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百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百的成语
成语解释出处
bǎi niǎo cháo fèng百鸟朝凤朝:朝见;凤:凤凰,古代传说中的鸟王。旧时喻指君主圣明而天下依附,后也比喻德高望重者众望所归。宋·李昉等《太平御览》九百一十五卷引《唐书》:“海州言凤见于城上,群鸟数百随之,东北飞向苍梧山。”
zhèng jīng bā bǎi正经八百①正经的,严肃认真的。②犹名副其实。张天民《创业》第二章:“秦发愤却当了真,正经八百地说:‘抗美援朝的时候起的。’”
bǎi sī mò jiě百思莫解百思:百般思索。指百般思索也不能理解。李准《李双双》:“小王在一边,如坐针毡,百思莫解。”
bǎi lǐ tiāo yī百里挑一在一百个里挑选出一个。形容相貌或才能特别突出。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20回:“姑爷年纪略大几岁,并没有娶过的,况且人物儿长的是百里挑一的。”
bǎi kǒu tóng shēng百口同声大家所说的都一样。清 魏秀仁《花月痕》第五十一回:“时已亭午,小珠跌坐坟下,哭个不住。末后秃头与跟人劝止,大众百口同声,小珠方停了哭,谢了善人村父老,就到秃头家来。”
yī bù yā zhòng,bǎi bù suí yī一不压众,百不随一少数敌不过多数。
bǎi duàn qiān liàn百锻千炼锻、炼:比喻文章的反复推敲。比喻文章字句再三推敲,力求精练。唐·皮日休《刘枣强碑》:“牢奇笼怪,百锻为字,千炼成句,虽不在镯太白,也后来之佳作也。”
bǎi zhǎo náo xīn百爪挠心像有一百只脚爪在抓心一样。形容人心情错综复杂,心神不定。姜树茂《渔岛怒潮》第14章:“那心里的滋味更不必提了,里面好似生了二十五个小老鼠——百爪挠心。”
qiān sī bǎi lǜ千思百虑虑:思考。形容反复思考。清·荑荻散人《玉娇梨》第11回:“我正思量白小姐,千思百虑再无计策,不想今日有这等的好机会送将来,可谓天从人愿。”
èr bǎi wǔ二百五指傻头傻脑,不很懂事而又倔强莽撞的人。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83回:“原来他是一个江南不第秀才,捐了个二百五的同知,在外面瞎混。”
yī tōng bǎi tōng一通百通一个主要的弄通了;其他的自然也都会弄通。通:通晓;懂得。明 吴承恩《西游记》:“这猴王也是他一窍通时百窍通,当时习了口诀,自习自练,将七十二般变化,都学成了。”
qiān huí bǎi zhé千回百折形容文艺作品或歌声、乐曲跌宕婉转。也形容事态的发展、前进的历程弯弯曲曲,很不顺利。清·郑燮《潍县署中与舍弟书·五》:“百川时文,精粹湛深,抽心苗,发奥旨,绘物态,状人情,千回百折,而卒造乎浅近。”
bǎi nián hǎo hé百年好合夫妻永远和好之意。《粉妆楼》第一回:“百年和合,千载团圆恭喜!”
bǎi bù shī yī百不失一失:过失,错误。万无一失。形容做事有充分把握,绝不会失误。东汉 王充《论衡 须颂》:“从门应庭,听堂室之言,什而失九;如升堂窥室,百不失一。”
bǎi nián zhī yuē百年之约即婚约。清 李渔《蜃中楼 双订》:“小生不揣,要与小姐订百年之约,不知可肯俯从。”
bǎi yuē bǎi pàn百约百叛约:约定。多次订约,多次背叛。形容毫无信用。汉·桓宽《盐铁论·和亲》:“反复无信,百约百叛。”
qiān jiāo bǎi mèi千娇百媚娇:美丽可爱;媚:美好。旧时形容女子长得美好。唐 张鷟《游仙窟》:“千娇百媚,造次无可比方;弱体轻身,谈之不能备尽。”
bǎi huì nán cí百喙难辞喙:嘴,借指人的嘴。指纵有众多百口也很难解释。清 夏燮《中西纪事 江上议款》:“江自以卖城之罪百喙难辞,因乘间自尽。”
bǎi shé zhī shēng百舌之声比喻唠叨、多嘴。西汉 刘安《淮南子 说山训》:“人有多言者,犹百舌之声;人有少言者,犹不脂之户也。”
chéng yī jǐng bǎi惩一警百警:警戒,也做“儆”。惩罚一个人以警戒多数人。语本《汉书 尹翁归传》:“翁归治东海明察……其有所取也,以一警百,吏民皆服,恐惧改行自新。”《庸庵笔记 威丰季年三奸伏诛》:“用特惩一儆百,期于力振颓靡。”
zhǐ xǔ zhōu guān fàng huǒ,bù xǔ bǎi xìng diǎn dēng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指反动统治者自己可以胡作非为,老百姓却连正当活动也要受到限制。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第五卷:“田登作郡,自讳其名,触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上元放灯许人入州治游观,吏人遂书榜揭於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bǎi kǒng qiān chuāng百孔千疮百;千:形容数量多;孔:小洞;窟窿。形容某种事物被破坏的程度非常严重;或形容毛病、弊病很多;也作“千疮百孔”。唐 韩愈《与孟尚书书》:“汉氏以来,群儒区区修补,百孔千疮,随乱随失,其危如一发引千钧,绵绵延延,浸以微灭。”
bǎi fèi dài xīng百废待兴兴:兴办。许多已被废置的事情都需要兴办。形容面临着一场大规模的建设事业;有许多事要做。王颖《海外赤子》:“百废待兴,一下子怎么能抓得过来?”
