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一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一的成语
成语解释出处
zhī qí yī wèi zhī qí èr知其一未知其二只了解事物的一方面,而不了解其他方面。形容对事物的了解不全面。西汉·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公知其一,未知其二。”
yī fū dé dào,jiǔ zú shēng tiān一夫得道,九族升天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和他有关系的人也都跟着沾光。清·刘鹗《老残游记续集》第九回:“我听说一夫得道,九祖升天,那有个九族升天之说吗?”
wàn zhòng yī xīn万众一心千万人一条心。形容齐心协力团结一致。清 金安清《洋务宜遵祖训,安内攘外,自有成效说》:“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上下联络,万众一心。”
yī yè zhàng mù,bù jiàn tài shān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蔽:遮。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比喻为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或整体。《鹗冠子 天则》:“一叶蔽目,不见太山;两耳塞豆,不闻雷霆。”
yī jiè zhī shì一介之士①一个微末的士人。②忠心正直的人。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彼越王者一节之人,范蠡一介之士。”
yī shé tūn xiàng一蛇吞象一条蛇想吞吃一条大象。比喻人心不足,贪得无厌。战国·楚·屈原《天问》:“一蛇吞象,厥大何如?”
yī yán zhōng de一言中的的:箭靶的中心。一句话正好射中箭靶。比喻一句话就说到关键的地方。《中国现在记》第一回:“你做折子须要在此等地方着想,保管你一言中的,上头不能不准。”
gōng kuī yī kuì功亏一篑(筑九仞高的土山)由于只差一筐土而没有完成。比喻一件事情只差一点而没有成功。《尚书 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gèng jìn yī gān更进一竿更:再,又;竿:竹竿。又前进了一步。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师示一偈曰:‘百丈竿头不动人,虽然得入未为真,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yī diǎn bàn diǎn一点半点表示微小而不定的数量。清·曹雪芹《红楼梦》第34回:“倘或不防,前后错了一点半点,不论真假。”
yī tuán hé qì一团和气本指态度和蔼可亲;现也指互相之间只讲和气;不讲原则。宋 朱熹《伊洛渊源录》引《上蔡语录》:“明道终日坐,如泥塑人,然接人浑是一团和气。”
yī kǒu sān shé一口三舌比喻唠叨、话多。汉·焦延寿《易林》卷十:“一口三舌,相妨无益。”
huǐ yú yī dàn毁于一旦一旦:一天。指得来不易的东西;一下子就毁掉了。多指长期劳动的成果或来之不易的东西一下子被毁灭掉。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窦融传》:“百年累之,一朝毁之。”
yī guó yī zhǎng xuè一掴一掌血掴:用巴掌打。打一掌出现血印。比喻做事有效用,立竿见影。宋·朱熹《朱子语类·论语》:“大概圣人做事,如所谓一棒一条痕,一掴一掌血,直是恁地。”
yī nián bèi shé yǎo,sān nián pà cǎo suǒ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索比喻遭过一次挫折以后就变得胆小怕事。同“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一:“文若虚道:‘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索。说到货物,我就没胆气了。只是守了这些银钱回去罢。’”
zhì mìng yī cān致命一餐舍弃生命,报答一餐饭的恩情。泛指舍死报恩。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朱浮传》:“匹夫媵母,尚能致命一餐。”
bǎi wú yī shī百无一失失:差错;过错。形容十分把握;绝对不会出差错。也作“百不一失”、“万无一失”。唐 裴铏《聂隐娘》:“(隐娘)一年后刺猿穴百无一失。”
yī dǒu mǐ yǎng gè ēn rén,yī dàn mǐ yǎng gè chóu rén一斗米养个恩人,一石米养个仇人送一斗米救人,人会怀感恩。送一石米给人会使人贪得无厌而反目成仇。指对人帮助要看时机与对象。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22回:“郭先生,自古‘一斗米养个恩人,一石米养个仇人’,这是我们养他的不是了!”
