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chǔ rùn ér yǔ础润而雨 | 柱子的基石润湿了,就是要下雨的征候。比喻见到一点迹象,就能知道它的发展方向。 | 宋 苏洵《辨奸论》:“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人人知之。” |
mán yān zhàng yǔ蛮烟瘴雨 | 指南方有瘴气的烟雨。也泛指十分荒凉的地方。 | 宋 黄公度《眼儿媚 梅词和傅参议韵》词:“如今憔悴,蛮烟瘴雨,谁肯寻搜。” |
yún jiāo yǔ qiè云娇雨怯 | 娇:柔媚可爱;怯:胆小。形容女子娇羞之态 | 清·洪昇《长生殿·春睡》:“未免云娇雨怯,今日晌午时分,才得起来。” |
bàn fēng dā yǔ伴风搭雨 | 伴随着风雨做事,形容为人辛苦。 | |
zhì fēng shāi yǔ栉风酾雨 | 见“栉风沐雨”。 | 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一:“都兴阿诸公,忠贞朴劲,屡摧狂寇,栉风酾雨,始终戎幕。” |
fēng yǔ bù cè风雨不测 | 风和云都不可预测。比喻事物或局势像风云变幻那样不可预测。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九卷:“谁知好事多磨,风云不测,台谏官员看见同佥富贵豪宕,上本参论他赃私,奉圣旨下西台御史勘问,免不得收下监中。” |
piāo fēng zhòu yǔ飘风骤雨 | 同“飘风暴雨”。 | 《老子》第二十三章:“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
shǐ rú yǔ jí矢如雨集 | 矢:箭;集:汇集。箭像雨一样射下。 | 清·林云铭《林四娘记》:“持弓回射,矢如雨集,俱向众兵头而掠过。” |
yǔ dǎ lí huā雨打梨花 | 比喻零乱不堪的狼狈情景。 | 南宋·李重元《忆王孙·春词》词:“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 |
yǔ hòu chūn sǔn雨后春笋 | 春雨以后;竹笋长得又多又快。比喻新生事物大量涌现蓬勃发展。 | 宋 张耒《柯山集 食笋》诗:“荒林春雨足,新笋迸龙雏。” |
lèi rú yǔ xià泪如雨下 | 眼泪像下雨似地淌了下来。形容非常悲痛。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八回:“林冲见说,泪如雨下,便道:‘上下,我与你二位往日无仇,近日无冤,你二位如何救得小人,生死不忘。’” |
yún cháo yǔ mù云朝雨暮 | 指男女欢会之时。 | 宋·贺铸《断湘弦·淑质柔情》词:“不间云朝雨暮,向西楼、南馆留连。”宋·叶阊《摸鱼儿·倚薰风》词:“红裙溅水鸳鸯湿,几度云朝雨暮。” |
hé fēng xì yǔ和风细雨 | 温和的风和细小的雨。本指自然现象;现多指用和缓的态度和方式处理问题。 | 南朝 陈 张正见《陪衡阳游耆阇诗》:“清风吹麦垄,细雨濯梅林。” |
fēng yǔ wú zǔ风雨无阻 | 不受刮风下雨的阻碍。指预先约好的事情,一定按期进行。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黄秀才徼灵玉马坠》:“黄秀才从陆路短船,风雨无阻,所以赶着了。” |
shān yǔ yù lái fēng mǎn lóu山雨欲来风满楼 | 比喻重大事件发生前的紧张情势。 | 唐 许浑《咸阳城东楼》诗:“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
yǔ líng xīng luàn雨零星乱 | 同“雨零星散”。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五十七回:“王矮虎、一丈青赶了一直,赶不上,呼延灼自投东北上去了。杀的大败亏输,雨零星乱。” |
