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xíng yǒu yú lì行有余力 | 谓做好正常工作以后,还有可用的精力。 | 《论语·学而》:“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
jǔ jǔ dú xíng踽踽独行 | 踽踽:孤独的样子。孤零零地独自走着。形容孤独无亲或独来独往。 | 宋 张柞《祭程伊川文》:“先生踽踽独行于世,众乃以为迁也。” |
chí chí wú xíng迟迟吾行 | 迟迟:慢慢地。原指慢慢考虑考虑再走。形容恋恋不舍地离开。 | |
lì xíng jié yuē厉行节约 | 厉:严格;认真;行:实行。严格认真地实行节约。 |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在去年十一月中共二中全会更着重地提出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方针以后,几个月来已经开始发生效果。” |
gāo shān yǎng zhǐ,jǐng xíng xíng zhǐ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 高山:比喻高尚的品德;止:语助词;景行:大路,比喻行为正大光明。仰望着高山,效法着大德。比喻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 | 《诗经·小雅·车辖》:“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
shēn tǐ lì xíng身体力行 | 亲身体验;努力实行。 | 西汉 刘安《淮南子 泛论训》:“圣人以身体之。西汉 戴圣《礼记 中庸》: 力行近乎仁。” |
jiè shuǐ xíng zhōu借水行舟 | 见“借水推船”。 |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46回:“我家老爷是个清官,并无许多银两,又说小人借水行舟,希图这三百两银子,将我打了二十板子。” |
yán xíng xiāng gù言行相顾 | 谓言行不互相矛盾。 | 《北齐书·魏收传》:“言行相顾,慎终犹始。” |
xiǎo xíng yè zhù晓行夜住 | 见“晓行夜宿”。 |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十一卷:“赵旭词毕,作别亲友,起程而行。于路饥餐渴饮,夜住晓行。不则一日,来到东京。” |
xíng xiōng sā pō行凶撒泼 | 撒泼:耍无赖。待人凶恶蛮横,不讲道理。 | 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二折:“浪荡乾坤,怎敢行凶撒泼,擅自勒死平民。” |
xún háng zhú duì寻行逐队 | 犹言成群结队。形容众多的人依次成行成队。 |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第五卷:“众人寻行逐队,各据坐头,讨浆索酒。” |
xíng suǒ wú shì行所无事 | 行:行动。行动上好像没有事情发生似的。形容临危不惧,态度镇定。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47回:“‘我不怕!他要告,先拿他们办了再说……’万太尊说罢,行所无事。” |
lù xù yuān xíng鹭序鹓行 | 见“鹭序鸳行”。 | 明·郑须德《真傀儡》:“这须是野鸥席上,又不比鹭序鹓行。” |
guī yì qí xíng瑰意琦行 | 瑰:美石,比喻珍贵;琦:美玉,比喻珍奇,美好。指高明的思想和不平常的行为。 | 战国 楚 宋玉《对楚王问》:“夫圣人瑰意琦行,超然独处。” |
gè háng gè yè各行各业 | 泛指所有的人所从事的各种行业。 | 邓小平《办好学校,培养干部》:“过去我们想请各行各业开个名单,提高一些人的工资,说了好久,只是停留在口头上,没有实现。” |
xíng zhuó yán qīng行浊言清 | 说得好听而行为卑劣狠毒。形容言行不一。 | 唐·李虚中《命书》卷中:“言轻行浊,执不通变。” |
bǒ xíng qiān lǐ跛行千里 | 比喻只要努力不懈,即时条件很差,也能取得成就。 | |
yǒu kǒu wú xíng有口无行 | 有虚言而无德行。 | 《后汉书·史弼传》:“窃闻勃海王悝……外聚剽轻不逞之徒,内荒酒乐,出入无常,所与群居,皆有口无行,或家之弃子,或朝之斥臣。” |
zhì zú yǐ shì fēi,biàn zú yǐ xíng shuì智足以饰非,辩足以行说 | 智:智谋,指巧诈,诡辩。巧诈足够拒绝别人的规劝,言辞足够掩饰自己的过失。 | 汉·刘向《说苑·臣术》:“四曰智足以饰非,辩足以行说,反言易辞而成文章,内离骨肉之亲,外妒乱朝廷,如此者谗臣也。” |
