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kě shā bù kě rǔ可杀不可辱 | 辱:侮辱。可以牺牲生命但不可遭受侮辱。形容做人的尊严。 | 《孔子家语·儒行解》:“儒有可亲而不可却,可近而不可迫,可杀而不可辱。” |
bù kě shèng dào不可胜道 | 无法尽说。极言其多。 | 《史记 太史公自序》:“海外殊俗,重译款塞,请来献见者,不可胜道。” |
wú kě fēi nàn无可非难 | 无可指责。 | |
fǎ wú kě dài法无可贷 | 谓按法律不可宽恕。 | 《清史稿·刑法志一》;“强盗分别法无可贷、情有可原,歼渠魁、赦胁从之义也。” |
jiǎn kě yǐ yǎng lián俭可以养廉 | 俭:节省,俭约;廉:廉洁。节俭可以帮助养成廉洁的操守。 | 明·周顺昌《第后柬德升诸兄弟》:“又谓惟淡可以从俭,惟俭可以养廉。有味哉,有味哉!” |
rěn wú kě rěn忍无可忍 | 忍:忍受;忍耐;无:无法。再也无法忍受下去了。 |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孙礼传》:“宣王曰:‘且止,忍不可忍!” |
nìng kě xìn qí yǒu宁可信其有 | 宁:宁愿。宁愿相信它有。 | 元·无名氏《盆儿鬼》楔子:“那先生都叫他做贾半仙,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孩子去意已决。” |
mò kě nài hé莫可奈何 | 犹无可奈何。指感到没有办法,只有这样了。 | 郭沫若《女神 湘累》:“他们见了凤凰要说是鸡,见了麒麟要说是驴马,我也把他们莫可奈何。” |
kě yǒu kě wú可有可无 | 可以有也可以没有。指无关紧要或不很重要。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20回:“因此把一切男子都看成浊物,可有可无。” |
yǎo bù kě dé杳不可得 | 杳:不见踪影,没有迹象。没有一点消息。 |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21卷:“求之市中数日,杳不可得。” |
duàn hū bù kě断乎不可 | 断乎:果断的样子;可:可以,能够。指坚决或绝对不能。 | 鲁迅《随感录》:“如何扫除?万万不能,也断乎不可!” |
zhī qí bù kě wéi ér wéi知其不可为而为 | 为:做。明知做不到却偏要去做,指意志坚决或倔强固执。 | 郭沫若《南京印象》:“许多事情明明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但却丝毫也不能放松,不肯放松。” |
bù kě qīn fàn不可侵犯 | 不能侵凌触犯。 | 毛泽东《关于国际新形势对新华日报记者的谈话》:“德国愿意停止反苏,愿意放弃所谓《防共协定》,承认了苏联边疆的不可侵犯。” |
shí bù kě shī时不可失 | 时:时机,机会;失:错过。抓住时机,不可错过。 | 《战国策·秦策四》:“臣闻敌不可易,时不可失。” |
bù kě míng zhuàng不可名状 | 名:说出;状:形容。不能用语言来形容。 | 晋 葛洪《神仙记》:“光彩耀目,不可名状。” |
bù kě míng mào不可名貌 | 名:说出。没法用言辞来形容。 | 宋·周密《武林旧事》第五卷:“穿幽透深,不可名貌。” |
méi kě nài hé没可奈何 | 指没有办法,无计可施。 | 郭沫若《反正前后》第一篇:“清早是死不起床的,点名时监学向床上去拉他,也拉他不动,监学把他也没可奈何。” |
jiàn bù kě zhǎng渐不可长 | 指刚露头的不好事物不能容许其发展滋长。 | 宋 周密《齐东野语 孝宗圣政》:“韩玉曾任卿监,理当靖共,乃敢伏阙妄有陈诉,鼓惑众听,渐不可长,可送谭州居住。” |
bù kě jiū jié不可究诘 | 究:追查;诘:追问。无法追问到底。 |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一回:“好好一座中国江山,被这班强有力的大人先生,闹的四分五裂,不可究诘,共和在那里?” |
tuò shǒu kě dé唾手可得 | 比喻非常容易得到。唾手:往手上吐唾沫。 | 《新唐书 褚遂良传》:“但遣一二慎将,付锐兵十万,翔会云輣,唾手可取。” |
láo bù kě pò牢不可破 | 牢:坚固。非常坚固;不可摧毁。 | 唐 韩愈《平淮西碑》:“大官臆决唱声,万口和附,并为一谈,牢不可破。” |
wú kě bǐ nǐ无可比拟 | 比拟:相比。没有可以相比的。 | 宋 释惟白《续传灯录 江陵护国齐月禅师》:“穷外无方,穷内非里,应用万般,无可比拟。” |
