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zú jiǎn shǒu zhī足茧手胝 | 谓由于辛劳而使手和脚上生了老茧。 | 明·王志坚《表异录·言动》:“行役之劳曰足茧手胝。” |
zuǒ yòu shǒu左右手 | 比喻得力的助手。 | 春秋·齐·孙武《孙子·九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共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
liǎn shǒu dài bì敛手待毙 | 犹言束手待毙。 | 宋·洪迈《容斋续笔·靖康时事》:“予顷修《靖康实录》,窃痛一时之祸,以堂堂大邦,中外之兵数十万,曾不能北向发一矢、获一胡,端坐都城,束手就毙。” |
shǒu dào qín lái手到擒来 | 擒:捉拿。一上手就把敌人捉了来。形容办事情一举成功。 |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62回:“八戒忍不住高声叫道:‘那里用甚么人马!又那里管甚么时辰!趁如今酒醉饭饱,我共师兄去,手到擒来!’” |
léng shǒu léng jiǎo楞手楞脚 | 形容动作鲁莽。 | 梁斌《红旗谱》:“她怕他,那家伙楞手楞脚,什么事都会干得出来。” |
yī zhāo quán rù shǒu,kàn qǔ lìng xíng shí一朝权入手,看取令行时 | 一朝:一旦。一旦掌了权,就发号施令,指手画脚,作威作福。 | 唐·高武仲《中兴间气集》:“一朝权入手,看取令行时。” |
shǒu wú fù jī zhī lì手无缚鸡之力 | 连捆绑鸡的力气都没有。形容身体弱、力气小。 | 元 无名氏《赚蒯通》第一折:“那韩信手无缚鸡之力,只淮阴市上两个少年要他在胯下钻过去,他就钻过去了。” |
qī zú bā shǒu七足八手 | 见“七脚八手”。 | 沙汀《替身》:“这时候,那个可怜的盐客,已经在七足八手下打扮好了。” |
dàn wán tuō shǒu弹丸脱手 | 比喻作诗圆润精美、敏捷流畅。 | 宋·苏轼《次韵王定国谢韩子华饮》:“新诗如弹丸,脱手不移晷。” |
bié jù shǒu yǎn别具手眼 | 指具有独到的眼光和手法。 | 清 钱谦益《<读杜二笺>序》:“德水于杜,别具手眼。” |
shā shǒu jiǎn杀手锏 | 喻指取胜的绝招。 | 艾煊《大江风雷》第四部:“他认为这是最后最厉害的杀手锏,这两句话抛出去,可以使杨大新理屈词穷,哑口无言。” |
shǒu wú cùn rèn手无寸刃 | 谓手里一点武器都没有。 | 南朝·宋·刘敬叔《异苑》第十卷:“香年十四,手无寸刃,直扼虎颈,丰遂得免。” |
shùn shǒu qiān yáng顺手牵羊 | 顺:方便。指顺手把羊牵走。比喻顺便利用可乘之机施展手法或手腕。 | 西汉 戴圣《礼记 曲礼上》:“效马效羊者右牵之。郑玄注:“用右手便。” |
zhuó shǒu chéng chūn著手成春 | 著手:动手接触。指诗歌格调自然清新。后比喻医术高明。 | 唐·司空图《二十四诗品·自然》:“俯拾即是,不取诸邻,俱道适往,著手成春。如逢花开,如瞻岁新。” |
shǒu dào bìng chú手到病除 | 刚动手治疗;病就除去了。形容医术高明。也比喻工作做得好;解决问题迅速。 | 元 无名氏《碧桃花》第二折:“嬷嬷你放心,小人三代行医,医书脉诀,无不通晓,包的你手到病除。” |
huāng shǒu máng jiǎo慌手忙脚 | 见“慌手慌脚”。 | 老舍《小坡的生日》:“嗗拉巴唧向小姑娘一点头,慌手忙脚的跑出去。” |
shǒu zú zhī qíng手足之情 | 手足:比喻兄弟。比喻兄弟间血肉关系的感情。 | 宋 苏辙《为兄苏轼下狱上书》:“臣窃哀其志,不胜手足之情,故为冒死一言。” |
tuò shǒu kě dé唾手可得 | 比喻非常容易得到。唾手:往手上吐唾沫。 | 《新唐书 褚遂良传》:“但遣一二慎将,付锐兵十万,翔会云輣,唾手可取。” |
jǔ shǒu kòu é举手扣额 | 举:抬;扣:敲击。抬起头来拍击额头,表示气愤已极 | 宋·洪迈《夷坚丁志·永宁庄牛》:“民泣清不悛,但时举手扣额,诉于天地。” |
