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bèi yù wàng ēn背义忘恩 | 指背弃道义,忘却恩德。同“背恩忘义”。 | 元 无名氏《谢金吾》第三折:“不想他背义忘恩,更待干罢。” |
shēn míng dà yì深明大义 | 谓识大体,顾大局。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五回:“只是要娶到家来作个媳妇,世上这般双瞳如豆、一叶迷山的,以至糊涂下人,又有几个深明大义的呢!” |
gū wén zhī yì孤文只义 | 指零碎的文字材料。 | 清·龚自珍《〈春秋决事比〉自序》:“斯时通古今者起,以世运如是其殊科,王与霸如是其殊统;考之孤文只义之仅存,而得之乎出没隐显之间;……竹帛烂,师友断,疑信半;为立德、适道、达权之君子,若此其难也。” |
gē ēn duàn yì割恩断义 | 舍弃恩德,断绝道义。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六回:“自桃园缔盟,誓以同死;今何中道相违,割恩断义?” |
yì bù qǔ róng义不取容 | 取容:讨好。为追求正义而不取悦于人。指人刚直不阿。 | 西汉·司马迁《史记·郦生陆贾列传》:“行不苟合,义不取容。” |
dú shū bǎi biàn,qí yì zì xiàn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 见:显现。读书上百遍,书意自然领会。指书要熟读才能真正领会。 |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王肃传》:“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
jiàn yì dāng wéi见义当为 | 见“见义必为”。 | 元·马致远《荐福碑》第四折:“赵实见义当为,不行邪径,就加你为吉阳县令。” |
yì zhòng ēn shēn义重恩深 | 恩惠、情义极为深重。 | 唐 吕颂《代郭令公谢男尚公主表》:“事出非常,荣加望外,恩深义厚,何以克堪;糜躯粉骨,不知所报。” |
háo wú yí yì毫无疑义 | 疑义:可疑的道理。丝毫没有使人怀疑的地方。 | 清 刘鹗《老残游记》第16回:“怎么他毫无疑义,就照五百两一条命算呢?” |
kāng kǎi jiù yì慷慨就义 | 慷慨:意气昂扬。勇敢地为正义事业而牺牲。 | 明 朱鼎《玉镜台记 王敦反》:“大丈夫当慷慨赴义,何用悲为!” |
dǎo jié sǐ yì蹈节死义 | 蹈:履行,实行。坚守节操,以身殉义。 | 《晋书·元帝纪》:“惟有蹈节死义,以雪天下之耻,庶赎斧钺之诛。” |
dǎo rén lǚ yì蹈仁履义 | 遵循仁义之道。 | 《儿女英雄传》第三六回:“论安老爷这个人蹈仁履义,折矩周规,不得不谓之醇儒。” |
lǚ rén dǎo yì履仁蹈义 | 履、蹈:执行。指履行仁义之道。 | 三国·魏·应璩《荐和虑则笺》:“质性纯粹,体度贞正,履仁蹈义,动循轨礼。” |
cóng róng jiù yì从容就义 | 从容:不慌不忙;镇定自若;就义:为正义事业而牺牲。非常镇静;毫不畏惧地为正义事业而牺牲。 | 宋 朱熹《近思录》:“感慨杀身者易,从容就义者难。” |
bèi ēn fù yì背恩负义 | 指辜负别人对自己的恩义。同“背恩忘义”。 | 《陈书 陈宝应传》:“遂乃背恩负义,各立异图。” |
rén zhì yì jìn仁至义尽 | 仁爱和正义的行动到了头。旧指诚心报答有助于农事的神灵。对人的爱护、容忍、原谅与帮助;达到尽心尽力的最大限度。 | 西汉 戴圣《礼记 郊特牲》:“蜡之祭,仁之至,义之尽也。” |
rén rén yì shì仁人义士 | 有德行并信守节义的人。 | 明·方孝孺《云敝赞》:“古之仁人义士,视刀锯如饮食。” |
wén dú zhǔ yì文牍主义 | 一种官僚主义作风。不下基层搞调查而在办公室签发文件,想以此来解决实际问题。 | |
xiàn shí zhǔ yì现实主义 | 注重事实或现实,反对一切不切实际或空想的性格 | 毛泽东《论持久战》:“虽可能有张伯伦一类的迁就所谓‘既成事实’的‘现实主义’的调头出现,但主要的国际势力将变到进一步地援助中国。” |
wēi yán jīng yì微言精义 | 微:精深;微言:精深微秒的言辞。包含在精微语言里的深刻的道理。 | 清·郑燮《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读《易》至韦编三绝,不知翻越过几千百遍来,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 |
tān lì wàng yì贪利忘义 | 贪求财利,忘却道义。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 姚滴珠避羞惹羞》:“我是此间良人家女儿,在姜秀才家为妾,大娘不容。后来连秀才贪利忘义,竟把来卖与这郑妈妈家了。” |
