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zhí dào ér xíng直道而行 | 比喻办事公正。 | 先秦 孔子《论语 卫灵公》:“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
jiàn kě ér jìn见可而进 | 见到形势有利就进军。后指有把握就行动。 | 汉 荀悦《汉纪 高帝纪》:“赵兵出国迎战,见可而进,知难而退,怀内顾之心,无必死之计。” |
sǐ ér bù huǐ死而不悔 | 悔:悔恨,懊悔。就是死了也不懊悔。形容态度坚决。 | 唐·赵蕤《反经·是非》:“自与杀身成名,若季、路、仇、牧,死而不悔也。” |
qiān fū suǒ zhǐ,wú jí ér sǐ千夫所指,无疾而死 | 指:指责。被众人所指责将没什么好下场。 | 《中国工农红军1936年5月5日电》:“语云:‘千夫所指,无疾而死’……愿诸公深思熟虑之。” |
pín ér lè dào贫而乐道 | 家境贫穷,却以获得知识、懂得道理为乐事。 | 《论语·学而》:“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
yǐ lǘ ér wàng倚闾而望 | 闾:古代里巷的门。形容父母盼望子女归来的迫切心情。 | 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女朝出而晚来,则吾倚门而望,女暮出而不还,则吾倚闾而望。” |
zé féi ér shì择肥而噬 | 择:挑选;噬:咬。比喻选择富裕的人进行敲诈勒索。 | 清·吴趼人《糊涂世界》卷九:“上头限了首县三天限,首县限了差役一天半限。这些差役个个摩拳擦掌,择肥而噬。到得次日一早,果然捉了七八个人来。” |
bù dé yǐ ér yòng zhī不得已而用之 | 用:使用。没有办法,只好采用这个办法。 | 《六韬 文韬 兵道》:“圣王号兵为凶器,不得已而用之。” |
bù yuē ér tóng不约而同 | 约:约定;同:相同。事先没有经过商量而彼此的看法或行动却完全一致。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平津侯主父列传》:“无尺寸之势,起闾巷,杖棘矜,应时而皆动,不谋而俱起,不约而同会。” |
wáng gù zuǒ yòu ér yán tā王顾左右而言他 | 指离开话题,回避难以答复的问题。 | 《孟子·梁惠王下》 |
bù yán ér yù不言而谕 | 言:解释,说明。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形容事理非常明显。 | 宋 苏轼《却鼠刀铭》:“呜呼嗟夫,吾苟有之,不言而谕,是亦何劳。” |
rú rù bào yú zhī sì,jiǔ ér bù wén qí chòu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 鲍鱼:咸鱼;肆:店铺。如同进入咸鱼店,时间一长就闻不到它的腥臭味。比喻环境对人的熏染和影响。 | 三国·魏·王肃《孔子家语·六本》:“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
fèi rán ér fǎn废然而返 | 废然:形容疑虑消除。原指怒气消失;恢复常态。现指败兴而归。 | 庄周《庄子 德充符》:“我拂然而怒,而适先生之所,则废然而反。” |
shī ér bù fèi施而不费 | 给人以恩惠利益,而自己又耗费不多。亦作“惠而不费”。 | 《论语·尧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史记·吴太伯世家》:“广而不宣,施而不费。” |
yú guàn ér xíng鱼贯而行 | 象游鱼一样一个跟着一个地接连着走。形容一个跟一个单行前进。 | 晋·范汪《请严诏谕庾翼还镇疏》:“而玄冬之月,沔汉干涸,皆当鱼贯而行。” |
chuí shǒu ér dé垂手而得 | 形容得来毫不费力气。 | 清 李绿园《歧路灯》第38回:“那个资性,读不上三二年,功名是可以垂手而得的。” |
shì ér fú jiàn,tīng ér fú wén视而弗见,听而弗闻 | 视:看。指不注意,不重视,睁着眼却没看见。也指不理睬,看见了当作没看见,听到了当作没听见 | 西汉·戴圣《礼记·中庸》:“鬼神之为德其咸乎,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 |
zuò ér dài bì坐而待毙 | 坐着等死。比喻遭遇危难而不采取积极的坐着等死措施。 | 语出三国 蜀 诸葛亮《后出师表》:“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 |