shuō yǔ tán yún说雨谈云 | 雨、云:男女欢合。谈论男女欢合之事。 | 元·汤式《赏花时·送友人观光》套曲:“弄柳拈花手倦抬,说雨谈云口倦开,须发已斑白,风流顿改。” |
yǔ xiāo yún sàn雨消云散 | 喻消失得一干二净。 | 瞿秋白《赤都心史》八:“情爱呢?,可知,这甜情蜜意,禁不起——理性一闪,迟早是——雨消云散。” |
chūn fēng huà yǔ春风化雨 | 化雨:适时的雨。像用和暖的春风吹拂人;似及时的雨水滋润大地一样。比喻良好教育的普遍深入。也用来称颂师长的教诲。 | 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上》:“有如时雨化之者。” |
xì yǔ xié fēng细雨斜风 | 细雨:小雨;斜风:旁侧吹来的小风。形容小的风雨。 | |
tūn fēng yǐn yǔ吞风饮雨 | 犹言餐风宿露。形容四处奔波,生活艰辛。 | 明·袁宏道《乞改稿》:“急莫急于国课,去年职开征之始,昼夜焦蒿,吞风饮雨,仅得免于参罚。” |
jiàn fēng shì yǔ见风是雨 | 比喻只看到一点迹象,就轻率地信以为真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5回:“他们做都老爷的,听见风就是雨,皇上原许他风闻奏事,说错了又没有不是的。” |
yún fēi yǔ sàn云飞雨散 | 比喻原先的事物不复存在。 | 隋·张公礼《龙藏寺碑》:“金编宝字,玉牒纶言,满封盈函,云飞雨散。”前蜀·贯休《行路难》诗之二:“云飞雨散今如此,绣闼雕甍作荒谷。” |
lí huā dài yǔ梨花带雨 | 象沾着雨点的梨花一样。原形容杨贵妃哭泣时的姿态。后用以形容女子的娇美。 | 唐 白居易《长恨歌》:“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
qī fēng kǔ yǔ凄风苦雨 | 形容天气恶劣;比喻处境悲惨凄凉。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四年》:“春无凄风,秋无苦雨。” |
cǎn yǔ suān fēng惨雨酸风 | 犹言凄风苦雨。指令人伤感的天气。亦以喻不安定的局势。 |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史料 英夷就抚》:“军门传箭夜缒城,郦生寸舌能销兵。抽红换白须臾事,惨雨酸风顷刻平。” |
yǔ yáng shí ruò雨旸时若 | 语本《书·洪范》:“曰肃,时雨若;曰乂,时旸若。”后用“雨旸时若”谓晴雨适时,气候调和。 | 语本《书·洪范》:“曰肃,时雨若;曰乂,时旸若。”元·马致远《荐福碑》第二折:“雨旸时若在仁君,鼎鼐调和有大臣。” |
chūn fēng fèng rén,xià yǔ yǔ rén春风风人,夏雨雨人 | 春风:春天的和风;风:吹人。和煦的春风吹拂着人们,夏天的雨水滋养人。比喻帮助了别人,人家也会给予回报。 | 汉·刘向《说苑·贵德》:“管仲上车曰:‘嗟兹乎,我穷必矣!吾不能以春风风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吾穷必矣。’” |
xīng yún zhì yǔ兴云致雨 | 兴云:布下云彩。致雨:使下雨。神话传说,神龙有布云作雨的能力。借喻乐曲诗文,声势雄壮,不同凡响。 | 唐·皇甫氏《原化记·陆生》:“道成者能兴云致雨,坐在立亡。” |
liáo yún bō yǔ撩云拨雨 | 指人调弄风情。 | 明 徐复祚《投梭记 折齿》:“只亏你撩云拨雨不胡颜,我自有偷香手段,窃玉机关。” |
yǔ guò tiān qíng雨过天晴 | 大雨过后天转晴了。比喻情况由坏变好或政治从黑暗到光明。 | 明 谢肇淛《文海披沙记》:“陶器,紫窑最古,世传柴世宗时烧造,所司请其色,御批云:\'雨过天晴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 |
