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miàn bù gǎi sè面不改色 | 面:颜面;色:颜色。颜容不改变颜色。形容遇到危险时从容镇静;毫不畏惧的神态。 | 元 秦简夫《赵礼让肥》第二折:“但凡拿住的人呵,见了俺丧胆亡魂。今朝拿住这厮,面不改色。” |
gè sè gè yàng各色名样 | 色:种类。各种类别,各种式样。 | |
zhèng sè zhí shéng正色直绳 | 谓严正执法。 | 《南史·孔休源传》:“[孔休源]迁御史中丞,正色直绳,无所回避,百僚惮之。” |
sè yì shuāng jué色艺双绝 | 色艺:容貌和技艺。姿色和技艺都绝无仅有,非常美妙。 | 宋·无名氏《李师师外传》:“为帝言陇西氏色艺双绝,帝艳心焉。” |
jiǎ yǐ cí sè假以辞色 | 指好言好语、和颜悦色地对待。 | 明 归有光《沈贞甫墓志铭》:“贞甫为人伉厉,喜自修饰,介介自持,非其人未尝假以辞色。” |
tān shēng zhú sè贪声逐色 | 贪爱歌舞,追求女色。形容生活放荡。 | 《敦煌变文集·父母恩重经讲经文》:“始从怀妊至孾婴孩,长得身躯六尺才;弃德背恩行不孝,贪声逐色纵心怀。” |
mǎn yuán chūn sè满园春色 | 整个园子里一片春天的景色。比喻欣欣向荣的景象。 | 宋·叶绍翁《游小园不值》诗:“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
zhí yán zhèng sè直言正色 | 谓言语正直,仪容严肃。 | 《三国志·魏志·国渊传》:“每于公朝论议,常直言正色,退无私焉。” |
sè rén xíng wéi色仁行违 | 表面上主张仁德,实际行动却背道而驰。 | 先秦 孔子《论语 颜渊》:“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 |
méi fēi sè wǔ眉飞色舞 | 色:脸色;表情。双眉挑动;兴奋愉快的表情跃然脸上。形容非常兴奋得意的样子。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一回:“王乡绅一听此言,不禁眉飞色舞。” |
zhèng róng kàng sè正容亢色 | 谓神色严肃。 | 茅盾《第一阶段的故事》五:“‘这就该说是‘上海的外国小姐’才对呀!’赵夫人正容亢色地说。” |
fèn rán zuò sè忿然作色 | 因忿怒而变了脸色。 | 孙膑《孙膑兵法 威王问》:“田忌忿然作色:此六者,皆善者所用,而子大夫日其急则也。” |
nù xíng yú sè怒形于色 | 形:显露;色:脸色。满腔愤怒显于脸上。 | 宋 洪迈《夷坚决》:“夫子赐之酒五尊。子夏怒形于色,举足蹴其二。” |
yǒu shēng yǒu sè有声有色 | 既有声音;又有色泽。形容表演或说话十分生动、精彩。 | 宋 汪藻《浮溪集 翠微堂记》:“其意从谓世之有声有色者,未有不争而得,亦未有不终磨灭者。” |
xíng sè cōng cōng行色匆匆 | 行走或出发前后的神态举止急急忙忙的样子。行色:出发前后的神态。 | 唐 牟融《送客之杭》:“西风吹冷透貂裘,行色匆匆不暂留。” |
xíng xíng sè sè形形色色 | 形容事物类别很多;各种各样的都有。形形:原指生出这种形体;色色:原指生出这种颜色。 | 元 戴表元《剡源集》:“如造化之于万物,大而大容之,小而小养之,形形色色,无所弃遗。” |
sè shòu hún yǔ色授魂与 | 色:神色;授、与:给予。形容彼此用眉目传情,心意投合。 | 汉 司马相如《上林赋》:“长眉连娟,微睇绵藐,色授魂与,心愉于侧。”李善注引张揖曰:“彼色来授,我魂往与接也。” |