bù kě tóng rì ér yǔ不可同日而语 | 不能放在同一时间谈论。形容不能相提并论,不能相比。 | 西汉 刘向《战国策 赵策二》:“夫破人之与破于人也,岂可同日而言之哉?” |
zhī qí bù kě ér wéi zhī知其不可而为之 | 明知做不到却偏要去做。表示意志坚决。有时也表示倔强固执。 | 《论语·宪问》:“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
kě xiǎng ér zhī可想而知 | 想:推想。可以通过推想而了解真相。 | 宋 王楙《野客丛书 汉唐俸禄》:“而郊以吟诗废务,上官差官以摄其职,分其半禄,酸寒之状,可想而知。” |
zhì shǒu kě rè炙手可热 | 炙:烤。热得烫手。比喻气焰盛;权势大。 | 唐 杜甫《丽人行》:“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
bù kě zhōng rì不可终日 | 终日:从早到晚;整天。一天都过不下去。形容局势危急或心中惶恐不安。 | 西汉 戴圣《礼记 表记》:“君子不以一日使其躬,儳焉如不终日。” |
tā shān zhī shí,kě yǐ gōng yù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 他山:别的山。别的山上的石头。比喻能帮助自己提高见识改正缺点的外力。 | 元·许名奎《忍经》:“尧夫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
yǒu àn kě jī有案可稽 | 案:案卷;文件;稽:查考。有证据可查。 | 毛泽东《“友谊”,还是侵略》:“尊重中国行政和领土的完整,以及反对任何外国控制中国等等,这是有案可稽的。” |
dà yǒu kě wéi大有可为 | 事情很值得做;很有开拓或发展有前途。 | 清 李宝嘉《文明小史》:“地方虽一千余里,仙民成俗,大有可为。” |
fēi tōng xiǎo kě非通小可 | 非:不;通:同“同”;小可:寻常,一般。指情况严重或事情重要,不能忽视。 | 《永乐大典戏文·<小孙屠·朱令史诬陷孙必达>》:“这的是人命事,非通小可。” |
lè bù kě jí乐不可极 | 享乐不可过分。 | 西汉 戴圣《礼记 曲礼上》:“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
bù kě shèng jǔ不可胜举 | 无法一一列举。形容数量、种类很多。 | 明 方孝孺《答俞景文》:“古之传世者虽不可胜举。” |
qū zhǐ kě shǔ屈指可数 | 扳着手指就可以数清楚。 | 唐 韩愈《忆昨行和张十一》:“自期殒命在春序,屈指数日怜婴孩。” |
bù kě duō dé不可多得 | 得:得到;获得。不能得到很多。形容非常稀少;很难得到。 | 东汉 孔融《荐祢衡表》:“若衡等辈,不可多得。” |
bù kě tóng nián ér yǔ不可同年而语 | 两者相差很大,不能相提并论。 | 汉·贾谊《过秦论》:“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变长挈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
fǎn shǒu kě dé反手可得 | 反:翻转。翻转手掌学可得到。形容极其易得。 | 《荀子·非相》:“诛旦公,定楚国,如反手尔。” |
mó léng liǎng kě模棱两可 | 模棱:说话处事含混;两可:这样也行;那样也行。形容对事情的两面没有明确的态度或主张。 | 《旧唐书 苏味道传》:“处事不欲决断明白,若有错误,必贻咎谴,但模棱以持两端可矣。” |
shuǐ kě zài zhōu,yì kě fù zhōu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 比喻在平时要想到可能发生的困难和危险。 | 《后汉书·皇甫规传》注引《孔子家语》:“孔子曰:‘夫君者舟也,人者水也。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君以此思危,则可知也。’” |
xiàn kě tì fǒu献可替否 | 献:进;替:废。指劝善归过,提出兴革的建议。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二十年》:“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 |
jìn kě tì bù进可替不 | 见“进可替否”。 | 晋·葛洪《抱朴子·外篇自叙》:“正色弼违,进可替不,举善弹枉,军国肃雍。” |