bǎi bù chuān yáng百步穿杨百步:一百步以外;杨:指杨树的叶子。在百步之外射穿一片选定的杨树叶子。形容射箭技巧娴熟。西汉 司马迁《史记 周本纪》:“楚有养由基者,善射者也。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而百中之。左右观者数千人,皆曰善射。”
huí cháng bǎi zhuǎn回肠百转见“回肠九转”。欧阳予倩《梁红玉》第三场:“思既往想将来回肠百转,大丈夫处乱世,要力任艰难。”
bǎi yàng líng lóng百样玲珑百:多;玲珑:玲珑敏捷。各方面都表现得灵活敏捷。清·洪昇《长生殿·悻恩》:“他情性多骄纵,恃天生百样玲珑。”
bǎi wú yī shì百无一是是:对的;正确的。一点正确的地方也没有。宋·袁采《袁氏世范》:“至于百无一是,且朝夕以此相临,极为难处。”
bǎi zhàn bǎi shèng百战百胜打一百次仗;胜一百次。形容善于作战;所向无敌。先秦 管仲《管子 七法》:“是故以众击寡,以治击乱,以富击贫,以能击不能,以教卒练士击驱众白徒,故十战十胜,百战百胜。”
shā yī jǐng bǎi杀一儆百儆:警戒。处死一个人;借以警戒许多人。东汉 班固《汉书 尹翁归传》:“其有所取也,以一警百,吏民皆服,恐惧改行自新。”
lòu dòng bǎi chū漏洞百出漏洞:不周密的地方;百出:形容出现次数很多。破漏的地方非常多。比喻说话、写文章或做事破绽很多。姚雪垠《<歧路灯>序》:“我们从《歧路灯》中感到亲切的部分往往不是道貌岸然的人物,而是各种世俗人物,同时也看出来封建礼教和制度的漏洞百出。”
bǎi chǐ gān tóu,gèng jìn yī bù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佛家语,比喻道行、造诣虽深,仍需修炼提高。比喻虽已达到很高的境地,但不能满足,还要进一步努力。宋 朱熹《答陈同甫书》:“但鄙意更欲贤者百丈竿头进取一步,将来不作三代以下人物。”
bǎi chuān guī hǎi百川归海百川:泛指大小江河。所有江河最终都流入大海。比喻众望所归或大势所趋。也比喻许多事物由分散而汇集到一处。西汉 刘安《淮南子 氾论训》:“百川异源,而皆归于海;百家殊业而皆务于治。”
bǎi nián bú yù百年不遇上百年也碰不到。老舍《龙须沟》第三幕:“不是要开大会吗?百年不遇的事,我歇半天工,好开会去。”
xíng bǎi lǐ zhě bàn jiǔ shí行百里者半九十走一百里路,走了九十里才算是一半。比喻做事愈接近成功愈要认真对待。《战国策·秦策五》:“诗云:‘行百里者半九十。’此言末路之难也。”
cún shí yī yú qiān bǎi存十一于千百指亡多而存少。语出晋 陆机《叹逝赋》:“顾旧要于遗存,得十一于千百。”
yǐ yī jǐng bǎi以一儆百见“以一警百”。萧复兴《贴深蓝色海绵的球拍》:“连队的指导员是个复员军人,本想以一儆百,好好批评她一通。”
táng shàng yī hū,jiē xià bǎi nuò堂上一呼,阶下百诺诺:答应。堂上一声呼唤,阶下齐声答应。多形容旧时豪门权贵威势烜赫,侍从和奉承的人很多。《吕氏春秋·过理》:“宋王大悦,饮酒室中。有呼万岁者,堂上尽应;堂上已应,堂下尽应。门外庭中闻之,莫敢不应。”
xióng pí bǎi wàn熊罴百万熊罴:两种猛兽,比喻勇猛的武士。勇猛的武士成千上万。形容军队人多将广,英勇善战。宋 王迈《观猎行》:“汝不闻去岁淮甸间,熊罴百万临危堞。”
yī chuán shí,shí chuán bǎi一传十,十传百原指疾病传染,后形容消息传播极快。宋 陶彀《清异录 丧葬义疾》:“一传十,十传百,展转无穷,故号义疾。”
bǎi nián xié lǎo百年偕老偕:共同。指夫妻共同白头到老。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第七卷:“上梢里只唤做百年偕老,谁指望是他没下梢。”
yī shù bǎi huò一树百获树:种植。种一次收获一百次。比喻培植人才能长期获益。先秦 管仲《管子 权修》:“一树一获者,谷也;一树十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
bǎi shì dà jí百事大吉指一切顺利;平安无事。宋 周密《癸辛杂识续集下 桃符获罪》:“宜入新年怎生呵,百事大吉那般者。”
bǎi niàn jiē huī百念皆灰种种念头都已消失成了灰。比喻心灰意冷。清 魏子安《花月痕》第38回:“我如今百念皆灰,只求归见老母。”
