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yī shǒu tuō tiān一手托天 | 比喻无法办到的事。 | |
ài bù shì shǒu爱不释手 | 释:放开。喜爱到不肯放手。 | 清 孙道乾《小螺庵病榻忆语》:“小暑日,王叔眉学博自武林归,以娱园主人画团扇相赠……儿起坐桃笙上,爱不释手。” |
shù shǒu jiù bì束手就毙 | 同“束手待毙”。 | 宋·洪迈《容斋续笔·靖康时事》:“予顷修《靖康实录》,窃痛一时之祸,以堂堂大邦,中外之兵数十万,曾不能北向发一矢、获一胡,端坐都城,束手就毙。” |
xǐ shǒu bù zuò洗手不作 | 把手洗干净休息了。 | 鲁迅《集外集·序言》:“只因为那时诗坛寂寞,所以打打边鼓,凑凑热闹;待到称为诗人的一出现,就洗手不作了。” |
shǒu jí yǎn kuài手急眼快 | 形容动作机警,手快眼快。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回:“原来悟空手疾眼快,正在那混乱之时,……赶在哪吒脑后,着左膊上一棒打来。” |
jūn shǒu jiǎn zú皲手茧足 | 手皲裂,足生茧。形容竭尽全力。 | 清 严复《与<外交报>主人论教育书》:“凡可以愈愚者,将竭力近气、皲手茧足以求之。” |
fān shǒu wéi yún,fù shǒu wéi yǔ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 形容人反复无常或惯于耍手段。 | 清 蒋士铨《空谷香 店缢》:“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梁间存寡燕,树杪没慈乌。” |
qí gāo yī zhāo,shù shǒu fù jiǎo棋高一着,束手缚脚 | 一着:下棋时走一步。跟棋艺比自己高的人下棋,自己显得笨拙。比喻技术高人一头,对方就无法施展本领。 | 陆士谔《续孽海花》第55回:“你的见识是比我高,人家说我怕你,棋高一着,束手缚脚,真叫我怎么不怕呢?” |
kōng shǒu tào bái láng空手套白狼 | 徒手抓住白狼。指无本买卖。 | 王朔《玩儿的就是心跳》:“我们都是急性子,无利不起早,讲究的是空手套白狼。” |
shǒu bù shì shū手不释书 | 犹手不释卷。 | 《北史·序传·李义雄》:“义雄有识悟,勤学,手不释书。” |
zhuó shǒu chéng chūn著手成春 | 著手:动手接触。指诗歌格调自然清新。后比喻医术高明。 | 唐·司空图《二十四诗品·自然》:“俯拾即是,不取诸邻,俱道适往,著手成春。如逢花开,如瞻岁新。” |
dòng shǒu dòng jiǎo动手动脚 | 指动手打架、动脚踢人。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4回:“你却不可躁暴,便去动手动脚。打搅了事,那时我不管你。” |
liǎn shǒu píng zú敛手屏足 | 缩手止步。形容不敢妄为。 | 《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滇越铁路问题》:“列强自知理屈,亦渐为之敛手屏足。” |
gé miàn liǎn shǒu革面敛手 | 指改恶从善,不敢恣意妄为。 | 唐·独孤及《唐故太子宾客……张公遗爱碑颂》:“于是豪民猾吏,革面敛手,家有忠信,人怀耻格。” |
bái shǒu chéng jiā白手成家 | 没有依恃,而独立兴起的家业或事业。 |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十二:“朱延年是商人的儿子,他的福佑药房是白手成家的。” |
shū bù shì shǒu书不释手 | 手里的书舍不得放下。形容勤学或看书入迷。 | 《北史·牛弘传》:“[牛弘]性宽厚,笃志于学,虽职务繁杂,书不释手。” |
