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yī chén bù rǎn一尘不染 | 原为佛教用语。佛家把色、声、香、味、触、法叫做“六尘”;说道者不为六尘所玷污;保持心地清静。形容不受坏思想、坏作风的沾染和腐蚀。也形容环境清静整洁。 | 宋 张耒《腊初小雪后圃梅开》:“一尘不染香到骨,姑射仙人风露身。” |
yī rì sān fù一日三覆 | 同“一日三复”。 | 《孔子家语·弟子行》:“独居思仁,公言仁义。其于诗也,则一日三覆,白圭之玷,是宫绦之行也。”按,《论语·先进》:“南容三复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家语》本此。 |
yī xiè bǎi lǐ一泻百里 | 见“一泻千里”。 | 唐·韩愈《贞女峡》诗:“悬流轰轰射水府,一泻百里翻云涛。” |
yī qīng èr bái一清二白 | 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也指非常清白;没有污点。 | 清 李绿园《歧路灯》:“贾李魁道:‘王紫泥,张绳祖他俩个,现在二门外看审官司哩。老爷只叫这二个到案,便一清二白。” |
dāng yī tiān hé shàng zhuàng yī tiān zhōng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 比喻做事情敷衍消极,混一天算一天,没有积极主动的精神。 | 李国文《冬天里的春天》第二章:“我这就去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有什么不好的呢?” |
yī jiàn qīng xīn一见倾心 | 倾心:一心向往。初次相见便完全被对方吸引住了。 |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晋孝武帝太元九年》:“主上与将军风殊类别,一见倾心,亲如宗戚。” |
tòng kuài yī shí痛快一时 | 只顾任情尽兴而为,不考虑后果。 | 毛泽东《整顿党的作风》:“这个工作绝不是痛快一时,乱打一顿,所能奏效的。” |
yī bǎi èr shí háng一百二十行 | 犹三百六十行。指各种行业。 | 《宣和遗事》前集:“[微宗等]无日歌欢作乐,遂于宫中内列为市肆,令其宫女卖茶卖酒及一百二十行经纪买卖皆全。” |
yī rén chuán xū,shí rén chuán shí一人传虚,万人传实 | 虚:不确实,指无中生有的事。本来没有的事,传的人多了,就信以为真。 |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契讷禅师》:“问:‘如何是东禅家风?’师曰:‘一人传虚,万人传实。’” |
liǎng yǎn yī mǒ hēi两眼一抹黑 | 瞎眼。比喻对周围情况一无所知。 | 王朔《一点正经没有》:“两眼一抹黑两耳不闻窗外事就在文学本体上倒腾先谓语后主语光动词没名词一百多句不点标点看晕一个算一个!” |
yī xīng bàn diǎn一星半点 | 形容极少。 | 老舍《四世同堂》:“他以为也许言语之间得罪了她,而她以为即使有一星半点的顶撞也犯不着这么客气。” |
yī póu tǔ一抔土 | 一抔:一捧。坟墓的代称。 | 西汉·司马迁《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 |
yī xiè bù rú yī xiè一蟹不如一蟹 | 比喻一个不如一个,越来越差。 | 宋 苏轼《艾子杂说》:“艾子行于海上……艾子喟然叹曰:‘何一蟹不如一蟹也!’” |
yī qiè zhòng shēng一切众生 | 佛教指人类和一切生物。 | 《大智度论》第27卷:“如佛所说,无足二足四足多足,有色无色有想无想非有想非无想等,一切众生中佛最第一。” |
yī xiàn sān shòu一献三售 | 见“一献三酬”。 | 唐·刘禹锡《问大钧赋》:“楚臣《天问》不酬,今臣过幸,一献三售。” |
yī dǔ zǐ huài shuǐ一肚子坏水 | 指人心肠很坏。 | 端木蕻良《曹雪芹》第27章:“但此人一肚子坏水儿,吃人不吐骨头,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只能拉拢,不能得罪。” |
yī zǒu le zhī一走了之 | 谓不顾而去。 | 鲁迅《书信集·致郑振铎》:“我亦尚在看看人间世,不过总有一天,是终于要‘一走了之’的,现在是这样的世界。” |
cháng dǐng yī luán尝鼎一脔 | 鼎:古代炊具,三足两耳;脔:切成块的肉。尝鼎里一片肉,就可以知道整个鼎里的肉味。 | 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察今》:“尝一脟肉而知一镬之味、一鼎之调。” |
yī fó chū shì一佛出世 | ①佛教认为世界每经历一小劫,有一佛出世。②引申为难得之意。③犹一佛出世,二佛生天。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九回:“[差拨]把林冲骂得一佛出世,那里敢抬头应答。” |