yì jié jīn lán义结金兰 | 结交很投合的朋友。 | 《太平御览》引《吴录》:“张温英才瓖玮,拜中郎将,聘蜀与诸葛亮义结金兰之好焉。” |
nǐ bù rén,wǒ bù yì你不仁,我不义 | 你不讲仁义道德,我也就不道义了。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回:“他无仁,我无义。公子必欲免祸,非行大事不可。” |
fǎn jīng hé yì反经合义 | 虽违背常道,但仍合于义理。 | 《北史·尔朱荣传》:“荣女先为明帝嫔,欲上立为后,帝疑未决。给事黄门侍郎祖莹曰:‘昔文公在秦,怀嬴入侍。事有反经合义,陛下独何疑焉?” |
yì bó yún tiān义薄云天 | 正义之气上扬迫近青天。极言义气之盛;也指义理之高妙。 | 《宋书 谢灵运传论》:“屈平、宋玉,导清源于前,贾谊、相如,振芳尘于后,英辞润金石,高义薄云天。” |
bǎo shǒu zhǔ yì保守主义 | 守旧、不想改进的思想和行为。 | 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正确地规定战略方向,进攻时反对冒险主义,防御时反对保守主义,转移时反对逃跑主义。” |
xùn yì wàng shēng殉义忘生 | 殉:献出生命。为追求正义而献身。 | 唐·陈子昂《为苏宏晖谢表》:“臣等殉义忘生,报恩惟死,不任感激庆戴之至。” |
yì bù róng cí义不容辞 | 义:道义;容:允许。辞:推辞。道义上不允许推辞。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七:“承姑丈高谊,小婿义不容辞。” |
yì duàn ēn jué义断恩绝 | 义:情谊。恩:恩情。情义、恩情一概断绝。 |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四折:“想人生最苦是离别,可怜是千里关山,独自跋涉。似这般割肚牵肠,倒不如义断恩绝。” |
xiǎo yǐ dà yì晓以大义 | 晓:使人明白。把道理对人讲清楚。 | 吴玉章《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第十四篇:“林时爽误信其中颇有党人,合欲晓以大义。” |
yì yì shēn cháng意义深长 | 意思含畜深远,耐人寻味。同“意味深长”。 | 巴金《旅途随笔·别》:“这些简单而意义深长的话我还能够了解。” |
jiàn lì wàng yì见利忘义 | 见到有利可图就不顾道义。形容人贪财自私。 | 东汉 班固《汉书 樊郦滕灌靳周传》:“当孝文时,天下以郦寄为卖友。夫卖友者,谓见利而忘义也。” |
wú qíng wú yì无情无义 | 没有一点情义。形容冷酷无情。 | 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 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你直如此狠毒,也被人笑话,说你无情无义。” |
shǒu chàng yì bīng首唱义兵 | 唱:通“倡”,带头;兵:战斗。首先发动正义的战争。 |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荀彧传》:“自天子播越,将军首唱义兵,……虽御难于外,乃心无不在王室。” |
wàng qíng fù yì忘情负义 | 忘记别人对自己的情义,做出对不起他的事。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13回:“后来宝玉明白了,旧病复发,常时哭想,并非忘情负义之徒。” |
dà yì miè qīn大义灭亲 | 为了维护正义;对犯了罪的亲属不包庇;使之受到应得的惩处。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隐公四年》:“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 |
fù yì wàng ēn负义忘恩 | 忘记别人对自己的恩德和好处,做出对不起别人的事。 | 元·关汉卿《调风月》第一折:“一个个背槽抛粪,一个个负义忘恩。” |
xùn yì wàng shēn殉义忘身 | 殉:献出生命。为追求正义而献身。 | 《陈书·鲁广达传论》:“鲁广达全忠守道,殉义忘身,盖亦陈代之良臣也。” |
wàng ēn fù yì忘恩负义 | 忘记别人对自己的好处;反而做出对不起别人的事。恩:恩惠;负:违背;义:情义。 | 元 杨文奎《儿女团圆》:“他怎生忘恩负义?你雪堆儿里扶起他来那。” |
guān liáo zhǔ yì官僚主义 | 指只发号施令而不考虚实际问题的工作作风,即当官作老爷的工作作风和领导作风。 | 毛泽东《必须注意经济工作》:“第二,动员群众的方式,不应该是官僚主义的。” |
