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hú wéi luàn xìn胡为乱信 | 为:做,干。胡乱地做事,盲目地迷信。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47回:“向后来,再不可胡为乱信,望你把三教归一。” |
wú wéi zhī zhì无为之治 | 指道家顺应自然,不求有所作为的治理方法。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6回:“既能夺他们之权,生他们之利,岂不能行无为之治?” |
rén wèi cái sǐ,niǎo wèi shí wáng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 旧时俗语。意思是为了追求金钱,连生命都可以不要。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3回:“俗话说得好:‘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当时袁伯珍听得这些说话,便要从此发一宗洋财。” |
ruò yào rén bù zhī,chú fēi jǐ mò wéi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 要想人家不知道,除非自己不去做。指干了坏事终究要暴露。 | 汉·枚乘《上书谏吴王》:“欲人勿闻,莫若勿言;欲人勿知,莫若勿为。” |
zī yì wàng wéi姿意妄为 | 任意胡作非为,常指极端地固执己见和偏爱自己的习惯,常含有一种几乎难以抑制的反复无常的意味。 | |
lǜ yǐ wéi cháng率以为常 | 成为经常的事。 | 《北齐书·司马子如传》:“及其当还,高祖及武明后俱有赉遗,率以为常。”宋·文天祥《与朱太博埴》:“骑马囊饭,朝往夕还,率以为常,而山外事一毫不接耳目矣。” |
zhuǎn bēi wéi xǐ转悲为喜 | 转悲哀为喜悦。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九回:“良箴听了,不觉转悲为喜,再三道谢。” |
suǒ zuò suǒ wéi所作所为 | 指做的一切事情或全部行为。多指一些不好的行为。 | 明 李贽《答周西岩书》:“我不识渠半生以前所作所为,皆是谁主张乎?” |
jìn lì ér wéi尽力而为 | 尽:全部用出;为:做。用全部力量去做。 | 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 |
wù yǐ xī wéi guì物以希为贵 | 事物因稀少而觉得珍贵。同“物以稀为贵”。 | 鲁迅《朝花夕拾·藤野先生》:“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 |
nán hū wéi qíng难乎为情 | 见“难以为情”。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绛妃》:“斯时也,伤春者有难乎为情之怨,寻胜者作无可奈何之歌。” |
yā liáng wéi jiàn压良为贱 | 旧指强买平民女子为奴婢。 | 《资治通鉴·后晋纪齐王天福八年》:“自烈祖相吴,禁压良为贱。”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五:“师曰:‘和尚莫压良为贱。’” |
huái jú wéi zhǐ淮橘为枳 | 淮南的橘树,移植到淮河以北就变为枳树。比喻环境变了,事物的性质也变了。 | 喜欢 戴圣《礼记 考工记序》:“橘逾淮而北为枳。” |
kàng yán wéi shī抗颜为师 | 抗颜:不看别人脸色,态度严正不屈。为师:为人师表。不为他人所制约,不为潮流所左右,这种意志坚定的人可以作为学习的榜样。 | 唐·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梅,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 |
kuān dà wéi huái宽大为怀 | 宽大:对人宽宏大量;怀:胸怀。对别人抱有宽大的胸怀。 | 冯玉祥《我所认识的蒋介石》第71章:“我们最好是宽大为怀,不为己甚。” |
yǐ tuì wéi jìn以退为进 | 本指以谦让取得德行的进步。后指用退让作为手段求得前进。 | 汉 扬雄《法言 君子》:“昔乎颜渊以退为进,天下鲜俪焉。” |