wǎng shuǐ xíng zhōu罔水行舟 | 罔:没有。没有水在陆地上行船。比喻行为违背常理。 | 宋·周去非《岭外代答·灵渠》:“窃叹始皇之猜忍,其余威能罔水行舟。” |
xíng ruò wú shì行若无事 | 指人在紧急关头;态度镇静;毫不慌乱。有时也指对坏人坏事听之任之;满不在乎。若:好像。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万太尊说罢,行若无事。” |
zhǔ tuō bù xíng属托不行 | 属:通“嘱”,托付。请托为其谋利,行不通。形容为官清正,大公无私。 | 西汉·刘向《说苑·政理》:“晏子对曰:‘前臣之治东阿也,属托不行,货赂不至。’” |
xíng bù shèng yī行不胜衣 | 衣服都禁受不起,比喻体力衰弱。 | 《荀子·非相》:“叶公子高,微小短瘠,行若将不胜其衣。” |
jiù jiā xíng jìng旧家行径 | 行径:行为。比喻旧时的行为。 | 明·梅鼎祚《玉合记·逃禅》:“向鸡园托迹,虎口逃生,眉愁翠敛,容羞红润,怕难藏旧家行径。” |
huì dé gòu xíng秽德垢行 | 指自污浊其德行以避祸患。 | 宋 叶适《辩兵部郎官朱元晦状》:“中材解体,销声灭影,秽德垢行,以避此名。” |
yuǎn xíng wú jí bù远行无急步 | 长途跋涉不能用急速的步子。比喻完成重大任务,不能急躁 | 《后西游记》第十回:“远行无急步。此去灵山,路程遥远,老师忙也不在一时。” |
xíng zhēn bù xiàn行针步线 | 比喻设计划策。 | 元·无名氏《蓝采和》第一折:“试看我行针步线,俺在这梁园城一交却又早二十年。” |
xíng zhī wéi jiān行之惟艰 | 惟:是。知道它并不难,去做它就难了。 | 《尚书·说命中》:“非知之艰,行之惟艰。” |
xíng tóng gǒu zhì行同狗彘 | 旧时指人无耻,行为和猪狗一样。 | 汉·贾谊《治安策》:“故此一豫让也,反君事仇,行若狗彘,已而抗节致忠,行出乎列士,人主使然也。” |
sì yì héng xíng肆意横行 | 肆意:任意残杀或迫害。横行:仗势作恶,蛮横凶暴。随心所欲地为非作歹。亦作“肆虐横行”。 | 宋 欧阳修《再论置兵御贼札子》:“数千里内,杀人放火,肆意横行,入州入县,如入无人之境。” |
zì lǐ háng jiān字里行间 | 字词里边;文句中间。指文章字句间所透露出来的思想感情。 | 南朝 梁 简文帝《答新渝侯和诗书》:“垂示三首,风云吐于行间,珠玉生于字里。” |
jì shí xíng dào济时行道 | 济:救助。拯救时世,推行王道仁教。 | 明·杨澄《陈伯玉先生文集后序》:“岂足以知先生之术济时行道,忠忧之心进进不已哉。” |
yí xíng wú chéng,yí shì wú gōng疑行无成,疑事无功 | 疑:疑虑。行动有疑虑就不会成功,做事有疑虑就没有效果。 | 战国·卫·商鞅《商君书·更法》:“臣闻之:疑行无成,疑事无功。” |
bài dé rǔ xíng败德辱行 | 败坏道德和操守。 | |
xíng sī zuò chóu行思坐筹 | 见“行思坐想”。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青娥》:“生行思坐筹,无以为计。” |
bīng mǎ wèi dòng,liáng cǎo xiān xíng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 指出兵之前,先准备好粮食和草料。比喻在做某件事情之前,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 林占财《森林中的远征》:“是的,‘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是自古以来用兵的老规矩,你们没有粮食怎么走这么远的路!” |
lì dǔn xíng mián立盹行眠 | 立:站;盹:瞌睡。站着要打盹,行走要睡觉。形容非常疲倦。 | 元·杨显之《潇湘雨》第四折:“我,我,我立盹行眠。” |
dāng xíng běn sè当行本色 | 当行:内行。指内行并且是本来面貌。后亦指精通本行,而且成绩特别突出。亦作“当行出色”。 | 明·王骥德《曲律·杂论》:“禅道在妙悟,诗道亦然。惟悟乃为当行,乃为本色。” |
zhì gāo xíng jié志高行洁 | 志向美好高洁,品行端正严肃。指志向高远,又能砥砺操行。 | 梁启超《罗兰夫人传》:“布列梭、布科、鲁卡埃诸贤……年少气锐,志高行洁。” |
jiāng hé xíng dì江河行地 | 长江大河永远地在地上流动。比喻事情明显;无所置疑;颠扑不破。 | 清 郑燮《焦山别峰庵雨中无事书寄舍弟墨》:“岂得为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哉?” |
suí háng jiù shì随行就市 | 谓按市场行情行事。 | |
shuǐ xiǔ shān xíng水宿山行 | 夜宿于水,日行于山。形容长途跋涉。 | 唐·李嘉佑《送从弟永任饶州录事参军》诗:“一官万里向丰溪,水宿山行鱼浦西。” |