chuí shǒu ér dé垂手而得 | 形容得来毫不费力气。 | 清 李绿园《歧路灯》第38回:“那个资性,读不上三二年,功名是可以垂手而得的。” |
niē jiǎo niē shǒu捏脚捏手 | 放轻手脚走路,动作小心翼翼的样子。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一回:“唐牛儿捏脚捏手,上到楼上。”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三:“分付已毕,太尉便同一人过去,捏脚捏手,轻轻走到韩夫人窗前。” |
yī jǔ shǒu zhī láo一举手之劳 | 比喻不费力,只是一抬手那样。 | 唐·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如有力者哀其穷而运转之,盖一举手一投足之劳也。” |
shǒu zú pián zhī手足胼胝 | 胼、胝:手掌、足底的老茧。手掌足底生满老茧。形容经常地辛勤劳动。 | 先秦 墨翟《墨子 备梯》:“禽滑厘子事子墨子,三年,手足胼胝,面目黧黑。” |
jiǎo máng shǒu luàn脚忙手乱 | 同“手忙脚乱”。慌张不知所措。 |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一:“问:‘如何是大悲境?’师曰:‘千眼都来一只收。’曰:‘如何是境中人?’师曰:‘手忙脚乱。’” |
zhuó shǒu huí chūn着手回春 | 指诗歌格调自然清新。也比喻医术高明。 |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13章:“他想起来高一功的情况不妙,尚炯回来也许会着手回春。” |
shuāng quán bù dí sì shǒu双拳不敌四手 | 一个人打不过众人。指寡不敌众。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9卷:“常言道,双拳不敌四手。” |
shuǐ lái shēn shǒu,fàn lái zhāng kǒu水来伸手,饭来张口 | 形容懒惰成性,坐享别人劳动成果的人。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61回:“你们深宅大院,‘水来伸手,饭来张口’,只知鸡蛋是平常东西,那里知道外头买卖的行市呢?” |
fù shǒu zhī gē负手之歌 | 喻指临终前的咏歌。 | 《礼记·檀弓上》:“孔子蚤作,负手曳杖,消摇於门,歌曰: ‘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既歌而入,当户而坐。子贡闻之曰:‘泰山其颓,则吾将安仰;梁木其坏,哲人其萎,则吾将安放。夫子殆将病也。’遂趋而入。 [下续示例] |
miào shǒu ǒu dé妙手偶得 | 技术高超的人,偶然间即可得到。也用来形容文学素养很深的人,出于灵感,即可偶然间得到妙语佳作。 | 宋·陆游《文章》诗:“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粹然无疵瑕,岂复须人为。” |
sā shǒu jiǎn撒手锏 | 小说中搏斗时突然用锏投杀敌人的绝招,比喻在危急时拿出看家本领。 | 清·石玉昆《续小五义》第100回:“众人一看,全都哈哈大笑,说:‘倒有一宗撒手锏,没听见说会有撒手棍。’” |
kǒu jiǎng shǒu huà口讲手画 | 一面讲一面用手势帮助表达意思。形容详细地解说。 | 宋·黄庭坚《题跋》:“好学者从之请问,口讲手画,终席或至千字。” |
shù shǒu shù jiǎo束手束脚 | 捆住手脚。形容胆子小,顾虑多。 | 毛泽东《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按照法律办事,不等于束手束脚。” |
shǒu zé zhī yí手泽之遗 | 手泽:为手汗所沾润。指先人遗物。 | 《礼记 玉藻》:“父没而不能读父之书,手泽存焉尔。” |
yī shǒu bāo lǎn一手包揽 | 一个人办理全部事情,不容许别人插手。 |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43回:“你一手包揽,我只赊我的头钱。” |