tiān xià wéi yī天下为一 | 一:统一。指国家统一 | 汉·荀悦《汉纪·武帝纪》:“今天下为一,春秋之义,王者无外,偃修封域中,而辞以出境何也。” |
yǒu suǒ bù wéi,ér hòu kě yǐ yǒu wéi有所不为,而后可以有为 | 为:做,干。有些事情不做,把它放弃掉,然后才能在另外的事情上有所作为。指要获得成功,必须有所舍弃,有所选择。 | 战国·邹·孟轲《孟子·离娄下》:“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
lù lù wú wéi碌碌无为 | 碌碌:平庸的样子。平平庸庸;无所作为。 | 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21章:“我早就这样想:与其碌碌无为地混这一生,不如壮烈去死!” |
xiān xià shǒu wéi qiáng,hòu xià shǒu zāo yāng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 | 指先于别人行动,可以取得优势,迟于别人就会遭遇祸殃。 | 张恨水《啼笑姻缘》第13回:“得,就是这样办,这叫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 |
bù wéi yǐ shèn不为已甚 | 已甚:过分。不做过分的事,要适可而止。多指对人的谴责或处罚要适可而止。 | 战国 邹 孟轲《孟子 离娄下》:“仲尼不为已甚者。”朱熹集注:“己,犹太也。杨氏曰:‘言圣人所为,本分之外,未加毫末。’” |
wéi suǒ yù wéi为所欲为 | 做想要做的事。形容任意而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为:做。 |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以子之才,臣事赵孟,必得近幸。子乃为所欲为,顾不易耶?” |
bù yǐ wéi chǐ,fǎn yǐ wéi róng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 耻:耻辱;荣:荣耀。不认为是可耻,反而认为是荣耀。指不知羞耻。 | 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对于自己的历史一点不懂,或懂得甚少,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
rèn suǒ yù wéi任所欲为 | 任:听凭;所欲为:想要做的。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2回:“又多是土棍青皮,平时鱼肉乡愚,无恶不作,到这时候有了护符,更是任所欲为的了。” |
yǐ wéi kǒu shí以为口实 | 口实:话柄。作为谈话的资料。指作为指责、攻击或嘲笑的话柄。 | 春秋·鲁·左丘明《国语·楚语下》:“使无以寡君为口实。” |
jī shuǐ wéi shān,jī shuǐ wéi hǎi积土为山,积水为海 | 把土堆起来可以成山,把水蓄起来可以成海。比喻积少成多。 | 《荀子·儒效》:“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 |
yī tǔ wéi kuài一吐为快 | 尽情说出要说的话而感到畅快。 | 谌容《真真假假》:“仿佛全是他积郁在胸中多时的由衷之言,今日终于得以一吐为快。” |
huò wéi fú xiān祸为福先 | 指受尽灾祸之后好运就会降临。多用于劝慰受难之人。 | 南朝·萧统《文选·贞谌(赠刘琨一首)》:“祸为福始,祸作福阶。”李善注引《越记》曰:“祸为福先,福为祸堂。 |
yǐ ěr wéi mù以耳为目 | 把听到的当作亲眼目睹的。指对传闻的事情不加分析就信以为真。 | 清·张春帆《九尾龟》第一百七十回 :“但是如今的那班督抚,也都是些以耳为目、不分黑白的人。” |
fǎn bài wéi shèng反败为胜 | 扭转败局,变为胜利。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6回:“将军在匆忙之中,能整兵坚垒,任谤任劳,使反败为胜,虽古之名将,何以加兹!” |
jìn tuì wéi nán进退为难 | 见“进退两难”。 | 《魏书·李冲传》:“若容舟楫,必须停滞,师老粮乏,进退为难。” |
