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文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文的成语
成语解释出处
bàn wén bàn bái半文半白亦作“半文不白”。文言和白话夹杂。毛泽东《农业合作化的一场辩论和当前的阶级斗争》:“主要的缺点就是古文多,半文半白的味道很大。”
wén fáng sì wù文房四物见“文房四宝”。宋·陈师道《〈寇参军集〉序》:“张、李氏之墨,吴、唐、蜀、闽、两越之纸,端溪、歙穴之砚,鼠须栗尾狸毫兔颖之笔,所谓文房四物,山藏海蓄,极天下之选。”
xià bǐ chéng wén下笔成文一下笔就很快写成文章。形容文思敏捷,才华横溢。清·荑荻散人《玉娇梨》第一回:“舍甥女不但诗才高美,且无书不读,下笔成文,千言立就。”
nòng fǎ wǔ wén弄法舞文弄、舞:耍弄,玩弄;法:法律;文:法令条文。指玩弄文字,曲解法律条文,以达到徇私舞弊的目的。《史记 货殖列传》:“吏士舞文弄法,刻章伪书,不避刀锯之诛者,没于赂遗也。”
wén wǔ zhī dào文武之道指周文王、周武王治理国家的方法。先秦 孔子《论语 子张》:“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
zhǎng shàng guān wén掌上观文见“掌上观纹”。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七回:“曹操、孙权,吾视之若掌上观文,量此小县,何足介意!”
yǎn wǔ xiū wén演武修文指演练武艺,修习文章。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一折:“那其间教训成人,演武修文,重掌三军。”
yī wén bù zhí一文不值指毫无价值。明 毕魏《三报恩 骂佞》:“最可悲年少科名,弄得一文不值。”
wén fáng sì hòu文房四侯指笔、砚、纸、墨。古人戏称笔为管城侯毛元锐,砚为即墨侯石虚中,纸为好畤侯楮知白,墨为松滋侯易玄光,故称。参阅宋苏易简《文房四谱》引文嵩《四侯传》。参阅宋·苏易简《文房四谱》引文嵩《四侯传》。
qiáng wén jiǎ cù强文假醋谓假斯文。元·刘君锡《来生债》第二折:“有一等寒俭的泛泛之徒,他出来的不诚心,无实行,一个个强文假醋。”
yī wén qián nán dǎo yīng xióng hàn一文钱难倒英雄汉比喻一个很小的困难却使一个很大的事情无法进行,无法完成。也指一个很有本事的人,面对一个小问题而束手无策。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9回:“天下事只怕没得银钱,便是俗语说得好:‘一文钱难倒英雄汉’。”
hóng tóu wén jiàn红头文件党、政机关下发的文件,刊头的名称常印成红字。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三卷第四章:“这是中央的‘红头文件’,还是田专员的信口开河?”
wén qī jiǔ huì文期酒会定期举行的文酒之会。宋·柳永《玉蝴蝶》:“难忘,文期酒会,几孤风月,屡变星霜。”
cū tōng wén mò粗通文墨粗:略微;通:通晓。文墨:指写文章。稍微懂得一些写作方面的学问。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六卷:“有一少年,姓王名臣,长安人氏,略知书史,粗通文墨。”
yǐ qiè shì wén以郄视文从缝隙里看杂色文采。比喻见识浅陋狭隘。郄,通“隙”。《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扁鹊仰天叹曰:‘夫子之为方也,若以管窥天,以郄视文。越人(扁鹊名)之为方也,不待切脉望色,听声写形,言病之所在。’”
wén zé zì fù文责自负作者对其发表的文章所产生的影响和问题负全责。梁遇春《醉中梦话(一)》:“梦里未必说话,醉中梦话云者,装糊涂,假痴聋,免得‘文责自负’云尔。”
xū wén fú lǐ虚文浮礼没有意义的,表面应酬的礼数。
shí wén tán zì识文谈字见“识文断字”。明·无名氏《薛苞认母》第二折:“孩儿也,你是个识文谈字的人。”
yī wén bù míng一文不名一文钱都没有(名:占有)。形容非常贫困。西汉 司马迁《史记 佞幸列传》:“竟不得名一钱,寄死人家。”
wén bǐ liú chàng文笔流畅文字通顺,读起来不费力。
tú wén bìng mào图文并茂指书刊中的文字流畅,插图丰富精美。王朔《修改后发表》:“我始终认为贵刊是国内的一流刊物,图文并茂,趣味高雅,是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三性结合的比较突出的好刊物。”
