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míng gōng zhèng dào明公正道 | 见“明公正气”。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31回:“明公正道,连个姑娘还没挣上去呢。” |
zài dào yuàn shēng载道怨声 | 怨恨之声充满道路。形容不满情绪十分普遍。 | 清·感惺《断头台·受献》:“笑雌黄舌饶,黑符心骄,绿豆儿眼小,博得个载道怨声碧汉高。” |
néng shuō shàn dào能说善道 | 道:说,讲。形容口齿伶俐,很会说话 | 黄药眠《自纪篇》:“他们都是能说善道的人。” |
fèng dào zhāi sēng奉道斋僧 | 奉:信奉;斋僧:供僧人吃饭。指信教行善。 | 明·无名氏《锁白猿》第三折:“我也曾奉道斋僧,敬老怜贫,念寡恤孤。” |
bù kě yǐ dào lǐ jì不可以道里计 | 计:计算。不能用里程来计算。形容程度相差很大。 | 章炳麟《东京留学生欢迎会演说辞》:“最有学问的人,就是周秦诸子,比那日本的物茂卿、太宰纯辈,就相去不可以道里计了。” |
gōng dào zǒng zài rén xīn公道总在人心 | 公道:公正的道理。公正的道理自然存在于众人心里。 |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20回:“人家听了,也只有再三劝慰;说什么公道总在人心。” |
chēng qí dào jué称奇道绝 | 觉得奇怪难得。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八回:“宝玉听了这呆话,独合了他的呆性,不觉又喜又悲,又称奇道绝。” |
dōng dào zhī yì东道之谊 | 东道:主人。谊:情谊。指主人的情谊。 | 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28回:“蚌师今天以东道主人尽东道之谊,所用又系全东家的同族,真可算是大义灭亲。” |
tiān dào wú sī天道无私 | 天道:天理。指上天公正,不偏袒亲旧。 | 宋·王禹偁《谢历日表》:“臣闻天道无私,所以运行寒暑;圣人有作,所以恭授民时。” |
xié mó wài dào邪魔外道 | 佛教语,指妨害正道的邪说和行为。比喻不符合正统思想的主张或学说。 | 《药师经》:“又信世间邪魔外道、妖孽之师,妄说祸福。” |
qiú dào yú máng求道于盲 | 盲:盲人。向盲人问路。比喻向毫无所知的人请教。 | 唐 韩愈《答陈生书》:“足下求速化之术,不于其人,乃以访愈,是所谓借听于聋,求道于盲。” |
zuǒ dào páng mén左道旁门 | 非正统的学术或宗教派别术。比喻不正派的东西、途径。左、旁:邪;不正;道、门:学术、宗教的体系或派别。 | 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他骂吾教是左道傍门。” |
dào jìn tú dān道尽涂殚 | 涂:通“途”;殚:尽。到了无路可走的境地。比喻穷途没路,末日来临。 | 《晋书·嵇康传》:“自卜已审,若道尽涂殚则已耳,足下无事冤之令转于沟壑也。” |
kāi luó hè dào开锣喝道 | 古代官吏出行时,衙役在前面敲锣,吆喝行人回避。比喻替人张扬炫耀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回:“每逢出门,定要开锣喝道,叫人家认得他是官。” |
ān pín lè dào安贫乐道 | 安贫:安于贫困;道:原指儒家所信奉的道德;后引申为人生的理想、信念、准则。处境虽很贫困;仍乐于坚守信仰。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韦彪传》:“安贫乐道,恬于进趣,三辅诸儒莫不慕仰之。” |
shuō jīn dào gǔ说今道古 | 从今到古无所不谈,无不评论。 | 元 张可久《端正好 渔乐》:“人间开口笑樵渔,会谈今论古。” |
diǎn tóu dào shì点头道是 | 道:说;是:对。表示赞同。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32卷:“公子自知手中只有五十金,此时费去大半,说到资斧困竭……不觉点头道是。” |
chēng gū dào guǎ称孤道寡 | 孤、寡:古代皇帝自称。自封为王。比喻狂妄地以最高统治者自居。 | 《宣和遗事》前集:“天子道:‘咱八辈儿称孤道寡。’” |
tóng rì ér dào同日而道 | 同“同日而论”。 | 西汉·司马迁《史记·张耳陈余列传》:“夫臣与主岂可同日而道哉!” |
