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之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之的成语
成语解释出处
guò tíng zhī xùn过庭之训用以指父亲的教诲。晋 袁宏《后汉纪 安帝纪上》:“苌少长藩国,内无过庭之训,外无师傅之道,血气方刚。”
wú hé yǒu zhī xiāng无何有之乡无何有:即无有。原指什么都没有的地方,后指虚幻的境界。先秦 庄周《庄子 逍遥游》:“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
fù sù zhī huàn覆餗之患覆:翻;餗:鼎里的食物。鼎足坏了,食物倒出。指因不胜其力而坏事。晋·陈寿《三国志·何夔传》注引孙盛曰:“得其人则论道之任隆,非其才则覆餗之患至。”
hé shān zhī dé河山之德《诗·墉风·君子偕老》:“委委佗佗,如山如河,象服是宜”。陆德明释文:“《韩诗》云:德之美貌”。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如山凝然而重,如河渊然而深,皆以状德容之美”。后以《河山之德》形容妇人德容之美。《诗·墉风·君子偕老》:“委委佗佗,如山如河,象服是宜。”陆德明释文:“《韩诗》云:德之美貌。”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如山凝然而重,如河渊然而深,皆以状德容之美。”
zhī rén zhī míng知人之明能看出人的品行才能的眼力。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吴祐传》:“吴季英有知人之明,卿且勿言。”
shuāng lù zhī bìng霜露之病因感受风寒而引起的病。《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君不幸罹霜露之病,何恙不已,逎上书归侯,乞骸骨,是章朕之不德也。”
qiān lǐ zhī zú千里之足原指千里马。后也用以比喻英俊的人才。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七:“使骥不得伯乐,安得千里之足。造父亦无千里之手矣。”
liū zhī dà jí溜之大吉溜:趁人不注意偷偷地跑掉。吉:吉利;吉祥。偷偷地跑掉为妙。指溜掉了事。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8回:“帮他几个,其中一班势利小人,早已溜之大吉。”
méi jié zhī nèi眉睫之内形容近在眼前。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仲尼》:“虽远在八荒之外,近在眉睫之内,来干我者,我必知之。”
sī fā zhī gōng丝发之功丝发:一根丝,一根头发。指功劳极微小。汉·蔡伯喈《上汉书十志疏》:“父子一门,兼爱恩宠,不能输写心力,以效丝发之功。”
zì zhī zhī míng自知之明自己了解自己这样的明智。指对自己的(优)缺点了解得透彻。明:明智。先秦 李耳《老子》第33章:“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
shǒu wú fù jī zhī lì手无缚鸡之力连捆绑鸡的力气都没有。形容身体弱、力气小。元 无名氏《赚蒯通》第一折:“那韩信手无缚鸡之力,只淮阴市上两个少年要他在胯下钻过去,他就钻过去了。”
yǐ yì wéi zhī以意为之只凭自己的主观想法去做。西汉 戴圣《礼记 礼运》:“故圣人耐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者,非意之也,必知其情,辟于其义,明于其利,达于其患,然后能为之。”
dú dé zhī jiàn独得之见与众不同的创造性的见解。明·归有光《送王子敬之任建宁序》:“近世一二君子,乃起而争自为说,创为独得之见。”
kū yáng zhī tí枯杨之稊枯:枯槁;稊:植物的嫩芽。枯萎的杨树又长出了芽。比喻老夫娶少妻。清·袁枚《随园诗话》第14卷:“余自伤年老,不欲为枯杨之稊。”
