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失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失的成语
成语解释出处
chěng jǐ shī zhòng逞己失众逞:放任。指由着性子胡来会失去众人的支持。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56回:“盖骄则恃己轻人,骄则逞己失众,失众无以御人,那得不败。”
bǎi bù shī yī百不失一失:过失,错误。万无一失。形容做事有充分把握,绝不会失误。东汉 王充《论衡 须颂》:“从门应庭,听堂室之言,什而失九;如升堂窥室,百不失一。”
huàn dé huàn shī患得患失患:忧虑。没有时怕得不到;得到后;又恐怕失去。指对个人的利害得失斤斤计较。先秦 孔子《论语 阳货》:“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wén léi shī zhù闻雷失箸比喻借别的事情掩饰自己的真实情况。《三国志·蜀书·先主传》:“是时曹公从容谓先主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先主方食,失匕箸。”
yīn xiǎo shī dà因小失大因贪图小的利益而失去大的利益。汉 刘昼《新论》:“灭国亡身为天下笑,以贪小利失其大利也。”
xī zhǐ shī zhǎng惜指失掌惜:吝惜。因舍不得一个指头而失掉一个手掌。比喻因小失大。《南史 阮佃夫传》:“佃夫拂衣出户,曰:‘惜指失掌邪?’”
jī bù kě shī,shī bù zài lái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失:错过。指时机难得,必需抓紧。《史记·淮阴侯列传》:“夫功者难成而易败,时者难得而易失也。时乎时,不再来。”
shī bài wéi chéng gōng zhī mǔ失败为成功之母失败往往是成功的先导。指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最后取得胜利。
zūn ér bù shī遵而不失见“遵而勿失”。《隋书·炀帝纪上》:“朕肃膺宝历,纂临万邦,遵而不失,心奉先志。”
shī bài shì chéng gōng zhī mǔ失败是成功之母母:先导,根源。失败往往是成功的先导。指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就能取得胜利。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经验对于干部是必需的,失败是成功之母。”
zì wǒ dé zhī,zì wǒ shī zhī自我得之,自我失之从我手里得到的东西,又从我手里失去。比喻兴败无常或得失相抵。《梁书·邵陵王纶传》:“高祖叹曰:‘自我得之,自我失之,亦复何恨。’”
wàn wú yī shī万无一失指绝对不会出差错。万:形容很多;失:差错。汉 枚乘《七发》:“孔老览观,孟子持筹而算之,万不失一。”
mí zōng shī lù迷踪失路迷失了道路。
shī hún sàng dǎn失魂丧胆形容极度恐慌。巴金《生活在英雄们的中间》:“他那四方脸、紫红脸膛、宽肩膀、魁梧身材的雄姿和他那吞日月、贯长虹的英雄气概,使得那一群脱离了大队的英国皇家军失魂丧胆。”
chéng mén shī huǒ,yāng jí chí yú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城门失火,大家都到护城河取水,水用完了,鱼也死了。比喻因受连累而遭到损失或祸害。北齐 杜弼《为东魏檄蜀文》:“但恐楚国亡猿,祸延林木;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jī bù kě shī,shí bù zài lái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指时机难得,必需抓紧,不可错过。《旧五代史 晋书 安重荣传》:“仰认睿智,深惟匿瑕,其如天道人心,难以违拒,须知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qiān lǜ yī shī千虑一失失:错误。指聪明人的考虑,也会有不周到的地方。春秋 齐 晏婴《晏子春秋 内篇杂下十八》:“婴闻之:圣人千虑,必有一失; 愚人千虑,必有一得。”
wǎng rán rú shī惘然如失惘然:失意的样子。心情迷惘,好像失落了什么东西似的。宋·洪迈《夷坚丙志·蔡十九郎》:“次日,彷徨于案间,惘然如失。”
zhāng huáng shī cì慞惶失次慞惶:彷徨疑惧的样子;次:次第,常态。形容惊恐失态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103卷:“守真受教而往,方至其家,坐于客馆,而歧哥已觉,慞惶失次。”
liú yí shī suǒ流移失所犹言流离失所。《清史稿·世祖纪》:“自后有流移失所甘心投诚者,有司礼送京师,加恩畜养。”
bù shí guī cuō不失圭撮圭撮:容量词,六栗为一圭,十圭为一撮。形容数量准确。东汉 班固《汉书 律历志上》:“量多少者不失圭撮。”