wéi wù zhǔ yì唯物主义 | 认为世界就其本质来说是物质的,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意识是物质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的哲学观点。 | 毛泽东《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没有同这些反面的东西作过斗争,你那个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是不巩固的。” |
rén yì dào dé仁义道德 | 泛指旧时鼓吹的道德规范。 | 唐·韩愈《原道》:“后之人,其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孰从而听之。” |
gè rén zhǔ yì个人主义 | 个人本身的利益应该高于一切的道德学说或原则,道德的自私自利。 | 毛泽东《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这是小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表现。” |
běn wèi zhǔ yì本位主义 | 为自己所在的小单位打算而不顾整体利益的思想作风。 | 毛泽东《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六)本位主义,一切只知道为四军打算,不知道武装地方群众是红军的重要任务之一。” |
tiān jīng dì yì天经地义 | 经:道;原则;义:正理。绝对正确;不能改变的道理。比喻理所当然;不可置疑。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二十五年》:“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
yì bù shēng cái义不生财 | 主持正义者不苟取财物。亦作“义不生财,慈不主兵。” | |
ēn shēn yì zhòng恩深义重 | 恩惠、情义极为深重。 | 唐·吕颂《代郭令公谢男尚公主表》:“事出非常,荣加望外,恩深义厚,何以克堪;糜躯粉骨,不知所报。” |
mù rén yù yì沐仁浴义 | 谓受仁义的熏陶。 | 清·吴定《示诸生书》:“自《宋史》创立道学之徒,以尊濂、洛、关、闽诸贤,一时从其游者,罔非沐仁浴义,暗然为心性之谋,何其盛也。” |
yǐ yì duàn ēn以义断恩 | 用大义割断私恩。谓秉公行事,不徇私情。 | 《晋书·刘毅传》:“凡所以立品设状者,求人才以理物也,非虚饰名誉,相为好丑。虽孝悌之行,不施朝廷,故门外之事,以义断恩。” |
cí jiǎn yì gāi辞简义赅 | 文辞简要,意义完备。 | 《清史稿·刑法志一》:“诸臣以律文昉自《唐律》,辞简义赅,易致舛讹,于每篇正文后增用总注,疏解律义。” |
dà yì lǐn rán大义凛然 | 临难不苟的节操令人敬畏;不可侵犯。形容为了正义而坚强不屈。大义:正义、正气;凛然:严肃使人敬畏的样子。 | 清 顾炎武《日知录 孙氏西斋录》:“至于起王氏已废之魂,上配天皇;条高后擅政之年,下系中宗,大义凛然。” |
bì guān zhǔ yì闭关主义 | 闭关自守不与国外进行往来的政策。 | 鲁迅《且介亭杂文·拿来主义》:“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 |
jiǎ rén jiǎ yì假仁假义 | 假:虚假;仁:仁爱;义:道义。指假装的仁义道德。 | 宋 朱熹《朱子全书 历代一 唐》:“汉高祖私意分数少,唐太宗一切假仁假义以行其私。” |
yì xíng yì shā义刑义杀 | 适当的刑罚与死刑。 | 《尚书·康诰》:“用其义刑义杀。” |
juān shēn xùn yì捐身徇义 | 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 宋·岳飞《申司进兵状》:“累准朝廷指挥催督,此正飞等捐身徇义之秋。” |
jiào tiáo zhǔ yì教条主义 | 不对具体事物进行调查研究,只是生搬硬套现成原则、概念来处理问题的思想作风。 | 毛泽东《矛盾论》:“我们的教条主义者在这个问题上的错误,就是,一方面,不懂得必须研究矛盾的特殊性,认识各别事物的特殊的本质。” |
yì zhèng cí yuē义正辞约 | 道理严正公允,措词简炼。亦作“辞顺理正”。 | |
rén dào zhǔ yì人道主义 | 道:道义。关心人类幸福。 | 老舍《代语堂先生拟赴美宣传大纲》:“真要是把老渔夫或船娘都喂了海鱼,未免有悖于人道主义。” |
shēn wén ào yì深文奥义 | 奥:含义深,不好理解。文词、言语艰深,含义晦涩难懂 | 清·石承楣《读吕新吾先生闺范题辞》诗:“深文奥义烦音释,棘句钩章费削除。” |
yǐ yì gē ēn以义割恩 | 义:道义。用大义割断私恩。指秉公办事,不殉私情。 | 《汉书·孝成赵皇后传》:“夫小不忍乱大谋,恩之所不能已者义之所割也。” |