zhì shǒu ér rè炙手而热 | 炙:烤。比喻权势大,气焰盛。 | 《明史·董传策传》:“嵩久握重权,炙手而热。” |
yī shǒu dú pāi,suī jí wú shēng一手独拍,虽疾无声 | 疾:急速,猛烈。比喻一个人或单方面的力量难以办事。 | 《韩非子·功名》:“人主之患在莫之应,故曰:一手独拍,虽疾无声。” |
dà dǎ chū shǒu大打出手 | “大打出手”原是戏剧表演的术语;指以一个主要人物为中心;同时与几个人对打;互相投掷、接踢武器的武打场面。现多形容野蛮地逞凶打人或互相争斗殴打(大:表示程度、规模之甚)。 | 许涤新《周总理战斗在重庆》:“国民党反动派发现了这一情况,气急败坏地大打出手,警察、宪兵、便衣、特务,纷纷出动。” |
hòu shǒu bù jiē后手不接 | 指平时不注意留有余地,日后则接应不上,无法继续维持。亦作“后手不上”。 |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67回:“这两个光棍,他揽的人家债多了,只怕往后后手不接。” |
miào shǒu huí chūn妙手回春 | 妙:绝妙;妙手:指技能高超的人;回春:使春天又重新回来;比喻将接近死亡的人救活。形容医术高明;能使生命垂危的病人痊愈。 | 唐 司空图《诗品 自然》:“俯拾即是,不取诸邻,俱道适往,着手成春。” |
zhuó shǒu chéng chūn着手成春 | 一动手便有了春意。比喻诗人、画家才思高雅;也比喻医生医术高明。着:接触;挨上。 | 唐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 自然》:“俯拾即是,不取诸邻,俱道适往,着手成春。如逢花开,如瞻岁新。” |
shǒu líng jiǎo suì手零脚碎 | 手脚不干净。比喻小偷小摸。 | 元·杨显之《潇湘雨》第四折:“我道你是聪明的卓氏,我道你是俊俏西施,怎肯便手零脚碎窃金赀,这都是崔通来妄指。” |
dòng shǒu dòng jiǎo动手动脚 | 指动手打架、动脚踢人。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4回:“你却不可躁暴,便去动手动脚。打搅了事,那时我不管你。” |
tuò shǒu ér dé唾手而得 | 唾手:往手上吐唾沫。比喻极容易得到的东西。 | 清·石玉昆《小五义》第54回:“这房可唾手而得。” |
duō miàn shǒu多面手 | 指擅长多种技艺的人。 | 王朔《刘慧芳》:“亚茹:‘你还真是多面手。’” |
suō shǒu suō jiǎo缩手缩脚 | 形容做事胆小、顾虑多;不敢放手。缩:收缩。 | 清 刘鹗《老残游记》第六回:“喊了许久,店家方拿了一盏灯,缩手缩脚的进来,嘴里还喊道:\'好冷呀!\'” |
zhuó lún lǎo shǒu斫轮老手 | 斫轮:斫木制造车轮。指对某种事情经验丰富的人。 | 先秦 庄周《庄子 天道》:“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轮。” |
yī shǒu tuō tiān一手托天 | 比喻无法办到的事。 | |
qí féng duì shǒu,jiàng yù liáng cái棋逢对手,将遇良才 | 逢:遭遇,遇见。比喻交战或竞技的双方本领相当,不相上下。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34回:“他两个在半空中,这场好杀。棋逢对手,将遇良才。” |
shàng xià qí shǒu上下其手 | 比喻暗中勾结;随意玩弄手法;串通作弊。 | 唐 周矩《为索元礼首按制狱疏》:“微讽动以探其情,所推者必上下其手,希圣旨也。” |
fān shǒu wéi yún,fù shǒu wéi yǔ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 形容人反复无常或惯于耍手段。 | 清 蒋士铨《空谷香 店缢》:“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梁间存寡燕,树杪没慈乌。” |
yǎn gāo shǒu dī眼高手低 | 眼高:眼界高;手低:指办事能力低。形容要求的标准高;但实际工作能力低。 | 清 陈确《与吴仲木书》:“譬操觚家一味研穷休理,不轻下笔,终是眼高手生,鲜能入彀。” |