kǔ gēng shāng jià,kǔ yún shī suì楛耕伤稼,楛耘失岁楛:粗恶;稼:庄稼;耘:除草;岁:年谷成熟,收成。指耕作不细致,会影响到的收成。战国·赵·荀况《荀子·天论》:“楛耕伤稼,楛耘失岁。”
shì fēi dé shī是非得失正确与错误,得到的与失去的。宋·朱熹《辞免兼实录院同修撰奏状》:“不知所言,重念臣愚,素无史学,然于是非得失之故,实有善善恶恶之心。”
dà shī rén wàng大失人望指在群众中严重丧失威望,威信扫地。《史记·高祖本记》:“秦人大失望。”
è sǐ shì xiǎo,shī jié shì dà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失节:原为封建礼教指女子失去贞操,后泛指失去节操。贫困饿死是小事,失节事情就大了。《二程全书·遗书二十二》:“又问:‘或有孤孀贫穷无托者,可再嫁否?’曰:‘只是后世怕寒饿死,故有是说。然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
páng huáng shī cuò徬徨失措指心神不宁,举动失常。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八回:“我母亲只气得面白唇青,一句话也没有,婶娘也是徬徨失措。”
jǐn máo shī mào谨毛失貌原指绘画时小心地画出了细微而无关紧要之处,却忽略了整体面貌。后用以比喻注意了小处而忽略了大处。《淮南子·说林训》:“画者谨毛而失貌。”
qín shī qí lù秦失其鹿鹿:喻指帝位。比喻失去帝位。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dá rán shī sè怛然失色恐惧使得人变了神色。宋 苏洵《送石昌舍人北使行》:“闻千马骑驰过,剑槊相摩,终夜有声,从者怛然失色。”
zūn ér wù shī遵而勿失谓遵照先人的典章制度而不违失。《史记·曹相国世家》:“且高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
bǎi wú yī shī百无一失失:差错;过错。形容十分把握;绝对不会出差错。也作“百不一失”、“万无一失”。唐 裴铏《聂隐娘》:“(隐娘)一年后刺猿穴百无一失。”
shī zhāng mào shì失张冒势冒冒失失的样子。《金瓶梅词话》第三十回:“春梅道:‘怪因,失张冒势,恁唬我一跳。有要没紧,两头回来游魂哩。’”
shī jīng dǎo guài失惊倒怪犹失惊打怪。惊恐;慌张。《天花雨》第十四回:“回家方稀奇事,失惊倒怪落三魂。”
zhì zhě qiān lǜ,huò yǒu yī shī智者千虑,或有一失指聪明人对问题深思熟虑,也难免出现差错。《旧唐书 宇文融传》:“臣闻智者千虑,或有一失;愚夫千计,亦有一得。”
jī bù kě shī机不可失机:时机。好时机不可放过;失掉了不会再来。比喻机会难得。五代 安重荣《上石敬瑭表》:“须知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bù shī shǔ lěi不失黍絫犹言丝毫不差。絫、黍,微小的重量。《汉书 律历志上》:“权轻重不失黍絫。”颜师古注引应劭曰:“十黍为絫,十絫为一铢。”
pò yè shī chǎn破业失产破:毁坏。家业破败财产散失。汉·荀悦《汉纪·元帝纪中》:“今百姓远弃先祖坟墓,破业失产,亲戚分离,人怀思慕之心。”
ruò yǒu suǒ shī若有所失好像丢失了什么东西似的。形容神情怅惘;心神不定的样子。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则鄙吝之心已复生矣。”南朝 梁 刘孝标注:“怅然若有所失。”
xiǎo jǐ dé shī小己得失小己:个人。指个人的得失。《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小雅》讥小己之丢失,其流及上。”
chā zhī háo lí,shī zhī qiān lǐ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礼记 经解》:“《易》曰:‘君子慎始,差若毫厘,缪以千里。’” 《魏书 乐志》:“但气有盈虚,黍有巨细,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zhāng huáng shī cuò张皇失措惊慌得不知怎么才好。元 杨景贤《西游记》:“你看他胁肩谄笑,趋前退后,张皇失措。”
shī zhī háo lí,chà zhī qiān lǐ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指细微的失误,可导致巨大的差错。《大戴礼记 保傅》:“《易》曰:‘正其本,万物理。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故君子慎重始也。”
yī zǐ shī zhāo,mǎn pán jiē shū一子失着,满盘皆输着:下棋落子。指下棋时关键的一步棋走得不当,整盘棋就输了。比喻关键性问题处理不当,结果导致整个失败。李欣《老生常谈·熟视无睹,充耳不闻》:“一子失着,满盘皆输,这是有的。”
mào shī guǐ冒失鬼言语、举动鲁莽、轻率的人。清·钱彩《说岳全传》第十回:“冒失鬼!京城地面容得你撒野?”
