觉。原形容平安无事;不必担忧。后也指思想麻痹;放松警惕。 | 《旧五代史 世袭传二 高季兴》:“且游猎旬日不回,中外之情,其何以堪,吾高枕无忧矣。” |
nián gāo dé xūn年高德勋 | 年纪大而有德行。 | |
guì shǒu gāo tái贵手高抬 | 贵:敬辞。向人乞求原谅的话 |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44回:“望乞公子贵手高抬,开一线之恩,饶他们去罢。” |
gāo jué hòu lù高爵厚禄 | 见“高爵重禄”。 | 《旧唐书·外威传序》:“盖恃宫掖之宠,接宴私之欢,高爵厚禄骄其内,声色服玩惑于外,莫知师友之训,不达危亡之道。” |
bù bù gāo shēng步步高升 | 步步:表示距离很短;高升:往上升。指职位不断上升。 |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88回:“并且事成之后,大人步步高升,扶摇直上,还望大人栽培呢!” |
dào gāo dé zhòng道高德重 | 道德高尚,很有威信。 | 艾芜《回家》:“水元伯伯打发人来叫丁永森到他家去坐,丁永森知道定是讲这件不愉快的事情的,但因为水元伯伯是这村里道高德重的人,没法子违反他的命令,就只好硬着头皮去了。” |
gāo àn wéi gǔ,shēn gǔ wéi líng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 谷:两山间的凹处;陵:大山。高岸变成山谷,深谷变为高山。比喻世事变迁巨大或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向其相反方向转化。 | 《诗经·小雅·十月之交》:“百川沸腾,山冢崒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
shù zhī gāo gé束之高阁 | 捆起来以后放在高高的架子上。比喻放着不用。 | 《晋书 庾翼传》:“此辈宜束之高阁,俟天下太平,然后议其任耳。” |
zhòng rén shí chái huǒ yàn gāo众人拾柴火焰高 | 比喻人多力量大。 | 姜树茂《渔岛怒潮》第五章:“‘众人拾柴火焰高’,只要群众发动起来了,搬山山倒,填海海平。” |
gōng gāo gài shì功高盖世 | 功劳极大,当代没人能比。 | 唐浩明《曾国藩》第二部第二章:“小人在江湖上,到处听说将军功高盖世。” |
jí xīng gāo zhào吉星高照 | 吉星:指福、禄、寿三星;古人以为吉祥之星。吉祥之星高高照临。借指能带来吉祥的人或事物。 | 陈残云《热带惊涛录》:“那是他在香港当学徒时刺上的,带有‘吉星高照’之意。” |
shēn gōu gāo lěi深沟高垒 | 深的战壕和高的营垒。指坚固的防御工事。 | 先秦 韩非《韩非子 说林下》:“将军怒,将深沟高垒;将军不怒,将懈怠。” |
wèi bēi yán gāo位卑言高 | 指职位低的人议论职位高的人主持的政务。 | 先秦 孟轲《孟子 万章下》:“位卑而言高,罪也。” |
gāo bù chéng dī bù jiù高不成低不就 | 高者无力得到,低者又不屑迁就。形容求职或婚姻上的两难处境。 | 宋 陈师道《宿柴城》诗:“起倒不供聊应俗,高低莫可只随缘。” |
shān gāo shuǐ cháng山高水长 | 象山一样高耸,如水一般长流。原比喻人的风范或声誉象高山一样永远存在。后比喻恩德深厚。 | 唐 刘禹锡《望赋》:“龙门不见兮,云雾苍苍;乔木何许兮,山高水长。” |
gāo shān dī tóu,hé shuǐ ràng lù高山低头,河水让路 | 比喻人民群众征服自然,改造社会的无穷力量。 | 邓拓《英雄的路》:“人们常说的‘高山低头,河水让路’的奇迹,在宝成路上真正实现了。” |