shén sè bù jīng神色不惊 | 神色:神情。神情显得没有受到惊动而十分镇定。 |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灵》卷十:“和尚当时被节度使抛向水中,神色不动,如今何得恁么地?” |
chá yán guān sè察颜观色 | 观察别人的脸色,以揣摩其心意。 | 清 唐甄《潜书 食难》:“吾老矣,岂能复俯首于他人之宇下,察颜观色,以求无拂于人,吾不能也。” |
sè shuāi ài qǐn色衰爱寝 | 色:姿色;寝:平息,停止。指因容颜衰老而失去爱宠。 | 明·胡文焕《群音类选·陈秋碧<山坡羊>》:“色衰爱寝从来话,忆西陵松阴露华。” |
sè dǎn rú tiān色胆如天 | 形容贪恋淫欲胆量很大。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十五回:“那和尚一头接茶,两只眼涎瞪瞪的只顾看那妇人身上,这妇人也嘻嘻的笑着看这和尚。人道色胆如天,却不防石秀在布廉里张见。” |
huáng jīn shī sè黄金失色 | 黄金失去了颜色。比喻人倒霉时才能再大也不能发挥作用。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一卷:“运退黄金失色,时来顽铁生辉。” |
hé yán yuè sè和颜悦色 | 颜:面容;悦色:高兴的脸色。指温和高兴的脸色。 | 先秦 孔子《论语 为政》:“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汉 郑玄注:“言和颜悦色为难也。” |
sè lì nèi rěn色厉内荏 | 色:神色;历:历害;内:内心。荏:软弱;怯懦。形容外表严厉强硬;内心怯懦软弱。 | 先秦 孔子《论语 阳货》:“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 |
xíng sè cāng huáng形色仓皇 | 动作匆忙,神色慌张。 | 蔡东藩《五代史演义》第46回:“威无从禁止,累得声势沮丧,形色仓皇。” |
qiān lǐ kuì liáng,shì yǒu jī sè千里餽粮,士有饥色 | 指远粮不解近饥。 | |
tiān zī guó sè天姿国色 | 天姿:天生的姿色;国色:女子美色冠绝全国。旧时形容女子容貌极美。 | 《公羊传 昭公三十一年》:“颜夫人者,妪盈女也,国色也。《汉武帝内传》:“修短得中,天姿掩蔼,容颜绝世。” |
sè shuāi ài chí色衰爱弛 | 色:姿色、容颜;弛:松懈,衰退。指靠美貌得宠的人,一旦姿色衰老,就会遭到遗弃。指男子喜新厌旧。 | 先秦 韩非《韩非子 说难》:“弥子色衰爱弛,得罪于君。” |
diū méi nòng sè丢眉弄色 | 做眉眼 | 元·高文秀《黑旋风》第二折:“我才说道恕生面少拜识,他做多少丢眉弄色。” |
hé róng yuè sè和容悦色 | 同“和颜悦色”。 | 《红楼梦》第六八回:“那凤姐却是和容悦色,满嘴里‘好妹妹’不离口。” |
zhèng yán lì sè正颜厉色 | 颜:脸色。形容板着脸;神情非常严厉。 | 明 王廷相《雅述》:“有德之人,心诚辞直,正颜厉色,不作伪饰,以为心害。” |
tiān xiāng guó sè天香国色 | 原形容颜色和香气不同于一般花卉的牡丹花,后也形容女子的美丽。 | 唐 李濬《松窗杂录》:“天香夜染衣,国色朝酣酒。” |
píng fēn qiū sè平分秋色 | 秋色:秋天景色。把秋天的景色平均分配;昼夜各得一半;多指中秋或秋分这一天;后指平均分享财物声誉等。 | 唐 韩愈《昌黎集 卷二 合江亭》诗:“穷秋感平分,新月怜半破。” |
xǐ xíng yú sè喜行于色 | 高兴显现在脸上。 | |
nú yán bì sè奴颜婢色 | 犹言奴颜婢睐。 | 宋·王禹偁《送柳宜通判全州序》:“与夫谄权媚势,奴颜婢色,因采风谣司漕运者言而得之者远矣。” |
