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fēng yǔ piāo yáo风雨漂摇 | 见“风雨飘摇”。 | 唐·李华《二孝赞》:“风雨漂摇,支体鳞皴。” |
jiǔ hàn féng gān yǔ久旱逢甘雨 | 逢:遇到;甘雨:好雨;遂人愿的及时雨。长久干旱之后遇到一场好雨。形容一直渴望得到的东西;终于获得了满足。 | 宋 洪迈《容斋随笔 四笔 卷八 得意失意诗》:“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挂名时。” |
móu chén rú yǔ谋臣如雨 | 形容智谋之士极多。 | 西汉·李陵《答苏武书》:“当此之时,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然犹七日不食仅乃得免。” |
fēng chuī yǔ dǎ风吹雨打 | 风雨侵袭。原指风雨对花木的摧残或建筑物侵蚀。比喻某种力量的打击或锻炼考验。 | 唐 杜甫《三绝句》:“不如醉里风吹尽,何忍醒时雨打稀。” |
bù bì fēng yǔ不蔽风雨 | 蔽:遮盖。不能遮风挡雨。形容房屋破烂简陋。 | 清·陈瑚《顽潭诗话·无闷谣》:“我有蔽庐,不蔽风雨。” |
fān shǒu wéi yún,fù shǒu wéi yǔ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 形容人反复无常或惯于耍手段。 | 清 蒋士铨《空谷香 店缢》:“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梁间存寡燕,树杪没慈乌。” |
fēng xíng yǔ sàn风行雨散 | 同“风流云散”。 | 南朝·陈徐陵《与杨仆射书》:“又闻本朝王公,都人士女,风行雨散,东播西流。” |
yún xiāo yǔ sàn云消雨散 | 比喻一切都成了过去。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十卷:“妙舞邀宾,百岁既终,云消雨散,此事自古皆然。” |
jīng fēng yǔ,jiàn shì miàn经风雨,见世面 | 经过许多磨难,见多识广。形容人的生活阅历丰富。 | 毛泽东《组织起来》:“我们共产党员应该经风雨,见世面;这个风雨,就是群众斗争的大风雨,这个世面,就是群众斗争的大世面。” |
zhì fēng mù yǔ栉风沐雨 | 栉:梳头发;沐:洗头发。风梳发,雨洗头。形容人经常在外面不顾风雨地辛苦奔波。 | 先秦 庄周《庄子 天下》:“沐甚雨,栉急风。” |
shǐ rú yǔ jí矢如雨集 | 矢:箭;集:汇集。箭像雨一样射下。 | 清·林云铭《林四娘记》:“持弓回射,矢如雨集,俱向众兵头而掠过。” |
shān yǔ yù lái fēng mǎn lóu山雨欲来风满楼 | 比喻重大事件发生前的紧张情势。 | 唐 许浑《咸阳城东楼》诗:“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
kuáng fēng bào yǔ狂风暴雨 | 大风大雨。比喻声势猛烈或处境险恶。 | 宋 梅尧臣《惜春三月》之二:“前日看花心未足,狂风暴雨忽无凭。” |
yuè yūn ér fēng,chǔ rùn ér yǔ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 月晕出现,将要刮风;础石湿润,就要下雨。比喻从某些征兆可以推知将会发生的事情。 | 宋 苏洵《辨奸论》:“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人人知之。” |
gān lù fǎ yǔ甘露法雨 | 甘露:甜美的露水。佛教称如来的教法如降甘露雨水。 | 《妙法莲花经·普门品》:“淑甘露法雨,灭除烦恼焰。” |
yǔ xiē yún shōu雨歇云收 | 比喻男女离散。 | 元·关汉卿《金线池》第二折:“明知道雨歇云收,还指望待天长地久。”元·无名氏《百花亭》第二折:“止望待天长地久,谁承望雨歇云收。” |