měi yǔ ōu fēng美雨欧风 | 欧:欧洲。比喻来自欧美的思想文化等方面的侵袭。 | 清·秋瑾《精卫石》第五回:“美雨欧风,顿起沉疴宿疾。” |
wǔ fēng shí yǔ五风十雨 | 五天刮一次风,十天下一场雨。形容风调雨顺。 | 汉 王充《论衡 是应》:“风不鸣条,雨不破块,五日一风,十日一雨。” |
róu fēng gān yǔ柔风甘雨 | 柔:温和。和煦的春风和及时的春雨。泛指和风细雨。 | 春秋·齐·管仲《管子·四时》:“然则柔风甘雨乃至,百姓百寿,百虫乃蕃。” |
zhì fēng mù yǔ栉风沐雨 | 栉:梳头发;沐:洗头发。风梳发,雨洗头。形容人经常在外面不顾风雨地辛苦奔波。 | 先秦 庄周《庄子 天下》:“沐甚雨,栉急风。” |
yǔ líng xīng sàn雨零星散 | 残败零落貌。常用以比喻溃败。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一百九回:“[张清、王英]杀散左哨军兵,如摧枯拉朽的直冲进来,杀得贼兵四分五裂,七断八续,雨零星散,乱窜奔逃。” |
zhòu fēng jí yǔ骤风急雨 | 来势急遽而猛烈的风雨。同“骤雨狂风”。 | 宋 郭熙淳《林泉高致 画诀》:“夏山雨过,浓云欲雨,骤风急雨,又曰飘风急雨。” |
fān shǒu zuò yún fù shǒu yǔ翻手作云覆手雨 | 翻:反转;覆:反覆。形容人反复无常或惯于玩弄权术。 | 唐·杜甫《贫交行》:“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 |
jí fēng héng yǔ疾风横雨 | 疾:急速猛烈。形容声势浩大,来势迅猛。 | 梁启超《新民说》第八节:“华叶蓊郁,而必归于槁亡,遇疾风横雨,则摧落更速焉。” |
liè fēng yín yǔ列风淫雨 | 列:烈;淫:过量。本指狂风暴雨。后比喻错别字连篇。 |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练字》:“《尚书大传》有‘别风淮雨’,《帝王世纪》云‘列风淫雨’;‘别’、‘列’、‘淮’、‘淫’,字似潜移;‘淫’‘列’义当而不奇,‘淮’‘别’理乖而新异。 |
niú máo xì yǔ牛毛细雨 | 指极细的小雨。 | 清 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第五卷:“牛毛细雨送斜阳。” |
qiāng lín dàn yǔ枪林弹雨 | 枪杆像树林;子弹像下雨。形容战斗激烈;炮火密集的战场。 | 清 孙雨林《皖江血》:“此时人心一半改,结局真难测。且画策,枪林弹雨,木坏山颓,江城付劫灰。” |
fēng yǔ duì chuáng风雨对床 | 指兄弟或亲友久别后重逢,共处一室倾心交谈的欢乐之情。 | 唐·韦应物《示全真元常》:“宁知风雨夜,复此对床眠。” |
shǐ rú yǔ xià矢如雨下 | 矢:箭。箭像雨一样射下。 | 汉·班固《汉书·李陵传》:“陵在谷中,虏在山上,四面射,矢如雨下。” |
chī yún ái yǔ痴云騃雨 | 痴:入迷;騃:通“呆”,迟钝。形容男女痴迷于情爱。 | 元·萨都刺《洞房曲》:“痴云騃雨自年年,不管人间有离别。” |
fēng yǔ piāo yáo风雨飘摇 | 在风雨里飘浮摇荡。比喻动荡不稳或岌岌可危。 | 《诗经 豳风 鸱鸮》:“予室翘翘,风雨所漂摇。” |
shǐ xià rú yǔ矢下如雨 | 矢:箭。箭像雨一样射下。 | 南朝·梁·范晔《后汉书·光武帝纪》:“积弩乱发,矢下如雨。” |
yǒu fēng zǐ yǔ友风子雨 | 指云。云以风为友,以雨为子。盖风与云并行,雨因云而生。 | 《荀子 赋》:“托地而游宇,友风而子雨。” |
chóu móu wèi yǔ绸缪未雨 | 绸缪:紧密缠缚。在没有下雨前,就要修缮好门窗。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防患未然。 | 《诗经·豳风·鸱鸮》:“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 |