gǒu mǎ shēng sè狗马声色 | 良犬、骏马、音乐、女色。借指穷奢极侈的享乐。 | 宋·张孝祥《宣州新建御书阁记》:“谓虽极天下之贵,而退朝燕息,从容娱乐者,独在于是,狗马声色技巧之奉,不皇及也。” |
shén sè zì rú神色自如 | 神色:神情,态度。形容在异常情况下态度镇定,神情不变。 | 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第四章:“潘怡如心里一惊,可是表面上仍神色自如。” |
shén dòng sè fēi神动色飞 | 神:精神;色:脸色。脸上的表情极其生动焕发。 | 明·王錂《春芜记·宸游》:“妯本巫山神女,适见楚国襄王,资妾往事,遂尔神动色飞。” |
sè yì wú shuāng色艺无双 | 色艺:容貌和技艺。姿色和技艺没有第二个人可比。 | 清·李斗《扬州画舫录》第五卷:“小旦马大保,为美臣子,色艺无双。” |
miàn rú tǔ sè面如土色 | 土色:灰黄色。脸色像泥土的颜色一样。形容非常恐惧的样子。 | 《敦煌变文集 捉季布传文》:“归到壁前看季布,面如土色结眉额。” |
sè lì dǎn bó色厉胆薄 | 色:神色。厉:严厉、凶猛。薄:脆弱。外表强硬而内心怯懦。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
miàn yǒu nán sè面有难色 | 脸上露出为难的神色。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5回:“贾大少爷因为奎官之事,面有难色,尚未回答得出。” |
shén fēi sè wǔ神飞色舞 | 犹眉飞色舞。形容兴高采烈。 | 曾朴《孽海花》第22回:“正想虔诵经文,却不知怎的心上总是七上八下,一会儿神飞色舞,一会儿肉跳心惊,对着经文一句也念不下去。” |
biàn sè yì róng变色易容 | 变、易:改变。色、容:脸色、表情。形容惊惶失措的神情。 | 《战国策·秦策·范睢说秦王》:“是日见范睢,见者无不变色易容。” |
sè zhōng è guǐ色中饿鬼 | 比喻极其贪色的人。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45回:“一个字便是僧,两个字是和尚,三个字鬼乐官,四字色中饿鬼。” |
shēng sè gǒu mǎ声色狗马 | 声色:歌舞和女色;狗马:养狗和骑马。后来二语连用;形容剥削阶级荒淫无耻的生活方式。 | 唐 白居易《悲哉行》:“平封还酒债,堆金选蛾眉。声色狗马外,其余一无知。” |
mù mí wǔ sè目迷五色 | 迷:迷乱;五色:指各种颜色。眼睛被五彩缤纷的事物所迷惑。形容色彩纷呈;使人眼花缭乱;也形容事物错综复杂;辨不清本质所在。 | 先秦 李耳《老子》:“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 |
xíng shū sè shòu形输色授 | 谓以举止、神态传递倾慕之情。多以形容男女相悦。 | 清·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无题诗》:“一日见某部某郎,不觉倾倒,形输色授,颇难自持。” |
hú guāng shān sè湖光山色 | 湖水风光;山峦秀色。形容山水景色之美。 | 宋 吴自牧《梦梁录》:“杭城湖光山色之美,钟为人物,所以清奇杰特,为天下冠。” |
àn rán wú sè黯然无色 | 黯然:发黑的样子。指事物失去原有光彩,变得暗淡无光。 | 清 郑燮《题画竹》:“昔东坡居士作枯木竹石,使有枯木石而无竹,则黯然无色矣。” |
dà jīng shī sè大惊失色 | 色:神色。大为吃惊;脸色失常。形容极度惊恐。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忽见曹操带剑入宫,面有怒色,帝大惊失色。” |