nán hū wéi jì难乎为继 | 难于继续下去。 | 清 王夫之《读通鉴论 汉元帝三》:“赵充国持重以破羌,功莫盛矣!二十余年而羌人复反,吾故曰:难乎为继也。” |
wéi fù bù rén为富不仁 | 想发财致富的剥削者绝不会有好心肠。为富:想发财致富;不仁:没有好心肠。 | 先秦 孟轲《孟子 滕文公上》:“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 |
yáng wéi zhōng yòng洋为中用 | 有分析、有批判地吸收外国的有用的东西;为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服务。 | 毛泽东《对中央音乐学院的意见的批示》:“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
wù zuò fēi wéi误作非为 | 犹言胡作非为。 | 太平天国·洪仁玕《诛妖檄文》:“况尔等为兵为勇之人,多系平日误作非为,是以借兵勇以为逃死之地。” |
jīn shí wèi kāi金石为开 | 金属和石头都会被打开。常与“精诚所至”连用。比喻真诚能产生巨大的感动力量;从而战胜一切困难。 | 西汉 刘向《新序 杂事四》:“熊渠子见其诚心,而金石为之开,况人心乎?” |
huà wéi wū yǒu化为乌有 | 乌有:无有;不存在。变得什么都没有了。形容一下子丧失或全部落空。 | 宋 苏轼《东坡诗 卷十五 章质夫送酒六壶,书至而酒不达,戏作小诗问之》诗:“岂意青州六从事,化为乌有一先生。” |
wèi rén shuō xiàng为人说项 | 为:替;项:唐朝项斯,字子迁,为杨敬之所器重。指替人说好话。 | 唐·杨敬之《赠项斯》:“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 |
dào cǐ wéi zhǐ到此为止 | 以这里为界限。 | 陈忠实《白鹿原》第16章:“兆海痛苦地叹口气:‘完了。到此为止。’” |
nìng wéi jī kǒu,wú wéi niú hòu宁为鸡口,无为牛后 | 比喻宁居小者之首,不为大者之后。 | 西汉 刘向《战国策 韩策一》:“臣闻鄙语曰:‘宁为鸡口,无为牛后。’今大王西面交臂而臣事秦,何以异于牛后?” |
wù yǐ è xiǎo ér wéi zhī,wù yǐ shàn xiǎo ér bù wéi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 勿:不要;为:做。不要以为是微小的坏事就可以做,不要以为是不大的好事就不去做。 | 《诸葛亮集》:“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
gǎi è wéi shàn改恶为善 | 不再作恶,重新做人。 | 《礼记·中庸》“明则动,动则变”汉·郑玄注:“动,动人心也;变,改恶为善也。” |
bìng wéi yī tán并为一谈 | 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当作同样的事物谈论。 | 唐 韩愈《平淮西碑》:“万口和附,并为一谈。” |
gè zì wéi zhèng各自为政 | 指各自在职权范围内按照自己的主张行事;不互相配合。比喻不考虑全局;各搞一套。 | 左丘明《左传 宣公二年》:“畴昔之羊子为政,今日之事我为政。” |
dié wéi bīn zhǔ迭为宾主 | 轮流做主人请客。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九卷:“有时迭为宾主,不过清茶寡饭,不设酒肴,以此为常。” |
huǐ zhōu wéi duò毁舟为杕 | 杕,通“舵”。将船改成舵。毁大物为小物,比喻随心所欲的不当行为。 | 《淮南子 说林训》:“心所说,毁舟为杕;心所欲,毁钟为铎。” |
diǎn shí wéi jīn点石为金 | 同“点铁成金”。 | 《警世通言·吕大郎还金完骨肉》:“四愿得吕纯阳祖师点石为金这个手指头。” |
jīng chéng suǒ jiā,jīn shí wéi kāi精诚所加,金石为开 | 精诚:至诚,真心诚意;加:施及。人的诚心所到,能感动天地,使金属和石头毁坏。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精诚所加,金石为开。” |
jīng chéng suǒ jiā,jīn shí wéi kuī精诚所加,金石为亏 | 精诚:至诚,真心诚意;加:施及;亏:毁坏。人的诚心所到,能感动天地,使金属和石头毁坏。 | 汉·王充《论衡·感虚》:“精诚所加,金石为亏。” |
