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xiǎo yǐ dà yì晓以大义 | 晓:使人明白。把道理对人讲清楚。 | 吴玉章《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第十四篇:“林时爽误信其中颇有党人,合欲晓以大义。” |
rén zhì yì jìn仁至义尽 | 仁爱和正义的行动到了头。旧指诚心报答有助于农事的神灵。对人的爱护、容忍、原谅与帮助;达到尽心尽力的最大限度。 | 西汉 戴圣《礼记 郊特牲》:“蜡之祭,仁之至,义之尽也。” |
gè rén zhǔ yì个人主义 | 个人本身的利益应该高于一切的道德学说或原则,道德的自私自利。 | 毛泽东《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这是小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表现。” |
yán bù jí yì言不及义 | 及:涉及;义:正经的道理;这里指正经的事情。说话不涉及正题与中心。 | 先秦 孔子《论语 卫灵公》:“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惠,难矣哉!” |
běn wèi zhǔ yì本位主义 | 为自己所在的小单位打算而不顾整体利益的思想作风。 | 毛泽东《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六)本位主义,一切只知道为四军打算,不知道武装地方群众是红军的重要任务之一。” |
tiān jīng dì yì天经地义 | 经:道;原则;义:正理。绝对正确;不能改变的道理。比喻理所当然;不可置疑。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二十五年》:“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
lǐ yì lián chǐ礼义廉耻 | 有礼节;讲道义;尚廉洁;知羞耻。封建社会的道德标准和规范。 | 管仲《管子 牧民》:“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 |
cí bù dá yì辞不达义 | 说话写文章不能确切地表达意思。语本《仪礼·聘礼》:“辞多则史,少则不达,辞苟足以达义之至也。” | 语出《仪礼·聘礼》:“辞多则史,少则不达,辞苟足以达义之至也。” |
yì hǎi ēn shān义海恩山 | 情深似海,恩重如山。喻恩情道义深厚。 |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四折:“将人的义海恩山,都做了远水遥岑。” |
yì wú xuán zhǒng义无旋踵 | 旋踵:把脚后跟转过来,比喻退缩。在道义上只能奋勇向前,毫不退缩。亦作“义不旋踵”。 | 《晋书·温峤传》:“今之事势,义无旋踵,骑猛兽安可中下哉。” |
jiàn yì yǒng wéi见义勇为 | 义:正义;勇:勇敢;为;做。见到正义的事情勇于去做。 | 先秦 孔子《论语 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 |
jiào tiáo zhǔ yì教条主义 | 不对具体事物进行调查研究,只是生搬硬套现成原则、概念来处理问题的思想作风。 | 毛泽东《矛盾论》:“我们的教条主义者在这个问题上的错误,就是,一方面,不懂得必须研究矛盾的特殊性,认识各别事物的特殊的本质。” |
yán jiǎn yì fēng言简义丰 | 语言简练,含意丰富。 | 元·德异《〈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序》:“夫《坛经》者,言简义丰,理明事备,具足诸佛无量法门。” |
xiū rén xíng yì修仁行义 | 修:实行。施行仁爱正义。 | 西汉·司马迁《史记·秦楚之际月表》:“汤武之王,乃由契、后稷修仁行义十余世,不期而会孟津八百诸侯。” |
zhòng cái qīng yì重财轻义 | 谓看重财利而轻视道义。 | 唐·韩愈《论捕贼行赏表》:“百姓小人,重财轻义,不能深达事体。” |
kāng kǎi zhàng yì慷慨仗义 | 仗义:讲义气。为了讲情谊或主持公道而毫不吝啬地帮助别人。 |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回:“象你做这样慷慨仗义的事,我心里喜欢,只是也要看来说话的是个什么样的人。” |
lì bù kuī yì利不亏义 | 有利在前,能够不亏损正义。 | 《礼记·儒行》:“委之以货财,淹之以乐好,见利不亏义。” |
zhèng yì lǐn rán正义凛然 | 凛然:整肃而又可敬又可怕。形容极威严的英雄气概,使人敬畏。 | |