sè fēi méi wǔ色飞眉舞 | 色:脸色,表情。形容人非常得意兴奋的样子。 | 清·杨复吉《梦阑琐笔·蔡涛》:“蔡曰:‘步月山坞,忽闻清音,令人色飞眉舞。’” |
chá yán guān sè察言观色 | 察;观:仔细看;言:话;色:脸色。琢磨别人说的话;观察人的脸色。以揣度对方的心意。 | 先秦 孔子《论语 颜渊》:“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
xuǎn sè zhēng gē选色征歌 | 挑选美女,征召歌伎。指放荡的生活方式。亦作“选歌试舞”、“选舞征歌”。 | 清余怀《板桥杂记 雅游》:“结驷连骑,选色征歌。” |
gǔ sè gǔ xiāng古色古香 | (陈设、器物或艺术品)具有古雅的色彩和情调。古香:古书画散发出的气味。 | 宋 陆游《小室》:“窗几穷幽致,图书发古香。” |
bó rán zuò sè勃然作色 | 作色:变脸色。因恼怒或惊怕而变脸色。 | 战国·宋·庄周《庄子·天地》:“谓己道人,则勃然作色。” |
shén sè zhāng huáng神色张皇 | 张皇:惊慌,慌张。指在紧急的情况下,神气和面色紧张惊慌,失去常态。同“神色仓皇”。 | 清 张春帆《九尾龟》第七十六回:“正在无可奈何,只听得楼梯上一阵脚步声音,当差的已经回来,和那先去的李升一同走了进来,神色张皇,满头流汗。” |
guó sè tiān xiāng国色天香 | 原指牡丹花色香俱佳;后又指女子容貌出众。 | 唐 李濬《松窗杂录》:“臣尝闻公卿间多吟赏中书舍人李正封诗曰:天香夜染衣,国色朝酣酒。” |
jí yán lì sè疾言厉色 | 疾:急速;厉:严厉。说话急躁;脸色严厉。常用来形容人发怒时说话的表情态度。 | 元 刘壎《隐居通议 文章四》:“平居于人无忤,睦亲族以礼,抚臧获以恩,未尝疾言厉色。” |
guān mào chá sè观貌察色 | 观察脸色以揣测对方的心意。 | 《韩非子 八奸》:“优笑侏儒,左右近习,此人主未命而唯唯,未使而诺诺,先意承旨,观貌察色以先主心者也。” |
zhèng sè lì shēng正色厉声 | 态度严正,言辞严厉。 | 明·方孝孺《王彪之》:“众情疑惧方若锋刃之迫肤,而能处之从容,正色厉声决以大事,非勇者不能也。” |
tān cái hǎo sè贪财好色 | 贪图财货,喜好女色。 | 《汉书·高帝纪》:“沛公居山东时,贪财好色。” |
wǔ yán liù sè五颜六色 | 色彩鲜艳繁多;非常美丽。 |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14回:“惟各人所登之云,五颜六色,其形不一。” |
qiū sè píng fēn秋色平分 | 比喻双方各得一半,不分上下。 | 《楚辞·九辩》:“皇天平分四时兮,窃独悲此廪秋。”宋·李朴《中秋》诗:“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
gǔ xiāng gǔ sè古香古色 | 古香:古书画散发出来的气味。古雅的色调、意趣。形容器物、书画和建筑等。 | 周立波《山乡巨变》上卷:“邓秀梅走进大门,步步留心地察看着这座古香古色的、气派宏伟的殿宇。” |
sè dǎn mí tiān色胆迷天 | 色:女色。形容贪恋淫欲胆量很大。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7卷:“吴氏经过儿子几番道儿,也该晓得谨慎些,只是色胆迷天,又欺他年小,全不照顾。” |
huì shēng huì sè绘声绘色 | 绘:指绘;描摹。形容讲述或描写事物的情景;深刻入微;非常生动、逼真。 |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17回:“绘声绘影,能令阅者拍案叫绝。” |