shī yǐ dào zhì诗以道志 | 志:志向,意志。用诗来表达自己的志向和决心。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襄公27年》:“伯有将为戳矣,诗以道志,志诬其上,而公怨之,以为宾荣,其能久乎?幸而后亡。” |
shī dào zūn yán师道尊严 | 本指老师受到尊敬,他所传授的道理、知识、技能才能得到尊重。后多指为师之道尊贵、庄严。 | 《礼记·学记》:“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
féng shān kāi dào,yù shuǐ zào qiáo逢山开道,遇水造桥 | 逢:遭逢,遇见。遇到山则打通道路,遇见水则架起桥梁。比喻不畏艰险,打通前进道路上的重重障碍。 | 郭沫若《洪波曲》第七章:“奉旨出朝,地动山摇,逢山开道,遇水造桥。” |
gǔ dào rè cháng古道热肠 | 指待人真诚、热情。 | 清 邹弢《三借庐笔谈 余成之》:“同邑余成之,杨蓉裳先生宅相也,古道热肠,颇有任侠气。” |
dào bù xiāng móu道不相谋 | 谓思想志向不同的人不会在一起共事。语本《论语·卫灵公》:“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 语出《论语·卫灵公》:“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
tiān dào huī huī天道恢恢 | 恢恢:宽广的样子。天道公平,作恶就要受惩罚。 | 《西游补》第八回:“天道恢恢,法律无情。一切掌善司恶刑使,毋得以私犯公,自投罗网。” |
zhì dé yào dào至德要道 | 至:极,最。最美好的品德和最精要的道理。 | 《孝经·开宗明义》:“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 |
dào jìn xiāng shǔ道殣相属 | 见“道殣相望”。 | 唐·玄奘《大唐西域记·乌仗那国》:“时遭饥岁,疾疫流行,医疗无功,道殣相属。” |
juǎn jiǎ bèi dào卷甲倍道 | 卷起铠甲,急速前进。 | 先秦 孙武《孙子 军事》:“是故卷甲而趋,日夜不处,倍道兼行,百里而争利。” |
gōng dào zì zài rén xīn公道自在人心 | 公道:公正的道理;自:自然。公正的道理自然存在于众人心里。 | 陆士谔《续孽海花》第60回:“骑在马上,自言自语道:‘公道自在人心,也不枉我的一番心力了。’” |
hú shuō bái dào胡说白道 | 犹言胡说八道。 | 《金瓶梅词话》第二七回:“单管只胡说白道的。” |
dào gāo yì ān,shì gāo yì wēi道高益安,势高益危 | 益:更加;势:权势。道德越高尚,为人处事好,就越安全;权势越大,更容易滥用权力,刚愎自用,就越危险。 | 《史记·日者列传》:“道高易安,势高益危。居赫赫之势,失身且有日矣。” |
bān jīng dào gù班荆道故 | 班:铺开;道:叙说。用荆铺在地上坐在上面谈说过去的事情。形容老朋友在路上碰到了,坐下来谈谈别后的情况。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襄公二十六年》:“伍举奔郑,将遂奔晋。声子将如晋,遇之于郑郊,班荆与食,而言复故。”杜预注:“班:布也。” |
xián hǎo dào è嫌好道恶 | 见“嫌好道歉”。 |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五十二回:“小弟生性喜欢养几匹马,他就嫌好道恶的,说着蹋了他的院子。” |
shě dào yòng quán舍道用权 | 权:权变。指变通常道以适应现实的需要 | 晋·葛洪《抱朴子·良规》:“周公之摄王位,伊尹之黜太甲,霍光之废昌邑,孙琳之退少帝,谓之舍道用权,以安社稷。” |
shǔ dōng guā,dào qié zǐ数东瓜,道茄子 | 形容说话罗唆,没完没了。 |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二回:“那珍哥狂荡了一日回来,正要数东瓜,道茄子,讲说打围的故事。” |
pān qīn dào gù攀亲道故 | 攀:牵挽。拉亲戚关系,认作朋友。 | 梁羽生《风云雷电》第15回:“你这小子是刚出道的雏儿吗?我们在这里‘剪径’,难道你以为我是要和你攀亲道故么?” |
wāi mén xié dào歪门邪道 | 指不正当的途径或方法;也比喻坏主意。 | 浩然《艳阳天》第三章:“真没想到,他们竟会想出这样一个歪门邪道。” |
gōng dào hé lǐ公道合理 | 见“公平合理”。 | 西戎《纠纷》:“工要评的公道合理,确实是件不容易的事。” |
dǎ dào huí fǔ打道回府 | 指回家。 | 徐贵祥《历史的天空》第12章:“将大卸几块的枪炮埋在筐下,上面盖上蓑衣,兴高采烈地打道回府。” |