yī fǎn jì wǎng一反既往 | 一:完全;既往:从前。完全与从前相反。 | |
yī guó sān gōng一国三公 | 公:古代诸侯国君的通称。一个国家有三个主持政事的人。比喻事权不统一,使人不知道听谁的话好。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五年》:“一国三公,吾谁适从?” |
yī jǔ chéng míng一举成名 | 原指一旦科举及举;就会名闻天下。现在指因某一件事一下子就出了名。 | 唐 韩愈《国子监司业窦公墓志铭》:“公一举成名而东。” |
yī cháo qiān lǐ一朝千里 | 犹一日千里。 | 唐·曹唐《病马五首呈郑校书章三吴十五先辈》诗之三:“一朝千里心犹在,争肯潜忘秣饲恩。” |
yī diǎn bàn diǎn一点半点 | 表示微小而不定的数量。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34回:“倘或不防,前后错了一点半点,不论真假。” |
yī yán yī xíng一言一行 | 每句话,每个行动。 | 清 冯景《今世说序》:“则夫一言一行,传其人之神,何以异是。” |
yī fù zhòng xiū一傅众咻 | 傅:教导;咻:喧闹。一个人教导,众人吵闹干扰。比喻不能有什么成就。 | 先秦 孟轲《孟子 滕文公下》:“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 |
yī qīng èr chǔ一清二楚 | 十分明白、清楚。 | 老舍《四世同堂》:“小顺儿样样事情都要闹个一清二楚,不然怎幺能当好妈妈的保镖呢。” |
yī biān xiān zhuó一鞭先著 | 后以为争先的典实。亦泛指先行。 | 晋刘琨少负志气,与祖逖为友,共以收复中原为志,曾与亲故书曰:“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著鞭。”见《晋书 刘琨传》。 |
yī jǔ shǒu zhī láo一举手之劳 | 比喻不费力,只是一抬手那样。 | 唐·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如有力者哀其穷而运转之,盖一举手一投足之劳也。” |
yī chǎng chūn mèng一场春梦 | 比喻过去的一切转眼成空。也比喻不切实际的想法落了空。 | 唐 卢延让《哭李郢端公》:“诗侣酒徒销散尽,一场春梦越王城。” |
yī yán zhōng de一言中的 | 的:箭靶的中心。一句话正好射中箭靶。比喻一句话就说到关键的地方。 | 《中国现在记》第一回:“你做折子须要在此等地方着想,保管你一言中的,上头不能不准。” |
yī qín yī hè一琴一鹤 | 原指宋朝赵抃去四川做官,随身携带的东西仅有一张琴和一只鹤。形容行装简少,也比喻为官清廉。 | 《宋史 赵抃传》:“帝曰:‘闻卿匹马入蜀,以一琴一鹤自随;为政简易,亦称是乎!’” |
yī jiè bù gǒu一介不苟 | 见“一介不取”。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二回:“我平生于银钱一道,一介不苟。” |
yī rì sān xǐng一日三省 | 每天多次地自我反省。 | 先秦 孔子《论语 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
yī tuán hé qì一团和气 | 本指态度和蔼可亲;现也指互相之间只讲和气;不讲原则。 | 宋 朱熹《伊洛渊源录》引《上蔡语录》:“明道终日坐,如泥塑人,然接人浑是一团和气。” |
yī zhì yú sī一至于斯 | 同“一至于此”。 | 南朝·梁·任昉《为齐明帝让宣城郡公表》:“家国之事,一至于斯。非臣之尤,谁任其咎!” |
huáng liáng yī mèng黄粱一梦 | 黄粱:小米。比喻虚幻不能实现的梦想。 | 唐 沈既济《枕中记》:“怪曰:‘岂其梦寐耶?’翁笑曰:‘人世之事亦犹是矣。’” |
zhī yī wàn bì知一万毕 | 指理解本质,万事尽通。 | 先秦 庄周《庄子 天地》:“通于一而万事毕。” |
yī xiāng qíng yuàn一相情愿 | 只凭单方面的愿望;不考虑对方是否愿意或客观条件是否具备。 | 金 王若虚《滹南遗老集》:“晏殊以为柳胜韩,李淑又谓刘胜柳,所谓‘一厢情愿’。” |
yī yán yǐ chū,sì mǎ nán zhuī一言已出,驷马难追 | 指话说出口,就不能再收回,一定要算数。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5卷:“大丈夫做事,一言已出,驷马难追。” |
míng zhòng yī shí名重一时 | 一时期内名声很大,受到广泛重视。亦作“名震一时”、“名得当时”、“名噪一时”、“名倾一时”。 | 宋·释惟白《续传灯录》卷二十七:“师住径山时,名重一时,如侍郎张公子韶,状元汪公圣锡少卿、冯公济川俱问道。” |
