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bái yī gōng qīng白衣公卿 | 古时指进士。唐代人极看重进士,宰相多由进士出身,故推重进士为白衣卿相,是说虽是白衣之士,但享有卿相的资望。 | 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 卷一 散序进士》:“盛于贞观、永徽之际,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以至岁贡常不减八九百人,其推重谓之‘白衣公卿’,又曰‘一品白衫’。” |
shēn qiè zhù bái深切著白 | 深刻而显明。同“深切著明”。 | 宋 司马光《与薛子立秀才书》:“观足下之文……深切著白,使其人果举而行之,则足下虽未得位,而泽固施于民矣。” |
bái yù wú xiá白玉无瑕 | 瑕:玉上的赤色斑点。洁白的美玉上没有一点疵斑。比喻人或事物完美无缺。 |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吉州福寿和尚》:“问:‘不曾博览空王教略,借玄机试道看。’师曰:‘白玉无瑕,卞和刖足。’” |
zhū zhū bái bái朱朱白白 | 朱朱:花红的样子。红的红,白的白。指各色花木。 | 唐·韩愈《感春三首》:“晨游百花林,朱朱兼白白。” |
shuō bái dào hēi说白道黑 | 见“说白道绿”。 |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88回:“小肉儿,还恁说白道黑,他一个佛家之子,你也消受不得他这个问讯。” |
sǐ qiú bái lài死求白赖 | 指不停地纠缠。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6回:“俗话说的:‘天下无难事’,只怕死求白赖,或者竟拦住他也不可知。” |
bái shǒu qǐ jiā白手起家 | 白手:空手;起家:创立家业。由一无所有而创立事业。比喻在一无所有或条件很差的情况下;靠自己的双手艰苦创业。 | 谢觉哉《一支不平凡的生产队伍》:“很多社和组只利用了一部分救济款作资金甚至是白手起家的。” |
jí chì bái liǎn急赤白脸 | 心里着急,脸色难看。形容非常焦急的神情。 | 浩然《艳阳天》第60章:“韩小乐见焦淑红急赤白脸,好像要吵架的样子。” |
fù liè táo bái富埒陶白 | 比喻极富有。 | 南朝·梁·刘峻《广绝交论》:“富埒陶白,赀巨程罗,山擅铜陵,家藏金穴。” |
tóu bái chǐ huō头白齿豁 | 豁:破缺。头发白,牙齿缺。形容人衰老的状态 | 清·汪琬《答陈蔼公论文书》:“年比四十,而精气衰耗,头白齿豁。” |
hēi jiā bái rì黑家白日 | 不分昼夜,整天整夜。 | 《红楼梦》第三八回:“贾母笑道:‘明日叫你黑家白日跟着我,我倒常笑笑儿,也不许你回屋里去。’” |
bái huà bā gǔ白话八股 | 用白话写的类似旧时八股式的文章。比喻指应命而写的刻板文章。 | 鲁迅《南腔北调 “论语一年”》:“ 说是《论语》办到一年了,语堂先生命令我做文章。这实在好像出了‘《学而》一章’的题目,叫我做一篇白话八股一样。” |
qīng hóng zào bái青红皁白 | ①比喻是非、好歹。②比喻底细、情由。③犹言水落石出。 | |
cāng yán bái fà苍颜白发 | 颜:容颜。面容苍老,满头白发。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
zhǐ zào wéi bái指皁为白 | 谓混淆黑白,颠倒是非。 | |
bái fà zhū yán白发朱颜 | 颜:脸色。头发斑白,脸色通红。形容老人容光焕发。 | 明 无名氏《渔樵闲话》第二折:“绿衣黄里颠倒用,白发朱颜喜怒看。” |