bù kě yán yù不可言喻 | 喻:说明,告知。不能用言语来说明。 |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江城》:“生于此时,欲去不忍,欲留不敢,心如乱丝,不可言喻。” |
wú kě zhēng biàn无可争辩 | 没有什么可争辨的。表示确实无疑。 | 清·陈澧《东塾读书记》卷十六:“太社不立于京都,当安所立。尤无可置辩矣。” |
bù kě jiù liáo不可救疗 | 病已重到无法治疗的程度。比喻已经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 《左传 襄公二十六年》:“今楚多淫刑,其大夫逃于四方,而为之谋主,以害楚国,不可救疗。” |
yī fā ér bù kě shōu shí一发而不可收拾 | 事情一经发生便不能收住。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2回:“他们在文七爷船上做的事,及文七爷醉后之言,又全被统领听在耳朵里,所以又是气,又是醋,并在一处,一发而不可收拾。” |
kě jiàn yī bān可见一斑 | 一斑:豹子身上的一块斑纹。比喻从一点可以推知全貌。 | 清 李汝珍《镜花缘》:“诸如此类,虽未得其皮毛,也略见一斑了。” |
bǐ hù kě fēng比户可封 | 差不多每家每户都有可受封爵的德行。用以泛指风俗淳美。 | 见“比屋可封”。 |
bù kě zào cì不可造次 | 造次:急遽,匆忙。不能匆匆忙忙地进行。意为要慎重。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05回:“今日若听此一面之词,杨仪等必投魏矣。此事当深虑远议,不可造次。” |
yī fā ér bù kě shōu一发而不可收 | 事情一经发生便不能收住。 | 清·王夫之《读通鉴论·隋文帝》:“乱败之及,一发而不可收也。” |
bù kě yī shì不可一世 | 可:许可;赞成。没有赞许过当时的任何人。形容人自命不凡;狂妄自大到了极点。 | 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第15卷:“王荆公少年,不可一世士,独怀刺候濂溪,三及门而三辞焉。” |
bù kě zhuō mō不可捉摸 | 捉摸:揣测;预料。指对事物无法猜测和估量;也指无法知道对方的用意。 | 明 谢肇淛《五杂俎 人部四》:“及一厕足,不能自返,而故为不可捉摸之言以掩之。” |
xià chóng bù kě yǔ bīng夏虫不可语冰 | 语:谈论。不能和生长在夏天的虫谈论冰。比喻时间局限人的见识。也比喻人的见识短浅。 | 战国·宋·庄周《庄子·秋水》:“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
shì bù kě dāng势不可当 | 当:抵挡。来势迅猛;不可抵挡。 | 《晋书 郗鉴传》:“群逆纵逸,其势不可当,可以算屈,难以力竞。” |
fēi tóng xiǎo kě非同小可 | 小可:寻常;一般。不同于一般的小事。形容事情重要或情况严重;不可忽视。也指人的学问、本领不同寻常。 | 元 关汉卿《魔合罗》第三折:“人命事关天关地,非同小可!” |
nù róng kě jū怒容可掬 | 掬:两手捧取。形容一脸怒气,让人觉得可怕。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0卷:“方欲启问,只见那义士怒容可掬,飕地掣出匕首。” |
yǔ yán wú wèi,miàn mù kě zēng语言无味,面目可憎 | 憎:厌恶。形容说话枯燥无味,面貌使人厌恶。 | 巴金《谈<秋>》:“她的确是一个‘语言无味,面目可憎’的女人。” |
què yī bù kě阙一不可 | 两种以上因素中,缺少哪一种也不行。 | |
qì zhī kě xī,shí zhī wú wèi弃之可惜,食之无味 | 指抛弃觉得可惜,但吃起来没有味道。让人陷于进退两难中。 | 晋·司马彪《九州春秋》:“夫鸡肋,弃之可惜,食之无所得,以比汉中,知王欲还也。” |
duān ní kě chá端倪可察 | 事情已经可以看出眉目来了。 | 战国·宋·庄周《庄子·大宗师》:“反复始终,不知端倪。” |
yǎo bù kě wén杳不可闻 | 再也听不到。形容声音断绝。 |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50回:“谁知秦敬宇在家,这孙兰姬别要说见他的影响,你就再要听他声咳嗽也杳不可闻。” |
bù kě kuí duó不可揆度 | 揆:音‘葵’度:音‘夺’揆度:估量,揣测。指无法推测。 | 西汉 刘安《淮南子 兵略训》:“能治五官之事者,不可揆度者也。” |
wáng kě nài hé亡可奈何 | 无可奈何。谓只能如此,没有别的办法。 | |