yī sī bù guà一丝不挂 | 原为佛家语;比喻没有尘世俗念的丝毫牵挂。现形容赤身裸体。 | 宋 黄庭坚《僧景宗相访寄法王航禅师》:“一丝不挂鱼脱渊,万古同归蚁旋磨。” |
yī mù nán fú一木难扶 | 大楼将要倒塌,不是一根木头能够支撑得住的。比喻崩溃的形势不是一个人所能挽救的。 |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94回:“巨闻:‘大厦将倾,一木难扶。’目今库藏空虚,民日生怨,军心俱离,总有良将。” |
yī fēn wéi èr一分为二 | 哲学用语,指事物作为矛盾的统一体,都包含着相互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通常指全面看待人或事物,看到积极方面,也看到消极方面。 | 宋·邵雍《皇极经世绪言》第七卷:“是故一分为二,二分为四。” |
yī wǔ yī shí一五一十 | 五个;十个地计数。指原原本本;清清楚楚;毫无遗漏。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25回:“这妇人听了这话,也不回言,却踅过来,一五一十,都对王婆和西门庆说了。” |
yī shān bù cáng èr hǔ一山不藏二虎 | 比喻两人不能相容。 | 欧阳山《三家巷》:“他跟展公有点一山不藏二虎的味道,这是他太狂妄。” |
yī qián tài shǒu一钱太守 | 比喻值得称赞的廉洁的官吏。或讥讽那些贪官污吏贪财。 | 清·李渔《无声戏》第二回:“成都有个知府,做官极其清正,有一钱太守之名。” |
yī jiàn rú gù一见如故 | 故:故人;老朋友。初次相见就像老朋友一样。形容彼此一接触就情投意合。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襄公二十九年》: “聘于郑,见子产,如旧相识。” |
yī hòng ér qǐ一哄而起 | 喧闹;起哄。经过一阵喧闹便马上行动起来。形容无组织无计划地行动。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地方上百姓动了公愤,一哄而起。” |
yī sǎo ér guāng一扫而光 | 一下子就扫除干净。也指一下子把食物吃个精光。 | 宋 苏轼《题王逸少帖》诗:“出林飞鸟一扫空。” |
yī suì jiǔ qiān一岁九迁 | 岁:年;迁:官职升迁。一年之内升迁九次。比喻官职升得极快。 | 《南史·到撝传》:“上又数游撝家,怀其旧德,至是一岁三迁。”唐·韩愈《上张仆射书》:“虽日受千金之赐,一岁九迁其官,感恩则有之矣;将以称于天下曰知己,知己则未也。” |
yī xīn yī yì一心一意 | 只有一个心眼儿;没有别的考虑。 |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杜恕传》:“免为庶人,徙章武郡,是岁嘉平元年。”裴松之注引《杜氏新书》:“故推一心,任一意,直而行之耳。” |
yī fā ér bù kě shōu一发而不可收 | 事情一经发生便不能收住。 | 清·王夫之《读通鉴论·隋文帝》:“乱败之及,一发而不可收也。” |
yī dǒu mǐ yǎng gè ēn rén,yī dàn mǐ yǎng gè chóu rén一斗米养个恩人,一石米养个仇人 | 送一斗米救人,人会怀感恩。送一石米给人会使人贪得无厌而反目成仇。指对人帮助要看时机与对象。 |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22回:“郭先生,自古‘一斗米养个恩人,一石米养个仇人’,这是我们养他的不是了!” |
yī xiāng qíng yuàn一厢情愿 | 指单方面的愿望或不考虑客观实际情况的主观意愿。同“一相情愿”。 | 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有人说:‘你这一厢情愿,石敢同意去吗?’” |
yī yè zhàng mù,bù jiàn tài shān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 蔽:遮。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比喻为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或整体。 | 《鹗冠子 天则》:“一叶蔽目,不见太山;两耳塞豆,不闻雷霆。” |
yī zhāo quán rù shǒu,kàn qǔ lìng xíng shí一朝权入手,看取令行时 | 一朝:一旦。一旦掌了权,就发号施令,指手画脚,作威作福。 | 唐·高武仲《中兴间气集》:“一朝权入手,看取令行时。” |
yī guān bàn zhí一官半职 | 一定的官衔职位。多指比较低微的头衔职称。 | 元 王实甫《西厢记》:“都则为一官半职,阻隔得千山万水。” |
yī yuán dà wǔ一元大武 | 指古时祭祀用的牛。 | 《礼记·曲礼下》:“凡祭宗庙之礼,牛曰一元大武。” |