xū fà jiē bái须发皆白 | 胡须头发全都白了。指年事以高。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那太公年近六旬之上,须发皆白,头戴遮尘暖帽,身穿直缝宽衫,腰系皂丝绦,足穿熟皮靴。” |
bái fà dān xīn白发丹心 | 丹心:赤诚之心。形容年迈苍老,仍然怀有一颗赤诚之心。 | 《汉书 苏武传》记载苏武出使匈奴,被扣十九年,丹心一片,及还,须发皆白的故事。 |
hùn xiáo hēi bái混淆黑白 | 混淆:混杂不清;使界限模糊。把黑的白的故意搅在一起。指有意制造混乱以颠倒是非。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杨震传》:“白黑溷淆,清浊同源。” |
bái bì wēi xiá白璧微瑕 | 璧:中间有孔的扁圆形玉器;瑕:玉上的斑点。洁白的玉上的小斑点。比喻美好的人或事物的不足之处;美中不足。 | 南朝 梁 萧统《<陶渊明集>序》:“白璧微瑕,惟在《闲情》一赋。” |
bái yù wēi xiá白玉微瑕 | 白玉上的小斑点。比喻有些小缺点,美中不足。 | 唐 吴兢《贞观政要 公平》:“君子小过,盖白玉之微瑕;小人小善,乃铅刀之一割。” |
bái yǐ zhēng xué白蚁争穴 | 比喻竞逐名利。 | 元 马谦斋《沉醉东风 自悟》曲:“取富贵青蝇竞血,进功名白蚁争穴。” |
bái hè liàng chì白鹤晾翅 | 太极拳的一个拳式,动作像站定的白鹤张开翅膀晾着 | |
sān fù bái guī三复白圭 | 《论语 先进》:“南容三复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何晏集解引孔安国曰:“《诗》云:‘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南容读诗至此,三反复之,是其心慎言也。”后因以“三复白圭”谓慎于言行。 | 《论语·先进》:“南容三复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何晏集解引孔安国曰:“《诗》云:‘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南容读诗至此,三反复之,是其心慎言也。” |
sǐ qǐ bái lài死乞白赖 | 谓纠缠不休。 |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三十二回:“这可亏了他三个死乞白赖的拉住我,不叫我打他。” |
bái shǒu chéng jiā白手成家 | 没有依恃,而独立兴起的家业或事业。 |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十二:“朱延年是商人的儿子,他的福佑药房是白手成家的。” |
liǎng bìn bān bái两鬓斑白 | 两边鬓角头发花白。形容年老或操劳过度。 |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三卷第三章:“他关住门,立在脚地上,低倾下两鬓斑白的头颅,开始沉重地思考这新的使命。” |
qīng qīng bái bái清清白白 | 品行纯洁,没有污点,特指廉洁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74回:“古人曾也说的,‘不作狠心人,难得自了汉。’我清清白白的一个人,为什么教你们带累坏了我!” |
yuè bái fēng qīng月白风清 | 月光皎洁;微风凉爽。形容恬静美好的夜景。 | 宋 苏轼《后赤壁赋》:“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 |
bái bì sān xiàn白璧三献 | 楚人和氏得玉璞,两献楚王,两遭刖足。第三次王使治璞,得白玉,琢以为璧,世称“和氏璧”。比喻不识良材或怀才不遇。 | 见《韩非子 和氏》。 |
yǐ hēi wéi bái以黑为白 | 谓颠倒是非。 | 《吕氏春秋·应同》:“父虽亲,以黑为白,子不能从。” |