gōng xiá zhǐ shī攻瑕指失批评缺点,指出失误。清·顾炎武《与友人书》:“今此旧编,有尘清览。知我者当为攻瑕指失,俾得刊改以遗诸后人。”
dé bù cháng shī得不偿失所得到的补偿不了所失去的。形容不上算。宋 陆游《<方德亨诗集>序》:“得不偿失,荣不盖愧。”
lín qī shī wù临期失误临:及,到。到了预先约定的时间却失约了。指不守诺言《剪灯余话·泰山御史传》:“却乃连日酗酣,临期失误,使百辟仓皇骇愕以失色。”
yán duō bì shī言多必失言:话;失:失误;错误。话说得多了;一定有失误的地方。《鬼谷子 本经符》:“言多必有数短之处。”
jīng hún shī pò惊魂失魄同“惊魂丧魄”。《抗日歌谣·歌颂八路军》:“八路,八路……赛如猛虎;敌人一见,惊魂失魄掉屁股。”
shén hún shī jù神魂失据神魂:神志;据:依托。形容神志失去常态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1回:“是夜多浑虫醉倒在坑,二鼓人定,贾琏便溜进来相会,一见面早已神魂失据!”
shòu líng shī bù寿陵失步《庄子 秋水》:“且子独不闻寿陵馀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后以“寿陵失步”比喻仿效不成,反而丧失了固有技能。《庄子·秋水》:“且子独不闻寿陵馀子之学行於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zhàn lì shī zhù战栗失箸战栗:恐惧的样子;箸:筷子。害怕得连手里的筷子都掉了。形容吓得失去了常态晋·陈寿《三国志·蜀志·先主传》:“先主未发,是时曹公从容谓先主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先主方食,失匕箸。”
shǒu zú shī cuò手足失措手足失去安放的地方。形容极其惊慌。唐·韩愈《为韦相公让官表》:“心神靡宁,顾已惭觍,手足失措。”
chéng bài dé shī成败得失得:得利。失:失利。成功与失败,得到的与丢掉的。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步骘传》:“成败得失,皆如所虑,可谓守道见机,好古之士也。”
huǎng rán ruò shī恍然若失恍恍惚惚的好像失去了什么似的。形容心神不宁,不知如何是好。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49回:“金钟儿听了这一番言语,恍然若失,心上愧悔的无地自容。”
qióng yuán shī mù穷猿失木猿猴失去了栖身的树木。比喻人漂泊流浪。唐·杜甫《寄杜位》:“寒日经檐短,穷猿失木悲。”
dà jīng shī sè大惊失色色:神色。大为吃惊;脸色失常。形容极度惊恐。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忽见曹操带剑入宫,面有怒色,帝大惊失色。”
jīng è shī sè惊愕失色失色:由于受惊或害怕而面色苍白。惊恐得改变了神色。形容十分吃惊。《新编五代史平话·唐史·上卷》:“契丹以马军万人拒之于前,将士皆惊愕失色。”
běi sǒu shī mǎ北叟失马比喻祸福没有一定。《旧唐书 萧瑀传》:“太宗尝从容谓房玄龄曰:‘萧瑀大业之日,进谏隋主,出为河池郡守。应遭剖心之祸,翻见太平之日,北叟失马,事亦难常。”
huǎng rán zì shī恍然自失恍然:仿佛;自失:好像失去了什么。形容猛然醒悟后,心神不定的样子。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37卷:“程客恍然自失道:‘莫非是做梦么?’”