wǔ fēng shí yǔ五风十雨 | 五天刮一次风,十天下一场雨。形容风调雨顺。 | 汉 王充《论衡 是应》:“风不鸣条,雨不破块,五日一风,十日一雨。” |
duàn yǔ cán yún断雨残云 | 比喻男女恩爱中绝,欢情未能持续。 | 清·洪昇《长生殿·献发》:“想春游春,从晓和昏,岂知有断雨残云。” |
fēng yǔ bù gǎi风雨不改 | 比喻处于恶劣环境中不变其节操。 | 《诗经 郑风 风雨序》:“《风雨》,思君子也。乱世则思君子不改其度焉。” |
xuè yǔ xīng fēng血雨腥风 | 下着鲜血的雨;刮着腥味的风。比喻形势、时局的险恶。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23回:“腥风血雨满松林,散乱毛发坠山奄。” |
fēng yǔ piāo líng风雨飘零 | 受风雨吹打而飘失零落。 | 叶圣陶《倪焕之》十二:“风雨飘零,心神不宁,骨节疼痛,都足以引起他们剧列的忿怒。” |
liè fēng yín yǔ列风淫雨 | 列:烈;淫:过量。本指狂风暴雨。后比喻错别字连篇。 |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练字》:“《尚书大传》有‘别风淮雨’,《帝王世纪》云‘列风淫雨’;‘别’、‘列’、‘淮’、‘淫’,字似潜移;‘淫’‘列’义当而不奇,‘淮’‘别’理乖而新异。 |
yǔ dǎ lí huā雨打梨花 | 比喻零乱不堪的狼狈情景。 | 南宋·李重元《忆王孙·春词》词:“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 |
yǒu fēng zǐ yǔ友风子雨 | 指云。云以风为友,以雨为子。盖风与云并行,雨因云而生。 | 《荀子 赋》:“托地而游宇,友风而子雨。” |
shuō yǔ tán yún说雨谈云 | 雨、云:男女欢合。谈论男女欢合之事。 | 元·汤式《赏花时·送友人观光》套曲:“弄柳拈花手倦抬,说雨谈云口倦开,须发已斑白,风流顿改。” |
xīng fēng shí yǔ腥风醎雨 | 犹腥风血雨。 | |
lèi rú yǔ xià泪如雨下 | 眼泪像下雨似地淌了下来。形容非常悲痛。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八回:“林冲见说,泪如雨下,便道:‘上下,我与你二位往日无仇,近日无冤,你二位如何救得小人,生死不忘。’” |
yǔ chán yún jī雨僝云僽 | 谓不好的天气把人折磨。 | 宋·陈亮《点绛唇·咏梅月》词:“清人梦魂,千里人长久,君知否?雨僝云僽,格调还依旧。” |
léi dà yǔ xiǎo雷大雨小 | 比喻说得多,做得少,声势很大,实效很小。 | |
hàn rú yǔ xià汗如雨下 | 汗珠象下雨似的往下掉。形容出汗很多。 |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四十七:“三冬汗如雨。” |
zhèn fēng líng yǔ震风陵雨 | 指疾风暴雨。 | 汉·扬雄《法言·吾子》:“震风陵雨,然后知夏屋之为帡幪也。” |
hé fēng xì yǔ和风细雨 | 温和的风和细小的雨。本指自然现象;现多指用和缓的态度和方式处理问题。 | 南朝 陈 张正见《陪衡阳游耆阇诗》:“清风吹麦垄,细雨濯梅林。” |
fān yún fù yǔ翻云覆雨 | 翻覆:翻转。翻过去是云;翻过来是雨。比喻反复无常或玩弄权术和手段。 | 唐 杜甫《贫交行》:“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 |
yǔ sàn fēng liú雨散风流 | 比喻离散。 | 清·方文《送钱而介归携李》诗:“余年二十游嘉禾,禾中好友良独多……可怜一别十三载,雨散风流竟安在。” |