bù yì ér fēi不翼而飞 | 翼:翅膀;不翼:没有翅膀。没有翅膀就飞走了。形容消息等流传迅速;也比喻东西突然不见了。也作“无翼而飞”。 | 战国 齐 管仲《管子 戒篇》:“无翼而飞者,声也;无根而固者,情也。” |
shàn jià ér gū善贾而沽 | 贾:通“价”。善贾:好价钱;沽:出卖。等好价钱卖出。比喻怀才不遇,等有的赏识的人再出来做事。也比喻有了肥缺,才肯任职。 | 《论语·子罕》:“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价)而沽诸?” |
yī hòng ér sàn一哄而散 | 经过一阵喧闹后马上就散开了。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一卷:“看的人见没得买了,一哄而散。” |
bù è ér yán不恶而严 | 并不恶声恶气,但很威严,使人知敬畏。 | 《周易 遁》:“君子以远小人,不恶而严。” |
bì ér hòu yǐ毙而后已 | 毙:倒下,死亡。指努力工作或为某一目的奋斗终生,至死才罢休。 | 西汉 戴圣《礼记 表记》:“乡道而行,中道而废,忘身之老也,不知年数之不足也,俯焉日有孳孳,毙而后已。” |
yī shēn ér èr rèn一身而二任 | 一个人承担两种任务。 | 东汉 班固《汉书 王吉传》:“诸侯骨肉,莫亲大王,大王于属则子也,于位则臣也,一身而二任之责加焉。” |
shì mù ér dài拭目而待 | 拭:擦;待:等待。擦亮眼睛等着瞧。形容期望很迫切。也表示确信某件事情一定会出现。 | 汉·杨修《答临淄侯笺》:“观者骇视而拭目,听者倾首而竦耳。” |
huì ér bù fèi惠而不费 | 惠:给人好处;费:耗费。给人好处,自己却无所损失。 | 先秦 孔子《论语 尧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之亦惠而不费乎!” |
niè ér bù zī涅而不淄 | 见“涅而不缁”。 | 明·张居正《七贤咏》序:“蝉蜕于粪溷之中,皭然涅而不淄者也。” |
guā mù ér shì刮目而视 | 刮目:擦拭眼睛,指去掉老看法。去掉旧的看法,用新眼光去看待。 | 李脃人《暴风雨前》第五部分:“田老兄那么亲切的拍着他的膀膊道:‘士三日不见,当刮目而视,吾子有焉!’” |
yùn dú ér cáng韫椟而藏 | 把玉裹在匣子里藏起来。比喻怀才隐退。 | 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58回:“两位将军,有些神箭,当奏闻吾王,美玉不可韫椟而藏。” |
yǐn jǐng ér wàng引颈而望 | 伸长脖子远望。形容殷切盼望。 | 清·袁枚《小仓山房尺牍》第73首:“枚喜跃不已,学闲鸥引颈而望。” |
zhǐ zhī qí rán,ér bù zhī qí suǒ yǐ rán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 | |
xuè ér bù nüè谑而不虐 | 谑:开玩笑。开玩笑而不使人难堪。 | 《诗经·卫风·淇奥》:“善戏谑兮,不为虐矣。” |
chèng xīn ér cuàn秤薪而爨 | 薪:柴;爨:烧火煮饭。比喻只注意小事,不从大处着眼。 | 《淮南子 泰族训》:“称薪而爨,数米而炊,可以治小而未可以治大也。 |
suí yù ér ān随寓而安 | 见“随遇而安”。 | 宋·朱熹《朱子语类》第14卷:“安,谓随所寓而安,盖深于静也。” |
yáng cháng ér qù扬长而去 | 扬长:大模大样的样子。丢下别人;大模大样地离去。也作“徉长而去”。 |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说罢,深深一揖,扬长而去。” |
fèn mèi ér qǐ奋袂而起 | 奋袂:挥袖。袖子一挥站起来。形容奋然而起。 | 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55回:“庄王方进午膳,闻申舟见杀,投箸于席,奋袂而起。” |
fēn ér zhì zhī分而治之 | ①分别治理。②利用手段使国家、民族或宗教等产生分裂,然后对其进行控制和统治。 | 清·俞樾《群经平议·周官二》“巫马下士二人医四人”:“凡邦之有疾病者,疕疡者造焉,则使医分而治之,是亦不自医也。” |
sān guò qí mén ér bù rù三过其门而不入 | 原是夏禹治水的故事,后比喻热心工作,因公忘私。 | 《孟子·离娄下》:“禹、稷当平世,三过其门而不入。” |
bù dé ér zhī不得而知 | 得:能够。无从知道。 | 唐 韩愈《争臣论》:“故虽谏且议,使人不得而知焉。” |
lǎo ér yì zhuàng老而益壮 | 老:老年;益:更加;壮:强壮,雄壮。年纪虽老而志气更强壮。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马援传》:“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