mǎi mài bù chéng rén yì zài买卖不成仁义在 | 虽然买卖没有做成,彼此间的感情还存在。 | 梁斌《红旗谱》第一卷:“嫌人家来做买卖,买卖不成仁义在,打倒人家干吗?” |
dà yì miè qīn大义灭亲 | 为了维护正义;对犯了罪的亲属不包庇;使之受到应得的惩处。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隐公四年》:“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 |
wéi xīn zhǔ yì唯心主义 | 物质世界是意识、精神的产物,意识、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哲学观点。 | 毛泽东《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禁止人们跟谬误、丑恶、敌对的东西见面,跟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东西见面。” |
cí jiǎn yì gāi辞简义赅 | 文辞简要,意义完备。 | 《清史稿·刑法志一》:“诸臣以律文昉自《唐律》,辞简义赅,易致舛讹,于每篇正文后增用总注,疏解律义。” |
gàn míng fàn yì干名犯义 | 干犯名教和道义。 | 清·李渔《奈何天·调美》:“谁想不前不后,刚刚是太老爷的同年。我家相公竟是他的年侄。这样干名犯义的事,如何做得!” |
jī huì zhǔ yì机会主义 | 利用机会或情况的技巧、策略或实践,特别是很少顾及原则或最后结果。 | 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这种空洞的唯心的政治估量和工作指导,是不是要产生机会主义错误,或者盲动主义错误呢?” |
yì shān ēn hǎi义山恩海 | 恩义像海一样深,像山一样高。 | 元·柯丹丘《荆钗记·忆母》:“欣然便周全助路费,召共居,感此义山恩海深难弃。” |
rén yì jūn zǐ仁义君子 | 原指好心肠的正派人,后泛指能热心帮助别人的人。 | 《晋书·刑法志》:“戮过其罪,死不可生,纵虐于此,岁以巨计,此乃仁义君子所不忍闻,而况行之于政乎?” |
rén jiāng yì sù仁浆义粟 | 指施舍给人的钱米。 | 《搜神记 杨伯雍》:“公汲水作义于坂头,行者皆饮之。《后汉书 黄昏传》:“于是丰富之家各出义谷,助官禀贷。” |
zhōng gān yì dǎn忠肝义胆 | 忠心耿耿,仗义行事。 |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回:“丞相金銮直谏君,忠肝义胆孰能群。” |
bèi xìn qì yì背信弃义 | 背:违背。信:信用;弃:丢弃;义:道义。不讲信用。不讲道义也作“弃信忘义”。 | 《北史 周纪下 高祖武帝》:“背惠怒邻,弃信忘义。” |
xiá gān yì dǎn侠肝义胆 | 侠客的肝、义士的胆。形容见义勇为、锄强扶弱、打抱不平的心肠和行动。 | 《蒲柳人家 后记》:“一家听着,先是生气,担惊,继而又被赵录明的侠肝义胆和一片热心所感动了。” |
fǎn jīng hé yì反经合义 | 虽违背常道,但仍合于义理。 | 《北史·尔朱荣传》:“荣女先为明帝嫔,欲上立为后,帝疑未决。给事黄门侍郎祖莹曰:‘昔文公在秦,怀嬴入侍。事有反经合义,陛下独何疑焉?” |
jiǎ rén jiǎ yì假仁假义 | 假:虚假;仁:仁爱;义:道义。指假装的仁义道德。 | 宋 朱熹《朱子全书 历代一 唐》:“汉高祖私意分数少,唐太宗一切假仁假义以行其私。” |
zhǔ guān zhǔ yì主观主义 | 由脑子或感官感觉内部的条件而引起而不去根据客观情况加以分析的处事方法。 | 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第一种:主观主义的态度。” |
yì bù shēng cái义不生财 | 主持正义者不苟取财物。亦作“义不生财,慈不主兵。” | |
qīng cái zhòng yì轻财重义 | 指轻视财利而看重道义。 | 汉 元王皇后《赐公孙弘子孙当为后者爵诏》:“股肱宰臣,身行俭约,轻财重义,较然着明。” |
qīng cái hào yì轻财好义 | 犹言轻财重义。指轻视财利而看重道义。 | 汉 元王皇后《赐公孙弘子孙当为后者爵诏》:“股肱宰臣,身行俭约,轻财重义,较然着明。” |
jiàn yì gǎn wéi见义敢为 | 见“见义勇为”。 | 宋·曾巩《太子宾客致仕陈公神道碑铭》:“为吏明悟敏捷,见义敢为,不少屈以求合。” |
yì wú fǎn gù义无反顾 | 义:宜;应该做的事;反顾:回头看。做正当合理的事;只有上前的事;绝不回头。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司马相如列传》:“触白刃,冒流矢,义不反顾,计不旋踵,人怀怒心。” |
bèi yù fù xìn背义负信 | 指背弃道义,不守信用。 | 见“背信弃义”。 |