dà nì bù dào大逆不道 | 逆:背叛;不道:违背当时的道德标准。旧指不符合封建统治者的道德标准和宗法观念的极端叛逆行为;给起来造反的人所加的罪名。现也用来指不合某种观念和道德标准的行为。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高祖本纪》:“今项羽放杀义帝于江南,大逆无道。” |
bīng gé mǎn dào兵革满道 | 兵:兵器;革:甲胄。兵器装备胡乱遗弃,塞满了道路。形容战祸伤亡惨重。 | 汉·王充《论衡·寒温》:“六国亡时,秦汉之际,诸侯相伐,兵革满道。” |
wén wǔ zhī dào,yī zhāng yī chí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 文、武:指周文王和周武王。意思是宽严相结合,是文王武王治理国家的方法。现用来比喻生活的松紧和工作的劳逸要合理安排。 | 《礼记·杂记下》:“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
tiān dào wú qīn天道无亲 | 谓天道公正,无偏无私。 | 《老子》第七十九章:“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
bó dào wú ér伯道无儿 | 伯道:邓伯道。旧时对他人无子的叹息。 | 唐 韩愈《游西林寺题萧二兄郎中旧堂》:“中郎有女能传业,伯道无儿可保家。” |
chuán dào shòu yè传道受业 | 受:通“授”。传授道理,教授学业。 | 唐·韩愈《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wén yǐ zài dào文以载道 | 载:装载,引伸为阐明;道:道理,泛指思想。指文章是为了说明道理的。 | 宋 周敦颐《通书 文辞》:“文所以载道也,轮辕饰而人弗庸,徒饰也,况虚车乎。” |
ān pín shǒu dào安贫守道 | 道:主张、学说。安于贫穷,恪守信仰。 | 宋 苏轼《荐布衣陈师道状》:“臣等伏见徐州布衣陈师道文词高古,度越流辈,安贫守道。” |
dào bàng zhī zhù道傍之筑 | 比喻无法成功的事。 | 《诗经 小雅 小旻》:“如彼筑室于道谋,是用不溃于成。”郑玄注:“如当路筑室,得人而与之谋所为,路人之意不同,故不得遂成也。” |
dào ér bù jìng道而不径 | 道:走路。径:小路。走路要走大路而不走小路,以免遇到危险。 | 《吕氏春秋·孝行览》:“故舟而不游,道而不径,能全支体以守宗庙,可谓孝矣。” |
lì shēn xíng dào立身行道 | 道:政治主张和思想。指修养自身,奉行道义。 | 南朝·梁·萧统《与晋安王纲令》:“明公儒学稽古,淳厚笃诚,立身行道,始终如一。” |
tiān dào níng lùn天道宁论 | 谓天道福善惩恶之说难以凭信。 | 南朝·梁·江淹《恨赋》:“试望平原,蔓草萦骨,拱木敛魂。人生到此,天道宁论!” |
bēi shēng zài dào悲声载道 | 指哀伤呼叫之声充满道路。形容苦难深重。 | 太平天国 洪秀全《誓师檄文》:“妇叹童呼,悲声载道;酷刑厚敛,怨气冲天。” |
zài zuò dào lǐ再做道理 | 见“再作道理”。 |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六十五回:“我且有尺水行尺船,等什么鹰神再来,我再做道理。” |
yǎng shēng zhī dào养生之道 | 指修养身心,以期保健延年的方法。 | 《庄子 养生主》:“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唐 成玄英疏:“遂悟养生之道也。” |
dào lù chuán wén道路传闻 | 传闻:非亲身经历出自他人之口的消息。指社会上互相传告的消息。 | 邹韬奋《抗战以来·“来宾”种种》:“道路传闻,尚有假借取缔与指导名义,摧残合法组织,箝制正当言论,拘捕热血青年。” |
qí dào wáng yáo其道亡繇 | 亦作“其道无由”。找不到门径;无法办到。 | 东汉·班固《汉书·刑法志》:“虽后欲改过自新,其道亡繇也。” |
zuò shě dào biān作舍道边 | 在路旁筑室,和过路人商量。比喻各有各的说法,事情没法做成功。 | 《诗经 小雅 小旻》:“如彼筑室于道谋,是用不溃于成。” |
liǎng dào sān kē两道三科 | 说三道四,花言巧语。 | 元·关汉卿《鲁斋郎》第四折:“谁听你两道三科,嚷似蜂窝,甜似蜜钵。” |
qīng chē shú dào轻车熟道 | 见“轻车熟路”。 | 续范亭《莫干山》:“轻车熟道寻秋去,偕友傍午发临安。” |
dào mào yǎn rán道貌俨然 | 见“道貌岸然”。 | 巴金《家》九:“爷爷从前原也是荒唐的人,他到后来才变为道貌俨然的。” |