yún chóu yǔ hèn云愁雨恨 | 指男女间离别之情。 | 宋·柳永《安公子》词:“惟有床前残泪烛,啼红相伴。暗惹起、云愁雨恨情何限。” |
gān dǎ léi bù xià yǔ干打雷不下雨 | 干:空。比喻空作许诺,不肯实施,不肯给人以实惠。 | 老舍《离婚》:“干打雷不下雨是没有什么作用的。” |
yǔ líng xīng sàn雨零星散 | 残败零落貌。常用以比喻溃败。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一百九回:“[张清、王英]杀散左哨军兵,如摧枯拉朽的直冲进来,杀得贼兵四分五裂,七断八续,雨零星散,乱窜奔逃。” |
fēng yǔ duì chuáng风雨对床 | 指兄弟或亲友久别后重逢,共处一室倾心交谈的欢乐之情。 | 唐·韦应物《示全真元常》:“宁知风雨夜,复此对床眠。” |
yǔ zhān yún rě雨沾云惹 | 战国楚宋玉《高唐赋》:“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原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后以“雨沾云惹”为男女情爱之典。 | 战国·楚·宋玉《高唐赋》:“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原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
fēng yǔ jiāo jiā风雨交加 | 大风暴雨一齐袭来。形容天气十分恶劣。 | 清 梁章钜《浪迹续谈 除夕元旦两诗》:“冬至前后,则连日阴噎,风雨交加,逾月不止。” |
mù yǔ zhì fēng沐雨栉风 | 风梳发,雨洗头。形容人经常在外面不避风雨地辛苦奔波。 | 三国 魏 曹丕《黎阳作》诗:“载驰载驱,沐雨栉风。” |
xié yún wò yǔ携云握雨 | 谓男女欢合。 |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四折:“因今宵传言送语,看明日携云握雨。” |
xìng huā chūn yǔ杏花春雨 | 初春杏花遍地、细雨润泽的景象。 | 元·虞集《风入松》词:“为报先生归也,杏花春雨江南。” |
mán yān zhàng yǔ蛮烟瘴雨 | 指南方有瘴气的烟雨。也泛指十分荒凉的地方。 | 宋 黄公度《眼儿媚 梅词和傅参议韵》词:“如今憔悴,蛮烟瘴雨,谁肯寻搜。” |
chī yún ái yǔ痴云騃雨 | 痴:入迷;騃:通“呆”,迟钝。形容男女痴迷于情爱。 | 元·萨都刺《洞房曲》:“痴云騃雨自年年,不管人间有离别。” |
yóu yún yóu yǔ殢云尤雨 | 喻男女之间的缠绵欢爱。 | 北宋·柳永《浪淘沙慢》词:“殢云尤雨,有万般千种,相怜相惜。” |
shàng yǔ páng fēng上雨旁风 | 形容家里贫穷,房屋破旧。 | 唐·韩愈《面海神庙碑》:“上雨旁风,无所盖障。” |
xìng yǔ lí yún杏雨梨云 | 杏花如雨,梨花似云。形容春天景色美丽。 | 明·许自昌《水浒记·冥感》:“慕虹霓盟心,蹉跎杏雨梨云,致蜂蝶恋昏。” |
wò yún xié yǔ握云携雨 | 比喻男女欢合。 | 明·无名氏《苏九淫奔》第二折:“都则为春心荡,也只想握云携雨,谁承望惹祸遭殃。” |
pà fēng qiè yǔ怕风怯雨 | 怯:害怕。形容人害怕艰难困苦,娇气十足。 | 元·秦简夫《东堂老》第二折:“汤风冒雪,忍寒受冷;有一等人怕风怯雨,门也不出。” |
jí shí yǔ及时雨 | 指庄稼正需要雨水时下的雨。比喻适时的帮助。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8回:“如常散施棺材药饵,济人贫苦,周人之急,扶人之困,以此山东、河北闻名,都称他做及时雨。” |