cháng mìng bǎi suì长命百岁寿命很长,能活到一百岁。常用作祝福长寿之词。元 无名氏《蓝采和》第四折:“这个道七十,那个道八十,婆婆道九十,这厮淡则淡到长命百岁。”
bǎi sī bù dé qí gù百思不得其故百:多次;思:考虑,思考;故:原因。指经过百般思索仍旧不能找到其原因。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三》:“鸡不代伏,又何以传种至今也。此真百思不得其故矣。”
bǎi zǎi shù rén百载树人培育人才需要百年。指育才是百年大计,要付出艰苦的劳动。同“百年树人”。粤剧《搜书院》第五幕第二场:“百载树人是我一生抱负。”
bǎi huì hán yīng百卉含英卉:草的总称;英:花。指各种鲜花同时盛开,万紫千红。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冯衍传》:“开岁发春兮,百卉含英。”
bǎi tīng bù yàn百听不厌形容乐曲或歌曲好听,使人听多少遍也不厌烦。
yī chǐ shuǐ fān téng zuò bǎi zhàng bō一尺水翻腾做百丈波比喻说话夸大之极。同“一尺水翻腾做一丈波”。元 王晔《桃花女》第二折:“你将那半句话搬调做十分事,一尺水翻腾做百丈波。”
zhōng shēn ràng lù,bù wǎng bǎi bù终身让路,不枉百步枉:白白地,冤枉。一辈子给人让路,也不会多走一百步冤枉路。比喻对人谦让不会有什么损失。《新唐书·朱敬则传》:“敬则兄仁轨……尝诲子弟曰:‘终身让路,不枉百步;终身让畔,不失一段。’”
huā wú bǎi rì hóng花无百日红花不能常开不败。比喻青春易逝,好景不长。元·杨文奎《儿女团圆》楔子:“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早时不算计,过后一场空。”
bǎi líng bǎi yàn百灵百验验:效验,灵验。测算预卜十分灵验。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21卷:“人多晓得柳庄神相,却不知其子志彻传了父术,也是一个百灵百验的。”
yī fèi bǎi shēng一吠百声即一犬吠形,百犬吠声。明·何景明《上杨邃庵书》:“群猜共怒,一吠百声,持辩风起,发言雷同矣。”
bǎi wú yī shī百无一失失:差错;过错。形容十分把握;绝对不会出差错。也作“百不一失”、“万无一失”。唐 裴铏《聂隐娘》:“(隐娘)一年后刺猿穴百无一失。”
dú shū bǎi biàn,qí yì zì xiàn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见:显现。读书上百遍,书意自然领会。指书要熟读才能真正领会。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王肃传》:“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bǎi liàn chéng gāng百炼成钢炼:冶炼。铁经过反复锤炼便成为坚韧的钢。比喻经过长期的、多次的锻炼;使人非常坚强。郭小川《保卫我们的党》诗:“点起斗争的烈火,使人在烈火中百炼成钢。”
bǎi bù wéi duō,yī bù wéi shǎo百不为多,一不为少指难得的好人或好东西。《南史 任昉传》:“褚彦回尝谓遥曰:‘闻卿有令子,相为喜之。所谓百不为多,一不为少。’由是闻声藉甚。”
bǎi liǎo qiān dāng百了千当比喻妥贴,有着落。宋 释惟白《续传灯录 普鉴佛慈禅师》:“不如屏净尘缘,竖起脊梁骨,著些精彩,究教七穿八穴,百了千当,向水边林下,长养圣胎,亦不枉受人天供养。”
jiāo yī shí bǎi教一识百形容具有特殊的才能、智慧。汉·刘向《列女传·母仪》:“文王生而明圣,太任教之,以一而识百。”
bǎi dòng bù rú yī jìng百动不如一静指多动不如静待有效。清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三十四回:“你去了,我又寻思,百动不如一静的。”
fěng yī quàn bǎi讽一劝百形容规讽正道的言辞远远及不上劝诱奢靡的言辞。意在使人警戒,但结果却适得其反。西汉 司马迁《史记 司马相如列传》:“扬雄以为靡丽之赋,劝百风一,犹驰骋郑卫之声,曲终而奏雅,不已亏乎?”