bù sāi bù liú,bù zhǐ bù xíng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 塞:堵塞;止:停止。比喻只有破除旧的、错误的东西,才能建立新的、正确的东西。 | 唐 韩愈《原道》:“然则如之何而可也?曰:不塞不流,不止不行,人其人,火其书,庐其居。” |
lì shēn xíng dào立身行道 | 道:政治主张和思想。指修养自身,奉行道义。 | 南朝·梁·萧统《与晋安王纲令》:“明公儒学稽古,淳厚笃诚,立身行道,始终如一。” |
dǒu zhé shé xíng斗折蛇行 | 斗折:像北斗星的排列一样曲折。像北斗星一样弯曲,像蛇一样曲折行进。形容道路曲折蜿蜒。 | 唐·柳宗元《永州八记·小石潭记》:“漂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
fēng xíng cǎo yǎn风行草偃 | 行:过;吹过;偃:卧倒;倒伏。风吹过来;草就倒伏。比喻上面的意图传下来;下级一律绝对服从。也比喻人们顺从身边的形势而采取自己的行动。 | 先秦 孔子《论语 颜渊》:“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
ér xíng qiān lǐ mǔ dān yōu儿行千里母担忧 | 儿女出门在外,母亲总是不放心。形容母爱真挚。 | 清 褚人获《隋唐演义》第24回:“你这个冤家,在何处饮酒,这早晚方回,全不知儿行千里母担忧。” |
xíng mǎn gōng yuán行满功圆 | 行:道行;功:功德。指修行期满,得道成仙。 | 元·无名氏《新水令·殿前欢》曲:“要行满功圆,跨鹤儿飞上天。” |
gōng xíng yuán mǎn功行圆满 | 功:世界各地;行:善行。封建迷信指功德成就,道行圆满。 | 元·岳伯川《铁拐李》楔子:“等他功成行满,贫道再去点化他。” |
xíng jiān zì lǐ行间字里 | 谓文章的字句中间。 | 南朝·梁·简文帝《答新渝侯和诗书》:“垂示三首,风云吐于行间,珠玉生于字里。”清·平步青《霞外■(扌麕)屑·论文下·文章圈点》:“书有圈点勾勒,始自前明中叶选刻时文陋习。然行间字里,触眼特为爽豁,故仿而用之。” |
huò lù gōng xíng货赂公行 | 赂;贿赂;用金钱、财物收买别人;进行不正当活动的行为;公行:公开做。公开以财货行贿受贿。 | 《魏书》:“三公倾邪,皆希世见用,货赂并行,强者为怨,不见举奏,弱者守道,多被陷毁。” |
yán ér wú wén,xíng zhī bù yuǎn言而无文,行之不远 | 文章没有文采,就不能流传很远。同“言之无文,行之不远”。 | 北周 庚信《燕射歌辞 角调曲》:“言而无文,行之不远;义而无立,勤则无成。” |
huò bù dān xíng祸不单行 | 祸:灾难;行:到来。灾祸的到来不只是一次。指不幸的事接二连三地到来。 |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15回:“这才是福无双降,祸不单行。” |
guǐ jué wú xíng诡谲无行 | 诡谲:欺诈;无行:缺德。指欺诈成性,品行不端。 | 宋·洪迈《夷坚丙志·河北道士》:“而宋诡谲无行,且懒惰,不肯竟其学。” |
mài qiào xíng jiān卖俏行奸 | 谓卖弄媚态诱惑人,搞不正当男女关系。 | 元·无名氏《连环计》第二折:“俺好意的张筵置酒,你走将来卖俏行奸。” |
zhì jiān xíng kǔ志坚行苦 | 行:行为。指意志坚定,行为刻苦。 | 唐·李公佐《谢小娥传》:“娥志坚行苦,霜舂雨薪,不倦筋力,十三年四月,始受具戒于泗州开元寺,竟以小娥为法号,不忘本也。” |
dú duàn zhuān xíng独断专行 | 断:决断;做决定。独自作出决定;自己想怎样做就怎样做。形容行事不民主。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在他却不免有点独断独行,不把督抚放在眼里。” |
guī yì qí xíng瑰意奇行 | 见“瑰意琦行” | 刘师培《文说·宗骚》:“瑰意奇行,超然高举。” |
bián yú shī xíng便宜施行 | 指可斟酌情势,不拘规制条文,不须请示,自行处理。同“便宜从事”。 | 《史记 萧相国世家》:“[萧何]为法令约束,立宗庙社稷宫室县邑,辄奏上,可,许以从事;即不及奏上,辄以便宜施行,上来以闻。” |
qìng diào bù xíng庆吊不行 | 庆:贺喜;吊:吊唁。不予贺喜、吊唁。原指不与人来往。后形容关系疏远。 | 《后汉书·荀爽传》:“爽遂耽思经书,庆吊不行,征命不应。” |
zì yì wàng xíng恣意妄行 | 恣意:任意,随意;妄行:胡作非为。随心所欲,胡作非为。 | 《汉书 杜周传》:“曲阳侯要前为三公辅政,知赵昭仪杀皇子,不辄白奏,反与赵氏比周,恣意妄行。” |
yí xíng wú chéng疑行无成 | 疑:怀疑,犹豫。行动犹豫疑虑,就不能成功。 | 《商君书·更法》:“臣闻之,疑行无成,疑事无功。” |