wò yǔ xié yún握雨携云 | 战国楚宋玉《高唐赋》:“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原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后以“握雨携云”指男女欢合。 | 战国楚宋玉《高唐赋》:“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原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
fēng yǔ rú pán风雨如盘 | 盘:大石头。形容风雨极大。 | 宋 孙光宪《兆北琐言 逸文 丁秀才奇术致物》:“诗僧贯休《侠客》诗云:\'黄昏风雨黑如盘,别我不知何处去?\'” |
róu fēng gān yǔ柔风甘雨 | 柔:温和。和煦的春风和及时的春雨。泛指和风细雨。 | 春秋·齐·管仲《管子·四时》:“然则柔风甘雨乃至,百姓百寿,百虫乃蕃。” |
yǔ yáng shí ruò雨旸时若 | 语本《书·洪范》:“曰肃,时雨若;曰乂,时旸若。”后用“雨旸时若”谓晴雨适时,气候调和。 | 语本《书·洪范》:“曰肃,时雨若;曰乂,时旸若。”元·马致远《荐福碑》第二折:“雨旸时若在仁君,鼎鼐调和有大臣。” |
xiāo yān dàn yǔ硝烟弹雨 | 硝烟:爆炸后产生的烟雾,指战争;弹:子弹。硝烟浓密,子弹如雨。形容战场炮火非常激烈。 | 曾朴《孽海花》第33回:“那些日军刚离了硝烟弹雨之中,倏进了酒绿灯红之境。” |
fēng chōng yǔ wèi风舂雨硙 | 舂:用杵臼捣去谷物的皮壳;硙:石磨,研磨谷物。比喻将发生某种情况,事先出现的征兆。 | 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郭《图赞》曰:‘小虫似蚋,风舂雨硙。’” |
guài yǔ máng fēng怪雨盲风 | 犹疾风暴雨。 | 宋·刘克庄《满江红·和王实之韵送伯昌》词:“怪雨盲风,留不住江边行色。” |
chǔ rùn ér yǔ础润而雨 | 柱子的基石润湿了,就是要下雨的征候。比喻见到一点迹象,就能知道它的发展方向。 | 宋 苏洵《辨奸论》:“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人人知之。” |
yǔ gāo yān nì雨膏烟腻 | 谓花草树木在烟雨中显得肥腴润泽。 | 宋·柳永《剔银灯》词:“艳杏夭桃,垂杨芳草,各斗雨膏烟腻。” |
shí yǔ wǔ fēng十雨五风 | 十天下一场雨,五天刮一次风。谓风调雨顺。 | 前蜀·杜光庭《画五岳诸神醮词》:“上扶邦国,傍祐黎元。调十雨五风以登稼穑,普九州六合以致雍熙。” |
fēng fēng yǔ yǔ风风雨雨 | 刮风下雨,比喻重重阻难或议论纷纷。 | 元 张可久《普天乐 忆鉴湖》曲:“风风雨雨清明,莺莺燕燕关情。” |
yǔ lì yān suō雨笠烟蓑 | 同“雨蓑烟笠”。 | 宋·刘过《沁园春·咏别》词:“念丹霞秋冷,风巾雾屦,五湖春暖,雨笠烟蓑。” |
yǔ yuē yún qī雨约云期 | 指男女约会。 | 元·关汉卿《望江亭》第一折:“我呵,怕什么天翻地覆,就顺着他雨约云期。” |
bā fāng fēng yǔ八方风雨 | 八方:四方四隅的总称。四面八方的疾风骤雨。比喻形势骤然变幻,动荡不安。 | 唐 刘禹锡《贺晋公留守东都》:“天子旌旗分一半,八方风雨会中州。” |
hóng xiāo yǔ jì虹销雨霁 | 虹:彩虹;销:同“消”,消失;霁:本指雨止,也引申为天气放睛。彩虹消失,雨后天睛。 | 唐·王勃《滕王阁序》:“虹销雨霁,彩彻云衢,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
qí qíng dǎo yǔ祈晴祷雨 | 祈:向神求祷;祷:向神祈求。祈求日出或下雨。 | 明·无名氏《贺元宵》第一折:“正直无私有至灵,于家为国保黎民,祈晴祷雨皆显应,掌管经书文拳中。” |
fēng yǔ huì míng风雨晦冥 | 见“风雨晦暝”。 | 《元史·世祖纪一》:“乙巳迟明,至江岸,风雨晦冥,诸将皆以为未可渡,帝不从。” |