dà shǒu bǐ大手笔 | 指伟大的著作或大行动。 | 《晋书·王珣传》:“此当有大手笔事。” |
rú zuǒ yòu shǒu如左右手 | 象自己的左右手一样。比喻极得力的助手。也比喻两者关系极为密切或配合得很好。 | 《史记·淮阴侯列传》:“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 |
shǒu dào niān lái手到拈来 | 比喻事情很容易办到。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61回:“小生凭三寸不烂之舌,直往北京说卢俊义上山,如探囊取物,手到拈来。” |
niē jiǎo niǎn shǒu捻脚捻手 | 捻:通“捏”。手脚动作放轻。形容行动小心轻捷。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回:“门子只得捻脚捻手,把栓拽了,飞也似闪入房里躲了。” |
shí shǒu zhēng zhǐ十手争指 | 谓人如有不善,众人则争相指责。语本《礼记 大学》:“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 | 语出《礼记·大学》:“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 |
zuǒ shǒu huà fāng,yòu shǒu huà yuán左手画方,右手画圆 | 用左手画方形,同时用右手画圆形。比喻两件事都很难做成。 | 北齐·刘昼《刘子新论·专学》:“是以心驻于目,必志其耳,则听不闻。心驻于耳,心遗其目,则视不见也。使左手画方,右手画圆,令一时俱成,虽执规矩之心,由心不两用……” |
zhòng shǒu lèi zú重手累足 | 两手相重,两足相迭,不敢有所举动。形容十分恐惧的样子。 | 宋·王安石《广西转运使李君墓志铭》:“故所在豪人猾吏,重手累足,以终君去,不敢有所触。” |
zéi bù kōng shǒu贼不空手 | 比喻一定要有所得。 | 宋·朱熹《答何叔京》:“夫孔明之出祁山,三郡响应,……拔众而归,盖所以全之,非贼人讳空手谓也。” |
niē shǒu niē jiǎo捏手捏脚 | 形容轻手轻脚地走。也形容轻薄的举动。 | 《京本通俗小说 错斩崔宁》:“捏手捏脚,直到房中,并无一人知觉。” |
qīng shǒu qīng jiǎo轻手轻脚 | 手脚动作很轻,使没有响声。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吴衙内邻舟赴约》:“忽听得贺司户船中剪刀声响,遂悄悄的轻手软脚,开了窗儿,跨将出去。” |
qī shǒu bā jiǎo七手八脚 | 原指比一般人多好几个手脚。形容人多手杂;动作忙乱。 |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第20卷:“上尚七手八脚,三头两面,耳听不闻,眼觑不见,苦乐逆顺,打成一片。” |
jiǎ shǒu yú rén假手于人 | 假:借。借助别人的手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指凭借别人的力量办事。 |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庞淯传》裴松之注引皇甫谧《烈女传》:“今虽三弟早死,门户泯绝,而娥亲犹在,岂可假手于人哉!” |
shǒu zú wú cuò手足无措 | 措:安放。手脚不知放到哪儿好。形容举动慌张;或无法应付。 | 先秦 孔子《论语 子路》:“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
shēn shǒu bù jiàn wǔ zhǐ伸手不见五指 | 形容光线非常暗,看不见四周围的事物。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24卷:“只听得一阵风过处,天昏地黑,鬼哭神嚎,眼前伸手不见五指,一时晕倒了。” |
diē jiǎo bàn shǒu跌脚拌手 | 受到阻碍或牵制,不能放手去干事。 | 曾朴《孽海花》第28回:“自从第一步踏上了社会的战线,只觉得面前跌脚拌手的布满了敌军,第二步再也跨不出去。” |