lè dào wàng jī乐道忘饥 | 谓醉心于圣道。 | 《晋书·乐志》:“与君周旋,乐道忘饥。我心虚静,我志沾濡。” |
chēng yǔ dào qíng称雨道晴 | 比喻说话说不到一块。 | 明·邹善长《汇苑详注》卷十五:“县官甚不和,长官称雨,赞府道晴,终日如此不和也。” |
huái dào mí bāng怀道迷邦 | 犹言怀宝迷邦。 | 《晋书·董京传》:“楚乃贻之书,劝以今尧舜之世,胡为怀道迷邦。” |
pín ér lè dào贫而乐道 | 家境贫穷,却以获得知识、懂得道理为乐事。 | 《论语·学而》:“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
yuàn shēng mǎn dào怨声满道 | 道:道路。怨恨的声音充满道路。形容人民群众普遍强烈不满和怨恨。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李固传》:“前孝安皇帝内任伯荣、樊丰之属,外委固广、谢恽之徒,开门受赂,署用非次,天下纷然,怨声满道。” |
dào tóu huì wěi道头会尾 | 见“道头知尾”。 | 《五灯会元·芭蕉清禅师法嗣·承天辞确禅师》:“问:‘师唱谁家曲,宗风嗣阿谁?’师曰:‘道头会尾,举意知心。’” |
huì dào néng shuō会道能说 | 形容很会讲话。同“能说会道”。 | 明 无名氏《渔樵闲话》第二折:“但熟甜瓜软处偏捏,蜡枪头会道能说。” |
shì dào rén qíng世道人情 | 泛指社会的道德风尚和人们的思想情感等。同“世道人心”。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15回:“虽不敢说历尽甘苦,然世道人情,略略的领悟了些须。” |
qiè fù zhī dào妾妇之道 | 妾妇:指妇女。指对上司或同僚绝对服从的卑劣作风。 | 战国·邹·孟轲《孟子·滕文公下》:“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
tí míng dào xìng提名道姓 | 提、道:说。直呼他人姓名,对人不够尊敬。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一回:“这里老太太才说这一个,他又来提名道姓的了。” |
shì dào jiāo lí世道浇漓 | 世道:社会风气;浇漓:人情淡薄。社会人情冷漠刻薄。 | 鲁迅《随感录·人心很古》:“慷慨激昂的人说:‘世道浇漓,人心不古。’” |
shǔ huáng dào hēi数黄道黑 | 数落着黄的又说着黑的。形容说话罗索,东拉西扯。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39回:“口里不住的絮絮叨叨,数黄道黑,真个像死了人一样。” |
dào dé wén zhāng道德文章 | 指思想品德和学识学问。 | 宋·辛弃疾《渔家傲·为余伯熙察院寿》:“道德文章传几世,到君合上三台位。” |
shì dào rén xīn世道人心 | 社会的风气,人们的思想。 | 明·袁宏道《李温陵传》:“细心读之,其破的中款之处,大有补于世道人心。” |
néng yán huì dào能言会道 | 道:说,讲。形容口齿伶俐,很会说话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六回:“这位侄少爷算得能言会道。” |
dào hé zhì tóng道合志同 | 谓彼此的志趣理想一致。 | 三国·魏·曹植《陈审举表》:“昔伊尹之为媵臣,至贱也;吕尚之处屠,至陋也。及其见举于汤武、周文,诚道合志同,玄谟神通。” |
zhòng nì wú dào重逆无道 | 大逆不道,行事不循理。 | 《汉书·吴王刘濞传》:“而卬(楚王刘卬)等又重逆无道,烧宗庙,卤御物,朕甚痛之。” |
dào jìn xiāng zhěn道殣相枕 | 见“道殣相望”。 | 郑观应《救时揭要·救济速报》:“明年大饥,道殣相枕,张罄家以糜粥济之,活者万计。” |
yī rén dé dào,jī quǎn shēng tiān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 一个人得道面仙,全家连鸡、狗也都随之升天。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和他有关系的人也都跟着得势。 | 汉 王充《论衡 道虚》:“淮南王学道,招会天下有道之人,倾一国之尊,下道术之士,是以道术之士并会淮南,奇方异术,莫不争出。王遂得道,举家升天,畜产皆仙,犬吠于天上,鸡鸣于云中。” |
dào tóng qì hé道同契合 | 犹言道合志同。 | 晋·陆云《失题》诗:“道同契合,体异心并。” |