fēng fēng yǔ yǔ风风雨雨 | 刮风下雨,比喻重重阻难或议论纷纷。 | 元 张可久《普天乐 忆鉴湖》曲:“风风雨雨清明,莺莺燕燕关情。” |
hū fēng huàn yǔ呼风唤雨 | 原指神仙道士的神通广大;可以呼唤风雨。现多比喻人民群众具有改造、支配自然的力量。有时也用以形容坏人的煽动。 | 宋 孔觌《罨溪行》:“罨画溪头鸟鸟乐,呼风唤雨不能休。” |
jí fēng zhòu yǔ疾风骤雨 | 疾:又快又猛;骤:突然而猛烈。形容风雨来势猛。比喻迅猛激烈的斗争。 | 《淮南子 兵略训》:“何谓隐之天?大寒甚暑,疾风暴雨,大雾冥晦,因此而为变者也。” |
fēng yǔ rú pán风雨如磐 | 磐:大石头。形容风雨极大。 | 宋·孙光宪《兆北琐言·逸文·丁秀才奇术致物》:“诗僧贯休《侠客》诗云:‘黄昏风雨黑如磐,别我不知何处去?’” |
xīng yún zuò yǔ兴云作雨 | 兴:兴起。兴起云彩,制造下雨。比喻神魔鬼怪法术厉害。 | 明·杨慎《洞天玄记》第三折:“卖弄起兴云作雨机,怎提防捉虎牢龙计。” |
chūn fēng yǔ lù春风雨露 | 像春天的和风和雨滴露水那样滋润着万物的生长。旧常用以比喻恩泽。 | 宋·王清惠《满江红·题驿壁》:“曾记得,春风雨露,玉楼金阙。” |
chūn fēng xià yǔ春风夏雨 | 春风和煦,夏雨滋润,足以养育万物。常比喻及时给人以教益和帮助。 | 汉·刘向《说苑·贵德》:“吾不能以春风风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吾穷必矣。” |
lèi xià rú yǔ泪下如雨 | 泪水如同雨水一样流下来,形容十分悲伤。 | 《敦煌变文集 搜神记》:“姑忆念新妇,声彻黄天,泪下如雨。” |
ōu fēng měi yǔ欧风美雨 | 比喻来自欧美的思想文化等方面的侵袭。 | 清·秋瑾《自拟檄文》:“欧风美雨,咄咄逼人,推原祸始,是谁之咎?” |
fēng yǔ bù gǎi风雨不改 | 比喻处于恶劣环境中不变其节操。 | 《诗经 郑风 风雨序》:“《风雨》,思君子也。乱世则思君子不改其度焉。” |
mǎn chéng fēng yǔ满城风雨 | 满城:指全城各处。城里到处刮风下雨。原形容秋天景色。后形容事情传遍各处;到处都在议论着。 | 宋 释惠洪《冷斋夜话》第四卷:“昨日宵卧,闻搅林风雨声,遂起题壁曰:‘满城风雨近重阳’,忽催税人至,遂败意,只此一句寄举。” |
piáo pō dà yǔ瓢泼大雨 | 瓢:剖开葫芦做成的舀水器。像用瓢泼水那样的大雨。形容雨非常大。 |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十二:“西北悬天起了乌黑的云朵,不大一会,瓢泼大雨到来了,夹着炸雷和闪电,因为三天两头地下雨,道上黑泥总是不干的,出门的人们都是光着脚丫子,顺着道沿走。” |
fēng yǔ rú pán风雨如盘 | 盘:大石头。形容风雨极大。 | 宋 孙光宪《兆北琐言 逸文 丁秀才奇术致物》:“诗僧贯休《侠客》诗云:\'黄昏风雨黑如盘,别我不知何处去?\'” |
fān shǒu wéi yún,fù shǒu wéi yǔ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 形容人反复无常或惯于耍手段。 | 清 蒋士铨《空谷香 店缢》:“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梁间存寡燕,树杪没慈乌。” |
yǔ suō yān lì雨蓑烟笠 | 防雨用的蓑衣笠帽,为渔夫的衣饰。亦借指渔夫。 | 唐·翁洮《渔者》诗:“一叶飘然任浪吹,雨蓑烟笠肯忘机。” |
lán fēng fú yǔ阑风伏雨 | 见“阑风长雨”。 | 清·纳兰性德《菩萨慢》词:“阑风伏雨催寒食,樱桃一夜花狼藉。” |
jīng fēng yǔ,jiàn shì miàn经风雨,见世面 | 经过许多磨难,见多识广。形容人的生活阅历丰富。 | 毛泽东《组织起来》:“我们共产党员应该经风雨,见世面;这个风雨,就是群众斗争的大风雨,这个世面,就是群众斗争的大世面。” |