gǎi xíng zì xīn改行自新 | 改变行为,重新做人。 | 《汉书·东平思王刘宇传》:“今闻王改行自新,尊修经术,亲近仁人……朕甚嘉焉。” |
jì gōng xíng fēng计功行封 | 犹言计功行赏。 | 《晋书·齐王冏传》:“计功行封,事殷未遍。” |
míng bù xū xíng名不虚行 | 虚:不真实。传出的名声与实际相符,不是虚假的。 | 《晋书·唐彬传》:“帝顾四坐曰:‘名不虚行。’” |
cái gāo xíng hòu才高行厚 | 厚:不可轻薄,端谨。指才能高,品德端谨。 | 汉 王充《论衡 命禄》:“或时才高行厚,命恶,废而不进;知寡德薄,命善,兴而超迈。” |
xíng xiǎn yáo xìng行崄侥幸 | 见“行险徼幸”。 | |
páng xíng xié shàng旁行斜上 | 原指《史记》中的《三代世表》、《十二诸侯年表》等。后泛指用表格行式排列的系表、谱牒等。 | 清 李斗《扬州画舫录 草河录上》:“卷轶不广,条目悉具,编年纪月以经之,旁行斜上以纬之。” |
àn pèi xú xíng按辔徐行 | 辔:马缰绳。轻轻按着缰绳,让马慢慢地走。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绛侯周勃世家》:“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
yī yì gū xíng一意孤行 | 不接受人家的劝告;顽固地坚持自己的主观意见去做(行:行动;做)。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酷吏列传》:“禹为人廉倨。为吏以来,舍无食客。公卿相造请禹,禹终不报谢,务在绝知友宾客之请,孤立行一意而已。” |
bù jū xì xíng不拘细行 | 犹不拘小节。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任诞》“庚即送直,然后得还,经此数四”刘孝标注引《中兴书》:“峤有俊朗之目而不拘细行。” |
yán xíng jì cóng言行计从 | 同“言听计从”。 | 《宋史·司马光传》:“光自见言行计从,欲以身徇社稷。” |
kǒu wú zé yán,shēn wú zé xíng口无择言,身无择行 | 言行都合乎礼法,没有什么可挑剔的。 | 《孝经·卿大夫》:“是故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 |
jǐn yī xíng zhòu锦衣行昼 | 富贵了须回归故里。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项王)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 |
xī xíng ér qián膝行而前 | 跪着用膝盖向前移动。形容敬畏恭谨之极。 | 《史记 项羽本纪》:“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 |
shì zài bì xíng势在必行 | 行:做。从事情发展的趋势看,必须采取行动。 | 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80回:“又知此事势在必行,次日一早,便往城外访友去了。” |
nì ěr lì xíng逆耳利行 | 犹言忠言逆耳利于行。谓忠诚正直的话虽然不顺耳,但有益于行为。 | 《旧唐书·王晙传》:“臣蒙天泽,叨居重镇,逆耳利行,敢不尽言。” |
yán qīng xíng zhuó言清行浊 | 言辞高洁,行为卑污。 | 唐·李虚中《命书》卷中:“言轻行浊,执不通变。” |
xíng mǎn gōng chéng行满功成 | 行:道行;功:功德。指功德修炼已成,道行圆满,得道成仙。 | 明·无名氏《李云卿》第四折:“今日乃李云卿行满功成之日,冲霄得道之时。” |
xíng cháng dài jīng行常带经 | 行:走;经:经书。走路经常携带经书。形容人好学。 | 西汉·司马迁《史记·儒林传》:“行常带经,止息则诵习之。” |
ēn wēi bìng xíng恩威并行 | 安抚和强制同时施行。 | 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周鲂传》:“鲂在郡十三年卒,赏善罚恶,恩威并行。” |
xiān yán wǎng xíng先言往行 | 行:行为。指前代圣贤的言行。 | 南朝·梁·任昉《为萧扬州荐士表》:“先言往行,人物雅俗,甘泉遗仪,南宫故事,画地成图,抵掌可述。” |
lì xíng gōng shì例行公事 | 按照贯例应处理的公事;比喻走形式。 | 清 吴趼人《痛史》第13回:“那一种凌虐苛刻看的同例行公事一般,哪里还知道这是不应为而为之事?” |
háng háng shé yǐn行行蛇蚓 | 形容字体如蛇蚓盘绕,难以辨认。 | 《晋书 王羲之传》:“行行若萦春蚓,字字如绾秋蛇。”宋 利登《野农谣》诗:“行行蛇蚓字相续,野农不识何由读?” |
