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温庭筠的诗 > 原隰荑绿柳

原隰荑绿柳

[唐代]:温庭筠

迥野韶光早,晴川柳满堤。

拂尘生嫩绿,披雪见柔荑。

碧玉牙犹短,黄金缕未齐。

腰肢弄寒吹,眉意入春闺。

预恐狂夫折,迎牵逸客迷。

新莺将出谷,应借一枝栖。


“原隰荑绿柳”译文及注释

译文

旷远原野上春光来得早,晴天下江上杨柳长满堤。

掸开尘埃生出嫩绿之色,拨开雪花可见柔软嫩芽。

碧玉似的柳芽还很短小,金黄色的柳丝尚未长齐。

冷风吹来杨柳摆弄腰肢,有如春闺人眉间生情意。

恐怕狂妄之人胡乱攀折,望引高雅之客心欢情迷。

初春的啼莺将要出幽谷,应当可借得一枝来栖息。

注释

原隰(xí):广平与低湿之地。荑(tí):初生的茅草芽。原隰荑绿柳:题出南朝宋谢灵运《从游京口北固应诏》诗:“原隰荑绿柳,墟囿散红桃。”

迥(jiǒng)野:指旷远的原野。韶(sháo)光:美好的时光。此指春光。⑶柳满堤:一作“映柳堤”。晴川:晴天下的江面。晋袁峤之《兰亭诗》之二:“四眺华林茂,俯仰晴川涣。”

拂尘:掸除尘埃。

柔荑:指柔软初生的白茅嫩芽。牙:指柳树的嫩芽。

缕:指柳丝。

寒吹:冷风。

春闺:女子的闺房。

⑽狂夫:无知妄为的人。

⑾逸客:超逸高雅的客人。

⑿新莺:初春的啼莺。

出谷:从幽谷出来。常喻指境遇好转或职位升迁。

一枝栖:比喻栖身于极小的地方。语出唐刘餗《隋唐嘉话》。

“原隰荑绿柳”鉴赏

创作背景

此诗《文苑英华》卷一八八编入“省试”类。明曾益撰,清顾予咸、顾嗣立补撰《温飞卿诗集笺注》卷九据《文苑英华》补入,注云:“此省试题也。”其创作时间不详。  

温庭筠简介

唐代·温庭筠的简介

温庭筠

温庭筠(约812—866)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 温庭筠的诗(34篇)

猜你喜欢

早发竹下

宋代范成大

结束晨妆破小寒,跨鞍聊得散疲顽。

行冲薄薄轻轻雾,看放重重迭迭山。

碧穗炊烟当树直,绿纹溪水趁桥湾。

清禽百啭似迎客,正在有情无思间。


鄂州南楼

宋代范成大

谁将玉笛弄中秋?黄鹤归来识旧游。

汉树有情横北渚,蜀江无语抱南楼。

烛天灯火三更市,摇月旌旗万里舟。

却笑鲈乡垂钓手,武昌鱼好便淹留。


行台闲咏

明代石玠

清于池水净于苔,会府潭潭暂作台。

夜月半庭人未宿,春云满眼杏将开。

榆关道路犹堪走,麟阁功勋岂易陪。

莫信蓬莱相离远,塞鸿多自日边来。


宿池州齐山寺即杜牧之九日登高处

宋代杨万里

我来秋浦正逢秋,梦里重来似旧游。

风月不供诗酒债,江山长管古今愁。

谪仙狂饮颠吟寺,小杜倡情冶思楼。

问着州民浑不识,齐山依旧俯寒流。


青玉案·送伯固归吴中

宋代苏轼

三年枕上吴中路。遣黄耳、随君去。若到松江呼小渡。莫惊鸥鹭,四桥尽是,老子经行处。

辋川图上看春暮。常记高人右丞句。作个归期天已许。春衫犹是,小蛮针线,曾湿西湖雨。


四时

魏晋陶渊明

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

秋月扬明晖,冬岭秀寒松。


菩萨蛮·为春憔悴留春住

清代纳兰性德

为春憔悴留春住,那禁半霎催归雨。深巷卖樱桃,雨余红更娇。

黄昏清泪阁,忍便花飘泊。消得一声莺,东风三月情。


卜算子·新柳

清代纳兰性德

娇软不胜垂,瘦怯那禁舞。多事年年二月风,翦出鹅黄缕。

一种可怜生,落日和烟雨。苏小门前长短条,即渐迷行处。


渔父

宋代苏轼

渔父笑,轻鸥举,漠漠一江风雨。江边骑马是官人,借我孤舟南渡。


中洲株柳

清代俞益谟

二水中分异旧时,河洲株柳少人知。

虬枝偃盖宜仙岛,碧干撑天入凤池。

古木有缘归净土,章台无分集寒鸱。

常随宝镫陪金勒,绝塞指挥万马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