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元宵节的繁灯丽彩夺去了明月的光华,喧闹的戏鼓声一直响至天亮。习俗风情与以前没什么两样,只是人到中年,情味有些凄凉。
像汉朝的张敞,对着明镜为佳人描眉,一起在楼中赏月,祈求天长地久。欢乐的人们渐渐散去,街上如往常般寂静,而我的心情却渐渐感到有些忧伤。
注释
陈敬叟:字以庄,号月溪,建安人。
霁(jì)华:月光皎洁。
明发:黎明阳光散开。《诗·小雅·宛》:“明发不寐,有怀二人。”
浅画镜中眉:用张敞画眉事,表现夫妻恩爱。
鉴赏
这是一首元宵观灯戏友感怀之佳作,突出中年情怀与往昔的不同,抒写自己中年气衰、叹世事沧桑,和对友人和美夫妻生活的羡慕及自己生活的愁苦。上片写元宵夜晚灯火通明、锣鼓声不决的繁盛景象,景象不改,而自己则已入中年,情味自别,虽旷达如陈敬叟者亦不可免,衬托了作者自己的孤独。“繁灯”两句概说元夕灯光赛过明月,概括了元夕的繁盛,第一句写灯光之多与明亮,第二句写人们彻夜狂欢。形声兼备,概括力极强。三、四句写“物色”依旧,而人近中年,不觉感慨系之,颇有悲凉之感。
下片换头转写闺情,悬想陈敬叟之妻在家画眉拜月,盼夫早归,而陈敬叟却留滞临安,当夜阑人静之时,亦不免愁肠渐生。题中云“戏”,便是指调侃友人夫妻恩爱,反衬自己的寂寞,暗寓着羡慕之情。结尾两句与开头两句相呼应,强化了主题,点出主旨:欢乐时,人们可暂时忘却忧伤,但当欢乐过后,孤寂之感便会重新萦绕心头,突出自己忧愁的心绪,昭示出盛筵必散的哲理,有感伤之味。一个“渐”字,慢慢道出作者委曲幽怨之情。全词层次分明,有真实的人生体验,含蓄有余味。
宋代·刘克庄的简介
刘克庄(1187~1269)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
...〔► 刘克庄的诗(10篇)〕满腹诗书漫古今,频年流落易伤心。
南冠终日囚军府,北雁何时到上林?
开口摧颓空抱朴,协肩奔走尚腰金。
莫邪利剑今何在?不斩奸邪恨最深!
遥夜沉沉满幕霜,有时归梦到家乡。
传闻已筑西河馆,自许能肥北海羊。
回首两朝俱草莽,驰心万里绝农桑。
人生一死浑闲事,裂眥穿胸不汝忘!
一朝别后,二地相悬。
只说是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
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
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
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郎怨。
万语千言说不完,百无聊赖,十依栏杆。
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仲秋月圆人不圆。
七月半,秉烛烧香问苍天,
六月三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
五月石榴红似火,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
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
忽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
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
噫,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做男。
月夜过七里滩,光景奇绝。歌此调,几令众山皆响。
秋光今夜,向桐江,为写当年高躅。风露皆非人世有,自坐船头吹竹。万籁生山,一星在水,鹤梦疑重续。挐音遥去,西岩渔父初宿。
心忆汐社沉埋,清狂不见,使我形容独。寂寂冷萤三四点,穿破前湾茅屋。林净藏烟,峰危限月,帆影摇空绿。随风飘荡,白云还卧深谷。
烟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鹧鸪啼。远客扁舟临野渡,
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
兰桡举,水文开,竞携藤笼采莲来。回塘深处遥相见,
邀同宴,渌酒一卮红上面。
归路近,扣舷歌,采真珠处水风多。曲岸小桥山月过,
烟深锁,豆蔻花垂千万朵。
乘彩舫,过莲塘,棹歌惊起睡鸳鸯。带香游女偎伴笑,
争窈窕,竞折团荷遮晚照。
倾绿蚁,泛红螺,闲邀女伴簇笙歌。避暑信船轻浪里,
闲游戏,夹岸荔支红蘸水。
云带雨,浪迎风,钓翁回棹碧湾中。春酒香熟鲈鱼美,
谁同醉?缆却扁舟篷底睡。
沙月静,水烟轻,芰荷香里夜船行。绿鬟红脸谁家女,
遥相顾,缓唱棹歌极浦去。
渔市散,渡船稀,越南云树望中微。行客待潮天欲暮,
送春浦,愁听猩猩啼瘴雨。
拢云髻,背犀梳,焦红衫映绿罗裾。越王台下春风暖,
花盈岸,游赏每邀邻女伴。
相见处,晚晴天,刺桐花下越台前。暗里回眸深属意,
遗双翠,骑象背人先过水。
携笼去,采菱归,碧波风起雨霏霏。趁岸小船齐棹急,
罗衣湿,出向桄榔树下立。
云髻重,葛衣轻,见人微笑亦多情。拾翠采珠能几许,
来还去,争及村居织机女。
登画舸,泛清波,采莲时唱采莲歌。拦棹声齐罗袖敛,
池光飐,惊起沙鸥八九点。
双髻坠,小眉弯,笑随女伴下春山。玉纤遥指花深处,
争回顾,孔雀双双迎日舞。
红豆蔻,紫玫瑰,谢娘家接越王台。一曲乡歌齐抚掌,
堪游赏,酒酌螺杯流水上。
山果熟,水花香,家家风景有池塘。木兰舟上珠帘卷,
歌声远,椰子酒倾鹦鹉盏。
新月上,远烟开,惯随潮水采珠来。棹穿花过归溪口,
酤春酒,小艇缆牵垂岸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