yǐ jǐ zhī xīn,dù rén zhī xīn以己之心,度人之心用自己的想法去推测别人的心思。《中庸》“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宋 朱熹注:“以己之心度人之心,未尝不同,则道之不远于人者可见。故己之所不欲,则勿以施至于人。”
quán yí zhī cè权宜之策见“权宜之计”。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17卷:“前者老舅不知详细,故用权宜之策,今已明白,岂有是理。”
jì cháng zhī pǐ季常之癖宋朝人陈糙,字季常,他的妻子柳氏脾气暴躁,醋性很大,陈很怕她。后称人怕老婆就说有“季常之癖”。宋·洪迈《容斋三笔·陈季常》
yū kuò zhī lùn迂阔之论远而不切实际的谈论。东汉·班固《答宾戏》:“彼岂乐为迂阔哉。”
kuáng gǔ zhī shuō狂瞽之说狂:轻狂;瞽:盲目。愚妄无知的言论。《南史·虞寄传》:“使得尽狂瞽之说,披肝胆之诚。”
zhī yú zhī lè知鱼之乐乐:欢乐。比喻善于体会物情。战国·宋·庄周《庄子·秋水》:“庄子曰:‘盆鱼出游从容,是鱼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hū xī zhī jiān呼吸之间形容极为短暂的时间。《晋书·郗鉴传》:“决胜负于一朝,定成败于呼吸。”
guī zhī rú shì归之如市归:归附;市:市集。归附的人很多,像赶闹市一样。战国·邹·孟轲《孟子·梁惠王》:“从之者如归市。”
rán qí zhī mǐn燃萁之敏后因以之喻文思敏捷。相传三国魏曹植在其兄曹丕的胁迫下七步成诗,诗中有“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语。宋 宁参《白水县斋十咏》序:“曾无击钵之音,但愧燃萁之敏。”
nòng wǎ zhī xǐ弄瓦之喜弄瓦:古人把瓦给女孩玩,希望她将来能胜任女工。旧时常用以祝贺人家生女孩。《诗·小雅·斯干》:“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
shuāng lù zhī bēi霜露之悲对父母先祖的悲思。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终制》:“若报罔极之德,霜露之悲,有时斋供。”
jí zhī ruò chóu疾之若仇疾:憎恨。形容憎恨坏人坏事就像憎恨仇人一样。《晋书·阮籍传》:“由是礼法之士疾之若仇,而帝每保护之。”
xū ér xū zhī虚而虚之虚:空虚。力量虚弱而故意表现虚弱,使敌人反误以为强大。《草庐经略·虚实》:“虚而虚之,使敌人转疑以我为实。”
xiāo qiáng zhī biàn萧墙之变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产生于家中的祸乱,比喻由内部原因所致的灾祸、变乱。《金史·后妃传·熙宗悼平皇后》:“海陵本怀觊觎,因之疑畏愈甚,萧墙之变,从此萌生矣。”
quán yí zhī jì权宜之计权:姑且、暂且。宜:适宜。计:计谋、办法。指为了应付某种情况而暂时采取的办法。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王允传》:“及在际会,每乏温润之色,杖正持重,不循权宜之计,是以群下不甚附之。”
chán tè zhī kǒu谗慝之口谗:说别人坏话;慝:邪恶。进谗言的恶人的嘴。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愿以间执谗慝之口。”
zuì wēng zhī yì醉翁之意之:的;意:意趣。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宋·欧阳修《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gāo shān yǎng zhī高山仰之高山:比喻高尚的品德。比喻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同“高山仰止”。《管子 九守》:“高山仰之,不可极也。”《鬼谷子 符言》:“高山仰之可极,深渊度之可测,神明之德术正静,其莫之极。”
yǒu shí zhī shì有识之士具有才能和远见卓识的人。汉 刘向《说苑 善说》:“天下有识之士,无不为足下寒心酸鼻者,千秋万岁之后,庙堂必不血食矣。”