shuǐ cháng chuán gāo水长船高 | 比喻事物随着所凭借的基础的提高而提高。 |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芭蕉清禅师法嗣·芭蕉继彻禅师》:“水长船高,泥多佛大。” |
shuǐ kuò shān gāo水阔山高 | 阔:宽,广阔,指有广阔的水面和高大的山脉隔着,不得相通。 | 明·胡文焕《群音类选·<清腔类·山坡里羊一套>》:“音书谁送,知隔着关山几重,见面今水阔山高,促急里怎觅鳞鸿。” |
qí gāo yī zhāo,shù shǒu fù jiǎo棋高一着,束手缚脚 | 一着:下棋时走一步。跟棋艺比自己高的人下棋,自己显得笨拙。比喻技术高人一头,对方就无法施展本领。 | 陆士谔《续孽海花》第55回:“你的见识是比我高,人家说我怕你,棋高一着,束手缚脚,真叫我怎么不怕呢?” |
gāo gāo xìng xìng高高兴兴 | 由来自乐观的性情或由一些特殊的快乐原因产生的生气勃勃和乐观的高兴情绪。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7回:“且说薛姨妈闻知湘莲已说定了尤三姐为妻,心中甚喜,正是高高兴兴要打算替他买房子,治家伙,择吉迎娶。” |
fó gāo yī chǐ,mó gāo yī zhàng佛高一尺,魔高一丈 | 原为佛家告诫修行者,要警惕外界诱惑。佛,指佛法;魔,指魔法。后用以比喻一方势力(多指正义的)增长,与之对立的另一方势力(多指非正义的)则加倍增长。 | 明 李贽《与梅衡湘书》:“‘佛高一尺,魔高一丈。’昔人此言,只要人知有佛即有魔,如形之有影,声之有响,必然不相离者。” |
yì gāo dǎn dà艺高胆大 | 形容大胆的手法来自高超的技艺。 |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66回:“这正是艺高人胆大。蒋爷竟不慌不忙的答道:‘实是半路出家,何必施主追问呢?’” |
shuǐ zhǎng chuán gāo水涨船高 | 指水位上升;船身也就随着提高。比喻事物随着它所凭借的基础的提高而增长提高。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长姐儿更不想到此时,水涨船高,不曾吃尽苦头,怎得修成人上人。” |
suí gāo jiù dī随高就低 | 犹言可高可低,随便怎样。 |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浮山远禅师法嗣·衡岳奉能禅师》:“苦乐共性,随高就低。” |
hǎi kuò tiān gāo海阔天高 | 喻天地广阔,征程遥远。 | 唐·刘氏瑶《杂曲歌辞·暗别离》:“青鸾脉脉西飞去,海阔天高不知处。” |
gāng yīn gāo chàng亢音高唱 | 亢:喉咙。放开喉咙,高声歌唱。 | 汉 傅毅《舞赋》:“动朱唇,纡清扬,亢音高唱,为乐之方。” |
qiū gāo qì hé秋高气和 | 形容秋空高朗、天气晴和。 | 清 曾朴《孽海花》第十九回:“却说小燕便服轻车,叫车夫径到城南保安寺街而来,那时秋高气和,尘软蹄轻,不一会已到了门口,把车停在门前两棵大榆树荫下。” |
dēng gāo lǚ wēi登高履危 | 比喻诚惶诚恐。 | 《淮南子 原道训》:“登高临下,无失所秉,履危行险,无忘玄伏,能存之此,其德不亏。” |
zì gāo zì dà自高自大 | 认为自己又高又大。形容自以为了不起。 | 三国 韦昭《国语》集解:“求掩盖人以自高大,则其抑退而下益甚也。” |
gāo pān bù shàng高攀不上 | 不能同等与地位、名誉较自己高的人结交或攀亲。 | 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第一章:“你们钟府上是做官的仕宦之家,我们做买卖的,恐怕高攀不上吧?” |