shǒu wǔ zú dǎo手舞足蹈 | 蹈:跳动。两手舞动;两只脚也跳起来。形容高兴到了极点。 | 先秦 孟轲《孟子 离娄上》:“乐则生矣,全则恶可已也。恶可已,则不知足之蹈之,手之舞之。” |
yī shǒu yī zú一手一足 | 一个人的手足。指单薄的力量。 | 西汉 戴圣《礼记 表记》:“后稷天下之为烈也,岂一手一足哉!” |
tàn shǒu kě dé探手可得 | 探:向前伸出。一伸手就可以得到。形容不费力气。 | 元·曾瑞卿《留鞋记》楔子:“自谓状元探手可得,岂知时运不济,榜上无名。” |
liǎng shǒu kōng kōng两手空空 | 两只手都没有一点东西。指没有一点钱或财产。 | 清 袁枚《子不语》:“我客死于此,两手空空。” |
yǎn míng shǒu jié眼明手捷 | 看得准,下手快。形容人反应快,动作敏捷。 | 元·无名氏《盆儿鬼》第三折:“想起俺少时节眼明手捷,体快身轻;到如今老了也腰曲头低。” |
qī qiè bā shǒu七郄八手 | 亦作“七足八手”。形容动作忙乱,许多人一齐动手。 | |
qī xì bā shǒu七郤八手 | 亦作“七足八手”。形容动作忙乱,许多人一齐动手。 | |
dà dǎ chū shǒu大打出手 | “大打出手”原是戏剧表演的术语;指以一个主要人物为中心;同时与几个人对打;互相投掷、接踢武器的武打场面。现多形容野蛮地逞凶打人或互相争斗殴打(大:表示程度、规模之甚)。 | 许涤新《周总理战斗在重庆》:“国民党反动派发现了这一情况,气急败坏地大打出手,警察、宪兵、便衣、特务,纷纷出动。” |
tuò shǒu ér dé唾手而得 | 唾手:往手上吐唾沫。比喻极容易得到的东西。 | 清·石玉昆《小五义》第54回:“这房可唾手而得。” |
shǒu máng jiǎo luàn手忙脚乱 | 形容做事慌张;没有条理。 |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临济宗 镇州大悲和尚》:“问:‘如何是大悲境?’师曰:‘千眼都来一只收。’曰:‘如何是境中人?’师曰:‘手忙脚乱。’” |
zhuó shǒu huí chūn着手回春 | 指诗歌格调自然清新。也比喻医术高明。 |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13章:“他想起来高一功的情况不妙,尚炯回来也许会着手回春。” |
qī zú bā shǒu七足八手 | 见“七脚八手”。 | 沙汀《替身》:“这时候,那个可怜的盐客,已经在七足八手下打扮好了。” |
zhī shǒu dān quán只手单拳 | 只:单。比喻一个人力量弱小。 | 明·沈璟《义侠记·委嘱》:“我不在家呵,你是只手单拳,若被人欺压遭人骗,我回来后将他消遣。” |
shuǐ lái shēn shǒu,fàn lái zhāng kǒu水来伸手,饭来张口 | 形容懒惰成性,坐享别人劳动成果的人。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61回:“你们深宅大院,‘水来伸手,饭来张口’,只知鸡蛋是平常东西,那里知道外头买卖的行市呢?” |
zhǐ shǒu huà jiǎo指手划脚 | 用手指;用脚划。形容说话时用手脚示意;也比喻瞎指挥;乱加评论指责。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问起根由,毛泼皮指手划脚,剖说那事。” |
máo shǒu máo jiǎo毛手毛脚 | 做事粗心,不细致。 | 清 石玉昆《三侠五义》第76回:“但凡有点毛手毛脚的,小人决不用他。” |
yǒu yī shǒu ér有一手儿 | 有专长。男女之间不正当的关系。 | 清·曹雪芹《红楼梦》:“那鲍二向来却就和厨子多浑虫的媳妇多姑娘有一手儿。” |
jǔ shǒu jiā é举手加额 | 拱手与额相齐,是古人表示欢庆的意思。 | 宋 陈亮《与韩子师侍郎书》:“百姓闻贤使君之来,举手加额,以为天眼开矣。” |