qiè píng zhī zhì挈瓶之智挈瓶:汲水用的容量小的瓶子。比喻浅薄的知识或智谋。亦作“智类挈瓶”、“挈瓶之知”。
zé qí shàn zhě ér cóng zhī择其善者而从之择:选择;从:跟从、学习。选择好的、正确的事情去遵循、学习。春秋·鲁·孔丘《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gǔ gōng zhī lì股肱之力股肱:大腿和胳膊。自己的所有力量。形容做事已竭尽全力。《左传·僖公九年》:“臣竭其股肱之力,加之以忠贞。其济,君之灵也,则以死济之。”
yī jiā zhī zhǎng一家之长家庭的当家人。刘斯奋《白门柳·鸡鸣风雨》第六章:“一家之长冒起宗就断然决定:所有男丁立即剃掉头发。”
mò zhī yǔ jīng莫之与京莫:没有什么,没有谁。京:大,高。大得没有什么可与之相比。形容首屈一指,无与伦比。亦作“大莫与京”。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庄公二十二年》:“八世之后,莫之与京。”
jiǔ nián zhī chǔ九年之储九年的储备。指国家平时有所积蓄,以备非常。《淮南子 主术训》:“十八年而有六年之积,二十七年而有九年之储。”
duō shì zhī qiū多事之秋秋:年岁;时期。事故或事变很多的时期。多指国家或政局等较大范围的政治局势不安定;事端多起的时期。唐 崔致远《前宣州当涂县令王翱摄杨子县令》:“况逢多事之秋,而乃有令患风。”
shǒu qiū zhī niàn首丘之念首丘:头向着狐穴所在的土丘。传说狐狸将死时,头必朝向出生的山丘。比喻思念故乡或归葬故土之情。《金史·时青传》:“仆虽偷生寄食他国,首丘之念未尝一日忘之。”
dù wài zhī rén度外之人度外:心在计度之外。指与某人或某集团没有关系或关系不近的人。即局外人。《三国志·魏志·杨阜传》:“曹公有雄才远略,决机无疑,法一而兵精,能用度外之人,所任各尽其力,必能济大事者也。”
xiāo rǎng zhī bié霄壤之别天和地,一极在上,一级在下,比喻差别极大。鲁迅《两地书 致许广平121》:“北平久不下雨,比之南方的梅雨天,真有‘霄壤之别’。”
dù yóu zhī lù杜邮之戮杜邮:古地名,今陕西咸阳;戮:杀。指忠臣无辜被杀西汉·司马迁《史记·白起王翦列传》:“武安君既行,出咸阳西门十里,至杜邮……秦王乃使使者赐之剑,自裁。”
yī piān zhī jiàn一偏之见偏于一面的见解。《宋史·刘述传》:“安石任一偏之见,改立新议,以害天下大公。”
wú wàng zhī yōu无妄之忧平白无故遭灾的忧虑。唐·韩愈《忆昨行和张十一》:“无妄之忧勿药喜,一善自足禳千灾。”
jīn rén zhī zhēn金人之箴比喻因有顾虑而闭口不说话。《孔子家语 观周》:“孔子观周,遂入太祖后稷之庙,庙堂右阶之前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
wò tà zhī xià,qǐ róng tā rén hān shuì卧榻之下,岂容他人酣睡自己的床铺边,怎么能让别人呼呼睡大觉?比喻自己的势力范围,不容许别人插手。郑振铎《漩涡》:“‘卧榻之下,岂容他人酣睡!’希哲低声背诵着成语。”
zhāo xī zhī cè朝夕之策朝夕:一早一晚;策:计策。一早一晚的打算。形容只图眼前利益的计策。汉·班固《答宾戏》:“意者且运朝夕之策。”
yī jì zhī cháng一技之长技:技能;本领;长:擅长、专长。有某一种专长。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64回:“凡琴棋书画,医卜星相,如有一技之长者,前来进谒,莫不优礼以待。”
děng xián zhī rén等闲之人等闲:寻常,一般。无足轻重的寻常人。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九回:“据你的大名,这表人物,必不是等闲之人,久后必做大官。”
bù zhèng zhī fēng不正之风不正当的社会风气。晋 葛洪《抱朴子 辩问》:“移不正之风,易流遁之俗。”
shuāng lù zhī jí霜露之疾指因风寒而引起的疾病,指感冒。西汉·司马迁《史记·公孙弘传》:“君不幸罹霜露之病,何恙不已?”