jīng kǒng shī cuò惊恐失措措:安排。害怕得脸都变了色。都德《柏林之围》:“我和他惊恐失措地互相看着。”
yán duō shī shí言多失实所说的话多数不符合事实。《新编五代史平话·周史平话》下卷:“宋齐丘不欲唐主割地,谓李德明轻佻,言多失实。”
nèi jǔ bù shī qí zǐ,wài jǔ bù shī qí chóu内举不失其子,外举不失其仇举:推荐。举荐身边的人,即使是亲属也不回避;举荐外面的人,即使是仇敌也不躲开。形容办事公正无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荀慈明曰:‘昔者祁奚内举不失其子,外举不失其仇,以为至公。’”
liú lí shī suǒ流离失所流离:流落;失散;失所:失去住所。流落离散;无处安身。《金史 完颜匡传》:“今已四月,农事已晚,边民连岁流离失所,扶携道路,即望复业,过此农时,遂失一岁之望。”
dé ér fù shī得而复失复:又,再。刚得到又失去了。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六回:“孔明变色曰:‘是何言也!得而复失,与不得同。公以此贺我,实足使我愧赧耳!’”
xiān jiè zhī shī纤芥之失纤芥:细微;失:过失。形容极小的过错。汉·董仲舒《春秋繁露·王道》:“春秋纪纤芥之失。”
wǎng ruò yǒu shī惘若有失惘:失意。神情颓丧,好像失去所爱所恋的样子。三国·魏·吴质《答东阿王书》:“精散思越,惘若有失,非敢羡宠光之休。”
sàng shēn shī jié丧身失节身受污辱,失去节操。鲁迅《小说旧闻钞·红楼梦》:“以妙玉之孤洁而横罹盗窟,并被以丧身失节之名,……并加以嗜利受赇之谤,作者盖深痛之也。”
huā ér shī shí华而失实华:通“花”,开花;实:果实,结果。花开得好看,但不结果实。比喻外表好看,内容空虚。唐·刘知畿《史通·言语》:“华而失实,过莫大焉。”
mào lǐ mào shī冒里冒失过分地随便对待。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二回:“这粉嫩的手,怎的冒里冒失,捏他一把!”
rú yǒu suǒ shī如有所失好象丢失了什么似的。形容心神不安的样子。也形容心里感到空虚。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德行》:“则鄙吝之心已复生矣。”南朝宋 刘孝标注:“怅然若有所失。”
máng rán zì shī芒然自失芒然:模糊不清。若有所失而又不知所以的样子。战国·宋·庄周《庄子·说剑》:“此天子之剑也。文王芒然自失。”
huāng zhāng shī cuò慌张失措慌张:惊慌失措。惊恐慌张得不知所措。明·酉阳野史《续三国演义》第25回:“卿家非时而来,慌张失措,有何事故?”
róng rǔ dé shī荣辱得失荣耀和耻辱,得到和失去。明·洪应明《菜根谭》:“此身常放在闲处,荣辱得失谁能差遣我?”
sài wēng shī mǎ塞翁失马边塞一老人丢失一匹马;后此马归来;并带回一匹骏马。比喻虽然暂时受到损失;但从长远看;也许会得到好处。西汉 刘安《淮南子 人间训》:“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
bēi guān shī wàng悲观失望对世事怀有丧失信心消极的看法。毛泽东《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反对反共顽固派》:“我们决不悲观失望,我们是乐观的。”
chā yǐ háo lí,shī zhī qiān lǐ差以毫厘,失之千里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礼记·经解》:“《易》曰:‘君子慎始,差若毫厘,缪以千里。’”
jīng kǒng shī sè惊恐失色害怕得脸都变了色。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32章:“满朝文武见皇帝如此震怒,个个惊恐失色,替黄道周捏了一把冷汗。”
zuò shī jī yí坐失机宜白白地失掉机会。清·昭梿《嘨亭杂录·木果木之败》:“兵家之事,宜于乘锐直进。若不审敌势,坐失机宜,使兵心至于溃败。虽欲振起,不易得也。”
jiāo bì xiāng shī交臂相失犹言交臂失之。唐·冉元一《薛刚墓志》:“齐体合欢,交臂相失。”
jīng huāng shī sè惊慌失色见“惊惶失色”。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七十三回:“倪太守正与倪忠毫无主意,看见开门,以为恶奴前来陷害,不由的惊慌失色。”