wú kě hòu fēi无可厚非 | 厚:重;非:否定。没有什么可过分指责或批评的;指事情有一定的道理或原因。 | 《汉书 王莽传中》:“莽怒,免英官。后颇觉悟,曰:‘英亦未可厚非。’” |
shì kě shā bù kě rǔ士可杀不可辱 | 指士子宁可死,也不愿受污辱。 | 语出《礼记 儒行》:“儒有可亲而不可劫也,可近而不可迫也。可杀而不可辱也。” |
bù kě kāi jiāo不可开交 | 开:解开;交:纠缠。不能解脱纠缠。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4回:“吴赞善听到这里,便气的不可开交。” |
ruì bù kě dāng锐不可当 | 形容勇往直前的气势;不可抵挡。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31卷:“侯元领了千余人直突其阵,锐不可当。” |
chǔ chǔ kě lián楚楚可怜 | 楚楚:指幼树纤弱的样子;可怜:可爱。①本指幼松叶柔弱鲜嫩;惹人喜爱。②形容女子姿态娇柔妩媚。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言语》:“松树子非不楚楚可怜,但永无栋梁用耳。” |
kě wàng ér bù kě jí可望而不可及 | 指只可仰望而不可接近。 | 郭沫若《月蚀》:“可望而不可及的古之人,你们的鼓声透过了几千万重的黑幕,传达到我耳里来了!” |
quē yī bù kě缺一不可 | 少一样也不行。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回:“林冲道:‘只今番克敌制胜,便见得先生妙法。正是鼎分三足,缺一不可,先生不必推却。’” |
bù kě bì miǎn不可避免 | 指不能使不发生的事情。 | 毛泽东《矛盾论》:“而这些矛盾如何不可避免地会在各种不同的阶级社会中,引出各种不同的社会革命。” |
bù kě mó miè不可磨灭 | 磨灭:指痕迹、印象、功绩、事实、道理等;经过相当长的时间逐渐消失。形容永远不会消失。 | 明 胡应麟《诗薮 近体下》:“彼自有不可磨灭者,毋事更屑屑也。” |
bù zhì kě fǒu不置可否 | 置:搁;放;可:行;否:不行。不说对;也不说不对。指不明确表态。也作“不加可否。” | 宋 汪藻《浮溪集》:“惟恐失人主之意,于政事无所可否。” |
shì bù kě wéi势不可为 | 为:做,干。大势已去,无能为力。 | 清·全祖望《梅花岭记》:“督相史忠烈公知势不可为,俦诸将而语之。” |
bù kě sī yì不可思议 | 原是佛教用语;指神秘奥妙。不可用心意思忖;也不能用言语表达。后形容对事物情况、发展变化或言论无法想象很难理解。 | 《维摩诘经 不思议品》:“诸佛菩萨有解脱名不可思议。”慧远义记:“不思据心,不议就口,解脱真德,妙在情妄心言不及,是故名为不可思议。” |
wú jiā kě guī无家可归 | 归:返回。没有家可回。指孤苦零丁;流离失所的人。 | 唐 陆贽《平朱泚后车驾还京大赦制》:“如无家可归者,量给田宅,使得存济。” |
sú bù kě nài俗不可耐 | 庸俗得使人受不了。俗:庸俗;耐:忍受。 |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沂水秀才》:“一美人置白金一铤,可三四两许,秀才掇内袖中。美人取巾,握手笑出曰:‘俗不可耐’。” |
tuò shǒu kě qǔ唾手可取 | 很容易就能得到。 | 《新唐书·褚遂良传》:“但遣一二慎将,付锐兵十万,翔会云輣,唾手可取。” |
mén kě zhāng luó门可张罗 | 见“门可罗雀”。 | 《太平广记》卷一八七引唐·韦述《两京记》:“唐初,秘书省唯主写书贮掌勘校而已,自是门可张罗。”宋·苏轼《次韵杨褒早春》诗:“细雨郊园聊种菜,冷官门户可张罗。” |
shì bú kě dǎng势不可挡 | 来势迅猛,不可抵挡。也说势不可挡。与“势不可当”同义。 | 《晋书·郗鉴传》:“群逆纵逸,其势不可当,可以算屈,难以力竞。” |
bù kě xū yú lí不可须臾离 | 须臾:片刻。一会都不能离开。形容至关重要 | 西汉·戴圣《礼记·中庸》:“道也者,不可须臾离者也,可离非道也。” |
yǒu jī kě chéng有机可乘 | 机:机会;乘:趁。有空子可钻。指客观上提供了可以用来达到某种目的的机会。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80回:“今魏有隙可乘,不就此时伐之,更待何时?” |
jī bù kě shī,shī bù zài lái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 失:错过。指时机难得,必需抓紧。 | 《史记·淮阴侯列传》:“夫功者难成而易败,时者难得而易失也。时乎时,不再来。” |
