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鸿秋·春情
[元代]:张可久
疏星淡月秋千院,愁云恨雨芙蓉面。
伤情燕足留红线,恼人鸾影闲团扇。
兽炉沉水烟,翠沼残花片。
一行写入相思传。
疏星淡月秋千院,愁雲恨雨芙蓉面。
傷情燕足留紅線,惱人鸾影閑團扇。
獸爐沉水煙,翠沼殘花片。
一行寫入相思傳。
“塞鸿秋·春情”译文及注释
译文
疏疏的星,淡淡的月,冷冷清清秋千院,愁如云,恨似雨,布满芙蓉般的脸面。
寂寞伤心,深情在燕足上系红线,对镜照芳容,形影孤单好烦恼,百无聊赖摇团扇。
看香炉里烟气低沉,池塘中落花成片。
这些景物都像一行行字句写入了相思传。
注释
淡月:不太明亮的月亮或月光。
愁云:谓色彩惨淡,望之易于引发愁思的烟云。
伤情:伤感
燕足留红线:曲出宋曾慥类说引《丽情集·燕女坟》:宋末妓女姚玉京后夫敬瑜,敬瑜死后,玉京守志奉养公婆。常有双燕筑巢于梁间。一日,其中一只被鸷鹰捉去,另一只孤飞悲鸣,停在玉京臂上,似要与她告别。玉京以红线系燕尾,嘱咐明年再来作伴,明年燕子果然来到,此后相伴六、七年。到玉京病死那年,燕子也飞到坟地悲鸣而死。
恼人:令人着恼。
鸾影:比喻女子身影。
兽炉:兽形的金属香炉。
沉水烟:即沉水香,俗名沉香。一种名贵香料。
翠沼:翠绿的池塘。
一行:当即。
“塞鸿秋·春情”鉴赏
创作背景
作者为了描写女子对男子的相思之情,故写下了这首散曲,具体作年不详。
赏析
首句先描景渲染萧条凄楚的气氛,统领全曲的主色调。“芙蓉面”用得贴切形象,极言女子娇好的容颜,含蓄而准确。把女子的容颜喻为芙蓉,更添西施般娇柔之态,极需人之呵护。
第二句借以典故抒发对男子的思念之深切,含蓄而恰到好处地表达女子内心深处欲迸发出来的情感。“燕足留红线”取自宋曾慥类说引《丽情集·燕女坟》的典故感人至深,作者匠心独运,反其意而用之,增添无奈、凄楚之感。“恼人鸾影闲闭扇”出自《异苑》中的罽宾国王与鸾的故事,类比见出女主人公抑郁难耐的心情,比平铺直叙的哭诉更显深刻而有力。
后两句寄纷繁的花瓣及沉香之烟以相思,草草结束相思之曲,却很好地把女子对男子的相思之意推向最高处。
全曲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女子对男子的相思之情,通过对事物的细致描写来透漏出相思之情至深,全曲含蓄但切情真意切。
元代·张可久的简介

张可久(约1270~1348以后)字小山(一说名伯远,字可久,号小山)(《尧山堂外纪》);一说名张可久肖像(林晋生作)可久,字伯远,号小山(《词综》);又一说字仲远,号小山(《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庆元(治所在今浙江宁波鄞县)人,元朝重要散曲家,剧作家,与乔吉并称“双壁”,与张养浩合为“二张”。
...〔
► 张可久的诗(230篇)〕
五代:
孙光宪
留不得,留得也应无益。白纻春衫如雪色,扬州初去日。
轻别离,甘抛掷,江上满帆风疾。却羡彩鸳三十六,孤鸾还一只。
留不得,留得也應無益。白纻春衫如雪色,揚州初去日。
輕别離,甘抛擲,江上滿帆風疾。卻羨彩鴛三十六,孤鸾還一隻。
宋代:
柳永
追悔当初孤深愿。经年价、两成幽怨。任越水吴山,似屏如障堪游玩。奈独自、慵抬眼。
赏烟花,听弦管。图欢笑、转加肠断。更时展丹青,强拈书信频频看。又争似、亲相见。
追悔當初孤深願。經年價、兩成幽怨。任越水吳山,似屏如障堪遊玩。奈獨自、慵擡眼。
賞煙花,聽弦管。圖歡笑、轉加腸斷。更時展丹青,強拈書信頻頻看。又争似、親相見。
金朝:
李俊民
忍泪出门来,杨花如雪。惆怅天涯又离别。碧云西畔,举目乱山重叠。据鞍归去也,情凄切!