zuò shī liáng jī坐失良机不主动及时行动而失去好机会。清 昭槤《啸亭杂录 木果木之败》:“若不审敌势,坐失良机,使兵心至于溃败。”
jī nán qīng shī机难轻失谓机会难得,稍纵即失。宋·岳飞《乞止班师诏奏略》:“况今豪杰向风,士卒用命,天时人事,强弱已见,功及垂成,时不再来,机难轻失,臣日夜料之熟矣。”
jīng huáng shī cuò惊惶失措失措:举止失去常态。惊慌惶恐;举止失去常态。唐 李百药《北齐书 元晖业传》:“孝友临刑,惊惶失措,晖业神色自若。”
gù cǐ shī bǐ顾此失彼顾了这个;顾不了那个。形容头绪繁多;无法兼顾全面。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76回:“分军为三:一军攻麦城,一军攻纪南城,大王率大军直捣郢都,彼疾雷不及掩耳,顾此失彼,二城若破,郢不守矣。”
shī jīng luò cǎi失精落彩指没精打彩。元 李好古《张生煮海》第四折:“许佳期无处追寻,走海上失精落彩。”
yī shī zú chéng qiān gǔ hèn一失足成千古恨比喻一旦犯下严重错误或堕落,就成为终身的憾事。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89回:“这件事本来是我错在前头,此刻悔也来不及了。古人说的:‘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是百年身。’”
zhāng huáng shī cuò张惶失措见“张皇失措”。巴金《秋》十一:“枚张惶失措地往四处看。”
shī shí luò shì失时落势指时运不济。元 无名氏《朱砂担》第四折;“若不是我失时落势,怎生的便揽祸招危。”
jìn tuì shī jù进退失据据:依据;凭借。前进、后退都失去了依据。形容无处安身;亦指进退两难。宋 陈亮《谢安比王导》:“温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故气不足以决之,而进退失据。”
jiǔ hòu shī yán酒后失言酒喝多了以后,不能自持,说了不该说的话。明·施耐庵《水浒传》第46回:“是我一时愚蠢,不是了,酒后失言,反被那婆娘瞒过了,怪兄弟相闹不得。”
cāng huáng shī cuò仓皇失措仓皇:匆忙而又慌张;措:措置;安排。指忙乱惊慌得不知怎么办才好。宋 王楙《野客丛书 魏证蒯通》:“不以事败而遽变前说,要胸中有守而然,异乎仓皇失措,遽变前说者也。”
bài jì shī jù败绩失据指事业失败而无所凭依。宋 叶绍翁《四朝闻见录贤良续刻第三则》:“历数世,未尝有败绩失据之过。”
xuán dé xuán shī旋得旋失很快得到,不久又失去。形容得失都很快。吴玉章《荣县独立》:“十数州县,但都旋得旋失,没有得到巩固。”
shī hún sàng pò失魂丧魄①形容心烦意乱,精神恍惚。②形容极度惊恐不安。元 刘唐卿《降桑》第二折:“您孩儿为母不安,这些时衣不解带,寝食俱发,忧凄不止,行坐之间,犹如失魂丧魄。”
lín yá shī mǎ临崖失马失:遗失,丧失。比喻临到危险不能及时回头。明·沈受先《三元记·错认》:“我且回程,又不是临崖失马,有何劳顿?”
yǎn zhāng shī luò眼张失落眼睛大张,神态失落。形容不知所措。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六回:“严贡生转身走进舱来,眼张失落的,四面看了一遭。”
sài wēng shī mǎ,yān zhī fēi fú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也许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同“塞翁失马,安知非福”。《病玉缘》:“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你眼前不信俺的话也罢,到了日后,才觉得俺不是说笑话哩。”
àn rán shī sè黯然失色黯然:昏暗的样子;失色:失去光泽。原指心情沮丧;脸色难看。形容相比之下显得暗淡无光。有时也形容心情不好。清 冒襄《影梅庵忆语》:“顿使《会真》、《长恨》等篇黯然失色。”
jǔ cuò shī dàng举措失当举措:举动、措置;失当:不恰当。举动安排不得当。先秦 管仲《管子 禁藏》:“举措失当,众民不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