xià chóng bù kě yǔ hán夏虫不可语寒 | 不能和生长在夏天的虫谈论寒冷。比喻时间局限人的见识。也比喻人的见识短浅。 | |
huáng liáo kě jiàn潢潦可荐 | 潢:积水;潦:地面积水;荐:祭祀。指污浊的积水都可以用来祭祀鬼神。祭祀在于诚敬之心,而不在于祭品的厚薄。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隐公三年》:“筐箻锜釜之器,潢污行潦之水,可荐于鬼神,可羞于王公。” |
jiān bù kě cuī坚不可摧 | 坚:坚固;摧:摧毁;破坏。非常坚固;摧毁不了。 | 清 郑燮《原诗 内篇上》:“惟力大而才能坚,故至坚而不可摧也。” |
guì bù kě yán贵不可言 | 旧时多用以称人贵有帝王、母后之相。此话不能直言,故婉称之。 | 西汉·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向者夫人、婴儿皆似君,君相贵不可言。” |
bì bù kě shǎo必不可少 | 绝对需要,指不达到某种目的就不能做成某种事情。 |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79回:“这拜阴寿更是必不可少的。” |
rè kě zhì shǒu热可炙手 | 火热可以灼手。比喻权势显赫。 | 唐·郑棨《开天传信记》:“安乐公主,上之季妹也。附会韦氏,热可炙手,道路惧焉。” |
bù kě piān fèi不可偏废 | 偏废:偏重这个放弃了那个。指对相互关联的事物不能偏重一个方面;废弃或忽视另一个方面;而应同时并重。 | 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 山谷下》:“读《庄子》,令人意宽思大,敢作;读《左传》,便使人入法度,不敢容易。二书不可偏废也。” |
bù kě shèng shǔ不可胜数 | 胜:尽。数也数不过来;形容极多。也作“不可胜计”。 | 春秋 鲁 墨翟《墨子 非攻中》:“百姓饥寒冻馁而死者不可胜数。” |
shì wú bù kě duì rén yán事无不可对人言 | 言:说。没有什么事情不可以公开 | 《宋史·司马光传》:“平生所为,未尝有不可对人言者。” |
bù kě yú yuè不可逾越 | 逾:超过。不能超过或不能越过。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襄公三十年》:“门不容车,而不可逾越。” |
hǎi shuǐ bù kě dǒu liáng海水不可斗量 | 斗:量器。指海水的多少不可能以斗所能计量的。常与“人不可貌相”连用;比喻不能凭人的相貌或现状来测量他的品格、才能或未来。 | 《淮南子·泰族训》:“太山不可丈尺也,江海不可斗斛也。” |
rén bù kě mào xiàng,hǎi shuǐ bù kě dǒu liáng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 相:估量,评价。指不能以貌取人就像海水不能用斗来量一样。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卷:“别是一番面目,想到:‘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
jí jí kě wēi岌岌可危 | 岌岌:十分危险;快要倾覆或灭亡。形容形势极其危险。 | 先秦 孟轲《孟子 万章上》:“天下殆哉,岌岌乎!” |
mì bù kě fēn密不可分 | 密:紧密;分:分割。形容十分紧密,不可分割。 | 王朔《玩儿的就是心跳》:“他们俩在我的印象中是密不可分地处于同一个场面之中。” |
wú jì kě shī无计可施 | 施:施展。没有什么计谋可以施展。指一点办法也没有。 | 元 无名氏《施仁义刘弘嫁婢》第三折:“使小圣展转彷徨,无计可施。” |
shì kě ér zhǐ适可而止 | 做到适当的程度就停止。比喻做事恰到好处。 | 先秦 孔子《论语 乡党》:“不多食”宋 朱熹集注:“适可而止,无贪心也。” |
hòu shēng kě wèi后生可畏 | 后生:青年人;后辈;畏:敬畏、佩服的意思。指青年人很容易超过他们的前辈;是可敬服的。 | 先秦 孔子《论语 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
kě chéng zhī jī可乘之机 | 乘:凭借;利用;机:机会。可以利用的机会。 | 《晋书 吕篡传》:“宜缮甲养锐,劝课农殖,待可乘之机,然后一举荡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