yī fū dāng guān,wàn fū mò cuī一夫当关,万夫莫摧当:遮挡,阻挡。山势又高又险,一个人把着关口,一万个人也打不进来。形容地势十分险要,易守难攻。张天翼《儿女们》:“天门口是个要隘,非造门栅不可。一夫当关,万夫莫摧。”
wèi shí yī dīng未识一丁丁:“个”的讹字。不认识一个字,指没有文化的人。亦作“目不识丁”、“不识一丁”。《旧唐书·张弘靖传》:“今天下无事,汝辈挽得两石力弓,不如识一丁字。”
yī běn zhèng jīng一本正经正经:庄重;正派。形容态度规矩而庄重。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26章:“我原是故意闹别扭,也知道自己要挨打,可是一板正经地对先生说:‘我这个破题做的很恰切,没有做错。’”
cún shí yī yú qiān bǎi存十一于千百指亡多而存少。语出晋 陆机《叹逝赋》:“顾旧要于遗存,得十一于千百。”
tiě bǎn yī kuài铁板一块比喻结合紧密,不可分裂。也比喻牢固不变。吴晗《朱元璋传》第七章:“朱元璋和这个集团的首脑人物,尽管在过去同生死,共患难,但并不是铁板一块。”
yī chà nà一刹那刹那:梵文ksana的音译。指十分短促的时间。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僧那禅师》:“未尝有一刹那倾断续之相。”
yī jǔ liǎng shī一举两失举:举动。指一件事带来两方面的损失。形容十分错误的举动。《纲鉴抄略》:“朝廷一举而两失。纵不能复后,宜还仲淹、道辅。”
yī huā dú fàng一花独放一种花独自开放。与“百花齐放”相对,常比喻缺少各种不同形式、风格的艺术作品。姚荣铨《无边秋色入画图》:“人民的审美要求多种多样,只有一个画种,那么就没有万紫千红,只有一花独放了。”
yān rán yī xiào嫣然一笑嫣然:美好的样子 。形容女子笑得很美的样子。也作“嫣然而笑”。战国 楚 宋玉《登徒子好色赋》:“腰如束素,齿如舍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
yī bō yī píng一钵一瓶钵、瓶:和尚的饮食器具。指和尚云游时的简单食具。形容家境贫寒。宋·辛弃疾《水调歌头·题永丰杨少游提点一枝堂》:“一葛一裘经岁,一钵一瓶终日,老子旧家风。”
qù wú yī rén阒无一人阒:空。指空荡荡,没有一人。清 刘献廷《广阳杂记》卷四:“曾梦至一处,见禅床几杖萧然,而阒无一人。”
mò zhǎn yī chóu莫展一筹一点计策也施展不出,一点办法也想不出来。同“一筹莫展”。明 张居正《与王鉴川计四事四要书》:“本兵错愕惶惑,莫展一筹。”
yǐ yī jǐng bǎi以一警百警:警戒;警告。惩罚一人以警戒众人。东汉 班固《汉书 尹翁归传》:“其有所取也,以一警百,吏民皆服,恐惧改行自新。”
yī lí yī háo一厘一毫形容极少的数量。宋·朱熹《奏巡历婺衢救荒事件状》:“常山、开化系灾伤极重去处,而常山所放仅及一分六厘有奇;而开化又止一厘一毫而已。”
yī rén dé dào,jī quǎn fēi shēng一人得道,鸡犬飞升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和他有关系的人也都跟着沾光。鲁迅《二心集·张资平氏的“小说学”》:“但作者一转方向,则一人得道,鸡犬飞升,何况神仙的遗蜕呢。”
huà yī bù èr划一不二指按照定价卖出,不打折扣。形容做事刻板。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九回:“新嫂嫂连忙改口道:‘魏老格人倒是划一不二格。’”
yī mù sān wò fà一沐三握发沐:洗头。洗一次头要停顿三次。形容渴求贤才,谦恭下士。汉·王充《论衡·书解》:“周公一沐三握发,为周攻法制而周道不弊。”
yī jiè zhī cái一介之才微小的才能。《后汉书·杜诗传》:“臣诗伏自惟忖,本以史吏一介之才,遭陛下创制大业,贤俊在外,空乏之间,超受大恩。”《文选·陆倕〈石阙铭序〉》:“兴建庠序,启设郊丘,一介之才必记,天文之典咸秩。”吕向注:“一介,谓小才也。”
yī fó chū shì,èr fó shēng tiān一佛出世,二佛升天死去活来之意。出世,生;生天,死。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十八卷:“[李清]直等到一佛出世,二佛升天,方才有个青衣童子开门出来。”
yī gān zǐ tǒng dào dǐ一竿子捅到底指一步到位。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29章:“这篇文章好就好在一竿子捅到底,骂到了皇帝头上。”
yī quǎn fèi yǐng,bǎi quǎn fèi shēng一犬吠影,百犬吠声吠:狗叫。比喻随声附和,没有主见,凑热闹。梁启超《新民说》第九节:“谚曰:‘一犬吠影,百犬吠声’,悲哉!”