gāo tóu jiǎng zhāng高头讲章 | 经书正文上端留有较宽空白,刊印讲解文字,这些文字称为“高头讲章” | 《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先生见了那没头没脑辟空而来的十五个大字,正不知从那里开口,才入得进这中庸两个字,只得先看了一遍高头讲章,照着那讲章往下敷衍半日,才得讲完。” |
gāo xiáng yuǎn yǐn高翔远引 | 形容避世隐居。 | 汉·孔融《与曹操论盛孝章书》:“向使郭隗倒悬而王不解,临溺而王不拯,则士亦将高翔远引,莫有北首燕路者矣。” |
gāo fēi yuǎn jí高飞远集 | 制摆脱不利的环境,躲避到远防去。 | 语出战国 楚 屈原《九章 惜诵》:“欲高飞而远集兮,君罔谓女何之?”汉 东方朔《七谏 怨世》:“欲高飞而远集兮,恐离罔而灭败。” |
gāo rén yì shì高人逸士 | 清高洒脱不慕名利的人。 | 宋·陆九渊《黄氏墓志铭》:“梁君去年尝游庐阜,其谈山水之胜,诵高人逸士之文。” |
zhì jiǔ gāo huì置酒高会 | 置:设,办。举行盛大宴会。 | 东汉·班固《汉书·高帝纪》:“汉王遂入彭城,收羽美人货赂。置酒高会。” |
gāo zì qī xǔ高自期许 | 比喻自高自大,自以为是。 | 梁实秋《饮酒》:“狂言‘酒压胶济一带,拳打南北二京’,高自期许,俨然豪气干云的样子。” |
gāo cái dà dé高才大德 | 高才:有杰出的才能。大德:有极高尚的品德。才能和品德都很好。 | 元·马致远《荐福碑》第一折:“贤弟,论你高才大德,博学广文,为何不进取功名。” |
gāo niǎo jìn,liáng gōng cáng高鸟尽,良弓藏 | 比喻功成事定之后,出力的人反而见弃,没有好下场。 | 《文子 上德》:“狡兔得而猎犬烹,高鸟尽而良弓藏,名成功遂身退,天道然也。” |
gāo wén diǎn cè高文典策 | 见“高文典册”。 | 宋·王安石《翰林学士除三司使制》:“闳言崇议,足以经纶王家;高文典策,足以鼓动当世。” |
zhì gāo xíng jié志高行洁 | 志向美好高洁,品行端正严肃。指志向高远,又能砥砺操行。 | 梁启超《罗兰夫人传》:“布列梭、布科、鲁卡埃诸贤……年少气锐,志高行洁。” |
gāo qíng hòu yì高情厚意 | 指深厚的情谊。 |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42回:“既承员外高情厚意,待老汉去叫小女出来拜见。” |
yuán lóng gāo wò元龙高卧 | 元龙:三国时陈登,字元龙。原指陈登自卧大床,让客人睡下床。后比喻对客人怠慢无礼。 | 《三国志·魏书·陈登传》:“元龙无客主之意,久不相与语,自上大床卧,使客卧下床。” |
rén miàn zhú gāo dī,shì qíng zháo lěng nuǎn人面逐高低,世情着冷暖 | 指世风日下,对人的态度随地位和权势的高低有所不同。 |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第40回:“常言道:‘人面逐高低,世情着冷暖。’冯主事虽然欠下老爷银两,见老爷死了,你又在难中,谁肯唾手交还?” |
gāo dī bù jiù高低不就 | 就:成。高者无力得到,低者又不屑迁就。形容求职或婚姻上的两难处境。 |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27卷:“因此高低不就,把女儿直挨到一十八岁,尚未许人。” |
gāo xiáng yuǎn zhù高翔远翥 | 翔:回旋而飞;翥:飞举。形容避世隐居。 | 宋·范仲淹《灵鸟赋》:“灵鸟灵鸟尔之为禽兮,何不高翔而远翥,何为号呼于人兮。” |
diǎn cè gāo wén典册高文 | 原指封建朝廷的重要文书,后指典雅高深的文章或经典性著作。 | 清·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第二卷:“《五代史》:‘黄……。’则典册高文亦用之矣。” |