xióng hǔ zhī shì熊虎之士熊虎:猛兽。指勇猛之士。晋·陈寿《三国志·魏志·杜畿传》:“方今二贼未灭,戎车亟驾,此自熊虎之士展力之秋也。”
sāng zhōng zhī yuē桑中之约桑中:桑林之间。指男女幽会的的密约。《诗·鄘风·桑中》:“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cāng sāng zhī biàn沧桑之变沧海变桑田的变化。比喻世事变化巨大。《续夷坚志》序:“有金元遗山先生,具班马之才,阅沧桑之变,隐居不仕,著述自娱。”
bù cè zhī zuì不测之罪指大罪,死罪。战国 乐毅《报燕惠王书》:“临不测之罪,以幸为利,义之所不敢出也。”
yá zì zhī hèn睚眦之恨睚:眼眶;眦:眼角;睚眦:生气瞪眼。别人瞪眼这样小的怨恨。晋·陈寿《三国志·魏志·胡质传》:“今以睚眦之恨,乃成嫌隙。”
bā huāng zhī wài八荒之外八面荒远的地方以外。形容极其旷远。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仲尼》:“虽远在八荒之外,近在眉睫之内,来干我者,我必知之。”
qì zhī dù wai弃之度外谓根本不放在心上。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周孔之业,弃之度外。”
yú huái zhī jú逾淮之橘《晏子春秋·杂下十》:“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后以“逾淮之橘”比喻易地而变质的事物。《晏子春秋·杂下十》:“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yǒu guò zhī ér wú bù jí有过之而无不及过:超过;及:赶上。达到。相比之下;只有超过而没有赶不上的。《论语·先进》:“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
pín jiàn zhī jiāo贫贱之交贫困时结交的知心朋友。《后汉书 宋弘传》:“(光武帝)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děng ér shàng zhī等而上之按某一等级,由此再往上。宋·朱燮《絜斋集·高鞅论》:“古者五家置一比长,等而上之,为闾,为旅,为党,皆置官焉。”
qiáo qiān zhī xǐ乔迁之喜乔:乔木;枝干高大的树木;乔迁:指鸟儿飞离幽谷;迁移到高大的树木上去。祝贺别人迁居或升官的话。原指鸟类从山谷里飞出落在乔木上。《诗经 小雅 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
kū gǎo zhī shì枯槁之士枯槁:瘦瘠。指隐居山林的隐士。战国·宋·庄周《庄子·徐无鬼》:“招士之士兴朝,中民之士荣官,筋力之士矜雅,勇敢之士奋患,兵革之士乐战,枯槁之士宿名。”
tiān lún zhī lè天伦之乐家人欢聚一堂;亲密友爱的乐趣。天伦:指父子、兄弟、夫妻等亲属关系。唐 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会桃李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
qín jìn zhī yuán秦晋之缘春秋时期秦晋两国君主之间世代联姻,关系亲密。元·乔吉《金钱记》第三折:“我与你合秦晋之缘何如?”
wù wèi yán zhī bù yù勿谓言之不预不要说事先没有说过,表示事前已讲明白。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9回:“一经觉察,白简无情,勿谓言之不预也。”
wèi xíng zhī huàn未形之患尚未显露的祸患。宋·苏舜钦《谘目》:“不如先取为备,可以建事立功,消未形之患。”
yī yán yǐ bì zhī一言以蔽之蔽:掩覆,引申为概括。用一句话来概括。先秦 孔子《论语 为政》:“《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chéng xià zhī rǔ城下之辱谓兵临城下屈膝求和的耻辱。梁启超《知耻学会叙》:“越惟无耻,故安于城下之辱。”
shàng wú piàn wǎ zhē shēn,xià wú lì zhuī zhī dì上无片瓦遮身,下无立锥之地形容一无所有,贫困到了极点。清·张南庄《何典》第九回:“原来刘打鬼收成结果了雌鬼,把活鬼的古老宅基也卖来喂了指头,弄得上无片瓦遮身,下无立锥之地,只得仍缩在娘身边。”
chā zhī háo lí,shī zhī qiān lǐ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礼记 经解》:“《易》曰:‘君子慎始,差若毫厘,缪以千里。’” 《魏书 乐志》:“但气有盈虚,黍有巨细,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zhòng shǐ zhī dì众矢之的许多箭射击的共同靶心(矢:箭;的:靶心)。比喻大家攻击的目标。清 谭嗣同《报贝元徽》:“今之原祸始音,必以合肥为众矢之的。”
