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知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知的成语
成语解释出处
zhī wú bù yán,yán wú bù tīng知无不言,言无不听说的人,凡是知道的无不说出,听的人,没有一句话不接受。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49回:“此时素臣正在得君,真个知无不言,言无不听。旬月之内,把在京在外贪官污吏参劾殆尽。”
yī bù èr shí sì shǐ,bù zhī cóng hé shuō qǐ一部二十四史,不知从何说起二十四史:清乾隆时刻《史记》等24部史书。比喻情况复杂,头绪繁多,不知从哪里说起才好。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序:“觉世间变幻之态,无有过于中国官场者……尝苦一部二十四史,不知从何处说起。”
zhī nán ér jìn知难而进指不怕困难;敢于迎着困难上。左丘明《左传 定公六年》:“陈寅曰:‘子立后而行,吾室亦不亡,唯居亦以我为知难而行也。’”
gé wù zhì zhī格物致知格:推究;致:求得。穷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西汉 戴圣《礼记 大学》:“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zhēn zhī zhuó jiàn真知灼见真:真实;真知:正确的认识;灼:明白透彻;见:见解。正确透彻的认识和见解。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 王安石三难苏学士》:“真知灼见者尚且有误,何况其他!”
tāo zài zhī jǐ叨在知己叨:谦词,表示辱没他人,自觉惭愧;知己:友谊深厚的朋友。有愧于作为您的知己朋友。清 霁园主人《夜潭随录 崔秀才》:“谓叨在知己,亟当如命。
jiù yǔ xīn zhī旧雨新知旧相识和新朋友。李国文《冬天里的春天》第二章:“追求她的,关心她的,旧雨新知使老房子,他们家原来居住的那套四合院,电铃整天响个不停。”
bù zhī rén jiān yǒu xiū chǐ shì不知人间有羞耻事形容无耻到极点。宋·欧阳修《与高司谏书》:“足下犹能以面目见士大夫,出入朝中称谏官,是足下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尔。”
zhī chǐ jìn hū yǒng知耻近乎勇知道羞耻,已经接近了勇敢。西汉·戴圣《礼记·中庸》:“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
cǎo mù zhī wēi草木知威连草木都知道他的威名。形容威势极大。《新唐书 张万福传》:“朕谓江淮木草亦知尔威名。”
bù zhī dǐ xì不知底细不知道人或事情的内情。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67回:“我也不知底细。”
shì shì yí xíng释知遗形犹言弃智忘身。指超然物外,与世无争。《史记 屈原贾生列传》:“释知遗形兮,超然自丧;寥廓忽荒兮,与道翱翔。”
qiú zhī ruò kě求知若渴知:知识。探求知识像口渴想喝水一样迫切。形容求知愿望十分迫切。
yán zhě fú zhī言者弗知见“言者不知”。《老子》:“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河上公注:“知者贵行不贵言也。驷不及舌,多言多患。”一本作“言者弗知”。
lǚ shuāng zhī bīng履霜知冰比喻见事物的征兆可预知其严重后果。东汉·王充《论衡·谴告》:“履霜以知坚冰必至,天之道也。”
wàng biǎo zhī lǐ望表知里通过观察事物的表面现象推知本质。唐·杨炯《从甥梁锜墓志铭》:“穆天子羽陵之籍,莫不因条报叶,望表知里。”
zhī téng zháo yǎng知疼着痒形容对亲人的关怀、体贴。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65回:“无奈二姐倒是个多情的人,以为贾琏是终身之主了,凡事倒还知疼着痒。”
zhū bā jiè chī rén shēn guǒ,quán bù zhī zī wèi猪八戒吃人参果,全不知滋味比喻吃东西狼吞虎咽,来不及细尝。也比喻看书做事贪多务得,实则无所收获。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六回:“你这奴才,‘猪八戒吃人参果,全不知滋味’!”