shùn dào zhě chāng,nì dé zhě wáng顺道者昌,逆德者亡 | 符合道德的就可以昌盛,违逆道德的就遭到灭亡。同“顺德者昌,逆德者亡”。 | 晋·司马彪《战略》:“古人有言‘顺道者昌,逆德者亡’。” |
è piǎo zǎi dào饿莩载道 | 莩:饿死的人。载道:满路。满路都是因饥饿而死的人的尸体。形容饥荒灾祸严重,人民大量死于饥寒的惨状。亦作“饿殍载道”、“饿殍满道”。 | 清·钱泳《履园丛话·旧闻·席氏多贤》:“迨父殁未几,适当明季,蝗旱不登,饿莩载道。” |
gōng dào dà míng公道大明 | 公道:公正的原则或道理。公正的道理得到显扬,正义得到伸张。 | 明·天然痴叟《石点头·侯官县烈女歼仇》:“郡中缙绅、耆老、邻里,公书公呈,一齐并进,公道大明。” |
shān yīn dào shàng,yìng jiē bù xiá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 山阴道:在会稽城西南郊外,那里风景优美。原指一路上山明水秀,看不胜看。后用下句比喻来往的人多,应接不过来。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言语》:“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 |
zhí dào shǒu jié直道守节 | 节:节操。处事公正,遵守节操。 | |
miǎo bù zú dào渺不足道 | 非常微小,不值得一提。 | 沙汀《老烟的故事》:“对于一个生活在空隙当中的人,却又是多么的渺不足道呵!” |
dà nì wú dào大逆无道 | 封建时代称犯上作乱等重大罪行。 | 《史记·高祖本纪》:“今项羽放杀义帝于江南,大逆无道。” |
huá liú kāi dào骅骝开道 | 古代高级官僚出行,仪仗用马匹前导。 | |
hú shuō luàn dào胡说乱道 | 乱编瞎说,胡说八道。 | 元 郑光祖《刍梅香》第四折:“我待不言语来,忍不得你这般胡说乱道。” |
dé dào duō zhù,shī dào guǎ zhù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 道:道义;寡:少。站在正义方面,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帮助;违背正义,必陷于孤立。 | 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
dào jìn tú qióng道尽涂穷 | 谓无路可走,陷于绝境。 | 三国·魏·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私意自试,必不能堪其所不乐,自卜已审,若道尽涂穷,则已耳。”《晋书·嵇康传》作“道尽途殚”。 |
zhèng jǐ shǒu dào正己守道 | 道:道德。端正自己,严格遵守道德标准。 | 宋·庄季裕《鸡肋编》上卷:“以此知阴阳不足深泥,唯正己守道为可恃耳。” |
dào guǎ chēng gū道寡称孤 | 谓自封为王,称霸一方。 | 明·无名氏《陈仓路》第三折:“都待要分疆土,霸山川,寻战讨,相攻拒,出来的道寡称孤。” |
gōng gōng dào dào公公道道 | 不偏不倚的、公平合理的事情。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5回:“咱们今儿可要公公道道的贴一炉子烧饼,要有一个充正经的人。” |
jù zì chén dào具自陈道 | 自己详尽地述说。 | |
dào dào dì dì道道地地 | 非常地道。 | 陈立德《前驱》:“虽然号称是留过洋的博士,其实却只不过是一个道道地地的上海小开,连点商人的本事也没有。” |
bān jīng dào jiù班荆道旧 | 指朋友相遇于途,铺荆坐地,共叙情怀。后泛指朋友相遇,共叙离情。亦作“班荆道故”。 | 典出《左传 襄公二十六年》:“楚伍参与蔡太师子朝友,其子伍举与声子相善……伍举奔郑,将遂奔晋。声子将如晋,遇之于郑郊,班荆相与食,而言复故。”杜预注:“班,布也。布荆坐地,共议归楚,事朋友世亲。” |
huáng dào jí rì黄道吉日 | 迷信认为宜于办事的好日子。 | 元 无名氏《连环计》第四折:“今日是黄道吉日,满朝众公卿都在银台门,敦请太师入朝授禅。” |
dào cháng lùn duǎn道长论短 | 指评论好坏是非。 | 丁玲《三日杂记》:“车子转动的声音扰成一片,人们在周围道长论短,娃娃们跑来跑去,喊着妈,哄笑着,闹成一片。” |
dàn fàn zhī dào啖饭之道 | 啖:吃。指谋生的途径、方法。 | 鲁迅《隐士》:“登仕,是啖饭之道,归隐,也是啖饭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