huàn ruò huà yī斠若画一公平持正;整齐画一。唐·程晏《萧何求继论》:“萧河为法,斠若画一。”
yì shǒu zhē tiān一手遮天一只手把天遮住。形容依仗权势;玩弄手段;蒙蔽群众。唐 曹邺《读李斯传》诗:“难将一人手,掩得天下目。”
qiān zǎi yī rì千载一日犹千载一时。元·寿宁《静安八咏·赤乌碑》:“龟龙剥兮皇象书,千载一日兮传赤乌。”
xū jīng yī cháng虚惊一场指事后才知道是不必要的惊慌。王朔《痴人》:“我坚信我会被稠密的气流托住,托不住也会在坠落过程中倏地醒来,在床上虚惊一场。”
yī zì zhí qiān jīn一字值千金一个字价值千金。指字写得非常好。形容文辞精妙,不可更改。宋·戴复古《望江南》词:“结屋三间藏万卷,挥毫一字值千金。”
yī lín piàn zhǎo一鳞片爪见“一鳞一爪”。《〈王西彦小说选〉自序》:“现在重读自己这一鳞片爪时,就愈益感觉到,对那个暴风雨前的黑暗时代,我们实在太需要宏伟的史诗了。”
yī shì lóng mén一世龙门一世:一代;龙门:后汉时李膺有重名,后起的文人有登门拜访的,称之登龙门。称文人所崇仰的人物。《世说新语·德行》:“李元礼风格秀整,高自标持,欲以天下名教是非为己任,后进之士,有升其堂者,皆以为登龙门。”《晋书·王衍传》:“朝野翕然,谓之‘一世龙门’矣。”
yòu ruò yī gè又弱一个弱:丧失,减少。又少了一个。表示哀悼人去世。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三年》:“二惠竞爽犹可,又弱一个焉,姜其危哉!”
yī yán chāo bǎi zǒng一言抄百总抄:包括;百总:全部。一句话包括了全部,再也不改变。指打定了主意。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回:“那知他打定了九牛拉不转的主意,一言抄百总,任是谁说,算是去定了。”
yī póu huáng tǔ一抔黄土一抔:一捧。一捧黄土。借指坟墓。现多比喻不多的土地或没落、渺小的反动势力。司马迁《史记 张释之冯唐列传》:“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
cóng yī yǐ zhōng从一以终从:跟随;终:终身,一辈子。丈夫死了不得再嫁人,也比喻忠臣不事二主。宋·文天祥《刘良臣母哀辞》:“呜呼,全而生这之必全而归之,从一以终兮尚得正,其何悲!”
yī liǎo bǎi dàng一了百当指办事妥当、彻底。明 张居正《答山东巡抚何来山》:“清丈事,实百年旷举,宜及仆在位,务为一了百当。”
yī liǎo qiān míng一了千明了:明白。最关键的地方明白了,其余的也就可以明白。宋·释普济《五灯会元·清凉益禅师法嗣》:“百千诸佛方便一时,更有甚么疑情?所以古人道:‘一了千明,一迷万惑。’”
yǐ bèi wàn yī以备万一万一:意外变化。指事先做好周密准备,以防出现意外。《八十一梦·第八梦》:“大时代来了,我们必须练习到脚能跑,手能作、肩能扛,以备万一。”
bù kě wú yī,bù kě yǒu èr不可无一,不可有二形容独一无二或唯一的。《南齐书·张融传》:“太祖索奇爱融,为太尉时,时与融款接。见融常笑曰:‘此人不可无一,不可有二。’”
yī jiā zhī zuò一家之作自成一家的著作。《宋书·范晔传》:“不得志,乃删众家《后汉书》为一家之作。”
yī chàng sān tàn一倡三叹《荀子·礼论》:“清庙之歌,一倡而三叹也。”谓一人歌唱,三人相和。后多用以形容音乐、诗文优美,富有余味,令人赞赏不己。倡,亦作“唱”。《荀子·礼论》:“清庙之歌,一倡而三叹也。”
yī sī liǎng qì一丝两气形容人呼吸微弱,将要断气的样子。元 岳伯川《铁拐李》第三折:“我才离了三朝五日,儿也这其间哭的你一丝两气。”
yī gùn zi dǎ sǐ一棍子打死比喻认为没有丝毫可取之处而全盘否定。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不许人家发表错误的意见,发表了就‘一棍子打死’,这不是解决矛盾的办法。”
yī fāng zhī rèn一方之任负一方面责任的职务。《汉书·终军传》:“不足以亢一方之任,窃不胜愤懑。”
yī zhēn jiàn xiě一针见血一针刺下去就见到血。常用来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简明扼要;能抓住本质;切中要害。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郭玉传》:“一针即瘥。”
yī jǔ qiān lǐ一举千里一飞就是一千里。比喻前程远大。西汉 司马迁《史记 留侯世家》:“鸿鹄高飞,一举千里。”
