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蒋超的诗 > 金陵旧院

金陵旧院

[清代]:蒋超

锦袖歌残翠黛尘,楼台塌尽曲池湮。

荒园一种瓢儿菜,独占秦淮旧日春。


“金陵旧院”译文及注释

译文

当年衣锦著绣的青楼美女,如今已化为尘土,那通宵达旦的喧闹歌吹,如今已杳无声息,园林中雕梁画栋的楼台,如今已成为废墟,曲折围绕的水池,也已被填塞埋没了。

当年满园春色、姹紫嫣红的秦淮河畔,如今竟让一种普普通通的青菜独占春色。

注释

旧院:明末金陵(南京)妓院所在地。《板桥杂记》:“旧院,人称曲中,前门对武定桥,后门对沙库街。妓家鳞次比屋而居,屋宇清洁,花木萧疏,迥非尘境”。

翠黛:翠色的画眉,指代美人。

尘:用如动词,谓化为灰尘。

曲池:园林中曲折围绕的水池。

湮(yān):填塞填没。

瓢儿菜:旧时南京春初的著名蔬菜,菜叶如瓢。

秦淮:即秦淮河,源出江苏溧水县,西北流贯南京城,又西北入大江。秦时所凿,故名。

“金陵旧院”鉴赏

赏析

金陵本是六朝古都,明朝初年和南明福王也曾建都于此。秦淮河畔的金陵旧院,当年曾是歌舞繁华之地,温柔旖旎之乡。多少达官贵人车马喧阗,曾到这里寻欢作乐,纵情声色:白日里沉溺于歌妓舞女的欢歌醉舞中,晚上则倚翠偎红,眠花宿柳。可是当诗人如今来到此地,见到的却是另一番境况:当年衣锦著绣的青楼美女,如今已化为尘土,那通宵达旦的喧闹歌吹,如今已杳无声息,园林中雕梁画栋的楼台,如今已成为废墟,曲折围绕的水池,也已被填塞埋没了。

头两句诗以“残”、“尘”、“尽”、“湮”四字,突现出一幅人去楼毁、荒凉败落的景象。按说怀古诗写到此处,下面该抒发两句感慨了。诗人却出人意料地继续写景,他把笔触转向南京特产的一种蔬菜——瓢儿菜,借此深寓了历史沧桑之慨。当年满园春色、姹紫嫣红的秦淮河畔,如今竟让一种普普通通的青菜“独占秦淮旧日春”,可见往昔的一切都风流云散,这一带只剩下种菜人家了。

抚今追昔,怎不发人深思?秦淮的衰败乃是南明王朝覆灭所致,而南明王朝的覆灭不正是由于当年统治阶级在秦淮一带荒淫奢靡、醉生梦死所致么?诗人将深沉的感慨藏而不露,让历史的教训化作引人遐想的艺术形象,以小见大,富有情韵,从而使全诗更显出蕴藉含蓄之美。本诗实写现状,虚写往昔,但读者透过字里行间还是不难想象当年秦淮河一带清歌阵阵、舞影翩翩的繁华热闹情景,并与荒残冷落的现状形成鲜明对比。故沈德潜评此诗曰:“极浓丽地偏写得荒凉如许,感慨系之”。

蒋超简介

清代·蒋超的简介

蒋超

(1624—1673)明末清初江南金坛人,字虎臣,号绥庵,又号华阳山人。幼喜禅理。顺治四年进士。自编修进修撰。后乞病归,遍游名山。入蜀,终于峨眉山伏虎寺。工诗文行楷。有《绥庵诗文集》、《峨眉志馀》。

...〔► 蒋超的诗(1篇)

猜你喜欢

早发竹下

宋代范成大

结束晨妆破小寒,跨鞍聊得散疲顽。

行冲薄薄轻轻雾,看放重重迭迭山。

碧穗炊烟当树直,绿纹溪水趁桥湾。

清禽百啭似迎客,正在有情无思间。


鄂州南楼

宋代范成大

谁将玉笛弄中秋?黄鹤归来识旧游。

汉树有情横北渚,蜀江无语抱南楼。

烛天灯火三更市,摇月旌旗万里舟。

却笑鲈乡垂钓手,武昌鱼好便淹留。


行台闲咏

明代石玠

清于池水净于苔,会府潭潭暂作台。

夜月半庭人未宿,春云满眼杏将开。

榆关道路犹堪走,麟阁功勋岂易陪。

莫信蓬莱相离远,塞鸿多自日边来。


宿池州齐山寺即杜牧之九日登高处

宋代杨万里

我来秋浦正逢秋,梦里重来似旧游。

风月不供诗酒债,江山长管古今愁。

谪仙狂饮颠吟寺,小杜倡情冶思楼。

问着州民浑不识,齐山依旧俯寒流。


青玉案·送伯固归吴中

宋代苏轼

三年枕上吴中路。遣黄耳、随君去。若到松江呼小渡。莫惊鸥鹭,四桥尽是,老子经行处。

辋川图上看春暮。常记高人右丞句。作个归期天已许。春衫犹是,小蛮针线,曾湿西湖雨。


四时

魏晋陶渊明

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

秋月扬明晖,冬岭秀寒松。


菩萨蛮·为春憔悴留春住

清代纳兰性德

为春憔悴留春住,那禁半霎催归雨。深巷卖樱桃,雨余红更娇。

黄昏清泪阁,忍便花飘泊。消得一声莺,东风三月情。


渔父

宋代苏轼

渔父笑,轻鸥举,漠漠一江风雨。江边骑马是官人,借我孤舟南渡。


江上望青山忆旧

清代王士祯

扬子秋残暮雨时,笛声雁影共迷离。

重来三月青山道,一片风帆万柳丝。


南乡子·题南剑州妓馆

宋代潘牥

生怕倚阑干,阁下溪声阁外山。惟有旧时山共水,依然,暮雨朝云去不还。

应是蹑飞鸾,月下时时整佩环。月又渐低霜又下,更阑,折得梅花独自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