zhī shǒu qíng tiān只手擎天 | 擎:举。一只手能把天举起。形容本领很大。 | 清·夏敬渠《野臾曝言》第111回:“前日令先生陈奏功绩,朕已惊叹为古今未有,今观东宫所奏,方知先生尚未道其十之一二,先生真只手擎天者也。” |
shù shǒu fù jiǎo束手缚脚 | 见“束手束脚”。 | 清·张南庄《何典》第八回:“冒失鬼一昧粗心浮气,目中无人,到处以强为胜,一遇鬼谷先生,早已束手缚脚,有力无用处。” |
yì shǒu zhē tiān一手遮天 | 一只手把天遮住。形容依仗权势;玩弄手段;蒙蔽群众。 | 唐 曹邺《读李斯传》诗:“难将一人手,掩得天下目。” |
xīn líng shǒu qiǎo心灵手巧 | 心和手都非常灵巧。形容能工巧匠在艺术构思和技艺手法方面的独特能力。 | 清 孔尚任《桃花扇 栖真》:“香姐心灵手巧,一捻针线,就是不同的。” |
bié jù shǒu yǎn别具手眼 | 指具有独到的眼光和手法。 | 清 钱谦益《<读杜二笺>序》:“德水于杜,别具手眼。” |
fǎn shǒu kě dé反手可得 | 反:翻转。翻转手掌学可得到。形容极其易得。 | 《荀子·非相》:“诛旦公,定楚国,如反手尔。” |
é shǒu chēng qìng额手称庆 | 额:头;称:说;表示;额手:以手加额;手拍额头。是把手放在额头上表示庆幸。形容人们在忧困中获得喜迅时高兴和喜悦的神态。 | 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文公至绛,国人无不额手称庆。” |
yī jǔ shǒu zhī láo一举手之劳 | 比喻不费力,只是一抬手那样。 | 唐·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如有力者哀其穷而运转之,盖一举手一投足之劳也。” |
diǎn shǒu jí jiǎo点手划脚 | 形容说话时兼用手势示意。多形容说话放任不拘,或轻率地指点、批评。 | 《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七:“只见知观指点扛棺的,正在那里点手划脚时节,公人就一把擒住了。” |
shǒu huāng jiǎo máng手慌脚忙 | 形容惊慌不安之状。 |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17回:“匡超人惊得手慌脚忙,说道:‘这是那里晦气!’” |
cuō shǒu dùn jiǎo搓手顿脚 | 形容焦急不耐烦的样子。 |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34回:“县太爷急的搓手顿脚,叫了签稿,请了刑名师爷,大家斟酌,想不出一个法子。” |
wò shǒu yán huān握手言欢 | 握手谈笑。多形容发生不和,以后又和好。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李通传》:“及相见,共语移日,握手极欢。” |
shén qiāng shǒu神枪手 | 射击技术十分高强的人。 | 清·黄世仲《洪秀全演义》第24回:“二来见萧王妃击死李守义,已呼他作神枪手女将军。” |
zhì shǒu kě rè炙手可热 | 炙:烤。热得烫手。比喻气焰盛;权势大。 | 唐 杜甫《丽人行》:“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
yī shǒu yī jiǎo一手一脚 | 见“一手一足”。 | 郭沫若《棠棣之华》第五幕:“我们的父亲死得很早,是我们的母亲把我们姐弟两人一手一脚抚养成人。” |
kǒu jiǎng shǒu huà口讲手画 | 一面讲一面用手势帮助表达意思。形容详细地解说。 | 宋·黄庭坚《题跋》:“好学者从之请问,口讲手画,终席或至千字。” |
shēn shǒu bù jiàn wǔ zhǐ伸手不见五指 | 形容光线非常暗,看不见四周围的事物。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24卷:“只听得一阵风过处,天昏地黑,鬼哭神嚎,眼前伸手不见五指,一时晕倒了。” |