biàn liǎn biàn sè变脸变色 | 因内心惊、惧、急、怒而改变面色。 | 《小说选刊》1981年第9期:“那知李尚尚一听,就变脸变色地发起脾气来。” |
shān guāng shuǐ sè山光水色 | 水波泛出秀色,山上景物明净。形容山水景色秀丽。 | 唐 李白《鲁郡尧祠送窦明府薄华还西京》诗:“笑夸故人指绝境,山光水色青于蓝。” |
zhèng sè zhí yán正色直言 | 正色:严肃或严厉的神色。态度严肃,语言正直。形容刚直不阿。亦作“正色危言”。 | 《晋书·王恭传》:“恭每正色直言,道子深惮而忿之。” |
méi yán lào shǎi没颜落色 | 形容情绪低落。 |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82回:“合童奶奶调羹没颜落色的坐着,寄姐在旁里也谷都着嘴奶小京哥。” |
miàn sè rú tǔ面色如土 | 见“面如土色”。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一回:“惊得洪太尉目睁口呆,罔知所措,面色如土,奔到廊下,只见真人向前叫苦不迭。”《西湖二集·吴越王再世索江山》:“董昌面色如土。众兵都面面厮觑,不敢则声。” |
gè sè rén děng各色人等 | 色:种类;人等:人们。社会上各种职业各个阶层的人们。 |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61回:“各色人等,务望各安本分,勿再稍事纷扰,自召虚惊。” |
sè dǎn bāo tiān色胆包天 | 形容贪恋淫欲胆量很大。 | 清 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三十九回:“常言道:色胆包天,这回钮逢之竟要把天来包一包。” |
wú shēng wú sè无声无色 | 没有声音和色彩。形容平淡不动人。 | 《新华月报》1965年第9期:“影片并没有真实地反映这场轰轰烈烈的群众运动,而把它写得冷冷清清,无声无色。” |
zhèng yán lì sè正言厉色 | 正:严正;厉:严厉;色:脸色。话语严正;态度严厉。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9回:“黛玉见他说的郑重,又且正言厉色,只当是真事。” |
jiàn máo biàn sè鉴毛辨色 | 根据对方的脸色、表情行事。同“鉴貌辨色”。 | 明 汤显祖《还魂记 道觋》:“把俺做新人嘴脸儿一寸寸鉴毛辨色,将俺那宝妆奁一件件都寓目囊箱。” |
shū xíng guǐ sè殊形诡色 | 殊:特殊;诡:怪异;色:景象。形容事物形状特殊,稀奇古怪。 | 明·刘基《螇螰》:“凡物之殊形诡色,而无益于民用者,皆可谓之祥,可以谓之妖者也。” |
yīng xióng běn sè英雄本色 | 英雄:杰出的人才。杰出人物的本来面貌。多指杰出的人物必然有非凡的行为、举动。 | 明·方汝浩《禅真逸史》第三十四回:“段韶道:‘元帅所言,正是英雄本色,但要用心莫作等闲,挫动锐气。’”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二回:“四公子道:‘这才是英雄本色。’” |
jīng huāng shī sè惊慌失色 | 见“惊惶失色”。 |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七十三回:“倪太守正与倪忠毫无主意,看见开门,以为恶奴前来陷害,不由的惊慌失色。” |
jìng yán lìng sè静言令色 | 静:安静;令:和善。指用花言巧语和媚态来迷惑他人。 | 东汉 班固《汉书 翟方进传》:“兄宣静言令色,外巧内嫉。” |
xiù sè kě cān秀色可餐 | 美丽的容貌或秀丽的景色好像可以当饭吃。形容女性容貌美丽动人;或景色非常美;让人入迷忘情。 | 晋 陆机《日出东南隅行》:“鲜肤一何润,秀色若可餐。” |