gū wén zhī yì孤文只义 | 指零碎的文字材料。 | 清·龚自珍《〈春秋决事比〉自序》:“斯时通古今者起,以世运如是其殊科,王与霸如是其殊统;考之孤文只义之仅存,而得之乎出没隐显之间;……竹帛烂,师友断,疑信半;为立德、适道、达权之君子,若此其难也。” |
yì qì xiāng tóu义气相投 | 彼此志趣、性格相投合。 | 明·崔时佩《西厢记·金兰判袂》:“同袍兄弟胜同袍,义气相投漆和胶。” |
yì fū jié fù义夫节妇 | 义夫:指对妻子忠义的丈夫;节妇:指坚守节操,丈夫死后不再改嫁的妇女。指遵守礼教的男女。 | 《周书·宣帝纪》:“孝子顺孙,义夫节妇,表其门闾,才堪任用者,即宜申荐。” |
kāng kǎi fù yì慷慨赴义 | 慷慨:意气激昂,情绪激动。赴义:为正义而死。指大义凛然地为正义献身。 | 明·朱鼎《玉镜台记·王敦反》:“大丈夫当慷慨赴义,何用悲为!” |
zì yóu zhǔ yì自由主义 | 主张个人自由发展、自由表现的看法或人生观 | 毛泽东《反对自由主义》:“但是自由主义取消思想斗争,主张无原则的和平,结果是腐朽庸俗的作风发生。” |
tì páo zhī yì绨袍之义 | 比喻不忘旧日的交情。 | 唐·高适《咏史》诗:“尚有绨袍赠,应念范叔寒。” |
duō xíng bù yì bì zì bì多行不义必自毙 | 坏事干多了,结果是自己找死。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隐公元年》:“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
ēn shēn yì zhòng恩深义重 | 恩惠、情义极为深重。 | 唐·吕颂《代郭令公谢男尚公主表》:“事出非常,荣加望外,恩深义厚,何以克堪;糜躯粉骨,不知所报。” |
kāng kǎi jiù yì慷慨就义 | 慷慨:意气昂扬。勇敢地为正义事业而牺牲。 | 明 朱鼎《玉镜台记 王敦反》:“大丈夫当慷慨赴义,何用悲为!” |
qīng sǐ zhòng yì轻死重义 | 见“轻死重气”。 | 《旧唐书·崔融传》:“若乃富商大贾,豪宗恶少,轻死重义,结党连群。” |
kāi zōng míng yì开宗明义 | 开:阐述;宗:主旨;明:说明;义:意思。本为《孝经》第一章篇名;它说明全书的主旨;后用来表示说话写文章一开头就说明主要意思。 | 《孝经 开宗明义章》宋 邢昺题解:“开,张也;宗,本也;明,显也;义,理也。言此章开张一经之宗本,显明五孝之义理,故曰开宗明义章也。” |
wàng ēn fù yì忘恩负义 | 忘记别人对自己的好处;反而做出对不起别人的事。恩:恩惠;负:违背;义:情义。 | 元 杨文奎《儿女团圆》:“他怎生忘恩负义?你雪堆儿里扶起他来那。” |
jù yì lǚ fāng据义履方 | 根据正道立身行事。 | 晋·皇甫谧《高士传·许由》:“许由,字武仲,阳城槐里人也。为人据义履方,邪席不坐,邪膳不食。” |
xiàn shí zhǔ yì现实主义 | 注重事实或现实,反对一切不切实际或空想的性格 | 毛泽东《论持久战》:“虽可能有张伯伦一类的迁就所谓‘既成事实’的‘现实主义’的调头出现,但主要的国际势力将变到进一步地援助中国。” |
xiāng lì bèi yì乡利倍义 | 趋向私利,违背正义。乡,通“向”。倍,通“背”。 | 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岂可乡利倍义乎!” |
xiàng fēng mù yì向风慕义 | 指向往其教化,仰慕其礼义。或指向往其风度,仰慕其义行。 | 明 张居正《番夷求贡疏》:“因而连合西僧,向风慕义,交臂请贡,献琛来王。” |
míng gōng zhèng yì明公正义 | 见“明公正气”。 |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77回:“若遇着买花儿东西,明公正义问他要。” |
guǎ ēn bó yì寡恩薄义 | 寡:少。形容人冷酷无情,刻薄自私 | |
tān shēng shě yì贪生舍义 | 舍:放弃。为了活命,可以放弃道义。 |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64回:“临难苟免,贪生舍义,在国为乱臣,即在家为逆子,此知孝而不知忠之弊也。” |
tān cái wú yì贪财无义 | 义:道义。贪图钱财,不讲道义。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32卷:“十娘因见鸨儿贪财无义,久有从良之志。” |
tān lì wàng yì贪利忘义 | 贪求财利,忘却道义。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 姚滴珠避羞惹羞》:“我是此间良人家女儿,在姜秀才家为妾,大娘不容。后来连秀才贪利忘义,竟把来卖与这郑妈妈家了。” |