fēn wén bù qǔ分文不取一个钱也不要。比喻不计报酬。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39卷:“懒龙分文不取,也不问多少,尽数与了贫儿。”
shēn wén fù huì深文附会见“深文傅会”。《明史·徐石麟传》:“当是时,帝以威刑驭下,法官引律,大抵深文附会,予重比。”
yī wén qián bī sǐ yīng xióng hàn一文钱逼死英雄汉文:一个铜钱。指钱的作用很重要清·李绿园《歧路灯》第23回:“相公年幼,休要妄费了。有时,看这东西不难;没有时,便一文钱逼死英雄汉。”
ěr yǎ wēn wén尔雅温文尔雅:文雅。形容人态度温和,举动斯文。指缺乏斗争性,做事不大胆泼辣,没有闯劲。清 岭南羽衣女士《东欧女豪杰》:“生得眉清目秀,尔雅温文,且又性情蕴藉,聪颖过人。”
fǎn miàn wén zhāng反面文章从事情的反面做的文章。多指反语。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八十七回:“紫芝道:‘我仿《毛诗》:巨屦扬矣,于彼高冈;大足光矣,于彼馨香。’春辉道:‘“馨香”二字是褒中带贬,反面文章,含蓄无穷,颇有风人之旨。’”
rù wén chū wǔ入文出武称人兼备文武之才,入朝为文臣,出朝为将帅。唐·张说《河西节度副大使都督安公碑》:“总军挟郡,入文出武。三十年间,式遏戎虏。”
bīn bīn wén zhì彬彬文质彬彬:配合谐调。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形容人文雅有礼貌。明·胡文焕《群音类选·<绣襦记·催子赵试>》:“知本末,重纲常,彬彬文质好行藏。”
wēn wén ěr yǎ温文尔雅形容人态度温和;举动斯文。现有时也指缺乏斗争性;做事不大胆泼辣;没有闯劲。尔雅:文雅。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陈锡九》:“太守愕然曰:‘此名士之子,温文尔雅,乌能作贼?’”
wén zhì bīn bīn文质斌斌见“文质彬彬”。《南史·庾杲之刘怀珍等传论》:“怀珍宗族文质斌斌,自宋至梁,时移三代,或从隐节取高。”
nǎi wǔ nǎi wén乃武乃文本用以赞誉天子之德,指其文经天地,武定祸乱。后多指人既有武功又有文德。亦作乃文乃武。语出《书经 大禹谟》:“帝德广运,乃圣乃神,乃武乃文。”
xū wén rù jié虚文缛节虚:虚假;缛:繁复,繁琐。虚伪的仪式,繁琐的礼节梁启超《过渡时代论》:“社会既厌三纲压抑、虚文缛节之俗,而未能研究新道德以代之,是理想风俗之过渡时代也。”
jīng wén wěi wǔ经文纬武治理国家的本领,文的武的都具备。唐 许敬宗《定宗庙乐议》:“虽复圣迹神功,不可得而窥测,经文纬武,敢有寄于名言。”
zǔ wǔ zōng wén祖武宗文祖袭武王,尊崇文王。指尊崇祖先。南朝梁王中《头陀寺碑文》:“惟齐继五帝洪名,纽三王绝业,祖武宗文之德,昭升严配;格天光表之功,弘启兴复。”
wén zhāo wǔ mù文昭武穆古代宗法制度,宗庙位次,始祖庙居中,以下父子递为昭穆,左为昭,右为穆。祭祀时,子孙也按昭穆,左右排列行礼。周文王于周为穆,文王之子武王则为昭,而武王之子成王又为穆。“文昭武穆”原指文王的子孙众多,后则泛称子孙繁衍。古代宗法制度,宗庙位次,始祖庙居中,以下父子递为昭穆,左为昭,右为穆。祭祀时,子孙也按昭穆,左右排列行礼。周文王于周为穆,文王之子武王则为昭,而武王之子成王又为穆。
gāo liáng wén xiù膏粱文绣指富贵人家的奢华生活。亦泛指精细贵重的东西。语本《孟子·告子上》“《诗》云:‘既醉以酒,既饱以德。’言饱乎仁义也,所以不原人之膏粱之味也;令闻广誉施于身,所以不原人之文绣也。”赵岐注:“膏粱,细粱如膏者也;文绣,绣衣服也。”语本《孟子 ·告子上》:“《诗》云:‘既醉以酒,既饱以德。’言饱乎仁义也,所以不原人之膏粱之味也;令闻广誉施于身,所以不原人之文绣也。”岐注:“膏粱,细粱如膏者也;文绣,绣衣服也。
wén shēn jiǎn fā文身剪发见“文身断发”。《韩诗外传》第八卷:“夫越亦周室之列封也……文身剪发而后处焉。”
pī fà wén shēn披发文身古代吴越一带和某些南方民族的风俗。头发披散,身刺花纹。《礼记 王制》:“东方曰夷,被发文身,有不火食者矣。”
sú xià wén zì俗下文字指为应付世事而写的平庸的应酬文章。唐·韩愈《与冯宿论文书》:“时时应事作俗下文字,下笔令人惭。”
biǎo miàn wén zhāng表面文章比喻浮夸或不切实际,敷衍塞责的做法。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一句话,就是要落在实处。追求表面文章,不讲实际效果、实际效率、实际速度、实际质量、实际成本的形式主义必须制止。”
zhǔ wén jué jiàn主文谲谏主文:用譬喻来规劝;谲谏:委婉讽刺。通过诗歌的形式,用譬喻的手法进行讽谏。《毛诗序》:“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