一日三秋,寸肠千结。敢向青天问明月。算应无恨,安用暂圆还缺?愿人长似,月圆时节。
忍淚出門來,楊花如雪。惆怅天涯又離别。碧雲西畔,舉目亂山重疊。據鞍歸去也,情凄切!
一日三秋,寸腸千結。敢向青天問明月。算應無恨,安用暫圓還缺?願人長似,月圓時節。
宋代:
刘辰翁
此处情怀欲问天,相期相就复何年。行过章江三十里,泪依然。
早宿半程芳草路,犹寒欲雨暮春天。小小桃花三两处,得人怜。
此處情懷欲問天,相期相就複何年。行過章江三十裡,淚依然。
早宿半程芳草路,猶寒欲雨暮春天。小小桃花三兩處,得人憐。
清代:
纳兰性德
土花曾染湘娥黛,铅泪难消。清韵谁敲,不是犀椎是凤翘。
只应长伴端溪紫,割取秋潮。鹦鹉偷教,方响前头见玉萧。
土花曾染湘娥黛,鉛淚難消。清韻誰敲,不是犀椎是鳳翹。
隻應長伴端溪紫,割取秋潮。鹦鹉偷教,方響前頭見玉蕭。
宋代:
乐婉
相思似海深,旧事如天远。泪滴千千万万行,更使人、愁肠断。
要见无因见,拚了终难拚。若是前生未有缘,待重结、来生愿。
相思似海深,舊事如天遠。淚滴千千萬萬行,更使人、愁腸斷。
要見無因見,拚了終難拚。若是前生未有緣,待重結、來生願。
宋代:
司马槱
家在钱塘江上住。花落花开,不管年华度。燕子又将春色去。纱窗一阵黄昏雨。(家在 一作:妾本)
斜插犀梳云半吐。檀板清歌,唱彻黄金缕。望断云行无去处。梦回明月生春浦。
家在錢塘江上住。花落花開,不管年華度。燕子又将春色去。紗窗一陣黃昏雨。(家在 一作:妾本)
斜插犀梳雲半吐。檀闆清歌,唱徹黃金縷。望斷雲行無去處。夢回明月生春浦。
元代:
赵善庆
来时春社,去时秋社,年年来去搬寒热。语喃喃,忙劫劫。春风堂上寻王谢,巷陌乌衣夕照斜。兴,多见些;亡,都尽说。
來時春社,去時秋社,年年來去搬寒熱。語喃喃,忙劫劫。春風堂上尋王謝,巷陌烏衣夕照斜。興,多見些;亡,都盡說。
宋代:
秦观
小楼连苑横空,下窥绣毂雕鞍骤。朱帘半卷,单衣初试,清明时候。破暖轻风,弄晴微雨,欲无还有。卖花声过尽,斜阳院落;红成阵,飞鸳甃。
玉佩丁东别后。怅佳期、参差难又。名韁利锁,天还知道,和天也瘦。花下重门,柳边深巷,不堪回首。念多情、但有当时皓月,向人依旧。
小樓連苑橫空,下窺繡毂雕鞍驟。朱簾半卷,單衣初試,清明時候。破暖輕風,弄晴微雨,欲無還有。賣花聲過盡,斜陽院落;紅成陣,飛鴛甃。
玉佩丁東别後。怅佳期、參差難又。名韁利鎖,天還知道,和天也瘦。花下重門,柳邊深巷,不堪回首。念多情、但有當時皓月,向人依舊。
清代:
纳兰性德
曲阑深处重相见,匀泪偎人颤。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
半生已分孤眠过,山枕檀痕涴。忆来何事最销魂,第一折枝花样画罗裙。
曲闌深處重相見,勻淚偎人顫。凄涼别後兩應同,最是不勝清怨月明中。
半生已分孤眠過,山枕檀痕涴。憶來何事最銷魂,第一折枝花樣畫羅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