yī cù ér dé一蹴而得 | 见“一蹴而就”。 | 茅盾《路》十二:“现在,他们认为胜利不能一蹴而得,必须用持久战。” |
kě xiǎng ér zhī可想而知 | 想:推想。可以通过推想而了解真相。 | 宋 王楙《野客丛书 汉唐俸禄》:“而郊以吟诗废务,上官差官以摄其职,分其半禄,酸寒之状,可想而知。” |
fèi shū ér tàn废书而叹 | 因有所感而停止读书。 |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太史公曰:余读《孟子》书,至梁惠王问‘何以利吾国’,未尝不废书而叹也。” |
yì hōng ér shàng一哄而上 | 同“一哄而起”。 | 《人民日报》1983.10.31:“在发展新‘三大件’和其他有前途的轻工行业时,决不能再像发展老‘三大件’那样,一见有利可图,便一哄而上。” |
kě wàng ér bù kě jí可望而不可及 | 指只可仰望而不可接近。 | 郭沫若《月蚀》:“可望而不可及的古之人,你们的鼓声透过了几千万重的黑幕,传达到我耳里来了!” |
záo huài ér dùn凿坏而遁 | 见“凿坏以遁”。 | 《淮南子·齐俗训》:“颜阖,鲁君欲相之而不肎,使人以币先焉,凿培而遁之。” |
zhōu ér bù bǐ周而不比 | 周:亲和、调合;比:勾结。关系密切,但不勾结。指与众相合,但不做坏事。 | 《论语·为政》:“子曰:‘君子周而不比。’” |
zhěn shàn ér jū枕善而居 | 谓守善不移。 | 北齐·刘昼《新论·慎独》:“故蘧瑷不以昏行变节,颜回不以夜浴改容……斯皆慎乎隐微,枕善而居,不以视之不见而移其心,听之不闻而变其情也。” |
yī hóng ér sàn一閧而散 | 见“一哄而散”。 | |
wàng ér shēng wèi望而生畏 | 看着就害怕。生畏:害怕。 | 先秦 孔子《论语 尧曰》:“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
yī hōng ér sàn一轰而散 | 形容聚在一起的人一下子吵吵嚷嚷地走散了。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8回:“大家才嘻嘻哈哈一轰而散,跑出去了。” |
lǎo ér bù sǐ老而不死 | 本是孙子骂旧友原壤年老无德可称术的话,后亦指年老而不利于社会国家或拖累后辈。 | 《论语·宪问》:“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 |
bù móu ér hé不谋而合 | 谋:计议;商议;合:相合一致。事先没有商量过而彼此意见或行动却完全一致。 | 晋 干宝《搜神记》第二卷:“二人之言,不谋而合。” |
guān jī ér zuò观机而作 | 见“观机而动”。 | 《隋书·贺娄子幹传》:“今臣在此,观机而作,不得准诏行事。” |
jiē zhǒng ér zhì接踵而至 | 踵:脚后跟;接踵:足跟相接。后头的人脚尖挨上前头人的脚跟;一个跟着一个来到。形容人特别多;络绎不绝。或事情连续不断地发生。也作“继踵而至”、“接踵而来”。 | 《新编五代史平话 唐史下》:“是日唐主大军接踵而至。” |
luò huāng ér táo落荒而逃 | 离开大路;逃向荒野。形容战败后狼狈地逃走。也比喻处于尴尬窘迫境地时狼狈而去。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玄德望见‘地公将军’旗号,飞马赶来,张宝落荒而走。” |
bù jiào ér shā不教而杀 | 教:教育;杀:处罚,杀死。不警告就处死。指事先不教育人,一犯错误就加以惩罚。 | 先秦 孔子《论语 尧曰》:“不教而杀谓之虐。” |
kǎi xuán ér guī凯旋而归 | 打仗得胜后返回。 | 李晓明《平原枪声》:“等把鬼子打走了,你们凯旋归来,我带领乡亲们到十里开外去迎接。” |
guó ér wàng jiā国而忘家 | 谓为国事而忘其家。 | 《儒林外史》第六回:“但自古道:‘公而忘私,国而忘家。’我们科场是朝廷大典,你我为朝廷办事,就是不顾私亲,也还觉得于心无愧。” |
rú cǐ ér yǐ如此而已 | 就这样罢了。而已:罢了。 | 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上》:“无为其所不为,无欲其所不欲,如此而已矣。” |
miáo ér bù xiù苗而不秀 | 指庄稼出了苗而没有开花结果。比喻人有好的资质,却没有成就就不幸夭折。 | 先秦 孔子《论语 子罕》:“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
tǐng shēn ér chū挺身而出 | 形容遇到危难时;勇敢地站出来;担当其任。挺:挺起身来;勇敢刚毅的样子。 | 《旧五代史 周 唐景思传》:“后数日城陷,景思挺身而出,使人告于邻郡,得援军数百,逐其草冠,复有其城,毫民赖是以济。” |