bái là míng jīng白蜡明经 | 白蜡:比喻光秃空白。明经:科举制度中科目之一。比喻屡试不中。 | 唐 张鷟《朝野佥载》:“张鷟号青钱学士,以其万选万中。时有明经董万九上不第,号白蜡明经,与鷟为对。” |
bù fēn zào bái不分皂白 | 皂:黑色。不分黑白。比喻不分是非曲直;不问情由。 | 《诗经 大雅 桑柔》:“匪言不能,胡斯畏忌。”汉 郑玄笺:“胡之言何也,贤者见此事之是非,非不能分别皂白言之于王也。” |
bái fà cāng yán白发苍颜 | 头发已白,脸色灰暗。形容老人的容貌。 | 宋 洪迈《容斋五笔 白苏诗纪年岁》:“白发苍颜五十三,家人强遣试春衫。” |
yā dǎo yuán bái压倒元白 | 元、白:指唐代诗人元稹和白居易。用来比喻作品胜过同时代有名的作家。 | 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 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记》:“我今日压倒元白。” |
yǐ bái dǐ qīng以白诋青 | 以白色诋毁青色。比喻用自以为是的偏见去否定别人。 | 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五:“宁藏拙而不为则可,若护其所短,而反讥人之所长,则不可。所谓以宫笑角,以白诋青者,谓之陋儒。” |
píng bái wú gù平白无故 | 平白:凭空;故:缘故;原因。没有道理;没有原因。 | 清 石玉昆《三侠五义》:“平白无故的生出这等毒计。” |
yǐng zhōng bái xuě郢中白雪 | 典出战国楚宋玉《答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后以“郢中白雪”指高雅的乐曲或诗文。 | 典出战国·楚·宋玉《答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
liǎng tóu bái miàn两头白面 | 比喻表里不一,两方面讨好。 | 元 康进之《李逵负荆》第二折:“则为你两头白面搬兴废,转背言词说是非。” |
zhēn xiàng dà bái真相大白 | 真相:佛教用语;指本来面目;大白:彻底弄清楚了。真实情况完全弄清楚了。 | 《花城》1981年第1期:“要是能把他的疯病治好了,就可以真相大白了。” |
qīng hún wú bái清浑皁白 | 比喻事物的本来面目、是非、情由等。 | |
hóng kǒu bái yá红口白牙 | 指一口咬定或指某句话确实说过。 | 清·郭小亭《济公全传》第56回:“红口白牙,吃了东西,要甜的不敢给咸的,要辣的不敢给酸的,吃完了不给钱?” |
yǐ bái wéi hēi以白为黑 | 谓颠倒是非。 | 《吕氏春秋·应同》:“故君虽尊,以白为黑,臣不能听。” |
zhī bái shǒu hēi织白守黑 | 意思是对是非黑白,虽然明白,还当保持暗昧,如无所见。这是道家的消极处世态度。 | |
bái tóu dào lǎo白头到老 | 白头:头发白。指夫妻相爱相守一直到老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卖油郎独占花魁》:“小娘半老之际,风波历尽,刚好遇个老成的孤老,两下志同道合,收绳卷索,白头到老。” |
bái fàn qīng chú白饭青刍 | 白饭供客,青草喂马。比喻主人招待周到。 | |
bái tù chì wū白兔赤乌 | 月亮和太阳的代称。多借指时间。 | 唐 白居易《劝酒》诗:“天地迢迢自长久,白兔赤乌相趁走。” |
chén yuān mò bái沉冤莫白 | 沉冤:长期得不到伸雪的冤案;莫白:无法辩白,不能弄清。长期得不到申雪的冤屈。 | 宋 张商英《鄂州谢上表》:“虽有沉冤,莫能往诉。” |
pī hóng pàn bái批红判白 | 批:削;判:分开;红、白:指花卉。嫁接花木。 | 宋·李格非《洛阳名园记·李氏仁丰园》:“今洛阳良工巧匠,批红判白,接以他木,与造化争妙,故岁岁益奇。” |