zhàng yì zhí yán仗义执言 | 仗义:主持正义;执言:说公道话。主持正义;说公道话。 | 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14回:“若以文、武、宣、平之灵,仗义执言,国悔罪,王室之福。” |
wéi xīn zhǔ yì唯心主义 | 物质世界是意识、精神的产物,意识、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哲学观点。 | 毛泽东《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禁止人们跟谬误、丑恶、敌对的东西见面,跟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东西见面。” |
shě shēng qǔ yì舍生取义 | 为了正义而牺牲生命。舍生:舍弃生命。 | 先秦 孟轲《孟子 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
xiàng fēng mù yì向风慕义 | 指向往其教化,仰慕其礼义。或指向往其风度,仰慕其义行。 | 明 张居正《番夷求贡疏》:“因而连合西僧,向风慕义,交臂请贡,献琛来王。” |
yì hǎi ēn shān义海恩山 | 情深似海,恩重如山。喻恩情道义深厚。 |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四折:“将人的义海恩山,都做了远水遥岑。” |
yì bù cí nàn义不辞难 | 辞:推辞。道义上不容许躲开危难。 | 东汉·班固《汉书·武帝纪》:“仁不异远,义不辞难。” |
yì zhèng cí yán义正词严 | 义:道理。词:言辞。道理正当公允,严肃的措词。亦作“义正辞严”、“辞严义正”、“辞严意正”、“词严理正”、“正义严辞”。 | 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丹铅新录四》:“子玄之论,义正词严,圣人复起,弗能易矣。” |
háo xiá shàng yì豪侠尚义 | 尚:崇尚。为人豪爽勇敢,崇尚义气。 | 孙中山《心理建设》第八章:“于同学中物识郑士良号弼臣者,其为人豪侠尚义。” |
gāo yì bó yún高义薄云 | 薄:迫近。原指文章表达的内容很有意义。后形容人很讲义气。 | 《宋书 谢灵运传论》:“贾谊、相如振芳尘于后,英辞润金石,高义薄云天。” |
jí yì féi cí瘠义肥辞 | 内容贫乏而辞句堆砌冗长。 | 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 风骨》:“捶子坚而难移,结响凝而不滞,此风骨之力也。若瘠义肥辞,繁杂失统,则无骨之征也。” |
dào tóng yì hé道同义合 | 犹言道合志同。 | 清·李渔《蜃中楼·婚诺》:“他第三个兄弟钱塘君与我道同义合,相得甚欢。” |
yì qì xiāng tóu义气相投 | 彼此志趣、性格相投合。 | 明·崔时佩《西厢记·金兰判袂》:“同袍兄弟胜同袍,义气相投漆和胶。” |
qīng cái zhòng yì轻财重义 | 指轻视财利而看重道义。 | 汉 元王皇后《赐公孙弘子孙当为后者爵诏》:“股肱宰臣,身行俭约,轻财重义,较然着明。” |
yuán wén shēng yì缘文生义 | 文:文字,指字面。只根据字面理解内容,牵强附会,不求甚解。亦作“望文生义”。 | 宋·朱熹《答吕子约·论语》:“读书穷理,须认正意,切忌如此缘文生义,附会穿穴。” |
běn běn zhǔ yì本本主义 | 盲目地照搬书本或僵硬地凭上级指示办事,是一种脱离实际的教条主义作风。 | 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本本主义的社会科学研究法也同样是最危险的,甚至可能走上反革命的道路。” |
chéng rén qǔ yì成仁取义 | 仁:仁爱;义:道义;正义。指为了崇高的事业而就义。 | 先秦 孔子《论语 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
jiàn lì sī yì见利思义 | 见到有利可图的事就想到道义。形容人无贪欲;廉洁自守。 | 先秦 孔子《论语 宪问》:“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
guàn guā zhī yì灌瓜之义 | 灌:浇灌;惠:恩惠。比喻以德报怨,不因小事而引起纠纷。 | |
yì wú xuán zhǒng义无旋踵 | 旋踵:把脚后跟转过来,比喻退缩。在道义上只能奋勇向前,毫不退缩。亦作“义不旋踵”。 | 《晋书·温峤传》:“今之事势,义无旋踵,骑猛兽安可中下哉。” |