shí èr wǔ ér bù zhī shí识二五而不知十 | 只知道一个方面,而不懂得全面地观察问题。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越王勾践世家》:“且王之所求者,斗晋楚也;晋楚不斗,越兵不起,是知二五而不知十也。” |
ān zhěn ér wò安枕而卧 | 放好枕头睡大觉。比喻太平无事,不必担忧。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黥英列传》:“使布出于上计,山东非汉之有也;出于中计,胜败之数未可知也;出于下计,陛下安枕而卧矣。” |
xī xíng ér jìn膝行而进 | 跪着用膝盖向前进。形容卑躬敬畏的表现。 | 战国·宋·庄周《庄子·在宥》:“黄帝顺下风,膝行而进,再拜稽首而问曰。” |
yìng yùn ér shēng应运而生 | 原意是顺应天命而产生的人或事物;后多指顺应适当的时机或时代要求而出现的人或事物。 | 汉 荀悦《汉纪后序》:“实天生德,应运建立。” |
xū ér xū zhī虚而虚之 | 虚:空虚。力量虚弱而故意表现虚弱,使敌人反误以为强大。 | 《草庐经略·虚实》:“虚而虚之,使敌人转疑以我为实。” |
xiān tiān xià zhī yōu ér yōu,hòu tiān xià zhī lè ér l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忧虑在天下人之前,享受在天下人之后。比喻吃苦在前,享受在后。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
chēng xīn ér cuàn,shǔ lì nǎi chuī称薪而爨,数粒乃炊 | 称:衡量;薪:柴;爨:烧火煮饭。称了柴草数着米粒煮饭。比喻只注意小事,斤斤计较,形容吝啬或贫穷。 | 晋·葛洪《抱朴子·接疏》:“明者举大略细,不忮不求,故能取威定功,成天平地,岂肯称薪而爨,数粒乃炊,并瑕弃璧。” |
bù qín ér huò不勤而获 | 指不劳而获。 | 宋 王谠《唐语林 补遗三》:“吾闻不勤而获犹谓之灾,士君子所慎者非常之得之。” |
yī yǐn ér jìn一饮而尽 | 饮:喝。一口气就喝完了。形容喝得非常爽快。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卷:“鸨儿只道他敬客,却自家一饮而尽。” |
tài jí ér pǐ泰极而否 | 好的到了极点,坏的就来了。 | 唐 刘禹锡《史公神道碑》:“侍中以帐下生变闻,泰极而否,当歌而哭。” |
tóng rì ér dào同日而道 | 同“同日而论”。 | 西汉·司马迁《史记·张耳陈余列传》:“夫臣与主岂可同日而道哉!” |
bāo ér bù bàn包而不办 | 包:包揽。把事情包揽下来却不办理。 | 杨植霖《若飞同志在绥远狱中》:“一种是国民党的包而不办的办法,一种是共产党的发动群众奋起抗战的路线。” |
xìn ér hào gǔ信而好古 | 信:相信;好:爱好。相信并爱好古代的东西。 | 《论语·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
bù yán ér xìn不言而信 | 旧指君子不用说什么就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形容有崇高的威望。 | 《庄子·田子方》:“夫子不言而信,不比而周。” |
yìng jì ér shēng应际而生 | 际:形势。指应天命而产生。现指适应时机而产生 | 晋·常璩《华阳国志·刘先主志》:“方今大王应际而生,与神合契,愿速即洪业,以宁海内。” |
wú jí ér zhōng无疾而终 | 没有病就死了,比喻事物未受外力干扰就自行消灭。 |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18卷:“到三十六岁,忽对人说:‘玉帝命我为江涛之神,三日后,必当赴任。’至期无疾而终。” |
fēng yōng ér shàng蜂拥而上 | 像成群的蜂拥挤着飞过来一样。形容许多人一起涌上前。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回:“墨雨遂掇起一根门闩,扫红、锄药手中都是马鞭子,蜂拥而上。” |
tóng rì ér lùn同日而论 | 犹言相提并论。 | 西汉·司马迁《史记·苏秦列传》:“夫破人之与破于人也,臣人之与臣于人也,岂可同日而论哉!” |
yǐn ér bù fā引而不发 | 引:拉引;发:射箭。拉长了弓弦;但不把箭射出去。比喻作好一切准备;等待时机;也可比喻善于启发引导。 | 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上》:“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 |