běn běn zhǔ yì本本主义 | 盲目地照搬书本或僵硬地凭上级指示办事,是一种脱离实际的教条主义作风。 | 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本本主义的社会科学研究法也同样是最危险的,甚至可能走上反革命的道路。” |
qì xìn wàng yì弃信忘义 | 弃:丢弃;信:信用;义:道义。违背诺言,不讲道义。 | 《北史·周纪下·高祖武帝》:“背惠怒邻,弃信忘义。” |
yì fèn tián yīng义愤填膺 | 膺:胸。正义的愤恨充满了胸膛。 | 南朝 梁 江淹《恨赋》:“置酒欲饮,悲来填膺。” |
shēn wén ào yì深文奥义 | 奥:含义深,不好理解。文词、言语艰深,含义晦涩难懂 | 清·石承楣《读吕新吾先生闺范题辞》诗:“深文奥义烦音释,棘句钩章费削除。” |
zhōng xiào jié yì忠孝节义 | 泛指封建统治者所提倡的道德准则。 |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十回:“民知有忠孝节义,不知妄作邪为。” |
duàn zhāng qǔ yì断章取义 | 原指引用《诗经》中某一篇章的诗句;借用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并不是所引诗篇的原意。后泛指引用别人的诗文或谈话;只根据自己的理解或需要截取片断或部分;而不顾全文和原意。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襄公二十八年》:“赋《诗》断章,余取所求焉。” |
bèi ēn qì yì背恩弃义 | 指辜负别人对自己的恩义。同“背恩忘义”。 | 汉 桓宽《盐铁论 未通》:“反以身劳民,民犹背恩弃义而远流亡。” |
wéi wù zhǔ yì唯物主义 | 认为世界就其本质来说是物质的,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意识是物质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的哲学观点。 | 毛泽东《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没有同这些反面的东西作过斗争,你那个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是不巩固的。” |
bèi yù fù ēn背义负恩 | 指背弃道义,辜负别人对自己的恩德。 | 《旧唐书 乔琳传》:“上以其累经重任,顿亏臣节,自受逆命,颇闻讥谐悖慢之言,背义负恩,固不可舍,命斩之。” |
bì xián shǒu yì避嫌守义 | 嫌:嫌疑;守义:保守道义。避开嫌疑,保守道义。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73回:“今主公避嫌守义,恐失众人之望。” |
jīng yì rù shén精义入神 | 精研事物的微义,达到神妙的境地。 | 《周易·系辞下》:“龙蛇之蛰,以存身也。精义入神,以致用也。” |
shǒu chàng yì jǔ首唱义举 | 唱:通“倡”,带头;义举:正义的举动。首先发动正义的行动。 | 《晋书·刘弘传》:“诏惟令臣以散补空缺,然沐乡令虞潭忠诚烈正,首唱义举,举善以教,不能者劝,臣辄特转潭补醴陵令。” |
yì bù róng cí义不容辞 | 义:道义;容:允许。辞:推辞。道义上不允许推辞。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七:“承姑丈高谊,小婿义不容辞。” |
ēn shān yì hǎi恩山义海 | 恩爱像高山一样重,情义像大海一样深。形容恩惠深,情义重。 | 宋·晁端海《卜算子》:“恩义重如山,情意深如海。假使黄金北斗高,这一分,何由买?” |
gāo yì bó yún高义薄云 | 薄:迫近。原指文章表达的内容很有意义。后形容人很讲义气。 | 《宋书 谢灵运传论》:“贾谊、相如振芳尘于后,英辞润金石,高义薄云天。” |
méi rén méi yì没仁没义 | 没有一点仁义。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二卷:“似你这般没仁没义的,死了一个,又讨一个,出了一个,又纳了一个。” |
qīng shēn xùn yì轻身殉义 | 谓轻视生命而为正义事业牺牲。 | 晋·杜预《女记》:“当时闻之,人无勇怯,莫不强胆增气,轻身殉义,攮袂高谈称羡。” |
yǒu qíng yǒu yì有情有义 | 对人有深厚感情和情义。 | 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12回:“后来细细访问,方知果然不是拐子,倒是一个有情有义的好人。” |
shě shēng cún yì舍生存义 | 舍:放弃;存:保存。舍弃自己的生命去维护正义的事业。 | 《北齐书·孙搴等传赞》:“赞曰:彦举驱驰,万高行波,元康忠勇,舍生存义。” |