shàn wéi shuō cí善为说辞 | 说辞:讲话。形容很会讲话。后指替人说好话。 | 《孟子·公孙丑上》:“宰我、子贡善为说辞。” |
dào bù tóng bù xiāng wéi móu道不同不相为谋 | 走着不同道路的人,就不能在一起谋划。比喻意见或志趣不同的人就无法共事。 | 《论语·卫灵公》:“道不同,不相为谋。” |
rén bù wèi jǐ,tiān zhū dì miè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 旧时指人不替自己打算,就会为天地所不容。 | 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这种人的脑筋,浸透着剥削阶级的思想意识,他相信这样的话:‘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他甚至用这一大套剥削阶级的话,来为他的自私自利和个人主义辩护。” |
qīng jìng wú wéi清净无为 | 道家语。指一切听其自然,人力不必强为。 | 汉 刘向《说苑 君道》:“晋平公问于师旷曰:‘人君之道如何?’对曰:‘人君之道,清净无为。’” |
bō luàn wéi zhì拨乱为治 | 犹拨乱反治。指消除混乱局面,恢复正常秩序。 | 清 王士禛《池北偶谈 谈故一 土鲁番表文》:“皇上拨乱为治,如月恒之无不临。” |
zhǐ lù wéi mǎ指鹿为马 | 把鹿说成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秦始皇本纪》:“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 |
pò tì wéi xiào破涕为笑 | 涕:眼泪。一下子停止哭泣;笑了起来。也用来形容转悲为喜。 | 晋 刘琨《答卢湛书》:“时复相与举觞对膝,破涕为笑,排终身之积惨,求数刻之暂欢。” |
ǒu yī wéi zhī偶一为之 | 偶:偶尔;偶然;为:做;干;之:代词;代某件事。偶尔做一回。 | 宋 欧阳修《纵囚论》:“若夫纵而来归而赦之,可偶一为之尔。” |
yǐ xū wéi shí,yǐ shí wéi xū以虚为实,以实为虚 | 表面上很空虚,实际上作好了充分准备;表面看来准备很充分,实际上是虚张声势。 |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32章:“但臣与逆贼周旋三年,深知逆贼狡计甚多,常常以虚为实,以实为虚。” |
zhōu zhāng wéi huàn侜张为幻 | 侜张:欺骗作伪。用欺骗迷惑人。 | 《尚书 无逸》:“民无或胥侜张为幻。” |
niǎo wéi shí wáng鸟为食亡 | 鸟儿为了吃食而死。比喻人为了名利而丧失生命。 | 清·无名氏《官场维新记》第13回:“‘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当时袁伯珍听得这些话,便要从此发一宗洋财。” |
wèi guó juān qū为国捐躯 | 捐:献;躯:身体,指生命。为国家牺牲生命。 | 清 钱采《说岳全传》第39回:“为国捐躯赴战场,丹心可并日争光。” |
xí wéi gù cháng习为故常 | 故常:常例。经常如此,养成习惯,就被当作常规了。 | 明·沈德符《野获编·勋戚·沈禄》:“盖承成化以来,滥授冗员,俱以中旨批出,遂习为故常,不以为怪也。” |
yú jīn wéi liè于今为烈 | 某件事过去已经有过,现在更加厉害。 | 鲁迅《华盖集 论辩的魂灵》:“党同伐异之风,于今为烈。” |
sān shí liù cè,zǒu wéi shàng cè三十六策,走为上策 | 原指无力抵抗敌人,以逃走为上策。后指事情已经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没有别的好办法,只能出走。 | 《南齐书 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计,汝父子唯应急走耳。” |
wèi wǔ dǒu mǐ zhé yāo为五斗米折腰 | 五斗米:晋代县令的俸禄,后指微薄的俸禄;折腰:弯腰行礼,指屈身于人。为了微薄的俸禄而弯腰行礼。比喻没有骨气。 | 《晋书 陶潜传》:“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