yī rén zhī jiāo一人之交 | 亲密得象一个人。形容交情深。 |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54回:“那时我家先父就和娄氏弟兄是一人之交。” |
yī zǐ wù dào,jiǔ zú shēng tiān一子悟道,九族升天 | 九族:本人的父、祖父、曾祖、高祖和子、孙、曾孙、重孙。一个孩子领悟天道,整个家族都能升到天堂去。 | 元·马致远《黄粱梦》第一折:“常言道:‘一子悟道,九族升天’,不要错过了。” |
yī rén yǒu qìng一人有庆 | 常用为歌颂帝王德政之词。 | 《尚书·吕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其宁惟永。” |
yī wú qiān guà一无牵挂 | 指没有任何挂念的人和事。 |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二回:“他横竖是单枪独马,一无牵挂,当下由杭赴苏,寻着了那位帮带。” |
tiān gè yī fāng天各一方 | 各在天底下的一边。形容离别后各居一地;相距遥远。 | 汉 苏武《诗》:“良友远别离,各在天一方。” |
yī zǐ chū jiā,qī zǔ shēng tiān一子出家,七祖昇天 | 借喻一人得势,全家沾光。同“一子出家,九祖升天”。 | |
yī xiào qiān jīn一笑千金 | 美女一笑,价值千金。形容美人一笑很难得。 | 汉·崔骃《七依》:“回顾百万,一笑千金。” |
yī cùn guāng yīn yī cùn jīn一寸光阴一寸金 | 一寸光阴:指日影移动一寸;形容很短的时间。形容时间的宝贵。 | 唐 王贞白《白鹿洞》:“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
dǎ chéng yī piàn打成一片 | 原指把各种感情或遭遇都看成是同一回事。现多指人与人相互间关系密切;如同一体。 |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耳听不闻,眼觑不见,苦乐顺道,打成一片。” |
yī zì zhī shī一字之师 | 改正一个字的老师。指改正别人诗文中的一个字或纠正一个误读、误写的字。 | 明 张岱《与周伯戬之书》:“张乖崖以萧楚才为一字之师。” |
sān gè chòu pí jiàng,hé chéng yī gè zhū gě liàng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 | 诸葛亮:三国时蜀国刘备的军师。比喻人多智广。 | 毛泽东《组织起来》:“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这就是说,群众有伟大的创造力。” |
yī tǔ wéi kuài一吐为快 | 尽情说出要说的话而感到畅快。 | 谌容《真真假假》:“仿佛全是他积郁在胸中多时的由衷之言,今日终于得以一吐为快。” |
huān jù yī táng欢聚一堂 | 欢乐地聚集在一起。 | 邓小平《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词》:“今天,我国各民族的文学家、戏剧家、美术家、音乐家……文艺工作者的代表欢聚一堂。” |
yī yán bàn yǔ一言半语 | 指很少的一两句话。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魏公子列传》:“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我岂有所失哉!” |
yī jiā zhī zuò一家之作 | 自成一家的著作。 | 《宋书·范晔传》:“不得志,乃删众家《后汉书》为一家之作。” |
yī yán dìng jiāo一言定交 | 交:结交。一句话就确定了两人友好交往。形容双方意气相投,一见如故。 | 唐·权德舆《唐丞相太保致仕岐国公杜公墓志铭序》:“一言定交,死生以之,趋人之急,唯恐不及。” |
yī máo bù bá一毛不拔 | 连一根汗毛也不肯拔出来。形容为人十分吝啬;自私。 | 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上》:“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
yī shēn shì dǎn一身是胆 | 形容胆量大,无所畏惧。 | 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赵云传》:“以云为翊军将军”裴松之注引《赵云别传》:“先主明旦自来,至云营围视昨战处,曰:‘子龙一身都是胆也!’” |
yī shēn liǎng rèn一身两任 | 指一个人担任两个职务。 | 唐·韩愈《圬者王承福传》:“一身而二任焉,虽圣者不可为也。” |
yī shēn dōu shì dǎn一身都是胆 | 极言胆大勇敢。 | 《三国志·蜀志·赵云传》裴松之注引《云别传》:“子龙一身都是胆也。” |