tóng wén gòng guī同文共规见“同文共轨”。南朝·梁·江淹《恨赋》:“削平天下,同文共规。”
wén shān huì hǎi文山会海形容文件会议多得泛滥成灾。《人民日报》1988年11月26日:“机关干部解脱了文山会海之后,获得更多时间和精力,该是一件幸事。”
yī wén rú mìng一文如命见“一钱如命”。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五十二回:“此人有个毛病,啬细非常,一文如命。”
wén zhì wǔ gōng文治武功政绩和战功。指治理国家和对外用兵都功绩显著。旧时多用为对帝王或重臣的赞誉之词。西汉 戴圣《礼记 祭法》:“汤以宽治民而除甚虐,文王以文治,武王以武功,去民之灾,此皆有功烈于民者也。”
diǎn cè gāo wén典册高文原指封建朝廷的重要文书,后指典雅高深的文章或经典性著作。清·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第二卷:“《五代史》:‘黄……。’则典册高文亦用之矣。”
wén lǐ bù tōng文理不通指文章在词句和内容方面都行不通。《旧五代史·选举志》:“况此等多不究义,唯攻帖书,文理既不甚通,名第岂可妄与?”
fán wén rù jié繁文缛节文;节:旧时指礼节;缛:繁重。繁琐过多的礼节、仪式。也指繁琐多余的事项或手续。宋 苏轼《上圆丘合祭卞议》:“省去繁文末节,则一岁可以再郊。”
zhí wén hài yì执文害意谓拘泥于字面而损害内容。宋·苏轼《应诏论四事状》:“推考其故,盖提举盐事司执文害意,谓非贫乏不在此数。”
wén wǔ quán cái文武全才文才与武功同时具备;能文能武。文:文才;武:武艺。《旧五代史 和凝传》:“和公文武全才而有志气,后必享重位,尔宜谨事之。”
shí wén duàn zì识文断字知晓文字。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8回:“当着人家识文断字的人儿呢?别抡荤,看人家笑话。”
nòng wén qīng wǔ弄文轻武弄:戏弄,玩弄。耍弄文士的策略,轻视运用武力。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5回:“绍怒曰:‘汝等弄文轻武使我失大义!’”
wén zhāng kuí shǒu文章魁首魁首:为首的,这里指名列第一。形容文章写得最好,文才极高。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秀才是文章魁首,姐姐是仕女班头;一个通彻三教九流,一个通晓描鸾刺绣。”
jiáo zì yǎo wén嚼字咬文嚼:将食物咬烂。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扣字眼而不注意实质。清·张南庄《何曲·序》:“讵能嚼字咬文,又何须之乎者也。”
tōng wén dá yì通文达艺多才多艺,知识渊博。《西游补》第一回:“我们老和尚是个通文达艺之人,却又慈悲太过。”
diǎn zhāng wén wù典章文物指法令、礼乐、制度以及历代遗留下来的有价值的东西。《明史·文苑传·徐一夔》:“幸而天历间虞集倣六典法,纂《经世大典》,一代典章文物粗备。”
qíng wén bìng mào情文并茂形容文章的思想感情和文字都很美。清·珠泉居士《续板桥杂记·二汤》:“桐邑杨米人曾为二姬作《双珠记传奇》,情文并茂。惜尚秘之枕函,余未得而读之。”
xī xiào nù mà,jiē chéng wén zhāng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指不拘题材形式,任意发挥,皆成妙文。宋 黄庭坚《东坡先生真赞》之一:“东坡之酒,赤壁之笛,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fēn wén bù zhí分文不值形容毫无价值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漳州保福院从展禅师》:“有人赞叹此事如虎戴角;有人轻毁此事分文不值。”
shēn wén fù huì深文傅会牵强而苛细地援引法律条文陷人以罪。《明史·仁宗纪》:“吏或深文傅会,以致冤滥。”
yī wén mò míng一文莫名名:占有。一个钱都没有。形容非常贫困。巴金《谈<憩园>》:“不过我虽然一文莫名靠稿费生活,却不能不说自己不是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所以我会由五叔的死想出了一个杨老三的故事。”
wén tāo wǔ lüè文韬武略文有计谋;武有策略。指智勇双全。韬、略:《六韬》、《三略》是古代的兵书;后来称用兵的计谋策略叫韬略。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47回:“你便有文韬武略,怎逃出地网天罗?”