nán yǐ wéi jì难以为继 | 难于继续下去。 | 《礼记·檀弓上》:“孔子曰:‘哀则哀矣,而难为继也。’” |
shàng xià wéi nán上下为难 | 上面下面都难以应付。 | |
wēi wéi fán fù微为繁富 | 稍微有些辞藻繁多。 | |
wèi hǔ fù yì为虎傅翼 | 傅:通“附”;翼:翅膀。替老虎加上翅膀。比喻帮助坏人,增加恶人的势力。 | 《逸周书 寤敬》:“无为虎傅翼,将飞入邑,择人而食。” |
huà gān gē wéi yù bó化干戈为玉帛 | 比喻使战争转变为和平。 | 西汉 刘安《淮南子 原道训》:“昔者夏鲧作三仞之城,诸侯背之,海外有狡心。禹知天下之叛也,乃坏城平池,散财物,焚甲兵,施之以德,海外宾服,四夷纳职,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 |
yǐ quán wéi yú以筌为鱼 | 筌:捕鱼的竹器。把捕鱼工具看作是鱼。比喻满足对事物表面肤浅认识,不去更深入了解事物本质。 | 朱自清《经典常谈》序:“不再想去见识经典,那就是以筌为鱼,未免辜负编撰者的本心了。” |
niǎn tǔ wéi xiāng捻土为香 | 捏泥成香。因不及备香,以此表示虔诚。 | 宋·曾敏行《独醒杂志》第五卷:“捻土为香事有因,如今宜假不宜真。” |
yīn huò wéi fú因祸为福 | 变坏事为好事。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苏秦列传》:“智者举事,因祸为福,转败为功。” |
xuē zhí wéi mín削职为民 | 撤掉官职,降为平民。 | 清·陈忱《水浒后传》第十九回:“王黼大怒,将宋昭削职为民。” |
pò jǔ wéi yuán破矩为圜 | 矩:画方形的工具;圜:圆。毁方为圆。比喻去严刑而从简政。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杜林传》:“大汉初兴,详览失得,故破矩为圜,斫雕为朴,蠲除苛政,更立疏网,海内欢欣,人怀宽德。” |
jú huà wéi zhǐ橘化为枳 | 比喻人由于环境的影响而变坏。 | 春秋 齐 晏婴《晏子春秋 杂下十》:“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
bù zú wéi wài rén dào不足为外人道 | 不必跟外面的人说。现多用于要求别人不要把有关的事告诉其他的人。 | 晋 陶潜《桃花源记》:“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
jī lù wéi bō积露为波 | 比喻积少成多。 | 明 袁宏道《题龙堂僧募册》诗:“衲子欲言面羞涩,试介乌纱作檀越,积露为波江可得,东邻北里贤相识。” |
bù wéi wǔ dǒu mǐ zhé yāo不为五斗米折腰 | 五斗米:指微薄的俸禄;折腰:下拜,弯腰行礼。比喻为人清高,有骨气。 | 《晋书 陶潜传》:“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
guó yǐ mín wéi běn,mín yǐ shí wéi tiān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 | 本:事物的根源或根基;天:指生存的首要条件。国家以人民为根本,人民以食物为头等大事。 |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夫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不足食胡以养民?” |
nìng wéi tài píng gǒu,mò zuò lí luàn rén宁为太平狗,莫作离乱人 | 宁:宁愿;莫:不。宁愿做太平年代的狗,也不愿做战乱年代的人。形容人们遭逢乱世的痛苦心情。 | 元·施君美《幽闺记·偷儿挡路》:“宁为太平狗,莫作离乱人。” |
bù xiāng wéi móu不相为谋 | 谋:商讨。相互之间没法商量。指彼此观点不同;不宜共同谋划事情。 | 春秋 孔子《论语 卫灵公》:“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
zhù jiàn wéi lí铸剑为犁 | 销熔武器以制造务农器具。 | 三国 魏 王肃《孔子家语 致思》:“铸剑戟以为农器,放牛马于原薮,室家无离旷之思,千岁无战斗之患。” |