bǎi xià bǎi zháo百下百着犹言百发百中,万无一失。同“百下百全”。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九回:“我每日送他一尾金色鲤,他就与我袖传一课。依方位,百下百着。”
bǎi èr shān hé百二山河百二:以二敌百。比喻山河险固之地。西汉 司马迁《史记 高祖本纪》:“秦,形胜之国,带河山之险,县隔千里,持戟百万,秦得百二马。”
bǎi qiǎo qiān qióng百巧千穷指有才能者境遇反而不好。宋 陈师道《早起》诗:“有家无食违高枕,百巧千穷只短檠。”
bǎi bù wú qīng dàn百步无轻担担:负担。走长路,再轻的东西都会很重。比喻任重道远。明·张景《飞丸记·交投设械》:“早起跑到日头晏,方知百步无轻担。”
yī zhì bǎi wàn一掷百万指用钱满不在乎,一花就是一大笔。《晋书·何无忌传》:“刘毅家无儋石之储,樗蒱一掷百万。”
bǎi xīng bù rú yī yuè百星不如一月一百颗星星发出的亮光不如一个月亮发出的光明亮。比喻量多不如质优。《淮南子·说林训》:“百星之明,不如一月之光;十牖之开,不如一户之明。”
chéng yī jǐng bǎi惩一儆百惩:惩罚;警:警戒。处死一个人,借以警戒许多人。东汉 班固《汉书 尹翁归传》:“以一警百,吏民皆服,恐惧改行自新。”
bǎi chuān fù hǎi百川赴海百:表示多。川:江河。所有江河都流归大海。比喻众望所归或大势所趋。也比喻许多事物由分散而汇集到一处。《朱子语类·卷二·理气下》:“百川赴海而海不溢。”
bǎi wú yī yòng百无一用百样之中无一有用的。形容毫无用处。清 黄景仁《杂感》:“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
yī quǎn fèi xíng,bǎi quǎn fèi shēng一犬吠形,百犬吠声比喻随声附和,没有主见,凑热闹。汉 王符《潜夫论 贤难》:“一犬吠形,万犬吠声;一人传虚,百人传实。”
bā chù bǎi jiā罢黜百家罢黜:废弃不用。原指排除诸子杂说,专门推行儒家学说。也比喻只要一种形式,不要其他形式。东汉 班固《汉书 武帝纪赞》:“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
chuí fàn bǎi shì垂范百世垂:流传。范:典范。指光辉榜样或伟大精神永远流传。宋·陆游《跋李庄简公家书》:“虽徙海表,气不少衰,丁宁训戒之语,皆足垂范百世。”
bǎi lóng zhī zhì百龙之智龙:公孙龙,战国时期名家代表,著有《公孙龙子》;智:智慧,聪明。100个公孙龙的智慧。形容非常聪明。《孔丛子·公孙龙》:“虽百龙之智,固不能当其前也。”
míng chuí bǎi shì名垂百世垂:流传下去。好名声流传后代。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7回:“命终三纪,名垂百世。”
rén wú qiān rì hǎo,huā wú bǎi rì hóng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指人的青春短暂。比喻好景不长或友情难以持久。元·杨文奎《儿女团圆》楔子:“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早时不计算,过后一场空。”
bǎi wú yī néng百无一能什么都不会做。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32回:“我自百无一能,虽有忠心,不能得进步。”
yōng shū bǎi chéng拥书百城比喻藏书极其丰富或嗜书之深。《魏书 逸士传 李谧》:“丈夫拥书万卷,何假南面百城!”