bái fà xiāng shǒu白发相守 | 白头:头发白。指夫妻相爱相守一直到老 | 明·无名氏《杨家将演义》第七卷:“但小女无瑕之玉被汝点破,端期白发相守,慎毋见弃可也。” |
bái fèi kǒu shé白费口舌 | 谈话一无所获。 | |
shù huáng dào bái数黄道白 | 见“数黄道黑”。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34卷:“第一件一张花嘴,数黄道白,指东话西,专一在官宦人家打蜇,那女眷们没一个不被他哄得投机的。” |
shù hēi lùn bái数黑论白 | 见“数黑论黄”。 | 明·康海《中山狼》第二折:“非是俺巧言令色,素与您数黑论白。” |
bái miàn rú guān白面儒冠 | 犹白面书生。指只知读书,阅历少,见识浅的读书人。有时含贬义。亦泛指读书人。 | 清 龚自珍《己亥杂诗》之八四:“白面儒冠已问津,生涯只羡五侯宾。萧萧黄叶空村畔,可有摊书闭户人?” |
bái jiá lán shān白袷蓝衫 | 旧时士人的服装。亦借指尚未取得功名的士人。 | 清 魏秀仁《花月痕》第五回:“大抵青天碧海,不少峨眉见嫉之伤;谁知白袷蓝衫,亦多鼠思难言之痛。” |
dà bái yú tiān xià大白于天下 | 大白:彻底明白,完全清楚;天下:全国。使全国的人都知道事情的真相。 |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19回:“吾辈救国护法之初衷,将无以大白于天下,而佥壬假借,得以自便私图。” |
bái pǎo yī tàng白跑一趟 | 白白地去了一次无功而返。 |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28回:“先要叫人去打听了的好,不然老远的白跑一趟。” |
jí chě bái liǎn急扯白脸 | 心里着急,脸色难看。形容非常焦急的神情。 | 老舍《离婚》六:“她把气咽下去,丈夫是好意,可是,何必那么急扯白脸的呀!” |
qǐ sǐ rén,ròu bái gǔ起死人,肉白骨 | 把死人救活,使白骨再长出肉来。比喻给人极大的恩德。 | 《国语 吴语》:“君王之于越也,医起死人而肉白骨也。” |
bái shǒu qí méi白首齐眉 | 夫妻到老相敬爱。 |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二》:“邹夫人白首齐眉,然晚岁丧明,家计亦薄。” |
bái yún qīn shè白云亲舍 | 亲:指父母;舍:居住。比喻思念父母的话。 | 明 金銮《醉太平 送叶泮西内台》套曲:“青灯旅馆添归梦,白云亲舍觅征鸿。” |
jīn huái tǎn bái襟怀坦白 | 襟怀:胸怀;坦白:坦率。形容心地纯洁;光明正大。 | 清 陈文述《放牛行同前韵》:“董君性仁慈,襟怀亦坦白。” |
yī qióng èr bái一穷二白 | 穷:物质基础差;经济水平低。白:文化、科学落后。形容经济、文化科学水平低;不发达。 |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我曾经说过,我们一为\'穷\',二为\'白\'。\'穷\'就是没有多少工业,农业也不发达。\'白\'就是一张白纸,文化水平、科学水平都不高。 |
chǐ bái chún hóng齿白唇红 | 牙齿白,嘴唇红。形容面容美。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20回:“那厮唤做小张三,生得眉清目秀,齿白唇红。” |
bái xuě yáng chūn白雪阳春 | 指战国时代楚国的两支高雅歌曲。比喻高雅的诗歌和其他的文学艺术。 | 宋 王禹偁《为宰相谢赐御制歌诗表》:“《白雪》《阳春》之句,空炫清新。” |
huáng tóng bái sǒu黄童白叟 | 黄发儿童,白发老人。泛指老人与孩子。 | 唐 韩愈《元和圣德》诗:“卿士庶人,黄童白叟,踊跃欢呀。” |