chuí shǒu ér dé垂手而得 | 形容得来毫不费力气。 | 清 李绿园《歧路灯》第38回:“那个资性,读不上三二年,功名是可以垂手而得的。” |
zhǐ shǒu dùn jiǎo指手顿脚 | 一面指着骂,一面跺着脚。形容蛮横不讲理的样子。 | 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三三:“这时她还在那里指手顿脚的撒野,张裕民不管三七二十一,两步抢到她面前,厉声问道:‘你要干什么?’” |
shàng xià qí shǒu上下其手 | 比喻暗中勾结;随意玩弄手法;串通作弊。 | 唐 周矩《为索元礼首按制狱疏》:“微讽动以探其情,所推者必上下其手,希圣旨也。” |
xīn shǒu xiāng wàng心手相忘 | 极言得心应手。 | 清·包世臣《再与杨季子书》:“子瞻机神敏妙,比及暮年,心手相忘,独立千载。” |
rú zú rú shǒu如足如手 | 手足:比喻兄弟。比喻兄弟的感情亲密无间。 | 唐·李华《吊古战场文》:“谁无兄弟,如足如手。” |
xiān xià shǒu wéi qiáng,hòu xià shǒu zāo yāng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 | 指先于别人行动,可以取得优势,迟于别人就会遭遇祸殃。 | 张恨水《啼笑姻缘》第13回:“得,就是这样办,这叫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 |
shǒu bù tíng huī手不停挥 | 手不停顿地挥写。形容不停地写作。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九:“李白左手将须一拂,右手举起中山兔颖,向五花笺上,手不停挥,须臾,草就吓蛮书。” |
guì shǒu gāo tái贵手高抬 | 贵:敬辞。向人乞求原谅的话 |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44回:“望乞公子贵手高抬,开一线之恩,饶他们去罢。” |
rú shǒu rú zú如手如足 | 手足:比喻兄弟。比喻兄弟的感情。 | 唐·李华《吊古战场文》:“谁无兄弟,如足如手。” |
shǒu dào ná lái手到拿来 | 谓不费力气就能将必须擒拿的人捉到。 | 元·杨显之《酷寒亭》第四折:“将这厮吃剑乔材,任逃走向天涯外,我也少不得手到拿来。”元·康进之《李逵负荆》第四折:“这是揉着我山儿的痒处,管教他瓮中捉鳖,手到拿来。” |
qīng shǒu niè jiǎo轻手蹑脚 | 见“轻手软脚”。 | 老舍《骆驼祥子》:“他想轻手蹑脚的过去,别叫虎姑娘看见。” |
pāi shǒu jiào hǎo拍手叫好 | 拍着手叫好。形容仇恨得到消除。 |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20回:“老残沉吟了一会,说道:‘……不如老哥一不做二不休,将此两款替人瑞再挥一斧吧。’子谨拍手叫好。” |
yǐ shǒu jiā é以手加额 | 把手放在额上。表示欢欣庆幸。 | 宋 杨万里《章贡道院记》:“斯言一出,十邑之民,以手加额,家传人诵。” |
pián zhī shǒu zú胼胝手足 | 见“胼手胝足”。 | 康有为《大同书》甲部第二章:“农民穷苦,胼胝手足以经营之,而终岁之勤,一粒无获。” |
xiǎo shǒu xiǎo jiǎo小手小脚 | 形容不大方。也形容做事没有魄力。 | 峻青《海啸》第四章:“你喝起酒来,却小手小脚的。这未免和你的身分不相称吧!” |
diǎn shǒu huá jiǎo点手莋脚 | 形容说话时兼用手势示意。多形容说话放任不拘,或轻率地指点、批评。 | |
é shǒu jiā lǐ额手加礼 | 表示敬意。 | 章炳麟《与上海国民党函》:“外人之额手加礼者,今且相与鄙夷。” |