yī rén shàn shè,bǎi fū jué shí一人善射,百夫决拾古谚语,意思是为将者善战,其士卒亦必勇敢无前。比喻凡事为首者倡导于前,则其众必起而效之。春秋·鲁·左丘明《国语·吴语》:“夫一人善射,百夫决拾,胜未可成也。”
yī jiè bù qǔ一介不取一介:一粒芥菜子,形容微小。一点儿小东西也不拿。形容廉洁、守法,不是自己应该得到的一点都不要。先秦 孟轲《孟子 万章上》:“一介不以与人,一介不以取诸人。”
zhōng liú yī hú中流一壶壶:指瓠类,系之可以不沉。比喻珍贵难得。《鹖冠子 学问》:“中河失船,一壶千金。”
chéng bài zài cǐ yī jǔ成败在此一举举:举动。成功、失败就决定于这次行动了。指采取事关重大的行动。《晋书 苻坚载记上》:“成败之机,在斯一举。
yī fó shēng tiān,èr fó chū shì一佛升天,二佛出世升天:死亡;出世:生。佛出生又死去。指活过来又死去。《慈禧太后演义》第六回:“那拉懿嫔回忆旧日慈眷,格外悲戚,哭得一佛升天,二佛出世,几乎有痛不欲生的形状。”
yī bǐng zhì gōng一秉至公秉:掌握、主持;至:极、最。办事一切都出于公心。形容大公无私。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六十回:“然而平中丞却不以此为轻重,委差委缺,仍旧是一秉至公。”
ná yī shǒu拿一手摆架子;要挟。
yī mú yī yàng一模一样一个模样。指样子完全相同。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话说人生只有面貌最不同,盖因各父母所生,千支万派,那能够一模一样的?”
yī qì hē chéng一气呵成呵:呼气。一口气做成。形容文章结构紧凑;文气连贯。也比喻做一件事安排紧凑;迅速不间断地完成。明 胡应麟《诗薮 近体中》:“若‘风急天高’,则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而实一意贯穿,一气呵成。”
yī fū dāng guān,wàn fū mò kāi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意思是山势又高又险,一个人把着关口,一万个人也打不进来。形容地势十分险要。唐 李白《蜀道难》诗:“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hé ér wéi yī合而为一两个或更多的事物合成一个。西汉 司马迁《史记 春申君列传》:“臣为王虑,莫若善楚。秦、楚合而为一以临韩,韩必敛之。”
yī tā kuò zǐ一塌括仔总共加在一起。清·韩邦庆《海上花列传》第56回:“我就立刻喊齐仔子,一塌括仔,去捉得来阿好。”
yī zhī bàn jié一肢半节比喻事物的一小部分。明·袁宗道《读孟子》:“三代而下,市鲜中行,得乡愿之一肢半节,皆足以成世。”
yī yuán dà wǔ一元大武指古时祭祀用的牛。《礼记·曲礼下》:“凡祭宗庙之礼,牛曰一元大武。”
yī tǐ tóng xīn一体同心一体:一个整体;同心:齐心。比喻关系密切,共同一心。《仪礼·丧服》:“父子一体也,夫妻一体也,昆弟一体也。”《周易·系辞上》:“二人凡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yī wǎng dǎ jìn一网打尽比喻一个不漏地全部抓住或彻底肃清。宋 魏泰《东轩笔录》第四卷:“聊为相公一网打尽。”
yī fū hè jǐ,qiān rén mò dāng一夫荷戟,千人莫当荷:扛;戟:古兵器。一个人把着关口,一千个人也打不进来。形容地势十分险要,易守难攻。《晋书·羊祜传》:“蜀之为国,非不险也,高山寻云霓,深谷肆无景,数马悬车,然后得济,皆言‘一夫荷戟,千人莫当’。”
luó jué yī kōng罗掘一空罗:用网捕鸟;掘:指挖掘老鼠洞找粮食。用尽一切办法,搜括财物殚尽。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30回:“是时宁城已罗掘一空,急切不得巨款,没奈何任他所为。”
yī hē ér jiù一呵而就一口气完成。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十四:“感兴不来,也不能勉强去酝酿。当它来的时候,酝酿成熟,故能提起锐笔,一呵而就。”
yī wǎn shuǐ duān píng一碗水端平比喻处理事情公正,不偏袒任何一方。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6回:“我一碗水往平处端。论情理,人家可也真委屈些儿。”