mù yǔ cháo yún暮雨朝云 | 战国楚宋玉《高唐赋》:“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原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后以“暮雨朝云”指男女间的情爱与欢会。 | 战国·楚·宋玉《高唐赋》:“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
mù yǔ shū fēng沐雨梳风 | 同“沐雨栉风”。 | 明·刘基《野田黄雀行》:“农夫力田望秋至,沐雨梳风尽劳瘁。” |
yǔ duàn yún xiāo雨断云销 | 比喻男女恩情断绝。 | 宋·石孝友《醉落魄》词:“归期莫负青笺约。雨断云销,总是初情薄。” |
fēng yǔ qī qī风雨凄凄 | 凄凄:寒冷。风雨交加,清冷凄凉。 | 《诗经·郑风·风雨》:“风雨凄凄,鸡鸣喈喈。” |
chūn yǔ rú yóu春雨如油 | 春雨贵如油。形容春雨可贵。 |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春雨一滴滑如油。” |
ōu fēng mò yǔ欧风墨雨 | 比喻来自欧美的思想文化等方面的侵袭。 | 各生《利用中国之政教论》:“欧风墨雨,凓摇吾室家者,旦夕且至矣,而何暇于从容立宪为?” |
yǔ lín rì zhì雨淋日炙 | 炙:烤。雨里淋,太阳晒。形容旅途或野外工作的辛苦。 | 唐·韩愈《石鼓歌》:“雨淋日炙野火燎,鬼物守护烦撝呵。” |
bié fēng huái yǔ别风淮雨 | 别:指“列”的误写;淮:指“淫”的误写。用讹字以求新异 | 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 练字》“《尚书大传》有‘别风淮雨’,《帝王世纪》云‘列风淫雨’。‘别’‘列’‘淮’‘淫’,字似潜移。‘淫’‘列’,义当而不奇,‘淮’‘别’,理乖而新异。 |
yǔ qì yún chóu雨泣云愁 | 泪下如雨,愁多如云。形容忧愁深重。 | 元·杨显之《潇湘雨》第一折:“虽然道姻缘不偶,我可一言难就,有多少雨泣云愁。” |
ōu fēng měi yǔ欧风美雨 | 比喻来自欧美的思想文化等方面的侵袭。 | 清·秋瑾《自拟檄文》:“欧风美雨,咄咄逼人,推原祸始,是谁之咎?” |
chūn fēng huà yǔ春风化雨 | 化雨:适时的雨。像用和暖的春风吹拂人;似及时的雨水滋润大地一样。比喻良好教育的普遍深入。也用来称颂师长的教诲。 | 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上》:“有如时雨化之者。” |
qī fēng kǔ yǔ凄风苦雨 | 形容天气恶劣;比喻处境悲惨凄凉。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四年》:“春无凄风,秋无苦雨。” |
xīng yún bù yǔ兴云布雨 | 兴:兴起。兴起云彩,布下雨。比喻神魔鬼怪神通广大。 | 明·无名氏《南极登山》第二折:“小圣东海龙神是也,奉上帝敕令,管领着江河淮济,溪洞潭渊,兴云布雨,降福消灾,济渡众生。” |
yǔ liè shuāng tí雨鬣霜蹄 | 形容骏马奔驰时马鬃耸起,状如飘雨,四蹄飞翻,色白如霜。 | 元·吴澄《八骏图》诗:“阴山铁骑千千匹,雨鬣霜蹄神鬼出。” |
shǔ yǔ qí hán暑雨祁寒 | 夏大雨,冬大寒。《书 君牙》:“夏暑雨,小民惟曰怨咨,冬祁寒,小民亦惟曰怨咨,厥惟艰哉!”蔡沉集传:“祁,大也。暑雨祁寒,小民怨咨,自伤其生之艰难也。”后以“暑雨祁寒”为怨嗟生计艰难之典。 | 《书·君牙》:“夏暑雨,小民惟曰怨咨,冬祁寒,小民亦惟曰怨咨,厥惟艰哉!”蔡沉集传:“祁,大也。暑雨祁寒,小民怨咨,自伤其生之艰难也。” |
jí yǔ bào fēng疾雨暴风 | 指来势急遽而猛烈的风雨。同“暴风疾雨”。 | 晋 干宝《搜神记》卷四:“是日果有疾雨暴风,从太公邑外而过。” |