hán yuān mò bái含冤莫白 | 含:包藏;莫:无处;无法;白:弄明白。指有冤屈无处申诉、无法昭雪。 | |
huáng máo bái wěi黄茅白苇 | 连片生长的黄色茅草或白色芦苇。形容齐一而单调的情景。 | 宋·苏轼《答张文潜书》:“惟荒瘠斥卤之地,弥望皆黄茅白苇,此则王氏之同也。” |
bái shǒu xiāng zhī白首相知 | 白首:白头发,引申为时间长。意谓老年知己。 | 明 孙仁儒《东郭记 顽夫廉》:“君家朋友何须道,翻腾云雨都常套,抵多少白发相知,按剑同袍。” |
dōng fāng jiāng bái东方将白 | 天将破晓。 | |
zhù xuán shàng bái注玄尚白 | 指白纸黑字的文字记载。 | 明宋应星《天工开物 丹青》:“斯文千古之不附也,注玄尚白,其功孰与京哉!” |
fú bái zǎi bǐ浮白载笔 | 浮:罚人饮酒;白:指专用来罚酒的大杯;浮白:指喝酒和干杯;载笔:拿着笔。一面喝酒,一面写作。旧时比喻文人的雅量和才气。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自志》:“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 |
bái bái zhū zhū白白朱朱 | 朱:正红色。白的白,红的红。指色彩各异的花木。 | 唐 韩愈《感春三首》诗:“晨游百花林,朱朱兼白白。” |
kōng kǒu shuō bái huà空口说白话 | 形容只是口头说说而没有事实证明或实际行动。 | 《旧唐书 宪宗本纪》:“凡好事口说则易,躬行则难。卿等既言之,须行之,勿空口说。” |
mǎ jiǎo wū bái马角乌白 | 乌鸦变白,马头生角。比喻不能实现之事。 | 《燕丹子》卷上:“燕太子丹质于秦,秦王遇之无礼,不得意,欲求归。秦王不听,谬言曰:‘令乌白头,马生角,乃可许耳。’” |
yī pǐn bái shān一品白衫 | 唐人推重进士,称应进士科者为“一品白衫”。意谓他日可以官登一品,但今日则犹着白衫。 | |
hàn qīng tóu bái汗青头白 | 谓书成人老。语出唐刘知几《史通·忤时》:“每欲记一事载一言,皆阁笔相视,含毫不断。故头白可期,而汗青无日。” | 语出唐·刘知几《史通·忤时》:“每欲记一事载一言,皆阁笔相视,含毫不断。故头白可期,而汗青无日。” |
wū bái mǎ jiǎo乌白马角 | 乌鸦变白,马头生角。比喻不能实现之事。 | 南朝 宋 鲍照《代白紵舞歌辞》:“思君厚德委入山,洁诚洗志期暮年,乌白马角宁足言。” |
bái máo huáng yuè白旄黄钺 | 比喻有关征战的事。 | 《尚书 牧誓》:“王左仗黄钺,右秉白旄以麾。” |
bái qià qīng shān白恰青衫 | 白恰:尖顶无檐的白布帽;青衫:青色袍衫。指没有取得功名的士人。 | 宋·谢翱《送袁太初归剡原》:“风帆送客到夷州,白恰青衫谈不朽。” |
bái yī cāng gǒu白衣苍狗 | 苍:苍白。浮云像白衣,瞬间变得像苍狗。比喻世事变化无常。 | 唐 杜甫《可叹诗》:“天上浮云如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 |
huái huáng wò bái怀黄握白 | 谓携带着钱财。黄,指黄金;白,指白银。 | 晋·葛洪《抱朴子·勉学》:“于是莫不蒙尘触雨,戴霜履冰,怀黄握白,提清挈肥,以赴邪径之近易,规朝种而暮获矣。” |
hēi zhī bái hàn黑汁白汗 | 形容辛勤劳动的汗水。 | 李凖《不能走那条路》:“他又想起在朱家扛活时,掌柜们在大麦天,看着别人黑汁白汗干活,王老三也是摇着扇子站在一边看。” |
bái yún gū fēi白云孤飞 | 比喻客居他乡,思念父母。 | 《旧唐书 狄仁杰传》:“其亲在河阳别业,仁杰赴并州,登太行山,南望见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所居,在此云下。’瞻望伫立久之。云移乃行。” |