xíng shī zǒu ròu行尸走肉 | 比喻不动脑筋;不起作用;糊里糊涂过日子的人。行尸:会走动的尸体。 | 晋 王嘉《拾遗记 后汉》:“夫人好学,虽死若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
shēn wú zé xíng身无择行 | 谓一身行为遵循法则而无其它选择。 | 《孝经·卿大夫》:“是故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 |
shēn zhōng dǔ xíng深中笃行 | 谓内心廉正,行为淳厚。 | 东汉·班固《汉书·韩安国传》:“其人指深中笃行君子。” |
què xíng qiú qián却行求前 | 语本《韩诗外传》卷五:“夫明镜者所以照形也,往古者所以知今也。夫知恶往古之所以危亡,而不袭蹈其所以安存者,则无异乎却行而求逮于前人也。”后因以“却行求前”谓以倒退求前进,比喻方法不对,因而不可能达到目的。 | 语出《韩诗外传》卷五:“夫明镜者所以照形也,往古者所以知今也。夫知恶往古之所以危亡,而不袭蹈其所以安存者,则无异乎却行而求逮于前人也。” |
xíng sī zuò xiǎng行思坐想 | 谓不停地思考。 | 宋·袁去华《金蕉叶》:“行思坐忆,知他是,怎生过日。” |
yī zhāo quán zài shǒu,biàn bǎ lìng lái xíng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 | 一旦掌了权,就发号施令,指手画脚。 | 明·顾大典《青衫记·承璀受阃》:“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 ,大小三军,听吾命令。” |
gōng tǐ lì xíng躬体力行 | 躬体:亲身体验;力行:努力实行。亲身体验,努力实行。 | 林语堂《读书救国谬论一束》:“倘是有人不但躬体力行其乐天主义,也只好送入疯人院妥当。” |
tè lì dú xíng特立独行 | 特:独特;立:立身。形容人的志行高洁,不同流俗。 | 《礼记·儒行》:“其特立独行,有如此者。” |
sè rén xíng wéi色仁行违 | 表面上主张仁德,实际行动却背道而驰。 | 先秦 孔子《论语 颜渊》:“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 |
wēi yán wēi xíng危言危行 | 危:正直。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 先秦 孔子《论语 宪问》:“邦有道,危言危行。” |
xíng yuǎn bì zì ěr,dēng gāo bì zì bēi行远必自迩,登高必自卑 | 自;从;迩:近;卑:低下。走远路必须要从近处开始,登高必须从低处开始。比喻做事情都得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 西汉·戴圣《礼记·中庸》:“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 |
shàng xíng xià xiào上行下效 | 行:做;效:仿效。上面的人怎么做;下面的人就跟着怎么干。 | 东汉 班固《白虎通 三教》:“教者,效也,上为之,下效之。” |
dào xíng nì shī倒行逆施 | 倒、逆:反常;行、施:做事。违反常规;违背情理的行为一般指违反社会道德准则和时代进步方向的行为。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伍子胥列传》:“吾日莫途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之。” |
sān rén xíng,bì yǒu wǒ shī三人行,必有我师 | 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指应该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学习。 | 先秦 孔子《论语 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guī xíng jǔ zhǐ规行矩止 | 规、矩:圆规和角尺,引伸为准则。指严格按照规矩办事,毫不苟且。也指办事死板,不灵活。 | 晋 潘尼《释奠颂》:“二学儒官,缙绅先生之徒,垂缨佩玉,规行矩步者,皆端委而陪于堂下,以待执事之命。” |
jǔ bù fāng xíng矩步方行 | 行走时步伐端方合度。指行为举止合乎礼仪规范。 |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二回:“这样先生,渐不能矩步方行,不过东家西席,聊存名目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