bā gāo wàng shàng巴高望上 | 指与社会地位高于自己的人结交或联姻。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46回:“别说是鸳鸯,凭他是谁,那一个不想巴高望上、不想出头的?” |
gāo míng dà xìng高名大姓 | 询问人家姓名时的客气用语。 | 元·尚仲贤《柳毅传书》第一折:“请问仙乡何处,高名大姓,因甚到此?” |
jú gāo guǎ hòu局高蹐厚 | 见“局高天蹐厚地”。 | 晋·葛洪《抱朴子·知止》:“或倡高算而受晁错之祸,或竭心力而遭吴起之害;故有跼高蹐厚,犹不免焉。” |
shǎng gāo fá xià赏高罚下 | 见“赏功罚罪”。 | 战国·卫·商鞅《商君书·禁使》:“夫赏高罚下,而上无必知,其道也与无道同也。” |
cái gāo yǐ mǎ才高倚马 | 文才比倚马可待的袁虎还高。形容文思敏捷。 |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55回:“那秘书员成竹在胸,才高倚马,立刻草成八九百字。” |
dēng gāo néng fù登高能赋 | 赋:写作。登得高,看得远,能够描绘形状,铺陈事势。指国家的有用人才。 | 《诗经·鄘风·定之方中》:“终然允臧。”毛亨传:“升高能赋……可以为大夫。” |
gāo chū yī chóu高出一筹 | 筹:筹码。比别人高出一个筹码。指比别人高明一些。 |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5回:“公系我国的政治家,一切设施,比文等高出一筹,文亦不必参议。” |
qiū gāo mǎ féi秋高马肥 | 秋高气爽,马匹肥壮。古常以指西北外族活动的季节。 | 宋 李纲《靖康传信录》卷三:“臣恐秋高马肥,虏必再至,以责前约。” |
cái gāo yùn jiǎn才高运蹇 | 蹇:不顺利。才学很高,但命运不好,无法施展才华。含怀才不遇之意。 |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31卷:“司马貌虽然出言无忌,但此人因才高运蹇,抑郁不平。” |
zhì cún gāo yuǎn志存高远 | 指立志很高远,有雄心壮志。 | 熊召政《张居正》第三卷第九回:“皇上年纪虽小,但志存高远,可以料定他长大之后,必然是一位英明君主。” |
shǒu gāo shǒu dī手高手低 | 形容用手或用一般的器皿分东西,难免多少有出入。 | |
gāo tán yǎ bù高谈雅步 | 高:高超;雅:美好。指言谈高妙,举止文雅。 | 晋·陆机《百年歌》:“光车骏马游都城,高谈雅步何盈盈。” |
bā jié gāo zhī巴结高枝 | 高枝:比喻权贵。向权贵献媚取宠。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2回:“我也不怕人笑话我奴才亲戚混巴高枝儿,我今日可算认定了干娘咧。” |
yuǎn zǒu gāo fēi远走高飞 | 向远处走;向高处飞。多指摆脱困境;寻找光明的前途。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卓茂传》:“汝独不欲修之,宁能高飞远走,不在人间邪?” |
gāo qíng yuǎn zhì高情远致 | 高、远:形容高尚;情、致:情趣。高尚的品格或情趣。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品藻》:“高情远致,弟子蚤已服膺;一吟一咏,许将北面。” |
xū lùn gāo yì虚论高议 | 不切实际,高妙空洞的议论。亦作“高谈虚论”。 | 《六韬·上贤》:“博闻辩辞,虚论高议以为容美,穷居静处而诽时俗,此奸人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