niè shǒu niè zú蹑手蹑足 | 见“蹑手蹑脚”。 |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十三回:“小丫鬟等更蹑手蹑足的在外间收拾那粉盒妆盝,不敢大声说一句话,倒弄得内外静悄悄的。” |
chuī gǔ shǒu吹鼓手 | 旧时婚丧礼仪中吹打乐器的人,比喻专为别人捧场的人。 |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22回:“叫班吹鼓手,壮观壮观。” |
shǒu zhǐ jiǎo huá手指脚划 | 用手脚比划。 | |
tuò shǒu kě dài唾手可待 | 唾手:往手上吐唾沫。比喻很快就可以得到或成功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86回:“可乘此机会,就好取幽州。若得了幽州,辽国之亡,唾手可待。” |
fān shǒu wéi yún fù shǒu yǔ翻手为云覆手雨 | 翻:反转;覆:反覆。形容人反复无常或惯于玩弄权术。 | 宋·王安石《老人行》:“翻手为云覆手雨,当面论心背后笑。” |
yī shǒu yī jiǎo一手一脚 | 见“一手一足”。 | 郭沫若《棠棣之华》第五幕:“我们的父亲死得很早,是我们的母亲把我们姐弟两人一手一脚抚养成人。” |
tàn shǒu kě dé探手可得 | 探:向前伸出。一伸手就可以得到。形容不费力气。 | 元·曾瑞卿《留鞋记》楔子:“自谓状元探手可得,岂知时运不济,榜上无名。” |
bái shǒu kōng quán白手空拳 | 形容手中一无所有。 | 清 吴研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百八回:“我从十几岁上,拿了一双白手空拳,和吴继之两个混;我们两个向没分家,挣到了一百多万。” |
bèn shǒu bèn jiǎo笨手笨脚 | 形容动作不灵活。 | 清·韩邦庆《海上花列传》第24回:“才是笨手笨脚,无啥人来搭耐装烟。” |
duàn shǒu xù yù断手续玉 | 断:砍下;续:接上。砍下手来再接上一块玉。比喻得不偿失。 | 《韩非子·用人》:“不察私门之内,轻虑重事,厚德迫祸,是断手而续以玉也,故世有易身之祸。” |
cuō shǒu dùn jiǎo搓手顿脚 | 形容焦急不耐烦的样子。 |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34回:“县太爷急的搓手顿脚,叫了签稿,请了刑名师爷,大家斟酌,想不出一个法子。” |
sān rì bù tán,shǒu shēng jīng jí三日不弹,手生荆棘 | 弹:用手指拨弄。三天不弹琴,手就像长满荆棘那样不灵活。比喻技艺不经常练习,就会生疏。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86回:“这果真是‘三日不弹,手生荆棘。’” |
niè shǒu niè jiǎo蹑手蹑脚 | 蹑:放轻脚步。形容动作很轻;有时指走路时非常小心;或偷偷地跟随。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回:“周瑞家的会意,忙着蹑手蹑脚的往东边屋里来,只见奶奶拍着大姐儿睡觉呢。” |
jǔ shǒu tóu zú举手投足 | 投足:踏脚。一抬手一踏脚。形容轻而易举;毫不费力。 | 唐 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 “如有力者,哀其穷而运转之,盖一举手一投足之劳也。” |
shù shǒu páng guān束手旁观 | 犹袖手旁观。比喻置身事外,不加过问。 |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62回:“咱们不得束手旁观,睁着眼叫他陷于不义。” |
shǒu jiǎo gàn jìng手脚干净 | 喻廉洁奉公。 | 傅晓航《九只小鸭子》:“办社务的干部,手脚干净,青天包公啊!” |