yún fēi yǔ sàn云飞雨散 | 比喻原先的事物不复存在。 | 隋·张公礼《龙藏寺碑》:“金编宝字,玉牒纶言,满封盈函,云飞雨散。”前蜀·贯休《行路难》诗之二:“云飞雨散今如此,绣闼雕甍作荒谷。” |
cǎn yǔ suān fēng惨雨酸风 | 犹言凄风苦雨。指令人伤感的天气。亦以喻不安定的局势。 |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史料 英夷就抚》:“军门传箭夜缒城,郦生寸舌能销兵。抽红换白须臾事,惨雨酸风顷刻平。” |
shān yǔ yù lái山雨欲来 | “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省略,指预示有事情发生 | 郁达夫《大风圈外》:“这一种不平,怨愤,与被压迫的悲啼,以及人心跃跃山雨欲来的空气,实在还不只是一个教会学校里的舆情。” |
yún xíng yǔ shī云行雨施 | 施:施布。比喻广泛施行恩泽。 | 《周易 干》:“云行雨施,天下平也。” |
yún xíng yǔ qià云行雨洽 | 比喻广施恩泽。 | 《乐府诗集 舞曲歌辞一 北齐文武舞歌》:“云行雨洽,天临地持。” |
wèi yǔ chóu móu未雨绸缪 | 绸缪:修缮房屋。在没有下雨前;就要修缮好门窗。比喻事先作好准备;防患未然。 | 《诗经 豳风 鸱鸮》:“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 |
fēng yǔ piāo yáo风雨飘摇 | 在风雨里飘浮摇荡。比喻动荡不稳或岌岌可危。 | 《诗经 豳风 鸱鸮》:“予室翘翘,风雨所漂摇。” |
yǔ lián yún dòng雨帘云栋 | 唐王勃《滕王阁》诗:“昼栋朝飞南浦云,朱帘暮卷西山雨。”后因以“雨帘云栋”形容高敞华美的楼阁。 | 唐·王勃《滕王阁》诗:“昼栋朝飞南浦云,朱帘暮卷西山雨。”宋·杨无咎《青玉案》词:“傍湖开径,雨帘云栋,平地居仙子。” |
mì yún bù yǔ密云不雨 | 满天乌云不下雨。比喻事物正在酝酿,一时还没有发作。 | 《周易 小畜》:“密云不雨,自我西郊。” |
máng fēng guài yǔ盲风怪雨 | 谓非常急骤凶猛的风雨。 | 唐·韩愈《南海神庙碑》:“吏滋不供,神不顾享;盲风怪雨,发作无节。” |
huī hàn chéng yǔ挥汗成雨 | 挥:洒,泼。用手抹汗,汗洒下去就跟下雨一样。形容人多。 | 春秋 齐 晏婴《晏子春秋 杂下九》:“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 |
fēng tiáo yǔ shùn风调雨顺 | 调:调和;配合得均匀合适;顺:适合需要。形容风雨及时;有利于作物的生长。现比喻客观条件有利。 | 《旧唐书 礼仪志一》引《六韬》:“既而克殷,风调雨顺。” |
xià yǔ yǔ rén夏雨雨人 | 雨:前一个“雨”,名词,雨水;后一个“雨”,动词,下雨。有如夏天的雨落在人身上。比喻及时给人帮助和教育。 | 西汉 刘向《说苑 贵德》:“吾不能以春风风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吾穷必矣。” |
fēng yǔ huì míng风雨晦暝 | 谓风雨交加,天色昏暗犹如黑夜。 | 唐·王度《古镜记》:“遂起视之,则风雨晦暝,缠绕此树,电光晃耀,忽上忽下。” |
dà yǔ pāng tuó大雨滂沱 | 滂沱:雨大而多的样子。形容寸下得很大。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八回:“行了数日,忽值大雨滂沱。 |
zhàng yǔ mán yún瘴雨蛮云 | 瘴:瘴气;蛮:南方荒无人烟的地区。形容南方边远地区的恶劣自然环境。 | 宋·陆游《涪州》诗:“使君不用勤留客,瘴雨蛮云我欲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