yī jǔ wàn lǐ一举万里见“一举千里”。《晋书·慕容盛载记》:“当如鸿鹄高飞,一举万里,不可坐待罟网。”
yī shēn wǔ xīn一身五心比喻杂念很多。汉·焦延寿《易林》卷一:“三人异趋,反复迷惑。一身五心,乱无所得。”
zhì zhě qiān lǜ,huò yǒu yī shī智者千虑,或有一失指聪明人对问题深思熟虑,也难免出现差错。《旧唐书 宇文融传》:“臣闻智者千虑,或有一失;愚夫千计,亦有一得。”
yī shí wú liǎng一时无两无两:没有第二个。即没有可以相比的。蔡东藩《唐史演义》第53回:“况且良娣姿色,也是一时无两,更兼与肃宗患难相依,事事能先意承旨,无怪肃宗格外钟情。”
luàn zuò yī tuán乱作一团混杂在一起,形容极为混乱。鲁迅《热风 随感录三十三》:“他拿了儒、道士、和尚、耶教的糟粕,乱作一团,又密密的插入鬼话。”
tiān xià wū yā yī bān hēi天下乌鸦一般黑比喻不管哪个地方的剥削者压迫者都是一样的坏。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五章:“天下乌鸦一般黑,这儿黑暗、龌龊,别处还不是一样。”
gāo rén yī zhāo高人一着着:下棋时走一步。指比其他人高明一点。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6回:“这两人会托外国人递条子,他的见解已经高人一着。”
yī shǒu yī zú一手一足一个人的手足。指单薄的力量。西汉 戴圣《礼记 表记》:“后稷天下之为烈也,岂一手一足哉!”
yī nián bèi shé yǎo,sān nián pà jǐng shéng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绳比喻在某件事情上吃过苦头,以后一碰到类似的事情就害怕。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一卷:“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索,说到货物,我就没有胆气了。”
yī shí sān kè一时三刻同“一时半刻”。清·李渔《凰求凤·夥媒》:“机缘凑,把愁肠暂丢,便难成,也一时三刻展眉头。”
yī kǒu xī jìn xī jiāng shuǐ一口吸尽西江水原是一气呵成、贯通万法的意思。后比喻过于性急,想一下子就达到目的。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居士庞蕴》:“待汝一口吸尽西江水,即向汝道。”
bù yīn yī shì,bù zhǎng yī zhì不因一事,不长一智智:聪明才智。不经历一件事情,就不能增长对于那件事情的知识。宋·悟明《联灯会要·道本禅师》:“老赵州十八上便解破家散宅,徒为戏论,虽然如是,不因一事,不长一智。”
yī yú zhī jiàn一隅之见隅:角落。在很狭小的角度里所看见的。比喻片面的见解和主张。明 王守仁《传习录》上卷:“人但各以其一隅之见,认定以为道止如此。”
yī nián zhī jì zài yú chūn一年之计在于春要在一年(或一天)开始时多做并做好工作,为全年(或全天)的工作打好基础。南朝梁 萧统《纂要》:“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yī ér èr,èr ér yī一而二,二而一两件事看似不同,实际上却相同。明 罗懋登《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第九回:“天子神仙,一而二,二而一,岂有三茅祖师之印,陛下用不得之理?”
shǐ zhōng ruò yī始终若一同“始终如一”。《周书·于谨传》:“故功臣之中,特见委信,始终若一,人臣间言。”
dǒu nán yī rén斗南一人斗南:北斗星以南。指天下,海内。指天下绝无仅有的人才。形容品德或才识独一无二。《新唐书·狄仁杰传》:“狄公之贤,北斗之南,一人而已。”
yī lóng jiǔ zhǒng一龙九种一条龙有九种品质的子孙。比喻同一父母的子女,有好坏不同。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回:“俗语说的好,‘一龙九种,种种各别’,未免人多了就有龙蛇混杂。”
yī kè bù fàn èr zhǔ一客不犯二主一个人全部承担,或由一个人始终成全其事。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回:“悟空道:‘一客不犯二主。若没有,我也定不出此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