shǔ wǎng zhī lái数往知来数:计算;往:过去;来:未来。明了过去,可以推知未来。《周易 说卦》:“数往者顺,知来者逆。”
zhuó shuǐ zhī yuán酌水知源饮水要明白它的来源。比喻不忘本。明·张居正《答上师相徐存斋书》之二六:“谬膺重任,得免愆尤,实老师教庇所及,酌水知源,敢忘衔结。”
zhī qíng shí qù知情识趣趣:情趣。懂得人情,善体贴,通达情趣。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卷:“难得这好人,又忠厚,又老实,又且知情识趣,隐恶扬善,千百中难遇此一人。”
bù zhī qīng zhòng不知轻重轻重:分量大小。不明事理,行事冒昧。战国 秦 吕不韦《吕氏春秋 本生》:“今世之人,惑者多以性养物,则不知轻重也。不知轻重,则重者为轻,轻者为重矣。”
liáng zhī liáng néng良知良能旧指人的天赋的首选观念和本能。《孟子·尽心上》:“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yǐ wēi zhī zhù以微知著微:微小;著:明显;显著。从事物露出的苗头;可以推知它的发展趋向或它的实质。苏洵《辨奸论》:“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
zhī qí yī bù zhī qí èr知其一不知其二只了解事物的一方面,而不了解其它方面。形容对事物的了解不全面。宋 苏轼《上文侍中论强盗赏钱书》:“比来士大夫好轻议旧法,皆未习事之人,知其一不知其二也。”
zhī xióng shǒu cí知雄守雌雄:雄强;雌:雌伏,不倔强。弃刚守柔。比喻与人无争。先秦 孔子《老子》:“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
shí wēi zhī zhe识微知着谓看到事物的苗头而能察知它的发展趋向或问题的实质。
chá jǐ zhī rén察己知人指情理之中的事情,察度自己,就可知之别人。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察今》:“故察己则可以知人。”
yǐn shuǐ zhī yuán饮水知源比喻明白事物的本源。宋·陈宗礼《广州光孝寺大鉴禅师殿记》:“口诵心惟,向慕而依归。饮水知源,自觉自悟,师岂远乎哉!”
zhī nán xíng yì知难行易易:容易。懂得事情的道理难,而实行却比较容易。孙中山《民族主义》第五讲:“诸君要知道知难行易的道理,可以参考我的学说。”
bù zhī tóu nǎo不知头脑弄不清楚是怎幺回事。犹不知所措。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又恐怕因此惹恼了他,连自己身子立不勾,却又不见得李参军触恼他一些处,正是不知一个头脑。”
méng mèi wú zhī蒙昧无知愚钝糊涂;没有知识;不通事理。《晋书 阮种传》:“臣诚蒙昧,所以为罪。”
wén yī zhī èr闻一知二听到一点就能理解很多。形容善于类推。先秦 孔子《论语 公冶长》:“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mù yè wú zhī暮夜无知黑夜无人知晓。《后汉书 杨震传》:“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
wèn yáng zhī mǎ问羊知马比喻从旁推究,弄清楚事情真相。东汉 班固《汉书 赵广汉传》:“钩距者,设欲知马贾,则先问狗,已问羊,又问牛,然后及马。”
bù zhī suǒ yǐ不知所以所以:所由;原故。不知道原故;为什么会是这样。形容人不明原故;感到意外。唐 张彦远《法书要录 购兰亭序》:“遽见追呼,不知所以。”
zhī jī qí shén知幾其神幾:幾微,细微。指人能够预知事情萌发的细微迹象,就能与神道相合。《周易·系辞下》:“子曰:‘知幾其神乎。’”
shì wēi zhī zhe视微知着看到细微迹象,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势。
mù zhī yǎn jiàn目知眼见亲眼所见。形容熟悉了解。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0卷:“放着恁般目知眼见的倒不嫁,难道到在那些酒包饭袋里去搜觅?”