yī shēn wǔ xīn一身五心 | 比喻杂念很多。 | 汉·焦延寿《易林》卷一:“三人异趋,反复迷惑。一身五心,乱无所得。” |
yī mù sān zhuō fà一沐三捉发 | 沐:洗头;捉:用手攥住。洗一次头要停顿三次。形容渴求贤才,谦恭下士。 | 西汉·司马迁《史记·鲁周公世家》:“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 |
yī lí yī háo一厘一毫 | 形容极少的数量。 | 宋·朱熹《奏巡历婺衢救荒事件状》:“常山、开化系灾伤极重去处,而常山所放仅及一分六厘有奇;而开化又止一厘一毫而已。” |
yī fū dé dào,jiǔ zú shēng tiān一夫得道,九族升天 | 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和他有关系的人也都跟着沾光。 | 清·刘鹗《老残游记续集》第九回:“我听说一夫得道,九祖升天,那有个九族升天之说吗?” |
bù míng yī wén不名一文 | 名:占有。一个钱也没有。形容极其贫穷。 |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十六章:“老兄明白,弟半生书剑飘零,寄食江湖,囊中不名一文。” |
yī wǎng zhí qián一往直前 | 见“一往无前”。 | 陶成章《浙案纪略》第四章第二节:“其行事也,常鼓一往直前之气,而不虑其他。” |
yī mù wǔ xíng一目五行 | 犹一目十行。 | 《辽史·杨遵勖传》:“天下之事,丛于枢府,簿书填委。遵勖一目五行俱下,判决如流。” |
yī niú míng一牛鸣 | 指牛鸣声可及之地。比喻距离较近。同“一牛吼地”。 | 唐 王维《与苏卢二员外游方丈寺》诗:“回看双凤阙,相去一牛鸣。” |
huà yī bù èr划一不二 | 指按照定价卖出,不打折扣。形容做事刻板。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九回:“新嫂嫂连忙改口道:‘魏老格人倒是划一不二格。’” |
yī háo bù rǎn一毫不染 | 犹一尘不染。 | 明·吴承恩《赠郡伯古愚邵公报政序》:“即其可名状者言之,则本之一毫不染之真,而加之百折不移之守。” |
rú chū yī zhé如出一辙 | 辙:车辙;车轮压出的痕迹。象出自同一个车辙。比喻两件事情非常相似。 | 宋 洪迈《容斋三笔 奸鬼为人祸》:“二奸鬼之害人,如出一辙。” |
yī chéng yī lǚ一成一旅 | 成:古时以方圆十里为一成;旅:古时以兵士五百人为一旅。形容地窄人少,力量单薄。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哀公元年》:“有田一成,有众一旅,能布其德而兆其谋。” |
yī wú suǒ qiú一无所求 | 指没有什么要求或需要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6回:“要我给她遮掩个门户;此外一无所求。” |
yī jǔ liǎng biàn一举两便 | 举:做事。做一件事得到两方面的好处。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15卷:“落得永远快活,且又不担干系,岂非一举两便!” |
bù yuè léi chí yī bù不越雷池一步 | 雷池:湖名,在安徽省望江县南。不敢越过界限,形容拘谨。 | 曹靖华《忆当年,穿着细事且莫等闲看!》:“有一种惯例,从来送客,只到自己房门为止,不越雷池一步。” |
yī rì wàn jǐ一日万几 | 亦作“一日万机”。形容帝王每天处理政事极为繁忙。语本《书·皋陶谟》:“兢兢业业,一日二日万几。”孔传:“几,微也。言当戒惧万事之微。” | 《尚书·皋陶漠》:“兢兢业业,一日二日万几。”孔传:“几,微也。言当戒惧万事之微。” |
yī piàn gōng shāng一片宫商 | 宫、商:都是古代五音之一。一片和谐的音乐声。形容文辞如乐声一样优美、悦耳。 | 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七:“韦八座岫谓朝贤曰:‘此赋乃一片宫商也。’” |
hùn wéi yī tán混为一谈 | 混:搀杂。把不同的事物或人混在一起;说成是相同的。 | 唐 韩愈《平淮西碑》:“万口和附,并为一谈。” |
yī bō wàn bō一波万波 | 见“一波纟毚动万波随”。 | 宋·范成大《题请息斋》诗之八:“冷暖旧雨今雨,是非一波万波。” |
yī tǐ zhī zhào一体知照 | 一体:一律。一律知晓。 | |
yī zǐ wù dào,jiǔ zú shēng tiān一子悟道,九族生天 | 犹言一子出家,九祖升天。借喻一人得势,全家沾光。 | 元 马致远《黄粱梦》第一折:“你自不知,你不是个做官的,天生下这等道貌,是个神仙中人。常言道:‘一子悟道,九族生天’,不要错过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