shí guāng wǔ sè十光五色 | 形容景象纷繁,色彩绚丽。 | 清·归懋仪《百字令·答龚璱人公子即和原韵》词:“王台问字,料理吾乡去。海东云起,十光五色争睹。” |
hé yán shuō sè和颜说色 | 见“和颜悦色”。 | 《论语·为政》“子夏问孝,子曰:‘色难。’”刘宝楠正义引汉·郑玄注:“言和颜说色为难也。” |
tán hǔ sè biàn谭虎色变 | 谭:同“谈”;色:脸色。比喻一提到可怕的事就情绪紧张起来。 | 明·归有光《论三区赋役水利书》:“有光生长穷乡,谭虎色变,安能默然而已。” |
qiú mǎ shēng sè裘马声色 | 衣轻裘,乘肥马,醉心歌舞,迷恋女色。谓贪图享受,生活糜烂。 | 明 归有光《宋史论赞 诸王总论》:“宋诸王咸以文雅自饬,工笔札,喜《诗》《书》,不专溺于裘马声色之间,盖其风流自上被之也。” |
sè yì jué lún色艺绝伦 | 色艺:容貌和技艺;伦:同类。容貌和技艺超群拔俗,在同类中绝无仅有。 | 宋·无名氏《李师师外传》:“师师无所归,有倡籍李姥者,收养之。比长,色艺绝伦,遂名冠诸坊曲。” |
hún shè sè jǔ魂慴色沮 | 形容惊恐万状。 | |
shì nù shì sè室怒市色 | 室:家;市:指在外面;色:脸色。指在家里受气,到外边迁怒于人。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十九年》:“谚所谓‘室于怒,市于色’者,楚之谓矣。” |
yōu xíng yú sè忧形于色 | 形:表现。色:面色表情。忧愁的神色从脸上表现出来。 | 《旧唐书·五行志》:“四年六月,天下旱,蝗食田,祷祈无效,上忧形于色。” |
liǎn wú rén sè脸无人色 | 形容极端恐惧。 | |
xū héng lì sè盱衡厉色 | 盱衡:举眉扬目;厉:严厉;色:面色。横眉怒目,面色严厉。 | 《汉书·王莽传》:“当此之时,公运独见之明,奋亡前之威,盱衡厉色,振扬武怒。” |
xǐ jiàn yú sè喜见于色 | 同“喜形于色”。 | 《北史·尔朱荣传》:“与葛荣众寡非敌。葛荣闻之,喜见于色。” |
tán hǔ sè biàn谈虎色变 | 色:脸色;神色。原指被老虎咬过的人一谈起老虎;吓得脸色都变了。后比喻一提起可怕的事;就情绪紧张。 | 宋 《二程遗书》第二卷上:“真知与常知异。常见一田夫,曾被虎伤,有人说虎伤人,众莫不惊,独田夫色动异于众。” |
yàn sè jué shì艳色绝世 | 姿色美丽,冠绝当代。 | 唐·段成式《酉阳杂俎·雀汾》:“良久,妓女十余,排大门而入,轻绡翠翘,艳色绝世。” |
xiāng gù shī sè相顾失色 | 相互看视而面部变色。形容几个人一起做惊恐状。 | 《旧五代史·周书·段希尧传》:“使于吴越,及乘舟泛海,风涛暴起,楫师仆从,皆相顾失色。” |
xíng yú cí sè形于辞色 | 色:神色。内心的活动表露在言谈和神色上面。 | 《晋书·庾亮传》:“欲以灭胡平蜀为己任,言论慷慨,形于辞色。” |
zhèng sè gǎn yán正色敢言 | 态度严肃,敢于直言。 | 《明史 王竑传》:“十一年授户科给事中,豪迈负气节,正色敢言。”又《刘健传》:“健学问深粹,正色敢言,以身任天下之重。” |
sè sè jù quán色色俱全 | 各种各样的东西都很齐全。 | 清·韩邦庆《海上花列传》第12回:“掌柜的招呼进内,先把那包首饰秤准分两,再拣取应用各件,色色俱全。” |
shén fēi sè dòng神飞色动 | 神:精神;色:脸色。脸上的表情极其生动焕发。 |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109回:“素臣细说在外之事,说到危险处,三人魄战心惊;说到爽快处,三人神飞色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