dào tóu zhī wěi道头知尾说个开头就知道结果。形容思维敏捷、悟性好。《朱子语类》卷四九:“惟圣人道头知尾,下学便上达,若教学者,则须循其序也。”
wèi bǔ xiān zhī未卜先知测知未来的吉凶祸福;这是一种迷信行为。形容有预见。卜:占卜;算卦。元 无名氏《桃花女破法嫁周公》第三折:“卖弄杀《周易》阴阳谁似你,还有个未卜先知意。”
zhī zhāng zhī wēi知章知微微:细微。既能看出事物的隐微征兆,也能看清其显著现象。晋·潘岳《杨仲武诔》:“笃生吾子,诞茂淑姿。克岐克嶷,知章知微。”
yī wú suǒ zhī一无所知一:都;全。什么都不知道;不懂。唐 白居易《悲哉行》:“朝从博徒饮,暮有娼楼期……声色狗马外,其余一无知。”
bù zhī zhě bù zuì不知者不罪罪:责备,怪罪。因事先不知道而有所冒犯,就不加怪罪。清·钱彩《说岳全传》第六十三回:“起凤道:‘牛兄何不早通姓名,使小弟多多得罪。勿怪,勿怪。’牛通道:‘不知者不罪。’”
sān yuè bù zhī ròu wèi三月不知肉味三个月之内吃肉不觉得有味道。比喻集中注意力于某一事物而忘记了其它事情。也借用来形容几个月不吃肉。《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bù zhī jìn tuì不知进退不知道应当前进还是应当后退。比喻无决断。也形容言语行动没有分寸。汉 荀悦《汉纪 哀帝纪下》:“恐陛下有过失之讥,贤有小人不知进退之祸。”
jiàn shǐ zhī zhōng见始知终谓看见事物的开始阶段就能预见到它的最终结果。汉·袁康《越绝书·越绝德序外传》:“故圣人见微知著,睹始知终。”
bù zhī suǒ cuò不知所错同“不知所措”。《管子·七臣七主》:“振主喜怒无度,严诛列赦,臣下振怒,不知所错,则人反其故。”
zhī gāo shí dī知高识低知道高低大小。指懂道理,识大体,说话、做事有分寸。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六卷:“金生是个聪明的人,在他门下,知高识低,温和待人。”
bù zhī gān kǔ不知甘苦甘苦:甜和苦,多偏指苦。分不清是甜还是苦。形容做某事不容易或对前人的艰辛没有体会。春秋 鲁 墨翟《墨子 非攻上》:“少尝苦曰苦,多尝苦曰甘,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甘苦之辨矣。”
zhī wú bù yán,yán wú bù jìn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知道的就说,要说就毫无保留。宋 司马光《<吕献可章奏集>序》:“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如献可者,于其职业,可谓无所愧负矣。”
zhī yù zhī ēn知遇之恩给予赏识或重用的恩情。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只因一时知遇之感,不觉为之一哭。”
suì hán zhī sōng bǎi岁寒知松柏寒冬腊月,方知松柏常青。比喻只有经过严峻的考验,才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质。《论语 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jìn rén jiē zhī尽人皆知尽:全部。所有的人都知道。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51回:“老少男女,俗语口头,人人皆知皆说的。”
dǔ zhe zhī wēi睹着知微从明显的表象,推知到隐微的内情。
rén suǒ gòng zhī人所共知人人都知道。宋 朱熹《封建》:“百于古今之变,利害之实,人所共知而易见者,亦复乖戾如此。”
zhì zhī gé wù致知格物致知:获得知识;格物:推究事理。获得知识,推究事物的原理。西汉·司马迁《礼记·大学》:“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pín jiàn zhī zhī bù kě wàng,zāo kāng zhī qī bù xià táng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贫贱之知:贫困时的知心朋友;糟糠:酒糟和糠麸。富贵时不要忘记贫贱时的朋友,不要抛弃共同患难过的妻子。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宋弘传》:“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lüè zhī pí máo略知皮毛比喻稍知表面的情况或稍有肤浅的知识。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17回:“才女才说学士大夫论及反切尚切瞠目无语,何况我们不过略知皮毛,岂敢乱谈,贻笑大方!”
bù zhī lì hài不知利害不知什么为利,什么为害。战国 宋 庄周《庄子 齐物论》:“子不知利害,则至人固不知利害乎?”