yǎn wǔ chóng wén偃武崇文停息武备,崇尚文教。《魏书·咸阳王禧传》:“国朝偃武崇文,偏舍来久,州镇兵人,或有雄勇,不闲武艺。”
wén fáng sì bǎo文房四宝俗指笔、墨、纸、砚。宋 梅尧臣《九月六日登舟再和潘歙州纸砚》诗:“文房四宝出二郡,尔来赏爱君与予。”
shé huà wéi lóng,bù biàn qí wén蛇化为龙,不变其文比喻无论形式上怎样变化,实质还是一样。《史记·外戚世家》:“蛇化为龙,不变其文;家化为国,不变其姓。”
yī dài wén zōng一代文宗宗:宗师。一个时代为众人所宗仰的文学家。亦作“当世辞宗”、“一代宗匠”、“一代辞宗”。明·郭勋《英烈传》第19回:“他两人真是一代文宗。”
wén tāo wǔ tāo文韬武韬韬:古代兵书《六韬》,即文韬、武韬、龙韬、虎韬、豹韬、犬韬。指文武两方面的谋略。唐·杨炯《原州百泉县令李君神道碑》:“上略中略,奏山石之奇谋;文韬武韬,奉川璜之秘诀。”
wén xíng chū chǔ文行出处文:学问;行:品行;出:作官;处:隐居。旧指文人的学问、品行和对待出仕隐退的态度。《周易·系辞上》:“君子之道,或出或处。”《论语·述而》:“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zūn jiǔ lùn wén樽酒论文唐杜甫《春日忆李白》诗:“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后遂以“樽酒论文”谓一边喝酒,一边议论文章。唐·杜甫《春日忆李白》诗:“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qí wén guī jù奇文瑰句瑰:珍奇。优美的文章。《元史·胡长孺传》:“卓行危论,奇文瑰句。”
zhī jǐn huí wén织锦回文织锦:以五色丝纺织。绣在锦缎上的回文诗。指情诗或书信。《晋书·列女传》:“窦滔妻苏氏,……苻坚时为秦州刺史,被徙流沙,苏氏思之,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滔。”
wén chāo gōng文抄公指那些剽窃别人作品的人。
wén cóng zì shùn文从字顺文句通顺、用词妥贴。从、顺:妥贴、通顺。唐 韩愈《南阳樊绍述墓志铭》:“文从字顺各识职,有欲求之此其躅。”
qì wén jiù wǔ弃文就武放弃文业,改从武事。元 无名氏《九世同居》第一折:“吾闻诗礼传家,此子弃文就武,亦各言其志也,曾读《武经七书》么?”