duō qíng duō yì多情多义 | 指重情谊。 | 《品花宝鉴》第三回:“聘才已知富三是个热心肠、多情多义的人。” |
háo xiá shàng yì豪侠尚义 | 尚:崇尚。为人豪爽勇敢,崇尚义气。 | 孙中山《心理建设》第八章:“于同学中物识郑士良号弼臣者,其为人豪侠尚义。” |
qiú shēng hài yì求生害义 | 为保全性命而伤害道义。 | 《晋书·孝愍帝纪》:“故其民有见危以授命,而不求生以害义,又况可奋臂大呼,聚之以干纪作乱乎。” |
xù yǐ dà yì勖以大义 | 勖:勉励。以大义相勉励。 | 孙中山《孙文学说·心理建设》第八章:“予乃招集当地华侨同志会议,勖以大义,一夕之间,则醵资八千有奇。” |
guǎ qíng shǎo yì寡情少义 | 寡:少。形容人冷酷无情,刻薄自私 | 清·钱泳《履园丛话·臆论·神仙》:“岂寡情少义忍心害理者,方能为神仙耶?” |
gē ēn duàn yì割恩断义 | 舍弃恩德,断绝道义。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六回:“自桃园缔盟,誓以同死;今何中道相违,割恩断义?” |
páng wén shèng yì旁文剩义 | 次要的文字和内容。 | |
guān liáo zhǔ yì官僚主义 | 指只发号施令而不考虚实际问题的工作作风,即当官作老爷的工作作风和领导作风。 | 毛泽东《必须注意经济工作》:“第二,动员群众的方式,不应该是官僚主义的。” |
zhàng yì zhí yán仗义执言 | 仗义:主持正义;执言:说公道话。主持正义;说公道话。 | 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14回:“若以文、武、宣、平之灵,仗义执言,国悔罪,王室之福。” |
jiàn yì dāng wéi见义当为 | 见“见义必为”。 | 元·马致远《荐福碑》第四折:“赵实见义当为,不行邪径,就加你为吉阳县令。” |
jí yì féi cí瘠义肥辞 | 内容贫乏而辞句堆砌冗长。 | 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 风骨》:“捶子坚而难移,结响凝而不滞,此风骨之力也。若瘠义肥辞,繁杂失统,则无骨之征也。” |
yì zhèng cí yán义正词严 | 义:道理。词:言辞。道理正当公允,严肃的措词。亦作“义正辞严”、“辞严义正”、“辞严意正”、“词严理正”、“正义严辞”。 | 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丹铅新录四》:“子玄之论,义正词严,圣人复起,弗能易矣。” |
bèi yù wàng ēn背义忘恩 | 指背弃道义,忘却恩德。同“背恩忘义”。 | 元 无名氏《谢金吾》第三折:“不想他背义忘恩,更待干罢。” |
yì zhèng cí yuē义正辞约 | 道理严正公允,措词简炼。亦作“辞顺理正”。 | |
rén yì zhī bīng仁义之兵 | 兵:军队。伸张仁爱正义讨伐邪恶的军队。同“仁义之师”。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一回:“丞相兴仁义之兵,吊民伐罪,官渡一战,破袁绍百万之众。” |
shǒu chàng yì jǔ首倡义举 | 倡:带头;义举:正义的举动。首先发动正义的行动。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70回:“公首倡义举,奈何以王位让人耶?” |
yì duàn ēn jué义断恩绝 | 义:情谊。恩:恩情。情义、恩情一概断绝。 |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四折:“想人生最苦是离别,可怜是千里关山,独自跋涉。似这般割肚牵肠,倒不如义断恩绝。” |
wēi yán jīng yì微言精义 | 微:精深;微言:精深微秒的言辞。包含在精微语言里的深刻的道理。 | 清·郑燮《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读《易》至韦编三绝,不知翻越过几千百遍来,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 |
yì dǎn zhōng gān义胆忠肝 | 指为人正直忠贞。 | 《水浒传》第七二回:“义胆包天,忠肝盖地,四海无人识。” |
yì jié jīn lán义结金兰 | 结交很投合的朋友。 | 《太平御览》引《吴录》:“张温英才瓖玮,拜中郎将,聘蜀与诸葛亮义结金兰之好焉。” |
xíng shì zhǔ yì形式主义 | 给予形而上学的诸形式以首要地位的一种哲学。 | 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这种单纯建立在‘上级’观念上的形式主义的态度是很不对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