shǒu bù tíng háo手不停毫 | 手不停顿地书写。形容不停地写作。 | 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九:“李白左手将须一拂,右手举起中山兔颖,向五花笺上,手不停挥,须臾,草就吓蛮书。” |
chū shǒu dé lú出手得卢 | 卢:古时樗蒲戏一掷五子皆黑,为最胜采。比喻一下子就取得胜利。 | 《南齐书 张瓌传》:“献捷,太祖以告领军张冲,冲曰:‘瓌以百口一掷,出手得卢矣。’” |
dāo bǐ lǎo shǒu刀笔老手 | 刀笔:古时在竹简上用刀削改字。指代办文书的小吏。 | 《动摇》:“你老兄是刀笔老手,所以非请你帮助不可了。” |
jǔ shǒu jiā é举手加额 | 拱手与额相齐,是古人表示欢庆的意思。 | 宋 陈亮《与韩子师侍郎书》:“百姓闻贤使君之来,举手加额,以为天眼开矣。” |
zú dǎo shǒu wǔ足蹈手舞 | 犹言手舞足蹈。形容喜悦到极点时的样子。 | 唐·陆贽《圣人苑中射落飞雁赋》:“闻之者足蹈手舞,睹之者目骇心惕。” |
hé liáng xié shǒu河梁携手 | 河梁:桥。指送别。 | 汉·李陵《与苏武》诗:“携手上河梁,游子暮何之?徘徊蹊路侧,悢悢不得辞。” |
qíng ruò shǒu zú情若手足 | 手足:指兄弟。情谊深厚,如同兄弟一样。 | 《剪灯新话·孙恭人传》:“乃顾视其卒,周其饮食,宽其桎梏,情若手足,卒感激入骨。” |
xīn líng shǒu qiǎo心灵手巧 | 心和手都非常灵巧。形容能工巧匠在艺术构思和技艺手法方面的独特能力。 | 清 孔尚任《桃花扇 栖真》:“香姐心灵手巧,一捻针线,就是不同的。” |
shǒu bù shì juàn手不释卷 | 释:放开;卷:书本。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 三国 魏 曹丕《典论 自叙》:“上雅好诗书文籍,虽在军旅,手不释卷。” |
bù zé shǒu duàn不择手段 | 择:挑选;选择。不选什么手段。为了达到目的;什么手段都使得出来。 | 清 梁启超《袁世凯之解剖》:“为目的而不择手段,虽目的甚正,犹且不可。” |
qíng tóng shǒu zú情同手足 | 情:交谊;交情;手足:喻指兄弟。比喻感情很好;像亲兄弟一样。 | 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41回:“辛环曰:‘名虽各姓,情同手足。’” |
rén duō shǒu zá人多手杂 | 指动手的人多。也只人头杂的场合,东西容易散失或丢失。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七回:“老太太屋里还罢了,太太屋里人多手杂,别人还可已,那个主儿的一伙子人见是这屋里的东西,又该使黑心弄坏了才罢。” |
bù guī shǒu yào不龟手药 | ①使手不冻裂的药。②比喻微才薄技。 | 《陆游诗集卷二十二 寓叹》:“人生各自有穷通,世事宁论拙与工。裹马革心空许国,不龟手药却成功。早朝玉勒千门雪,夜坐蓬窗万壑风。借得奇书且勤读,小儿能续地炉红。” |
xiù shǒu páng guān袖手旁观 | 把手揣在袖子里站在旁边看。形容置身事外;不加过问或不予协助。袖手:把手揣在袖子里。 | 宋 苏轼《朝辞赴定州论事状》:“奕棋者胜负之形,虽国工有所不尽,而袖手旁观者常尽之。” |
gāo tái guì shǒu高抬贵手 | 旧时恳求人原谅或饶恕的话。意思是您一抬手我就过去了。 | 元 范康《竹叶舟》第四折:“弟子愚眉肉眼,怎知道真仙下降,只望高抬贵手,与我拂除尘俗者。” |
shǒu gāo yǎn dī手高眼低 | 指做事的能力强而辨识能力低。也指自己的企求高而眼界很低,比喻贪得而不识货。 | 清 况周颐《蕙风词话》第一卷:“余尝谓北宋人手高眼低。” |
chì shǒu guāng quán赤手光拳 | 赤手:空手。两手空空,一无所有。比喻无任何凭借或一无所有。 | 明·伏雌教主《醋葫芦》第五回:“你赤手光拳,做成偌大家计,虽然无子,尚还可图。” |
chì shǒu kōng quán赤手空拳 | 赤手:空手。指手中没有任何武器。指没有任何可以凭借的东西或形容两手空空;一无所有。也作“空拳赤手”。 | 元 秦简夫《剪发待宾》第一折:“咱如今少米无柴,赤手空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