yī wèn sān bù zhī一问三不知三不知:指对事的开始、中间和结尾都不知道。不管怎样问;总说不知道。比喻对实际情况了解太少。也作“一问摇头三不知”。先秦 左丘明《左传 哀公二十七年》:“君子之谋也,始、衷、终皆举之,而后入焉。今年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
zhī shū dá lǐ知书达礼知、达:懂得。有文化,懂礼貌。形容有教养。《群音类选 牧羊记 卫律说降》:“奈何所见不同,更不知书达礼。”
xué rán hòu zhī bù zú学然后知不足困:贫乏。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缺点。西汉·戴圣《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lüè zhī yī èr略知一二指稍微知道一些。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55回:“我同骆府虽非本家,向有亲谊,他家之事,也略知一二。”
ruò yào bù zhī,chú fēi mò wéi若要不知,除非莫为要想人家不知道,除非自己不去做。指干了坏事终究要暴露。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21卷:“自古道:‘若要不知,除非莫为。’”
shí wēi zhī zhuó识微知著看到事物的苗头而能察知它的发展趋向或问题的实质。《新唐书·杜佑传》:“管仲有言:‘国家无使勇猛者为边境。’此诚圣哲识微知著之略也。”
zhī bái shǒu hēi知白守黑意思是对是非黑白,虽然明白,还当保持暗昧,如无所见。这是道家的消极处世态度。先秦 李耳《老子》:“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yī zhī piàn jiě一知片解犹一知半见。宋·吴泳《答赵茂实书》:“某闲居寖久,兀兀一经,今已穷年,粗有一知片解,更不复为言语词章。”
zhī qí rán ér bù zhī qí suǒ yǐ rán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然:这样,如此。知道是这样,但不知道为什么是这样。只知道事物的表面现象,不知事物的本质及其产生的原因。梁启超《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无论为哀为乐,为怨为怒,为恋为骇,为忧为惭,常若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yú mèi wú zhī愚昧无知非常愚笨;糊涂;又没有知识。唐 玄奘《大唐西域记》:“自顾寡德,国人推尊,令袭大位,光父之业。愚昧无知,敢稀圣旨!”
míng zhī gù fàn明知故犯明知不对;却故意违犯。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问:‘一切生灵具有佛性,既有佛性,为甚么却撞入驴胎马腹?’师曰:‘知而故犯。’”
tóng zǐ hé zhī童子何知童子:小孩子。小孩子懂得什么。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成公十六年》:“国之存亡,天也,童子何知焉!”
zhī mìng zhī nián知命之年知道自己命运的年龄。指50岁。先秦 孔子《论语 为政》:“五十而知天命。”
zhī zú wú qiú知足无求人知道满足就不会有过多的贪求晋·葛洪《神仙传》:“车服咸仪,知足无求。”
guān wǎng zhī lái观往知来认真研究过去,就能推测未来。《列子 说符》:“是故圣人见出以知入,观往而知来,此其所以先知之理也。”
zhī lái cáng wǎng知来藏往指对未来有所预见,对已往心中了然。《周易 系辞上》:“神以知来,知以藏往。”
zhī yǐ cáng wǎng知以藏往知:通“智”,机智。机智则善于积累往日的经验,以为来日的借鉴。《周易·系辞上》:“神以知来,知以藏往。”
jí wǎng zhī lái极往知来通晓过去,预知未来。唐·柳宗元《迎长日赋》:“探赜索隐,得郊祀之元辰;极往知来,正邦家之大体。”
sī mǎ zhāo zhī xīn,lù rén jiē zhī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路人:路上的人,指所有的人。比喻人所共知的野心。《三国志·魏书·高贵乡公传》斐松之注引《汉晋春秋》:“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bù zhī qǐ dǎo不知起倒不知利害,不知高低。《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五回:“你可知他一面在这里服药,一面在那边戕伐,碰了个不知起倒的医生还给他服点燥烈之品,正是‘泼油救火’,恐怕他死得不快罢了。”
rú yú yǐn shuǐ,lěng nuǎn zì zhī如鱼饮水,冷暖自知泛指自己经历的事,自己知道甘苦。同“如人饮水,冷暖自知”。鲁迅《故事新编·序言》:“况且‘如鱼饮水,冷暖自知’,用庸俗的话来说,就是‘自家有病自家知’罢。”
zhì zhī bù móu至知不谋至知:极聪明的人;谋:谋略,计谋。极聪明的人可以不用谋虑。战国·宋·庄周《庄子·庚桑楚》:“故曰,至礼有不人,至义不物,至知不谋,至仁无亲,至信辟全。”
bù zhī gāo xià不知高下指说话做事不知轻重。明 康海《中山狼》第三折:“先生,谢得您救俺也,只俺有句不知高下的话儿敢说幺?”