yán bù jí yì言不及义 | 及:涉及;义:正经的道理;这里指正经的事情。说话不涉及正题与中心。 | 先秦 孔子《论语 卫灵公》:“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惠,难矣哉!” |
xiàng fēng mù yì乡风慕义 | 乡:通“向”。指向往其教化,仰慕其礼仪。 | 东汉·班固《汉书·司马相如列传》:“延颈举踵,媀媀然,皆乡风慕义,欲为臣妾,道里辽远,山川阻深,不能自致。” |
zhōng qū yì gǎn忠驱义感 | 谓为忠心所驱使,为正义所感召。 | 唐·吕温《题阳人城》诗:“忠驱义感即风雷,谁道南方乏武才?天下起兵诛董卓,长沙子弟最先来。” |
fù qì zhàng yì负气仗义 | 凭借正气,主持正义。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十九卷:“小娥虽小,身体健壮如男子形。父亲把他许了历阳一个侠士,姓段名居贞,那人负气仗义,交游豪俊,却也在江湖上做大贾。” |
xíng xiá hǎo yì行侠好义 | 谓讲义气,肯舍己助人。 | |
yì fū jié fù义夫节妇 | 义夫:指对妻子忠义的丈夫;节妇:指坚守节操,丈夫死后不再改嫁的妇女。指遵守礼教的男女。 | 《周书·宣帝纪》:“孝子顺孙,义夫节妇,表其门闾,才堪任用者,即宜申荐。” |
xiá gān yì dǎn侠肝义胆 | 侠客的肝、义士的胆。形容见义勇为、锄强扶弱、打抱不平的心肠和行动。 | 《蒲柳人家 后记》:“一家听着,先是生气,担惊,继而又被赵录明的侠肝义胆和一片热心所感动了。” |
qīng sǐ zhòng yì轻死重义 | 见“轻死重气”。 | 《旧唐书·崔融传》:“若乃富商大贾,豪宗恶少,轻死重义,结党连群。” |
shǒu chàng yì jǔ首唱义举 | 唱:通“倡”,带头;义举:正义的举动。首先发动正义的行动。 | 《晋书·刘弘传》:“诏惟令臣以散补空缺,然沐乡令虞潭忠诚烈正,首唱义举,举善以教,不能者劝,臣辄特转潭补醴陵令。” |
yì jiāng rén sù义浆仁粟 | 旧指施舍贫民的食物。 | 清 冯桂芬《上海果育堂记》:“易缠头之金,义浆仁粟不匮矣;辍秉烛之晷,读书治生有余矣。” |
zhōng gān yì dǎn忠肝义胆 | 忠心耿耿,仗义行事。 |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回:“丞相金銮直谏君,忠肝义胆孰能群。” |
gū ēn fù yì辜恩负义 | 忘恩负义。 | 元 柯丹邱《荆钗记 觅真》:“畜生反面目,太心毒;辜恩负义难容恕,真堪恶。” |
shǒu chàng yì jǔ首倡义举 | 倡:带头;义举:正义的举动。首先发动正义的行动。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70回:“公首倡义举,奈何以王位让人耶?” |
yì zhèng cí yán义正辞严 | 义:道理;辞:言辞。理由正当充足;言辞严正有力。 | 宋 张孝祥《明守赵敷文》:“欧公书岂惟翰墨之妙,而辞严义正,千载之下,见者兴起,某何足以辱公此赐也哉!” |
ēn duàn yì jué恩断义绝 | 恩爱情义完全断绝。恩:恩惠、恩情;义:情义、情份。绝断没有接续。多指夫妻或亲属之间感情破裂。 | 元 马致远《马丹阳》:“咱两个恩断义绝,花残月缺,再谁恋锦帐罗帏?” |
qǔ yì chéng rén取义成仁 | 谓为正义而牺牲生命。语本《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 语出《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
tān cái wú yì贪财无义 | 义:道义。贪图钱财,不讲道义。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32卷:“十娘因见鸨儿贪财无义,久有从良之志。” |
rén jiāng yì sù仁浆义粟 | 指施舍给人的钱米。 | 《搜神记 杨伯雍》:“公汲水作义于坂头,行者皆饮之。《后汉书 黄昏传》:“于是丰富之家各出义谷,助官禀贷。” |
shēn wén dà yì深文大义 | 深奥的大道理。 | 叶圣陶《四三集·招魂》:“谈话不敷衍,不散慢,即使并没有什么深文大义谈出来,但灵魂与灵魂对面,总觉有古人诗句‘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乐趣。” |
cí bù dá yì辞不达义 | 说话写文章不能确切地表达意思。语本《仪礼·聘礼》:“辞多则史,少则不达,辞苟足以达义之至也。” | 语出《仪礼·聘礼》:“辞多则史,少则不达,辞苟足以达义之至也。” |
yì xíng yú sè义形于色 | 义:正义;伸张正义;形:表现;见之于形;色:脸色。伸张正义的神态流露在脸面上。 | 《公羊传 桓公二年》:“孔父正色而立于朝,则人莫敢过而致难于其君者。孔父可谓义形于色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