yǐ tiān xià wéi jǐ rèn以天下为己任 | 把国家的兴衰治乱作为自己的责任。 | 《南史 孔休源传》:“休源风范强正,明练政体,常以天下为己任。” |
zuò shuǎ wéi zhēn作耍为真 | 耍:戏弄,玩耍。把玩笑当作真的。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70回:“这才是个有分教;弄巧翻拙,作耍却为真。” |
wéi fǎ zì bì为法自弊 | 作定自弊。 | 西汉·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商君亡至关下,欲舍客舍。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商君喟然叹曰:‘嗟乎!为法之敝,一至此哉!’” |
zhuǎn chēn wéi xǐ转嗔为喜 | 由生气转为喜欢。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9回:“徐大军机一看,数目却比别的门生不同,因此方转嗔为喜,解释前嫌。” |
wéi guǐ wéi mèi为鬼为魅 | 魅:精怪。像鬼蜮一样阴险狠毒。比喻使用阴谋诡计,暗中害人。 | 《新唐书·魏征传》:“若人渐浇诡,不复返扑,今当为鬼为魅,尚安得而化哉!” |
juān juān bù yōng,zhōng wéi jiāng hé涓涓不壅,终为江河 | 壅:堵塞。细小的水流如果不堵塞,终将汇合成为大江大河。比喻对细小或刚刚萌芽的问题不加注意或纠正,就会酿成大的问题。 | 三国·魏·王肃《孔子家语·观周》:“涓涓不壅,终为江河,绵绵不绝,或成网罗。” |
hào wéi rén shī好为人师 | 好:喜欢;为:做;当。喜欢做别人的老师。指不谦虚;喜欢以教育者自居。 | 先秦 孟轲《孟子 离娄上》:“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
dà yǒu kě wéi大有可为 | 事情很值得做;很有开拓或发展有前途。 | 清 李宝嘉《文明小史》:“地方虽一千余里,仙民成俗,大有可为。” |
rén wéi dāo zǔ,wǒ wéi yú ròu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 刀俎:刀和刀砧板,宰割的工具。比喻生杀的权掌握在别人手里,自己处在被宰割的地位。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
huà lóng bù chéng fǎn wéi gǒu画龙不成反为狗 | 比喻模仿不到家,反而不伦不类。同“画虎不成反类狗”。 | 《后汉书 儒林传上 孔僖》:“[僖与崔駰]同游太学,习《春秋》。因读吴王夫差时事,僖废书叹曰:‘若是,所谓画龙不成反为狗者。’” |
hú zuò fēi wéi胡作非为 | 指毫无顾忌或不考虑后果地肆意行动。非为;干坏事。 | 清 李汝珍《镜花缘》:“或诬好吃懒做,或诬胡作非为。” |
rì yǐ wéi cháng日以为常 | 经常做某件事,成了惯例常规。 | 金·王若虚《<论语>辨惑》:“不然则予之耽寝,日以为常,记者语简而不尽其详,亦不可知。” |
wéi chén sǐ zhōng,wéi zǐ sǐ xiào为臣死忠,为子死孝 | 为:作为。为臣的应不惜生命忠于帝王,为子的应不惜生命孝顺父母。 | 明·吾丘瑞《运甓记·父子死节》:“为臣死忠,为子死孝,孩儿兄弟二人,情愿同爹爹出阵。” |
jū wéi mào cǎo鞠为茂草 | 谓杂草塞道。形容衰败荒芜的景象。鞠,通“鞫”。 | 《晋书·石勒载记》:“诚知晋之宗庙鞠为茂草,亦犹洪川东逝,往而不还。” |
mài wén wéi shēn卖文为生 | 指以出卖诗文所得来维持生计。 | 唐 杜甫《闻斛斯六官未归》:“故人南郡去,云索作碑钱。本卖文为活,翻令室倒悬。” |
shì wéi kòu chóu视为寇仇 | 视:看待;寇仇:仇敌。像仇人一样看待。 | 战国·邹·孟轲《孟子·离娄下》:“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
yǐ lù wéi mǎ以鹿为马 | 把鹿说成马。比喻故意颠倒是非。 | 汉·陆贾《新语·辨惑》:“秦二世之时,赵高驾鹿而从行,王曰:‘丞相何为驾鹿?’高曰:‘马也。’王曰:‘丞相误邪,以鹿为马也。’高曰:‘乃马也。陛下以臣之言为不然,愿问群臣。’于是乃问群臣,群臣半言马半言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