shēng zhī ān xíng生知安行生来就知道天下通行的大道,从容安然地实现天下的大道。西汉·戴圣《礼记·中庸》:“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dǔ yǐng zhī gān睹影知竿睹:见;竿:竹竿。看见竹竿的影子就知道竹竿的长短曲直。比喻从侧面烘托可以显示事物。清·刘熙载《艺概·诗概》:“正面不写写反面,本面不写写对面、旁面,须睹影知竿乃妙。”
xíng yì zhī nán行易知难孙中山的认识论命题,与古代流传下来的“知易行难”学说相对。也称知难行易。孙中山《民权主义》第二讲:“天下的事情,的确是行易知难。”
yī shì bù zhī一事不知见“一物不知”。《南史·隐逸传·陶弘景》:“读书万余卷,一事不知,以为深耻。”
hǎi nèi cún zhī jǐ,tiān yá ruò bǐ lín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四海之内都会有知心朋友;尽管远在天涯海角也像近邻一样。形容思想感情相通;再远也亲近。海内;四海之内;古时候认为中国四周都是海;把国内称为海内;现泛指世界。天涯:天边;比邻:紧靠的边邻。唐·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bù zhī hé xǔ rén不知何许人许:处所。不知道是哪里人。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逸民传》:“汉阴老父者,不知何许人也。”
nián shào wú zhī年少无知年纪小,不懂事。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二卷:“口尚乳臭,谓世人年少无知;三折其肱,谓医士老成谙练。”
shēn zhī zhuó jiàn深知灼见灼:明亮。深邃的知识,透彻的见解。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105回:“幼闻义方,长读经传,崇正辟邪之志,愈坚愈定,时以灭除老佛为念,深知灼见,确然无疑。”
zhì chū hū zhēng知出乎争知:智慧,知识。争:斗争,竞争。智慧从斗争中得来。战国·宋·庄周《庄子·人间世》:“且若亦知夫德之荡而知之所为出乎哉?德荡乎名,知出乎争。”
sān bù zhī三不知指对开头、中间到结尾一无所知。也指什么都不知道。清·荑荻散人《玉娇梨》第八回:“清晨起来,恐怕苏友白见亲事不成,三不知去了,便忙忙梳洗了,亲到寺中来请他。”
zhī ér bù yán知而不言明明知道而不说。战国·宋·庄周《庄子·列御寇》:“知道易,勿言难。知而不言,所以之天也。”
zhī yīn shí qù知音识趣趣:情趣。形容朋友间十分了解、意趣相投。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5卷:“你平时那一班同欢同赏,知音识趣的朋友,怎没一个来锲倸你一锲倸?”
dá dì zhī gēn达地知根比喻根底清楚、明白。元 关汉卿《调风月》第一折:“怕不依随蒙君一夜恩,争奈忒达地忒知根,兼上亲上成亲好对门。”
lùn shì zhī rén论世知人犹言知人论世。谓了解一个人并研究他所处的时代。亦泛指鉴别人物,评论世事。清·叶廷琯《鸥陂渔话·范石夫朋旧尺牍跋语》:“石夫高尚之情,谨慎之识,俱可见焉。附录之,亦可以论世知人也。”
zhī wǒ zuì wǒ知我罪我形容别人对自己的毁誉。先秦 孟轲《孟子 滕文公下》:“《春秋》,天子之事也。是故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
yī zhī bàn jiàn一知半见谓不成熟的一点见解。清·方以智《东西均·道艺》:“讵知后世之门庭张网者,偶窃一知半见,谓人悟门,便住门限上,登曲录床,此生不可复下。”
bù zhī dīng dǒng不知丁董比喻不懂事,缺乏知识。清 赵翼《陔余丛考 成语》:“曹操既擒吕布,欲缓其缚。刘备曰:\'公不见丁建阳、董太师乎?\'