qīng sī bái mǎ青丝白马 | 南朝梁普通年间,“有童谣曰:‘青丝白马寿阳来。’”其后侯景作乱,乘白马以青丝为缰,兵皆青衣,从寿春进军建康。见《梁书·侯景传》、《隋书·五行志上》。后因以“青丝白马”指作乱的人。 | 南朝·梁·普通年间,“有童谣曰:‘青丝白马寿阳来。’”其后侯景作乱,乘白马以青丝为缰,兵皆青衣,从寿春进军建康。见《梁书·侯景传》、《隋书·五行志上》。 |
bái bì qīng yíng白璧青蝇 | 白璧:洁白的玉,比喻清白的人。青蝇:比喻佞人。比喻善恶忠佞。 | 唐 陈子昴《宴胡楚真禁所》诗:“青蝇一相点,白璧遂成冤。” |
huáng yún bái cǎo黄云白草 | 形容边塞荒漠凄凉的景象。 | 唐·权德舆《赠老将》诗:“白草黄云塞上秋,曾随骠骑出并州。” |
shǔ bái lùn huáng数白论黄 | 白:白银;黄:黄金。比喻计较金钱。 | 明 汤显祖《邯郸记 赠试》:“有家兄打圆就方,非奴家数白论黄。” |
bái hēi fēn míng白黑分明 | 比喻是非分得清楚。 | 东汉 班固《汉书 薛宣传》:“所贬退称进,白黑分明,由是知名。” |
qīng tiān bái rì清天白日 | 大白天。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一回:“醒来!清天白日,却怎的这等酣睡?” |
bái shǒu běi miàn白首北面 | 北面:古以南面为尊,北面为卑,此指学生敬师之礼。谓年老犹拜师受业。 | 隋 王通《中说 立命》:“琼曰:‘夫子十五为人师焉,陈留王孝逸,先达之傲者也,然白首北面,岂以年乎?琼闻之,德不在年,道不在位。’” |
kōng gǔ bái jū空谷白驹 | 驹:小壮的马。很好的一匹折马,却放在山谷里不用。比喻不能任用贤能。 | 《诗经 小雅 白驹》:“皎皎白驹,在彼空谷。” |
bái wǎng hēi lái白往黑来 | 比喻变化极大。 | 《列子·说符》:“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 |
qīng yíng rǎn bái青蝇染白 | 同“青蝇点素”。 | 《艺文类聚》卷二六引三国·魏·丁仪《厉志赋》:“疾青蝇之染白,悲小弁之靡托。” |
zuǐ qīng shé bái嘴清舌白 | 谓话说得明确清楚。 | 茅盾《子夜》八:“连这毛丫头也来放肆了……想烫坏我么?料想她也不敢,还不是有人在背后指使么?你给我一句嘴清舌白的回话。” |
wàng duàn bái yún望断白云 | 形容想念父母。 | 《新唐书·狄仁杰传》:“亲在河阳,仁杰在太行山,反顾,见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舍其下。’瞻怅久之,云移乃得去。” |
bái zhǐ hēi zì白纸黑字 | 白纸上写着黑字。比喻有确凿的文字凭据;不容抵赖或改悔。 | 孙中山《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曾不思宪法之所以有效力,全恃民众之拥护,假使只有白纸黑字之宪法,决不能保证民权,俾不受军阀之摧残。” |
bái guī zhī diàn白圭之玷 | 圭:古代行礼时用的玉器;玷:白玉上的斑点。比喻好人的缺点。 | 《诗经 大雅 抑》:“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 |
xū shì shàng bái虚室上白 | 室:比喻心;上:尚;白:明亮。指人能够清虚无欲,则道心就会自然生成。 | 唐·韦渠牟《商山四皓画图赞并序》:“虚室上白,玄门不关。” |
hùn zào hēi bái混造黑白 | 故意颠倒黑白,制造混乱。 |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四回:“人之多言,亦可畏也。倘有混造黑白之人,那时妹子求死不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