jǐng wā zhī jiàn井蛙之见像井底青蛙的见解。比喻偏狭的见识。《弘明集 明佛论》:“夫一局之奕,形算之浅,而奕秋之心,何尝有得,而乃欲率井蛙之见,妾抑大猷。”
rú rù zhī lán zhī shì,jiǔ ér bù wén qí xiāng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芝:通“芷”,香草;兰:香草。好像进入满是香草的房间,闻久了就不能闻出香味。比喻在某种环境里呆久了,习以为常。三国·魏·王肃《孔子家语》:“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qì zhī kě xī弃之可惜扔掉它未免可惜。《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夫鸡肋,弃之如可惜,食之无所得,以比汉中,知王欲还也。”
jīn lán zhī jiāo金兰之交像金石般坚固的交情。《汉书 韩信传》:“足下虽自以为与汉王为金石交,然终为汉王所擒矣。”
píng shēng zhī yuàn平生之愿平生:一生。指一生的志愿。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24卷:“公子听说,两手加额:‘趁我平生之愿矣。’”
shù zhī gāo gé束之高阁捆起来以后放在高高的架子上。比喻放着不用。《晋书 庾翼传》:“此辈宜束之高阁,俟天下太平,然后议其任耳。”
sì zhī guò yào驷之过蠙见“驷之过隙”。
sì zhī guò xì驷之过隙语出《墨子·兼爱下》:“人之生乎地上之无几何也,譬之犹驷驰而过隙也。”后用以喻光阴飞逝。语出《墨子·兼爱下》:“人之生乎地上之无几何也,譬之犹驷驰而过隙也。”
fù jì zhī yíng讬骥之蝇喻指追随贤能之后而得以显名的人。
jiān nián zhī chǔ兼年之储兼年:指两年以上;储:积蓄。有两年以上的储备粮食晋·陈寿《三国志·魏志·胡质传》:“广农积谷,有兼年之储。”
zhì zhī bù lǐ置之不理置:放。放在一边;不予理睬。形容对某人某事十分冷淡。清 顾炎武《华阴王氏宗祠记》:“凡所以为厚生正德之事,一切置之不理,而听民之所自为。”
wú jiāng zhī xiū无疆之休无限美好;无穷幸福。《尚书·太甲中》:“皇天眷佑有商,俾嗣王克终厥德,实万世无疆之休。”
zhú mǎ zhī yǒu竹马之友指儿童时期的朋友。《晋书 殷浩传》:“少时吾与浩共骑竹马,我弃去,浩辄取之。”
bīng hòu sān chǐ,fēi yī rì zhī hán冰厚三尺,非一日之寒非:不是;寒:冷。冰冻到三尺厚,不是一天冷造成的。比喻某一种情况的形成,是经过长时间酝酿、积累的结果。东汉·王充《论衡·壮留》:“故夫河冰结合,非一日之寒;积土成山,非斯须之作。”
yī jiā zhī jì一家之计指一夫一妻的家庭。
liù chǐ zhī quàn六尺之讬谓受嘱托抚育遗孤。
sāng tǔ zhī móu桑土之谋喻勤于经营谋划,防患未然。《明史·赵世卿传》:“古者国家无事则预桑土之谋,有事则议全汤之策。”
guàn yú zhī cì贯鱼之次宫中的女官依次受到宠爱。《后汉书·杨赐传》:“慎贯鱼之次,无令丑女有四殆之叹,遐迩有愤怨之声。”
bào yú zhī cì鲍鱼之次卖咸鱼的店铺。鱼常腐臭,因以喻恶人之所或小人聚集之地。亦作“鲍鱼《大戴礼记 曾子疾病》:“与君子游,苾乎如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则与之化矣;与小人游,贷乎如入鲍鱼之次,久而不闻,则与之化矣。”王聘珍解诂:“次,若今市亭然。”
guó zhōng zhī guó国中之国指一个国家内不受中央政权统辖的政权或地方。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六章:“上海市民也因租界形成‘国中之国’,中国人民不能在自己的领土上举行爱国运动,无不恨恨不已。”
bái tóu zhī tàn白头之叹指妇女被遗弃而作晚景凄凉之叹。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一折:“此身皆托于足下,勿以他日见弃,使妾有白头之叹。”
tuō jì zhī yíng托骥之蝇喻指追随贤能之后而得以显名的人。《后汉书 隗器传》:“帝报以手书曰:‘慕乐德义,思相结纳……数蒙伯乐一顾之价,而苍蝇之飞,不过数步,即托骥尾,得以绝群。’”李贤注:“张敞书曰:‘苍蝇之飞,不过十步,自托骐骥之尾,乃腾千里之路。然无损于骐骥,得使苍蝇绝群也,’见敞传。”
shǔ què zhī yá鼠雀之牙指争讼之事。元·柯丹邱《荆钗记·奸诘》:“学生失于龙蛇之辨,改有鼠雀之牙,抚已多惭,见公甚愧。”
jí rén zhī wēi急人之危急:着急;危:危急。热心主动帮助别人解决困难。《新五代史·刘守光传》:“公三晋贤士,独不急人之危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