xīn yǒu yú ér lì bù zú心有余而力不足 | 心里非常想做;可是力量不够。 | 先秦 孔子《论语 里仁》:“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
yán ér yǒu xìn言而有信 | 说出话来算数;有信用。 | 先秦 孔子《论语 学而》:“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
xí juǎn ér táo席卷而逃 | 指偷了全部贵重衣物逃跑。 | 清·吴趼人《恨海》第九回:“过了没有几个月,这金如玉就罄其所有,席卷而逃,便把他闹穷了。” |
fù dōng hǎi ér sǐ赴东海而死 | 赴:往,去。跳进东海淹死。形容决心很大。 | 西汉·刘向《战国策·赵策》:“彼则肆然而为帝,则连有赴东海而死耳,吾不忍为之民也。” |
dàn ér wú wèi淡而无味 | 淡:薄,与“浓”相对。菜肴因盐少而没有味道。亦泛指清淡无味。亦形容说话、写文章内容平淡,无趣味。 | 宋 朱熹《朱子语类辑略》第四卷:“此工夫似淡而无味,然做时却自有可乐。” |
wú gōng ér fǎn无功而返 | 指没有任何成效而回来。 | 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攸县、安仁均须越过茶陵,派人去过,无功而返。” |
zì rán ér rán自然而然 | 自由发展;必然这样。指非经人力干预而自然如此。自然:事物本身固有的样子。 | 《牟子理惑篇》:“夫吉凶之与善恶,犹善恶之乘形声,自然而然,不得相免也。” |
zé mù ér qī择木而栖 | 鸟儿选择合适的树木做巢。比喻选择贤君明主,为其效命。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4回:“岂不闻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
cóng tiān ér jiàng从天而降 | 天上掉下来的。 | 东汉 班固《汉书 周亚夫传》:“直入武库,击鸣鼓。诸侯闻之,以为将军从天而下也。” |
bù láo ér chéng不劳而成 | 不须劳苦就能有成就。 | 《韩非子 外储说右下》:“因事之理则不劳而成,故兹郑之踞辕而歌以上高梁也。” |
xíng ér shàng xué形而上学 | 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世界。 | 毛泽东《矛盾论》:“一种是形而上学的见解,一种是辩证法的见解,形成了互相对立的两种宇宙观。” |
dài xīng ér chū戴星而出 | 戴:头顶着。天没亮就出门了。形容人非常勤劳。 | 宋·苏轼《东坡应诏集·策别》:“夫今为京兆者,戴星而出,见烛而入,早出晚归。” |
wàng fēng ér mí望风而靡 | ①见对方的威势就服服帖帖。形容畏惧之状。②望见对方就为之折服倾倒。形容钦敬之状。③同“望风披靡”。 | 《汉书·杜周传》:“天下莫不望风而靡,自尚书近臣皆结舌杜口,骨肉亲属莫不股栗。”唐·陈子昂《堂弟孜墓志铭》:“是以乡里长幼,望风而靡;邦国贤豪,闻名而悦服。” |
téng kōng ér qǐ腾空而起 | 腾空:向天空飞升。向高空升起。 | 清 褚人获《隋唐演义》第三回:“李靖正欲挽留,只见那女子拨转马头,那马即腾空而起,倏忽不见。” |
yán ér wú wén,xíng zhī bù yuǎn言而无文,行之不远 | 文章没有文采,就不能流传很远。同“言之无文,行之不远”。 | 北周 庚信《燕射歌辞 角调曲》:“言而无文,行之不远;义而无立,勤则无成。” |
yǎn kǒu hú lú ér xiào掩口胡卢而笑 | 胡卢:喉间的笑声。捂着嘴笑,指暗笑,窃笑。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视成所蓄,掩口胡卢而笑。” |
sǐ ér hòu zhǐ死而后止 | 死了以后才停止。形容奋斗终身,贡献出一切。 | 春秋·鲁·左丘明《国语·晋语》:“天二子之良,将勒营其君,复使立于外,死而后止,何日以来。” |
mí ér bù fǎn迷而不反 | 迷路后不知回来。比喻犯了错误不知改正。 |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钟会传》:“若偷安旦夕,迷而不反,大兵一发,玉石皆碎。” |
xué ér hòu zhī bù zú学而后知不足 | 只有经过学习,才会发现自己的不足。 | 江泽民《在党外人士迎春座谈会上的讲话》:“不知,就要学习,学而后知不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