zhá shǒu wǔ jiǎo札手舞脚 | 犹言动手动脚。形容不规矩、不稳重。 | 明·无名氏《双林坐化》第一折:“好一个配猴儿日的,札手舞脚的,恰便似个活螃蟹。” |
zhǐ shǒu diǎn jiǎo指手点脚 | 犹指指点点。形容背后指点议论之状。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二:“[彦思]走将出来时,众人便指手点脚,当一场笑话。” |
é shǒu chēng sòng额手称颂 | 同“额手称庆”。 | 《野叟曝言》第五七回:“须臾,任公等喜孜孜的陆续了出来,诉说所以,没一个不咋舌惊叹,如醉如梦,额手称颂,欣喜欲狂。” |
xiù shǒu bàng guān袖手傍观 | 把手笼在袖子里在旁观看。比喻置身事外,不参与。 | 明·汤显祖《紫钗记·剑合钗圆》:“想起黄衫豪客也,女伴们袖手傍观,英雄拔刀相济。” |
chì shǒu kōng quán赤手空拳 | 赤手:空手。指手中没有任何武器。指没有任何可以凭借的东西或形容两手空空;一无所有。也作“空拳赤手”。 | 元 秦简夫《剪发待宾》第一折:“咱如今少米无柴,赤手空拳。” |
xǐ shǒu fèng zhí洗手奉职 | 洗手:使手干净,比喻廉洁;奉职:担任职务。比喻忠于职守,廉洁奉公。 | 唐·韩愈《唐故中散大夫少府监胡良公墓神道碑》:“建中四年,侍郎赵赞为度支使,荐公为监察御史,主馈给渭桥以东军,洗手奉职,不以一钱假人。” |
yì yú fǎn shǒu易于反手 | 犹易如反掌。比喻事情非常容易做。 | 晋 杨泉《物理论》:“夫清忠之士,乃千人之表,万人之英。得其人则事易于反手;不得其人,则难于拔筋。” |
xuān quán luǒ shǒu揎拳裸手 | 犹言揎拳裸臂。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五:“江老夫妻,女儿三口,杀猪也似的叫喊,擂天倒地价哭。捕人每揎拳裸手,耀武扬威。” |
shǒu zú wú cuò手足无措 | 措:安放。手脚不知放到哪儿好。形容举动慌张;或无法应付。 | 先秦 孔子《论语 子路》:“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
rú zuǒ yòu shǒu如左右手 | 象自己的左右手一样。比喻极得力的助手。也比喻两者关系极为密切或配合得很好。 | 《史记·淮阴侯列传》:“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 |
diē jiǎo bàn shǒu跌脚绊手 | 指受到阻碍或牵制。 | 《孽海花》第二八回:“自从第一步踏上了社会的战线,只觉得面前跌脚绊手的布满了敌军,第二步再也跨不出。” |
shǒu zú shī cuò手足失措 | 手足失去安放的地方。形容极其惊慌。 | 唐·韩愈《为韦相公让官表》:“心神靡宁,顾已惭觍,手足失措。” |
qí féng dí shǒu,jiàng yù liáng cái棋逢敌手,将遇良才 | 逢:遭遇,遇见。比喻交战或竞技的双方本领相当,不相上下。 | 清·无名氏《说唐》第63回:“正是棋逢敌手,将遇良才,两人大战三十余合。” |
niǔ shǒu niǔ jiǎo扭手扭脚 | 身体左右扭动。形容故作娇媚或有意做作。 |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49回:“你们休要扭手扭脚的。” |
quán bù lí shǒu,qǔ bù lí kǒu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 练武的人应该经常练,唱歌的人应该经常唱。比喻只有勤学苦练,才能使功夫纯熟。 | 林雨《刀尖》:“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当战士的离不开刺刀手榴弹。” |