fēng yǔ tóng zhōu风雨同舟 | 舟:船。在风雨中同乘在一条船上;一起与风雨搏斗。比喻共同经历患难。 | 孙武《孙子 九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共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
yǔ duàn yún xiāo雨断云销 | 比喻男女恩情断绝。 | 宋·石孝友《醉落魄》词:“归期莫负青笺约。雨断云销,总是初情薄。” |
fēng huán yǔ bìn风环雨鬓 | 鬓:两颊的头发。形容女子头发美丽或蓬松散乱。 | |
yún chóu yǔ yuàn云愁雨怨 | 喻指离情别愁。 | 宋·孙光宪《何满子》词:“歌袖半遮眉黛惨,泪珠旋滴衣襟。惆怅云愁雨怨,断魂何处相寻。” |
yǔ lín rì shai雨淋日晒 | 雨水淋浇,太阳曝晒。亦形容露天劳作或旅途的辛苦。 | 杨朔《三千里江山》第一段:“[姚长庚]多少年来,雨淋日晒,脸比石头还粗。” |
xíng xià chūn fēng wàng xià yǔ行下春风望夏雨 | 行:从事;望:希望。比喻因有所施而望有所报。 | 元·白仁甫《墙头马上》第四折:“也是行下春风望夏雨;待要做眷属,枉坏了少俊前程,辱没了你裴家上祖。” |
wū shān yún yǔ巫山云雨 | 原指古代神话传说巫山神女兴云降雨的事。后称男女欢合。 | 战国楚·宋玉《高唐赋序》:“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
kuáng fēng bào yǔ狂风暴雨 | 大风大雨。比喻声势猛烈或处境险恶。 | 宋 梅尧臣《惜春三月》之二:“前日看花心未足,狂风暴雨忽无凭。” |
jí shí yǔ及时雨 | 指庄稼正需要雨水时下的雨。比喻适时的帮助。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8回:“如常散施棺材药饵,济人贫苦,周人之急,扶人之困,以此山东、河北闻名,都称他做及时雨。” |
yǔ jīn fēng mào雨巾风帽 | 遮蔽风雨的头巾和帽子。常借指浪游之客。 | 宋·朱敦儒《感皇恩·游□□园感旧》词:“主人好事,坐客雨巾风帽。”宋·陈三聘《梦玉人引》词:“雨巾风帽,昔追游、谁念旧踪迹。” |
pò wū gēng zāo lián yè yǔ,lòu chuán yòu zāo dǎ tóu fēng破屋更遭连夜雨,漏船又遭打头风 | 打头风:逆风。比喻祸不单行,接连遭受意外打击。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45回:“祸从天降,灾向地上。恰似破屋更遭连夜雨,漏船又遭打头风。” |
yǔ hòu sòng sǎn雨后送伞 | 比喻事后献殷勤。也比喻帮助不及时。 | 清·石玉昆《小五义》第113回:“我就知道他们这五鼠五义里头,这个瘦鬼不好了,这才叫雨后送伞。” |
fēng yǔ bō shí风雨剥蚀 | 剥蚀:物体受侵蚀而损坏。物体受风雨的侵蚀而损坏。 |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第四卷:“汉隶岁久,风雨剥蚀,故其字无复锋铓。” |
qiāng yān pào yǔ枪烟砲雨 | 形容激烈的争战。 | |
xiáng fēng shí yǔ祥风时雨 | 形容风调雨顺。多比喻恩德。 | 晋·袁宏《后汉纪·章帝纪》:“夫人道得于下,则阴阳和于上,然后祥风时雨,覆被远方,则夷狄慕德重泽而至矣。” |
zhāo fēng rě yǔ招风惹雨 | 见“招风惹草”。 |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四十二回:“这监生不惟遮不得风,避不得雨,且还要招风惹雨。” |
yún bēn yǔ zhòu云奔雨骤 | 骤:迅速。像云一样聚散,像雨一样迅急。形容人的聚散迅速 | 唐·无名氏《庐山远公话》:“须臾之间,见听众云奔雨骤,皆至寺内。” |