guān yàng wén shū官样文书指堂皇典雅的应试文字。袭用固定格式而内容空虚的文章。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59回:“但也只是官样文书,掩人耳目罢了。”
shì mín wén xué市民文学封建社会后期,适应城市居民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文学。内容大多描写市民社会的生活和悲欢离合的故事,反映市民阶层的思想和愿望。宋元明话本是其代表作品。
wén zǐ tóng shēng文子同升谓家臣奴仆与主人同居官职。语出《论语·宪问》:“公叔文子之臣大夫僎与文子同升诸公。子闻之,曰:‘可以为文矣。’”语出《论语·宪问》:“公叔文子之臣大夫僎与文子同升诸公。子闻之,曰:‘可以为文矣。’”
shēn wén qiǎo hé深文巧劾深文:制定或援用法律条文苛细严峻;劾:揭发罪状。以巧妙手段,罗织罪名,陷人于罪。《周书·苏绰传》:“今之从政者不然。深文巧劾,宁致善人于法,不免有罪于刑。”
shū wén zhì zì梳文栉字谓训释文字。清·曾国藩《朱慎甫遗书序》:“袭为一种破碎之学,辨物析名,梳文栉字,刺经典一二字,解说或至数千万言,繁称杂引,游衍而不得所归。”
shēn wén jùn fǎ深文峻法犹言严刑峻法。《北齐书·李维廉传》:“显祖尝召见,问以治方,语及政刑宽猛,帝意深文峻法,稚廉固以为非,帝意不悦。”
suān wén jiǎ cù酸文假醋形容装出一副文雅有礼貌的样子。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09回:“这有什么?大凡一个人,总别酸文假醋的才好。”
xī dǐng guī wén犀顶龟文头顶骨隆起如犀角,脚掌上有龟背纹。旧时所谓贵人之相。语出《后汉书 李固传》:“固貌状有奇表,鼎角匿犀,足履龟文。”
wén jiāng xué hǎi文江学海比喻文章和学问似长江、大海般深广博大。唐·郑愔《柏梁体联句》:“文江学海恩济航。”
sī wén sǎo dì斯文扫地斯文:指文化或文人;扫地:完全丧失;比喻破坏无余。指文化或文人不受尊重或文人自甘堕落。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那位少爷话也收了;接过卷子来,倒给人家斯文扫地的请了个安。”
yǎo wén niè zì咬文啮字见“咬文嚼字”。胡适《<水浒传>考证》:“我又最恨人家咬文啮字的评文,但我却又有点‘考据癖’。”
guī wén niǎo jì龟文鸟迹指古代的象形文字。唐·张彦远《法书要录》第七卷:“颉首四目,通于神明,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迹之象,博彩众美,合而为字,是曰古文。”
yí wén yì jù遗文逸句指散佚的文章和句子。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五》:“虽千古茫昧,理世玄远,遗文逸句,容或可寻,沿途隐显,方土可验。”
bù zhí yī wén不直一文见“不直一钱”。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四:“士大夫若爱一文,不直一文。”
kàn wén lǎo yǎn看文老眼形容评论文章的高手。清·李汝珍《镜花缘》第56回:“如品论讹错,以后再不敢自居看文老眼。”
tiān wén shù zì天文数字表示极大的数字。张爱玲《小艾》:“物价已经涨成天文数字,到了天尽头了,还是涨。”
wén zhāng gài shì文章盖世盖世:超过世人。指文章好得无与伦比,谁都赶不上。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苏琼善词》:“韩愈文章盖世,谢安性情风流。”
yǎo wén jiáo zì咬文嚼字指过分推敲字句;或讥讽迂腐不达事物;寻章搞句的人。元 乔吉《小桃红 赠刘牙儿》曲:“含宫泛微,咬文嚼字,谁敢嗑牙儿。”
yán zhī wú wén,xíng zhī bù yuǎn言之无文,行之不远说话没有文采,就传播不远。亦作“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言之不文,行之不远”。《左传 襄公二十五年》:“仲尼曰:‘《志》有之:“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谁知其志?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zì shùn wén cóng字顺文从用词行文自然妥贴,表达清楚。清·陈田《〈明诗纪事戊签〉序》:“其间独照之匠,若荆川、遵岩、震川,变秦汉为欧曾,易诘屈謷牙为字顺文从。”
gāo wén diǎn cè高文典册指封建朝廷的重要文书、诏令。晋 葛洪《西京杂记》第三卷:“军旅之际,戎马之间,飞书驰檄,用枚皋;廊庙之下,朝廷之中,高文典册,用相如。”
shēn wú fēn wén身无分文形容非常贫穷。司马文森《风雨桐江》第一章:“他现在是身无分文,靠那好心肠的女店主借钱度日。”
zuǒ wén yòu wǔ左文右武指文武并用。唐·李咸用《远公亭特丹》诗:“左文右武怜君荣,白铜碮上惭清明。”
wén fáng sì shì文房四士见“文房四宝”。宋·陆游《闲居无客所与度日笔砚纸墨而已戏作长句》诗:“水复山重客到稀,文房四士独相依。”
shēn wén qiǎo dǐ深文巧诋罗织罪名,蓄意毁谤。《史记·汲郑列传》:“而刀笔吏专深文巧诋,陷人于罪。”
yǎn wǔ xíng wén偃武行文同“偃武修文”。《史记·留侯世家》:“今陛下能偃武行文,不复用兵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