xīn hěn shǒu dú心狠手毒 | 犹言心狠手辣。 | 廖承志《教诲铭心头,恩情重如山》:“我怕会给周总理带来麻烦,因为张国焘是个心狠手毒的家伙。” |
xǐ shǒu fèng gōng洗手奉公 | 见“洗手奉职”。 | 清·陈康祺《郎潜纪闻》第11卷:“宫闱日用之数,视前代不过什二三,而内务府堂郎中皆视为脂膏窟泽,相沿积习,几无一洗手奉公之人。” |
xīn xián shǒu mǐn心闲手敏 | 闲:熟悉;敏:灵敏。形容技艺熟练了,心里闲静,手法灵敏。 | 三国魏·嵇康《琴赋》:“于是器冷弦调,心闲手敏。” |
sā shǒu jiǎn撒手锏 | 小说中搏斗时突然用锏投杀敌人的绝招,比喻在危急时拿出看家本领。 | 清·石玉昆《续小五义》第100回:“众人一看,全都哈哈大笑,说:‘倒有一宗撒手锏,没听见说会有撒手棍。’” |
shā shǒu jiǎn杀手锏 | 喻指取胜的绝招。 | 艾煊《大江风雷》第四部:“他认为这是最后最厉害的杀手锏,这两句话抛出去,可以使杨大新理屈词穷,哑口无言。” |
shǒu jiǎo gàn jìng手脚干净 | 喻廉洁奉公。 | 傅晓航《九只小鸭子》:“办社务的干部,手脚干净,青天包公啊!” |
shù shǒu shù jiǎo束手束脚 | 捆住手脚。形容胆子小,顾虑多。 | 毛泽东《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按照法律办事,不等于束手束脚。” |
qí gāo yī zhāo,fù shǒu fù jiǎo棋高一着,缚手缚脚 | 本指棋艺,后比喻技术高人一头,对方就无法施展本领。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二卷:“正所谓‘棋高一着,缚手缚脚。’” |
huāng shǒu huāng jiǎo慌手慌脚 | 动作忙乱。形容慌张失措的样子。也作“慌手忙脚”。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85回:“这时候我看着也是吓的慌手慌脚的了。” |
bǐ shǒu huà jiǎo比手画脚 | 说话的同时用手脚来比画。 | 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第九章:“他像个大总管,率领所有人员从前庭到后院,比手画脚地指点了半个钟头。” |
shù shǒu shù zú束手束足 | 见“束手束脚”。 | 艾芜《百炼成钢》第二章:“就是该死的炉顶化了,限制了他,使他在调整煤气空气方面,简直束手束足,不敢随便动一下指头。” |
xīn là shǒu hěn心辣手狠 | 见“心狠手辣”。 |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九章:“可旺今年才二十二岁,但心辣手狠,超过他的义父。” |
xīn hěn shǒu là心狠手辣 | 心肠凶狠;手段毒辣。 | 清 藤谷古香《轰天雷》:“唐敬宗之于刘克明,未尝欲诛之也,而克明卒弑之于饮酒烛灭时矣。刑余之人,心狠手辣,自古然也。” |
chù shǒu shēng chūn触手生春 | 一动手就转成了春天,富有生机。形容技术高明神奇。 | 清·赵翼《瓯北诗话·李青莲诗》;“然以杜韩与之比较,一则用力而不免痕迹,一则不用力而触手生春:此仙与人之别也。” |
tái jiǎo dòng shǒu抬脚动手 | 指一举一动。 | 赵树理《小二黑结婚》一:“二诸葛原来叫刘修德,当年做过生意,抬脚动手都要论一论阴阳八卦,看一看黄道黑道。” |
shuǎ shǒu wàn耍手腕 | 指为达到预想目的而使用手段。 | 曲波《林海雪原》:“他又向我耍手腕,又向我要旅长那匹马。” |
shǒu wú fù jī zhī lì手无缚鸡之力 | 连捆绑鸡的力气都没有。形容身体弱、力气小。 | 元 无名氏《赚蒯通》第一折:“那韩信手无缚鸡之力,只淮阴市上两个少年要他在胯下钻过去,他就钻过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