jiù yǔ jīn yǔ旧雨今雨 | 原意是,旧时,每逢下雨宾客也来,而现在一遇雨就不来了。后以“旧雨新雨”代指老友新交。 | 唐·杜甫《秋述》:“秋,杜子卧病长安旅次,多雨生鱼,青苔及榻。常时车马之客,旧,雨来;今,雨不来。” |
yún tún yǔ jí云屯雨集 | 形容众多的人聚集在一起。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回:“贼兵云屯雨集,围定城池,布军与战不利。” |
fēng chē yǔ mǎ风车雨马 | 指神灵的车马。亦用以比喻迅疾、快速。 | 唐·李商隐《燕台诗·冬》之四:“风车雨马不持去,蜡独啼红怨天曙。” |
yǔ xiē yún shōu雨歇云收 | 比喻男女离散。 | 元·关汉卿《金线池》第二折:“明知道雨歇云收,还指望待天长地久。”元·无名氏《百花亭》第二折:“止望待天长地久,谁承望雨歇云收。” |
yǔ hèn yún chóu雨恨云愁 | ①感觉上以为可以惹人愁怨的云和雨。②喻男女间离别之情。 | 宋·王禹偁《点绛唇·感兴》词:“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宋·柳永《曲玉管》词:“暗想当初,有多少、幽欢佳会,忌知聚散难期,翻成雨恨云愁。” |
jǐng gōng qiú yǔ景公求雨 | 祈求龙王降雨的迷信活动。比喻统治者体恤民情,顺应民意。 | 春秋·齐·晏婴《晏子春秋·内篇谏上》:“于是景公出野暴露。三日,天果大雨,民尽得种时。” |
fēng huán yǔ bìn风鬟雨鬓 | 形容妇女在外奔波劳碌,头发散乱。 | 唐 李朝威《柳毅》:“见大王爱女牧羊于野,风鬟雨鬓,所不忍视。” |
fēng yǔ rú huì风雨如晦 | 晦: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这天夜里没有月亮。风雨天气;天色昏暗犹如晦日的夜晚。后比喻局势动荡;社会黑暗。 | 《诗经 郑风 风雨》:“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
tiào fēng mài yǔ粜风卖雨 | 比喻招摇撞骗。 |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92回:“这杨大郎,名唤杨先彦,绰号为铁指甲,专一粜风卖雨,架谎凿空。” |
yǔ jǐng yān yuán雨井烟垣 | 喻荒凉、冷落的景象。 | 清·孔尚任《桃花扇·题画》:“明放着花楼酒榭,丢做个雨井烟垣。” |
yóu yún zhì yǔ尤云殢雨 | 喻缠绵于男女欢爱。 | 宋·杜安世《剔银灯》词:“尤云殢雨,正缱绻朝朝暮暮。” |
mù yún zhāo yǔ暮云朝雨 | 指男女之间的情爱与约会。 | 宋·柳永《洞仙歌》:“愿人间天下,暮云朝雨长相见。” |
zhāo yún mù yǔ朝云暮雨 | 暮:傍晚。早上是云,晚上是雨。原指神女的早晚变化,旧时用以喻指男女的欢会。 | 战国·楚·宋玉《高唐赋》:“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
mán fēng zhàng yǔ蛮风瘴雨 | 蛮:荒凉的南方;瘴:瘴气。指南方有烟雨瘴气的地方。泛指十分荒凉的地方。 | 明·周楫《西湖二集·吹风箫女诱东墙》:“为使君洗尽蛮风瘴雨,作《霜天晓》。” |
xīng fēng shí yǔ腥风醎雨 | 犹腥风血雨。 | |
jí fēng shèn yǔ疾风甚雨 | 指大风急雨。 | 语出《礼记 玉藻》:“君子之居恒当户,寝恒东首,若有疾风、迅雷、甚雨,则必变,虽夜必兴,衣服冠而坐。” |
fēng yǔ bù tòu风雨不透 | 风刮不进,雨水透不过。形容封闭或包围得十分紧密。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29回:“正值宝钗等下车,众婆娘媳妇正围随的风雨不透,但见一个小道士滚了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