bǎi gǎn jiāo jí百感交集百:形容多;感:感想;情感;交集:指不同的感情同时发生。形容许多感情交织在一起。宋 陈亮《龙川集 祭喻夏卿文》:“泪涕横腮,非以邂逅。百感交集,微我有咎。”
bǎi yè xiāo tiáo百业萧条萧条:冷落、凋敝。指各行各业都很冷落、不兴旺。形容社会的衰败。毛泽东《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在一切蒋介石统治区域,贪污遍地,特务横行,捐税繁重,物价高涨,经济破产,百业萧条,征兵征粮,怨声载道。”
bǎi yī bǎi suí百衣百随什么都依从。形容一切都顺从别人。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十三卷:“做爷娘的百依百顺,没一事违拗了他。”
yì hū bǎi yìng一呼百应呼:召唤。应:响应。一人发出号召;众人纷纷响应。明 天然痴叟《石点头》:“因是爪牙四布,一呼百应,远近闻名,人人畏惧,是一个公行大盗,通天神棍。”
bǎi dú bú yàn百读不厌厌:厌烦;厌倦。反复阅读也不感到厌倦。形容诗文含义精深;引人入胜;耐人寻味。宋 苏轼《送安惇秀才失解西归》诗:“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bǎi shì liú fāng百世流芳美名永传于后世。明 徐霖《绣襦记 逼娃逢迎》:“贱人不思忖,良家且淫奔。你既落烟花寨,休思百世流芳也。”
dǒu jiǔ bǎi piān斗酒百篇饮一斗酒作百篇诗。形容能饮酒善做诗;才情豪放锐敏。斗:古代盛酒器皿。唐 杜甫《饮中八仙歌》:“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bǎi nián zhī hǎo百年之好永久而美满的结合。指男女结为夫妻。亦作“百岁之好”宋 罗烨《醉翁谈录 张氏夜奔吕星哥》:“今宁随君远奔,以结百年之好。”
yī rén chuán shí,shí rén chuán bǎi一人传十,十人传百指消息由一个人迅速传递开去。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四回:“一人传十,十人传百,都道:‘我等背正从逆,天理难容。’”
yáng xiàng bǎi chū洋相百出尽是逗人发笑的怪样子。
sì zhī bǎi tǐ四肢百体见“四肢百骸”。老舍《赵子曰》:“赵子曰四肢百体一齐往外涨,差一些没把大袄,幸亏是新买的,撑开了绽。”
liú fāng bǎi shì留芳百世美好形象永不磨灭,不会被忘却。
bǎi jǔ bǎi quán百举百全每次行动都能完成其事,形容事事得心应手,都能取得好的效果。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郭嘉传》:“夫智者审于量主,百举百全,而功名可立也。”
qiān bǔ bǎi nà千补百衲形容衣服很破,补了又补。元·无名氏《醉太平·叹子弟》:“戴一顶十花九裂遮尘帽,穿一件千补百衲藏形袄。”
bǎi yī bǎi shùn百依百顺依:依从;顺:顺从。事事都依从别人。形容一味顺从而不问是非。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3卷:“做爷娘的百依百顺,没一事违拗了他。”
sì zhī bǎi hái四肢百骸人体的各个部分。泛指全身。宋·文天祥《高沙道中》诗:“四肢与百骸,屈曲如杯锩。”
biàn tài běi chū变态百出形容事物形态变化之多。《新唐书 艺文志一》:“历代盛衰,文章与时高下。然其变态百出,不可穷极,何其多也。”
shēn jīng bǎi zhàn身经百战身:亲身;百:极言其多;亲身经历过许多战斗。形容富于实战经验;也形容具有丰富的实际经验。南北朝 庾信《周大将军司马裔神道碑》:“在朝四十一年,身经一百余战。”
zì xǔ zhōu guān fàng huǒ,bù xǔ bǎi xìng diǎn dēng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yī qiào tōng,bǎi qiào tōng一窍通,百窍通窍:孔。关键的一窍通了,百窍都通。形容关键的一点明白了,所有的也随之而明白。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回:“这猴王也是他一窍通时百窍通,当时习了口诀,自修自炼。”
píng mín bǎi xìng平民百姓指普通百姓。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三卷:“假如桀是个平民百姓,还造得许多恶业否?”
yī zhì bǎi lǜ一致百虑一致:趋向相同;百虑:各种考虑。趋向虽然相同,却有各种考虑。儒家指虑虽种种,理归于一。《周易 系辞下》:“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